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5篇
林业   9篇
农学   4篇
基础科学   4篇
  8篇
综合类   43篇
农作物   19篇
水产渔业   5篇
畜牧兽医   4篇
园艺   1篇
植物保护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南方五省区湿地松木材的密度、晚材率和各项力学强度,随纬度的增加,呈递减状态。纬度与气干容重之间的直线回归方程为:G=1.28—0.027L,相关系数r=0.984.产生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木材的管胞宽度和厚度随着纬度的增加逐渐变窄、变薄。产地的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对湿地松树木的年轮宽度和晚材带宽度影响较大;年轮和晚材带的平均宽度随产地自北向南依次增加,随着山地海拔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2.
为了明确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对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发生分布和品种抗性进行调查鉴定,在成熟期称量和测定甘蔗产量、糖分及损失率。结果表明,云南蔗区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有梢腐病、褐条病、锈病3种,梢腐病菌为Fusarium verticillioidesFusarium proliferatum,褐条病菌为Bipolaris setariae,锈病菌为Puccinia kuehnii和Puccinia melanocephala;‘桂糖11-1076’、‘闽糖12-1404’、‘福农09-2201’、‘福农09-71111’、‘桂糖06-1492’、‘桂糖08-1180’、‘云蔗11-1074’、‘桂糖06-2081’、‘桂糖08-1589’、‘粤甘48号’、‘柳城09-15’、‘云蔗05-51’、‘云蔗11-1204’、‘福农07-3206’等新品种高度抗病。梢腐病、褐条病和锈病实测产量损失率平均为38.43%、25.6%、24.9%,甘蔗糖分平均降低3.54%、2.82%、3.11%。本研究明确了低纬高原甘蔗中后期灾害性真菌病害种类及灾害特性,为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杨光雁  陆玉发 《中国麻业》2003,25(5):219-222
亚麻栽培已打破了长期的地区分布界线,种植区域不断南移,1993年在21°8'N-29°15'N的云南低纬高原试种成功。经过10年发展,表现出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并获得较好的生物产量和纤维品质,已成为云南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的一个亮点。本文总结了云南低纬高原特色气候下的亚麻栽培技术。  相似文献   
4.
Spring sown bread wheat is grown at high latitudes in Europe, Asia and North America. However, it is not clear what the associations are among environments, particularly in Asia and North America, and whether or not cultivars developed in one region may adapt in another. A yield trial comprised of cultivars developed in northern Kazakhstan, western Siberia, the Canadian Prairies, northern USA, northeastern China and broadly adapted genotypes bred by CIMMYT in Mexico was planted in all the above mentioned environments in 2002–2004. In general, cultivars performed best within the regions they were developed. However, cultivars developed in northern Kazakhstan/western Siberia were the most broadly adapted at high latitudes; they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or grain yield from the locally developed cultivars in both China and Canada. Stronger photoperiod response, greater plant height and larger seed weight appeared to be key adaptive features of these materials. At lower latitudes, the Kazakh/Siberian cultivar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yielding than all other materials. When low latitude Mexican sites were removed from the analysis, the Chinese locations tended to associate, whereas most Canadian and Kazak/Siberian locations wer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those from China. SSR analysis of the cultivars from each region split the materials into two general groups, one based on North American cultivars and one comprised of Kazakh/Siberian and Chinese cultivars. Lines developed in Mexico were spread across these two groupings. Evidence suggests that considerable scope exists to improve bread wheat adaptation at high latitudes globally through intercrossing materials originating from Asia and North America.  相似文献   
5.
针对我国高纬度地区冬季气候的特点,以哈尔滨市为例,研究了地耦合式热泵机组启动工况性能。结果表明:地耦合式热泵机组启动期间节能和环保性能效果明显,完全适合在我国高纬度寒冷地区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6.
 以临沧市临翔区1961~2010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资料,采用Miami模型和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了气温生产力(Yt)、降水生产力(Yp)和气候生产潜力(Tspv),并分析了气温、降水量和气候生产潜力变化特征、影响气候生产潜力的主要因素以及气候生产潜力与水稻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近50年临翔区年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则呈缓慢下降的趋势,二者变化率分别为0.260℃/10a(P<0.01)和-15.98mm/10a(P>0.05),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变化加剧。干季增温较雨季快,而降水量减少较雨季慢。Tspv呈不明显上升趋势,气温升高和降水增加均能提高Tspv,而降水量是限制作物Tspv的主要气候因子。水稻实际产量占同期Tspv的比例较低,而从2004年开始比例有所增加。建议解决好农业生产用水问题,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采用新的高产品种,提高耕作技术水平等,以提高作物气候生产潜力应用水平。  相似文献   
7.
