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8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349篇
林业   194篇
农学   281篇
基础科学   80篇
  859篇
综合类   1931篇
农作物   267篇
水产渔业   149篇
畜牧兽医   328篇
园艺   120篇
植物保护   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13篇
  2021年   131篇
  2020年   148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110篇
  2017年   166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162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51篇
  2012年   345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78篇
  2009年   272篇
  2008年   198篇
  2007年   223篇
  2006年   156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9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2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钙在橄榄树器官中的定量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析了果园土壤及橄榄树体各器官中钙量和不同组分钙的含量。结果表明:0~30cm土层中钙含量最高为0.65mg/g。橄榄器官中叶的钙含量最高为4.523mg/g,其次为根、果、结果枝。地上部器官钙含量由主干一主枝一结果枝一叶片逐渐增加。在各器官中钙主要以醋酸溶钙和盐酸溶钙的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杂交早稻吸氮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研究了在不同施氮水平下,杂交早稻吸氮特性及其与产量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早稻威优49亩产500千克左右,植株每亩总吸氮量平均为9.78千克,其中土壤供氮量占52.45%。杂交早稻一生中前期吸氮量占50.72%,中期占31.08%,后期占18.30%,以中期施氮对叶片含氮率影响最大。在高氮水平下,中期施氮导致茎鞘醣含量急剧下降。抽穗前植株吸氮量与每亩发育颖花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但结实率受每朵颖花占有抽穗前醣量的影响。最适 LAI 为6.5~7.5。  相似文献   
3.
ABSTRACT: To clarify the quantitative changes in the transport of orally intubated protein into the blood circulation as macromolecules in development, immunoglobulin Y (IgY) extracted from chicken eggs was administered orally to juvenile Japanese eel, Anguilla japonica . For the first experiment, which was performed before the commencement of artificial feeding, the oral delivery of 2.0 μg/0.1 g bodyweight of IgY resulted in a rapid increase in plasma IgY to a maximum of 2.30 μg/mL. However, the transport of IgY into the bloo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in the experiments that followed, which were performed after 12, 25 and 42 days. During this period, bodyweight increased approximately by a factor of eight, and rapid growth of the stomach was observed histologically. Possible contribut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limentary canal to the diminishment of intestinal protein assimila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光合作用参数的测定,详细的研究了中系8541和8240两种不同产量水平的水稻品种的光合特性.论述了在含等量叶绿素的条件下,中系8541和中系8240之间在对光谱的吸收、叶片的光合作用量子转化效率,叶绿体的PSⅡ(光系统Ⅱ)潜在活性(Fv/F_0)和原初光能转化效率(Fv/Fm等的主要区别.实验结果说明,上述各光合作用参数中系8541都优于中系8240.不仅如此.在Mg~(2+)作用下,Fv/Fo和Fv/Fm比值的提高以及Mg~(2+)对两个光系统激发能分配的调节能力中系8541也强于中系8240.  相似文献   
5.
用黄鸡小肠细胞进行了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体外吸收试验 ,研究类胡萝卜素浓度、胆盐和游离脂肪酸对这两种类胡萝卜素吸收的影响。结果发现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的吸收均呈浓度依赖性 ;牛磺胆酸钠极显著促进黄鸡离体小肠细胞类胡萝卜素的吸收(P<0.01) ,其促进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浓度分别为3mM和10mM ;游离脂肪酸极显著促进了类胡萝卜素的吸收(P<0.01) ,其中油酸对类胡萝卜素的促吸收作用大于硬脂酸 ,促进 β-胡萝卜素和黄体素吸收的最佳油酸/硬脂酸比率分别为100 :0和3 :1。牛磺胆酸钠和游离脂肪酸影响 β-胡萝卜素吸收的动态变化模式与它们对黄体素的显著不同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铁在大鼠小肠中的吸收及组织中沉积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用50日龄Wistar纯系雄性大鼠,采用体内原位结扎肠段灌注技术和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了氯基酸螯合铁(以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为代表)的吸收特点。试验中观察了向结扎肠段灌注含不同形态铁的吸收液后,不同时间点(5、15、30、60、90、120分钟)血液中59Fe比放射性的动态变化;120分钟(试验结束)时不同组织器官中59Fe的放射性大小和总铁含量以及主要血液学指标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①赖氨酸和甘氨酸都能促进大鼠对铁的吸收。②与相应摩尔浓度的氨基酸与氯化亚铁的混合物相比,赖氨酸螯合铁和甘氨酸螯合铁能更有效地被大鼠吸收。综合分析本试验结果认为,氨基酸螯合铁都是一种优秀的铁添加剂。从本试验结果看,放射性同位素示踪技术结合结扎十二指肠段灌注技术不失为一种研究动物对微量元素吸收情况的理想试验手段。  相似文献   
7.
