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1篇
农学   4篇
  1篇
综合类   13篇
植物保护   1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0 毫秒
1.
氟磺胺草醚的生物测定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利用对氟磺胺草醚敏感的玉米、向日葵、高粱为指示作物,利用土培法研究了不同条件下,氟磺胺草醚不同浓度对作物的抑制作用,并建立了氟磺胺草醚玉米生物测定方法——玉米株高法.试验结果表明,最佳生物测定条件为在27℃条件下,培养120 h.研究结果对土壤中氟磺胺草醚的快速测定和轮作换茬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卢向阳  徐筠 《农药学学报》2006,8(2):162-166
采用14C-氟磺胺草醚同位素标记法研究了喷雾助剂JFC 和AB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对14C-氟磺胺草醚在反枝苋上的吸收和药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药液中添加2 g/L的JFC ,反枝苋对14C-氟磺胺草醚的吸收面积可增加1.4倍,吸收量增加3.2倍,药效提高28.5%;添加2 g/L的ABS ,反枝苋对14C-氟磺胺草醚的吸收面积增加1.3倍,吸收量增加1.0倍,药效提高19.2%。JFC不但具有促进药液在反枝苋叶面扩展的能力,还具有促进药剂渗透的能力,当添加2 g/L的JFC 时,反枝苋单位面积吸收强度增加75.7%;ABS基本上不能增加反枝苋单位面积的吸收强度,只具有促进药液扩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pH对氟磺胺草醚水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试验分析方法研究了氟磺胺草醚在不同pH缓冲溶液中的水解作用。结果表明,随着溶液pH值的增大,氟磺胺草醚的水解反应逐渐减慢,速率常数K减小,半衰期相应地增大。氟磺胺草醚在pH为5.0、6.0、7.0、8.0、9.0的缓冲液中的水解半衰期分别为105.74、157.41、183.26、215.16、247.40 d。  相似文献   
4.
为了解决大豆田除草剂氟磺胺草醚长期使用造成的残留问题,本研究利用富集培养法进行菌株筛选,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降解能力,通过形态和16S 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种属鉴定。结果表明,本研究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纯化出3株能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真菌菌株FF1、FF2和FF3。它们在7天内对初始浓度600 mg/L氟磺胺草醚的降解率分别为21.03%、15.74%和11.88%,这3个菌株分别鉴定为Aspergillus jensenii(詹森曲霉)、Penicillium dipodomyicola(双足青霉)和Rhizopus oryzae(稻根霉菌)。这3个种属的获得为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提供了新的菌种资源。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在同一液相色谱操作条件下测定混配制剂中氟磺胺草醚、咪唑乙烟酸和异噁草松含量的方法。本方法采用ZORBAXC18不锈钢柱,以甲醇 乙腈 水(pH=3)为流动相.在检测波长205nm下.外标法对试样中的氟磺胺草醚、咪唑乙烟酸和异噁草松进行定量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咪唑乙烟酸和异噁草松的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00、0.99999、0.99999;标准偏差分别为0.075、0.033、0.168;变异系数分别为0.466%、0.819%、0.690%;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4%、101.30%、101.08%。  相似文献   
6.
陆阳  董超宇  徐固华  陶京朝  马力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122-123,144
氟黄胺草醚是一种重要的除草剂,以间羟基苯甲酸和3,4二氯三氟甲苯为起始原料,经过醚化、硝化和酰化三步反应合成氟黄胺草醚,总收率79.04%,产品纯度91.4%,研究了氟黄胺草醚的合成工艺,试验表明:当温度为75-80℃,反应时间为3.5-4.5h,摩尔配比为三氟羧草醚∶甲基磺酰胺∶三氯氧磷=1∶1.03∶1.62,该产品的收率可达91.7%,对合成的氟磺胺草醚经过精制处理,纯度为98.5%,各批次的质量和收率都较稳定,因此该生产工艺可以降低成本,适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机理,利用富集培养技术从长期施用氟磺胺草醚的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能够以氟磺胺草醚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命名为F-12。通过菌落形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rDNA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菌株F-12为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 sp.)。并分析了氟磺胺草醚的初始浓度、接种量、温度和pH值对菌株F-12降解氟磺胺草醚效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降解条件。结果显示,该菌在氟磺胺草醚浓度为100 mg/L、接种量为15%、pH为6.0、温度35℃条件下,培养2 d后对氟磺胺草醚的降解效率达到80%以上。具有应用到氟磺胺草醚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氟磺胺草醚在花生和大豆田中的残留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浙江杭州和安徽滁州同时进行了氟磺胺草醚在花生田和大豆田中残留动态试验。结果表明 ,其在土壤中降解消失较快 ,安徽试验点的半衰期比浙江试验点的略长。对收获后采集的植株、果实 (壳 )和土壤进行分析测定 ,均未检测出氟磺胺草醚  相似文献   
9.
黑龙江省大豆田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的抗药性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反枝苋抗性种群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机制,分别测定了氟磺胺草醚对反枝苋抗性和敏感种群体内原卟啉原氧化酶(PPO)、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氟磺胺草醚处理后,抗性和敏感反枝苋种群PPO活性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抗性种群活性受到抑制后能逐渐恢复,而敏感种群则不能恢复;施用氟磺胺草醚后,抗性和敏感反枝苋种群GSTs和SOD活性变化无明显差异,抗性和敏感反枝苋种群POD和CAT活性均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但抗性种群活性受到抑制后能逐渐恢复,而敏感种群则不能恢复。研究表明,反枝苋抗性种群体内PPO对氟磺胺草醚敏感性降低是其产生抗药性的原因之一,反枝苋POD和CAT对活性氧的抵御能力差异也可能与反枝苋对氟磺胺草醚的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