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林业   1篇
  7篇
综合类   7篇
农作物   1篇
水产渔业   1篇
园艺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新时代土壤化学前沿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土壤化学是重要的土壤学基础分支学科。在回顾了土壤化学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梳理了土壤化学的四个前沿交叉方向,并展望了土壤化学与其他相关学科的交叉发展趋势,以期寻求新的学科增长点。土壤化学经历了从恒电荷到可变电荷土壤学说演变,我国在土壤电化学、根际土壤化学、土壤化学-物理-微生物界面反应等方向逐步领跑。新时代中国已经发展成为国际土壤化学的研究中心之一,尤其在土壤化学与微生物学、地球化学、矿物学、环境化学等交叉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同时,发展并运用同步辐射、微流控联用光谱能谱、高分辨显微镜、光谱电化学等实时、原位、高精度研究方法,推动土壤化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时代的土壤化学具有三个重要发展趋势,首先系统揭示地球表层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交换的土壤化学机制,实现"0到1"的土壤化学原创性成果的突破;其次需要综合运用地球表层系统理论,从多界面、多要素、多过程的"三多"交互耦合;再次,需要加强与地球宜居性这一人类重大命题的交叉融合,为生态文明建设、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全球变化等国家重大需求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介绍食用绿竹笋高产栽培技术,措施:献开、培笋、合理施肥、笋穴处理、采笋留母、删伐更新等。  相似文献   
3.
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采用室内测试方法研究了3组质地(粘土、重壤土和轻壤土)水稻土水溶性磷(0.01mol·L-1CaCl2-P)与土壤测试磷(Olsen-P和Bray1-P)及土壤磷饱和度的关系。结果表明,水稻土因淹水耕作,其磷释放潜力明显高于旱地土壤,水溶性磷随土壤测试磷的增加而增加。土壤测试磷及磷的饱和度与土壤水溶性磷的关系存在转折点,当土壤磷超过转折点时,土壤水溶性磷和磷的释放潜力明显增加。在好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50~75mg·kg-1、Bray1-P90~140mg·kg-1和磷饱和度21%~23%之间;在厌气条件下,供试水稻土磷环境敏感临界值(转折点)在Olsen-P35~45mg·kg-1、Bray1-P75~115mg·kg-1和磷饱和度16%~18%之间,超过临界值土壤磷素可对环境产生非常明显的负影响,不应再施用磷肥和粪肥。  相似文献   
4.
利用方式改变对水稻土发生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方利平  章明奎 《土壤通报》2006,37(4):815-816
长期种植蔬菜和苗木改变了水稻土(水耕人为土)周期性的灌溉和排水的管理方式及土壤的水分、通气状况,因而对水稻土发生学特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长期种植蔬菜和苗木,耕作层厚度增加,犁底层变薄;铁锰斑数量明显增加,氧化铁晶胶比明显提高;长期种植蔬菜还可引起土壤酸化。随着种植蔬菜等其它旱作时间的增加水稻土逐渐失去其原有的特性。但长期种植蔬菜是否已改变了土壤类型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对茶园土壤铅生物有效性的影响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本文用土培试验研究了质地差异较大的二种茶园土壤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引起的水溶性铅、有效态铅和铅的化学形态的变化。结果表明,土壤酸化可显著地促进其它形态的铅向可交换态铅转化,增加土壤铅的水溶性和生物有效性。当土壤pH较高(pH>4)时,增加土壤有机质可促进土壤铅的活化,但在pH较低(pH<4)的土壤中,有机质积累降低了土壤中的有效态铅。酸化和有机质积累对铅的生物有效性影响在砂质土壤比粘质土壤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现在市场上推广的小麦品种呈现多、乱、杂的局面,通过筛选实验比较,找出适合亳州地区种植的品种,通过实验,淮麦29、泛麦5号和烟农19在产量、抗逆性等方面在2011年的气候条件下表现都比较突出,适合在本区域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农业面源氮磷的时空演变和对水环境的潜在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料收集与分析,研究了1990~2005年浙江省主要农业面源氮和磷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化肥施用、畜禽粪便和居民生活污染物等产生的农业面源氮、磷时序变化明显,地域差异大.全省主要农业面源氮和磷结构组成为化肥>畜禽粪便>居民生活污水等.农业面源氮和磷的构成变化表明,化肥对农业面源氮和磷的贡献率呈逐年下降,而畜禽粪便的排放逐年递增.农业面源氮、磷可对水环境产生较大的潜在影响.加强人畜粪便的资源化利用、削减化肥用量和推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解决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代学科的高度分化趋势,分析了小型专科图书馆(资料室)的特点,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文章认为,这类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是情报专业的“T”型人才,图书馆专业的“多面手”,先进科学技术的实践者。  相似文献   
9.
粪肥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流失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周翠  章明奎  方利平 《土壤通报》2006,37(4):706-709
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因施肥方式不同,粪肥施用对不同磷水平土壤磷流失潜力的影响也不相同。在施用的粪肥与表土混合的情况下,粪肥对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随土壤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但当粪肥表施不与土壤混合时,情况有所不同。在粪肥表施初期,无论是高磷土壤还是低磷土壤,地表径流中磷浓度都达到较高水平,施肥引起的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以低磷土壤更为明显。但粪肥表施较长时间后,粪肥对土壤磷流失的增加量也随土壤磷水平的提高而升高。总的来说,控制地表径流磷流失的效果是粪肥与土混施优于表施,流域内粪肥处置应优先施于土壤磷水平较低的土壤中。  相似文献   
10.
砂质农业土壤养分积累和迁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研究表明,砂质土壤开垦农用后,土壤有机质和保肥性(CEC)明显下降。除大棚蔬菜地外,施用的氮和钾肥不易在土壤中积累,很容易在短时间内沿剖面迁移至地下水,或随地表径流迁移至周围水体。但磷可以活性较高的可提取态形式积累在砂质土壤剖面中,并可逐渐随水进入地下水或迁至地表水,对环境造成危害。长期施用化肥的砂质农地地下水中磷、氮浓度可达到较高的水平。田间观测和模拟淋洗试验表明,砂土中养分极易随水迁移,高浓度的养分流失常发生在施肥后的降雨过程中。因此在砂质土壤上应避免高量施肥,肥料宜少量多次施用,不宜在雨前施用肥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