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林业   11篇
  27篇
综合类   37篇
农作物   4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2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离子型稀土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新型的稀土矿产资源,南方离子型稀土更是我国独有。对离子型稀土的分析测定,关系到稀土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而我国对离子型稀土的分析测定方法的研究也从未停止过脚步。针对离子型稀土的分析测定方法的演变,本文作了浅论。  相似文献   
2.
广西桂东南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分布广泛,本文通过对该地区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成矿特征的总结和成因探讨,有助于指导该地区寻找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  相似文献   
3.
该文介绍了水产饲料油脂和乳化剂应用现状,分析了影响水产动物对油脂消化吸收的因素,阐明了乳化剂对水产动物的作用机理,展望了水产乳化剂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在水产饲料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侵染性强、质轻的丛枝菌根菌剂,以紫花苜蓿和高粱为宿主,以摩西斗管囊霉和根内根孢囊霉两种AM 真菌为供试菌种,在以沸石、河砂、珍珠岩、蛭石、草炭土5 种原料组成不同配比的3 种基质中进行培养,通过检测侵染 率和产孢量评价菌剂质量,从而获得最佳扩繁条件。结果表明,G.m、G.i 两种AM 真菌最佳宿主植物均为为紫花苜蓿; P1 基质适合培养G.m 真菌,P2 基质适合培养G.i 真菌。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离子型稀土矿区地下水的污染状况及其在时空尺度下的变化特点,为区域地下水污染防控及居民健康生活的保障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粤北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及其周边为研究区,分别在丰、枯水期采集该区域地下水样品各10组,在检测水样6种常规指标和7种重金属指标的基础上,运用多元统计的方法和修正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地下水的污染现状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地下水超标组分包括硫酸盐(10%)、硝酸盐氮(30%)、氨氮(35%)、氟化物(40%)、硫化物(40%)、Mn(55.5%)、Pb(20%)和Cd(10%),其中氨氮和Mn污染程度明显更严重,超标组分中仅硫化物和氟化物浓度具有明显的时期特征,均表现为:丰水期>枯水期。地下水受污染极不均匀且整体污染程度非常严重,丰水期地下水水质较枯水期更差,污染在样点DXS04,DXS06和DXS07所在位置有较大程度的集中。[结论]各污染指标均与稀土矿使用的化学药剂存在运移转换关系,研究区地下水受稀土矿开采影响已不宜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相似文献   
6.
7.
通过研究磁性液体在平行于激光照射方向具有不同梯度的外磁场作用下,其光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了其在平行于光方向磁场作用下的开关效应,并从理论上定性地分析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讨论了微粒链的形成以及链在磁性液体内部的微观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8.
通过研究磁性液体在平行于激光照射方向具有不同梯度的外磁场作用下,其光透射率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进一步研究了其在平行于光方向磁场作用下的开关效应,并从理论上定性地分析了导致这种现象的内在因素,讨论了微粒链的形成以及链在磁性液体内部的微观运动情况.  相似文献   
9.
赣南稀土矿水土流失特点及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赣南稀土矿可能造成的水土流失特点及危害主要有①地表植被扰动大、破坏集中、治理难度大;②开采时产生大量尾砂,造成水土流失强度大;③浸矿母液收集率低,容易造成水污染。水土流失防治重点区域为采矿迹地和尾砂场,防治技术以工程措施、土地整治工程和林草措施为主。  相似文献   
10.
不合理的人为活动是侵蚀产沙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江西省信丰县崇墩沟小流域内由于稀土矿产的无序开发,导致河流泥沙严重淤积。通过实测河流淤积泥沙断面,计算出在7 500 m长的河道共淤积泥沙30 193 t,考虑到输移比,整个流域内土壤流失量可达3 500 t/km2,平均侵蚀模数也高达1 150 t/(km2.a)以上,属于中等强度的土壤侵蚀。调查结果发现,河流中淤积的泥沙主要来源于稀土矿开发的尾矿流失;土壤流失量高到99 730 t/km2,年平均侵蚀模数为34 000 t/(km2.a)以上,属于极强度的水土流失。治理水土流失,须加强对稀土矿开发的管理,防止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将已废弃的稀土尾矿作为治理的重中之重,可有效地降低流域内土壤侵蚀的强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