本研究对不同采集地割手密无性系进行耐寒性综合评价,探究割手密耐寒性与其生长地海拔、纬度的关系,筛选耐寒性种质资源。以40份割手密无性系为试验材料,在苗期低温胁迫后测定各无性系材料的7项生理指标,利用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模糊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其耐寒性差异进行综合评价。低温胁迫处理后,割手密的脯氨酸(Pro)、丙二醛(MDA)、电导率(PMP)、可溶性蛋含量(SP)均呈上升趋势,其中脯氨酸含量上升最大,升高了43.81%,而叶绿素(Chl)、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均呈下降趋势,其中叶绿素含量减少35.01%,下降程度最大;叶绿素、脯氨酸、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异系数较对照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增长最大的是叶绿素,是对照的1.76倍;相关性分析显示,40份割手密无性系耐寒性与其生长地的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0.686;模糊隶属函数和聚类分析将40份割手密无性系的耐寒性分为三类,其中高耐寒类型有10份材料,中耐寒性有19份,不耐寒性11份。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采集地割手密材料之间耐寒性指标存在明显差异;耐寒隶属函数与海拔、纬度呈极显著正相关,即高海拔和高纬度的割手密耐寒性强、低海拔和低纬度的割手密耐寒性弱,表明在相近海拔范围内决定耐寒性的主要因素是纬度,在相近纬度范围内决定耐寒性的主要因素是海拔。该结果为割手密种质资源在甘蔗耐寒育种中的进一步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低纬高原区不同生态条件下旱地小麦产量及群体结构特点,2016-2018年以该区新育成的3个旱地小麦新品种(系)(易2011-1、弥136-7和云麦69)为材料,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昆明、丽江、德宏3个生态区进行试验,比较分析了不同生态区之间旱地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茎蘖数变化、叶面积动态、旗叶净光合速率、干物质积累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三品种(系)产量均表现为丽江德宏昆明,丽江2年平均产量较昆明分别高30.85%、31.97%和31.33%,较德宏分别高12.31%、28.96%和9.39%。丽江的单位面积穗数与昆明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德宏;千粒重和穗粒数均表现为德宏丽江昆明,德宏千粒重与昆明差异显著。拔节期至成熟期的群体总茎数在丽江和昆明间差异不显著,但二者均显著高于德宏。分蘖成穗率在三生态区之间差异不显著。孕穗期至灌浆期的叶面积指数表现为丽江昆明德宏。开花期至花后14 d丽江的旗叶净光合速率低于德宏和昆明,花后21~28 d光合速率则表现为丽江德宏昆明;拔节期群体干物重在生态区间差异较小,孕穗期至成熟期丽江干物质积累较快,干物重显著高于德宏,德宏高于昆明。本试验条件下,丽江的小麦产量最高,群体结构最优。  相似文献   
9.
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NPP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GLO-PEM模型估算了1981~2000年中国陆地生态系统植被净第一性生产力(NPP)。结果表明:1981~2000年中国总NPP呈现增加趋势,从1981年的2.82 PgC/a增加到2000年的3.13 PgC/a,年均增加0.0155PgC/a,20 a间NPP的平均值为2.98 PgC/a,约占全球NPP总量的4.7%~5.0%。NPP积累主要发生在4~10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NPP量分别占全年总量的15.68%,54.54%,25.50%,4.2%。其中夏季NPP增长最快,占全年NPP增长的64.14%。全国NPP年均值从西北向东南方向呈逐步增加趋势,不同植被类型中,常绿阔叶林年均NPP最高,达745.68 gC/m2,除农业植被外各种植被类型的月均NPP最大值都出现在7月,最小值都出现在1月。经向剖线NPP变化规律不明显。纬向40°N线是南北分界线,往南随着纬度的降低,剖线平均NPP逐渐升高,往北随着纬度的增加,剖线平均NPP逐步变大。纬向剖线NPP均值最高的是20°N线,异质性最高的是30°N线。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高纬地区几个主栽玉米品种适宜密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黑龙江省高纬地区的3个主栽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在6种不同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种植密度对3个玉米品种产量的影响,制定了3个主栽玉米品种的最佳种植密度。结果表明:平展型品种克单11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0 000株.hm-2;半紧凑型品种边单3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67 500株.hm-2;紧凑型品种德美亚1号的最适种植密度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