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2篇
林业   36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38篇
  45篇
综合类   169篇
农作物   5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8篇
园艺   3篇
植物保护   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宁  赵国  刘刚 《农业工程学报》2021,37(18):232-243
溶出伏安法具有分析速度快、成本低、灵敏度高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检测土壤重金属含量,但在检测土壤重金属时,溶出伏安检测精度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该文在介绍溶出伏安法工作原理的基础上,从伏安参数、试验条件和土壤物质成分三方面阐述溶出伏安法检测土壤Pb2+和Cd2+为的影响因素,解析各因素的影响机理,归纳影响削弱方法的研究进展。研究结论为:方波脉冲阳极溶出伏安法最常用于检测土壤Pb2+和Cd2+,伏安参数包括脉冲幅值、电压增量和脉冲频率,试验条件包括沉积时间、沉积电压和支持电解质种类及其pH值,土壤成分主要干扰因素包括非目标重金属和有机质。针对伏安参数和试验条件的影响可以设计优化试验有效削弱。针对非目标重金属和有机质的干扰影响,目前研究还没有提出有效的削弱方法。最后,展望了溶出伏安法检测土壤重金属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3.
对现代分析技术在蜂蜜质量检测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综述。运用现代分析方法 ,如色谱分析法、光谱分析法、电化学分析法、质谱分析法等可测定蜂蜜中一些非常规成分 (酶类、黄酮类、芳香性成分、微量元素等 ) ,可检测农药、抗生素等有害物质残留 ,鉴别真假蜂蜜。这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检出限量低、选择性好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郭建平  单明 《农村电工》2004,12(4):44-44
风起云涌的电力建设投资过热现象不断加剧,有专家统计,在未来10年内,我国每年至少将增加2000万kW的火电机组,多消耗12亿吨标准煤。但是煤炭的存储量是有限的,不久的将来,无煤可烧的残酷现实将摆在我们面前。这就迫使我们电力生产者应该把目光投向新能源的认识与开发上来。  相似文献   
5.
建立了动物组织中己烯雌酚的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方法.色谱柱为HypersilODSC18柱(5μm,4.6mm×250mm);流动相为乙腈-0.007mol/L磷酸二氢铵(48∶52,V/V,pH3.5);电化学检测的检测模式为前处理(pretreat),工作电压为0.9V,灵敏度为0.5μA.己烯雌酚浓度在0.2~100ng/g范围内具有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5.各组织不同添加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均为80%,批内变异系数《3.60%,批间变异系数《3.72%,检测限为0.2ng/g.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土壤化学前沿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化学是重要的土壤学基础分支学科。在回顾了土壤化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土壤化学的四个前沿交叉方向,并展望了土壤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趋势,以期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土壤化学经历了从恒电荷到可变电荷土壤学说演变,我国在土壤电化学、根际土壤化学、土壤化学-物理-微生物界面反应等方向逐步领跑。新时代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土壤化学的研究中心之一,尤其在土壤化学与微生物学、地球化学、矿物学、环境化学等交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同时,发展并运用同步辐射、微流控联用光谱能谱、高分辨显微镜、光谱电化学等实时、原位、高精度研究方法,推动土壤化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时代的土壤化学具有三个重要发展趋势,首先系统揭示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土壤化学机制,实现"0到1"的土壤化学原创性成果的突破;其次需要综合运用地球表层系统理论,从多界面、多要素、多过程的"三多"交互耦合;再次,需要加强与地球宜居性这一人类重大命题的交叉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球变化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热力学计算分析了水热电化学法制备LISICON薄膜的反应机理,结果表明:在水溶液体系中制备Li-3+.x.V-1.-x.Si-.x.O-4薄膜很困难,制备Li-3V-1-.x.P-.x.O-4薄膜是可行的.碱性水溶液体系中SiO-2与OH-,Li+反应生成Li-4SiO-4,V-2O-5与OH-, Li+反应生成Li-3VO-4, Li-3VO-4与Li-4SiO-4反应生成Li-3+.x.V-1-.x.Si-.x.O-4,其中,生成SiO4--4离子的反应是关键步骤,.a.-OH-≥1.0 mol/L是反应进行的必要条件,.a.-Li+>1.0 mol/L时,SiO4--4与Li+反应生成Li-4SiO-4.碱性水溶液体系中H-2PO--4与OH-,Li+反应生成Li-3PO-4,V-2O-5与OH-,Li+反应生成Li-3VO-4,Li-3VO-4与Li-3PO-4反应生成Li-3V-1-.x.P-.x.O-4..a.-OH->0.15 mol/L时,可生成VO3--4和PO3--4..a.-Li+>0.5 mol/L时,VO3--4和PO3--4分别与Li+反应生成Li-3VO-4和Li-3PO-4.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构建了3种生物电化学体系的串并联方式,研究了不同生物电化学系统对洛克沙胂的转化与各反应器不串联或并联时对洛克沙胂的转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电极面积为6.3 cm2和37.5 cm2的电化学串联系统,各电化学体系中洛克沙胂转化效率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在25.0 cm2和25.0 cm2的电化学并联系统,洛克沙胂转化效率均增加。在50.0 cm2和0 cm2的电化学并联系统,面积为50.0 cm2的电化学体系转化效率增加;面积为0 cm2的电化学体系转化受到抑制。  相似文献   
9.
电化学预氧化技术在油田污水处理工程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1、前言近年来,电化学预氧化技术的出现,在利用油田采水中自身的高盐离子进行采出水处理方面取得了重要技术破。目前,胜利油田已在广利污水站、史南污水站、一污水站等多处采用该技术,在解决了污水腐蚀问题上取得了良好的运行效果。但在工程应用中或多或少存在定问题,需要在以后工程设计中考虑更加周密。  相似文献   
10.
应用热引发的方法研制了苯醚菊酯的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用循环伏安法对影响该传感器制备的因素进行了优化,并对其性能进行了评价.实验表明:该传感器具有比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响应电流与苯醚菊酯的浓度在1.0~100.0 μmol/L成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系数R为0.992 8,检出限为2.0 × 10-7 mol/L.将其应用于湘江水中苯醚菊酯的检测,回收率在95.62%~103.19%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