本文应用动力学研究方法比较了具有不同耐盐性的3组共6个水稻基因型对NaCl吸收和运转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外部低NaCl浓度(0.1mmolL~(-1)时,水稻对Na~+的吸收为被动吸收,耐盐基因型对Na~+的吸收速率显著低于盐敏感基因型;对Cl~-的吸收为主动吸收,不同耐盐性基因型吸收Cl~-的动力学参数(V_(?)、K_(?))差异不显著,在外部高NaCl浓度(50mmolL~(-1))时,耐盐基因型对Na~+和cl~-的吸收速率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耐盐基因型水稻的Na~+、cl-从根部向地上部的运转率低于对应的盐敏感基因型,这种差异在高盐浓度时更为明显。表明了耐盐基因型水稻地上部对NaCl的排斥作用是吸收控制和运转控制共同作用的结果,使地上部Na~+、Cl-含量相对降低而显出较高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8.
王志跃  陈伟亮 《中国家禽》2003,25(24):11-12
试验以雏鹅为对象,研究了不同能量水平对雏鹅卵黄囊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9时龄以内80%以上的卵黄囊营养被吸收利用,说明这一时期是卵黄囊吸收利用的主要时期。能量水平对卵黄囊营养的吸收与利用有一定的影响,低能日粮有加速卵黄囊吸收与利用的趋势,但各采食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9.
Nine combinations of dosages and concentrations of D-xylose were given orally to eight clinically normal, immature dogs. The concentrations and dosages of D-xylose consisted of 5%, 10%, and 20% at 250 mg/kg, 500 mg/kg, and 750 mg/kg. Serum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t 0, 30, 60, 90, 120, and 180 minutes. Serum xylose was quantitated using the phloroglucinol microassay technique. A peak in serum xylose concentration was seen for each treatment combination at 60 or 90 minutes after dosing. The dosage effect was important in influencing serum xylose values (P < 0.0001). As the test solution dosages increased from 250 mg/kg to 500 mg/kg and 750 mg/kg, serum xylose values (when dosage was analyzed over the length of the entire test) rose linearly (R(2) = 0.98). The treatment combinations of 5% and 20% xylose solutions dosed at 750 mg/kg produced the highest serum xylose values at the 60- and 90-minute peak intervals. The independent effect of concentration was significant (p < 0.001) but was overridden by the stronger dosage effect. Serum xylose concentrations varied little statistically (p > 0.05) when the 5%, 10%, and 20% solutions were compared at a specific dosage.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用外翻肠囊法研究高钙对肉仔鸡不同肠段(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吸收不同形态锰的影响,以比较有机锰和无机锰在高钙条件下吸收特点的差异。采用单因子完全随机设计,培养液中添加的4种锰源分别为:硫酸锰、弱络合强度的蛋氨酸锰(Mn-MetE)、中等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A)和强络合强度的氨基酸锰(Mn-AAB)。为了扣除内源的影响,设置1个零添加锰水平处理。将40只31日龄AA肉公鸡随机分到以上5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鸡,每只鸡的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分别作为相应肠段外翻肠囊的一个重复。结果表明:1)体外培养回肠肠囊对锰的吸收率显著高于十二指肠(P<0.01);2)回肠肠囊对强络合强度的Mn-AAB中锰的吸收率显著高于硫酸锰或中等络合强度的Mn-AAA(P<0.05)。本试验结果表明:在高钙条件下,络合形态的有机锰在体外培养的肉仔鸡肠囊中的吸收率显著高于无机形态的锰;强络合强度有机锰源中的锰能更强地抵抗小肠内的解离,比弱或中等络合强度的有机锰源更有利于锰的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