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8篇
农学   13篇
基础科学   2篇
  2篇
综合类   102篇
水产渔业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The realisation that climate change might necessitate resettlement of people displaced initially raised interest in the experience of development‐forced displacement and resettlement (DFDR). Looking back, in 1980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policy on involuntary resettlement was approved to address perceived weaknesses in state property and expropriation law to safeguard people in the way of development projects. Since then international policy and praxis have brought global attention to developmentally displaced people but have not guaranteed them an effective safeguard. Recently, renewed attention has focussed on state legal and governance frameworks substantively and procedurally. Identifying four key policy objectives that resonate with climate change displacement I analyse their treatment in a data base of DFDR laws and regulations from 40 Asia Pacific states. This analysis finds overall little legal congruence. Innovative new formulations in some Asian state laws address recent public criticisms and research findings, but mostly are yet to demonstrate positive outcomes for displaced people. Pacific states increasingly abandon expropriation law to negotiate lease terms for public infrastructure projects with customary landowners that do not extinguish customary title. Any laws governing climate change relocations must protect rights, livelihoods, well‐being, inclusive decision‐making and community initiatives with procedures whilst not relinquishing climate‐change‐reducing action.  相似文献   
2.
吕琳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351-4352
对目前我国的征地问题进行思考,可对有效化解政府与农民冲突以及保护农民权益起到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征地区片价是政府征地时的重要依据,区域之间不合理的征地区片价影响着社会的稳定。为了解决征地区片价之间的平衡问题,笔者以周口市为例,通过建立综合计算指标体系,利用Arc GIS对其进行空间插值,发现现存征地区片价中存在的问题,利用最高级别征地区片价和综合质量分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重新平衡调整,建立相应的相关性方程,最后得出平衡后的征地区片价。结果表明:征地区片价的确定是多种因素综合的结果,其区域之间的平衡也受距离、经济、周边地价等多方面的影响,其中,距离中心城镇近的地区最容易受到中心城镇的影响,其综合质量分影响较小,其余位于较外围的地区受综合分值影响较大,交通的便利性是平衡征地区片综合地价的一项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阶段城市建设速度的加快,各地因拆迁行为引发的争议越来越激烈。为了更好地协调城市发展与私人权益的关系,2011年1月21日国务院颁布了《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简称《征收条例》,下同)。与先前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相比较,《征收条例》无论在立法的价值目标、具体的实施机制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以《征收条例》和相关立法作为制度框架,构建并逐步完善房屋征收与补偿过程中的维权机制,有助于使得包括《征收条例》在内的上述立法得以贯彻实现,从而使得利益博弈在市场经济、法治国家的轨道上进行。  相似文献   
5.
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拾娣  孟玲  高明芳  宋丽芬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3):16414-16415
从公共利益的概念界定现状、界定中存在的问题和界定的完善探索等3个方面对土地征收中的公共利益界定进行深入的探讨,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为土地征收中公共利益界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林地是森林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地对林地进行管理,对于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和蓄积量比2005年分别增加4 000万hm2和13亿m3的林业双增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而林地定额管理是林地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的林地定额管理主要依靠各省人工逐笔核算和月末上报的方式,不仅存在一定的时滞性,而且还可能出现超额使用林地定额情况。针对以上弊端,深入分析和研究林地定额的细分规则,提出一种基于面向服务的体系结构(SOA)架构的林地定额管理系统。不仅解决了时滞性,实现对林地定额的实时管理与监控,而且还能灵活地解决林地定额管理中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  相似文献   
7.
我国征地补偿制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的征地活动在理论和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具体、不合理的地方。为了促使征地过程顺利进行,维护被征地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努力提高征地补偿标准;另一方面在实践过程中要努力使补偿方式多元化、长期化。  相似文献   
8.
消费支出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分析甘肃省农村消费支出与金融之间的关系,得出农村居民的消费是以食品消费、居住消费、交通通信消费及文教娱乐消费为主,衣着消费、家庭服务消费及医疗保健消费支出比重较低,并且农村金融的发展水平不高限制了农村居民的消费支出。  相似文献   
9.
土地征用补偿费分配不公、土地租赁款分配不公、同一情况村民不能得到同一标准补偿等问题已经成为涉农信访的主要问题,涉及到的人员主要是农村婚嫁妇女、小城镇户口人员等特殊群体,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将成为农村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从特殊群体的介绍、侵害特殊群体利益的案例、问题产生的原因剖析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入手来阐释保护特殊群体利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的深入,城中村及城市边缘农村成为改造、开发的主要对象,农村土地征收带来的政府与农户之间的利益矛盾也越来越突出。基于演化博弈理论,对当地政府和被征收农民的纠纷进行溯因,发现土地征收的主要症结在于当地政府是否愿意放下强势地位,让利于民,由此提出通过将地方政府声誉及公信力收益化,激励当地政府提高征地的货币补偿或提供其他生活保障,以保证农村土地征收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