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综合类   4篇
农作物   2篇
畜牧兽医   2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扦插苗为材料,研究了 3 种光照强度:100% 光照强度 (CK)、36.1% 光照强度(3 针遮荫网遮荫)和 17.8% 光照强度(6 针遮荫网遮荫)处理条件下的生长及光 合特性。结果表明:遮荫处理下,赪桐苗高、地径增长量、地下部分干质量和地上部分干质量显著增加 (P<0.05);随着光照强度的减弱,赪桐的叶面积、叶周长、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 SPAD 值显著增 加(P<0.05);与对照处理相比,17.8% 光强处理下赪桐的表观量子效率(AQY)增加,光补偿点 (LCP) 和暗呼吸速率 (Rd) 降低。该研究表明,赪桐具有较强的耐荫性及对弱光的利用能力;遮荫能促进赪桐生 长;100% 光照条件会抑制其生长,17.8% 光照强度更适宜赪桐生长。  相似文献   
2.
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配置应用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广州8个城市公园赪桐属(Clerodendrum)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公园中应用的赪桐属植物有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红花龙吐珠(C.speciosum)、美丽赪桐(C.speciosissimum)、龙吐珠(C.thomsoniae)、烟火树(C.quadriloculare)、垂茉莉(C.wallichii)、鬼灯笼(C.fortunatum)等7种,主要运用孤植、丛植和片植等配置形式,对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提出建议,为该类植物的推广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对广州8个城市公园赪桐属(Clerodendrum)植物的应用情况进行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广州公园中应用的赪桐属植物有赪桐(Clerodendrum japonicum)、红花龙吐珠(C. speciosum)、美丽赪桐(C. speciosissimum)、龙吐珠(C. thomsoniae)、烟火树(C. quadriloculare)、垂茉莉(C. wallichii)、鬼灯笼(C. fortunatum)等7种,主要运用孤植、丛植和片植等配置形式,对赪桐属植物在热带园林中的配置应用提出建议,为该  相似文献   
4.
5.
不同处理方法对赪桐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为指标,研究不同清水浸泡时间、热水处理、烘焙处理、破壳处理、激素处理和低温层积等因素对赪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破壳处理方法能极显著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其发芽率达到92%;在不同烘焙处理中,6 h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74%;在不同的浸泡处理中,以自然水浸泡72 h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60%;在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中,以3 cm播种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60%;激素处理能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浓度为30 mg/L的萘乙酸、25 mg/L赤霉素、30 mg/L的6-BA溶液的浸泡处理最佳,发芽率均为63.33%。  相似文献   
6.
以发芽率、平均发芽时间为指标,研究不同清水浸泡时间、热水处理、烘焙处理、破壳处理、激素处理和低温层积等因素对赪桐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破壳处理方法能极显著地提高种子发芽率,其发芽率达到92%;在不同烘焙处理中,6 h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74%;在不同的浸泡处理中,以自然水浸泡72 h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60%;在不同播种深度处理中,以3 cm播种处理为最佳,其发芽率达60%;激素处理能明显提高种子的发芽率,浓度为30 mg/L的萘乙酸、25 mg/L赤霉素、30 mg/L的6-BA溶液的浸泡处  相似文献   
7.
罗泽萍  潘立卫  李丽 《南方农业学报》2019,50(12):2778-2786
[目的]揭示赪桐提取物(Extracts from Clerodendrum japonicum,E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机理,为临床抗病原菌感染药及植物杀菌剂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纸片扩散法和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对EFC的敏感性,明确EFC的抗菌活性;通过试剂盒、流式细胞仪及扫描电镜等测定EFC作用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膜、细胞壁、三羧酸(TCA)循环、可溶性蛋白、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细胞凋亡及形态结构的变化,研究EFC的抗菌机理.[结果]EFC对金黄色葡萄球菌、伤寒沙门菌和枯草芽孢杆菌3种供试细菌均具有抗菌活性,其中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最强,其抑菌圈(IZ)、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分别为19.04 mm、0.50 mg/mL和1.00 mg/mL.经EFC作用10h后,金黄色葡萄球菌的乳酸脱氢酶(LDH)、钾离子(K+)及碱性磷酸酶(AKP)外泄分别显著增加72.0%、43.0%和78.0%(P<0.05,下同),琥珀酸脱氢酶(SDH)和苹果酸脱氢酶(MDH)活性分别显著下降80.0%和36.4%.金黄色葡萄球菌经EFC作用24 h后,与对照组相比,5MIC(2.50 mg/mL)、10MIC(5.00 mg/mL)和20MIC(10.00 mg/mL)组的胞外蛋白含量分别上升28.6%、41.8%和61.5%,胞内蛋白含量分别下降40.9%、61.3%和82.5%,胞内ROS水平分别增加9.1%、33.5%和51.0%,细胞凋亡率分别增加24.0%、50.6%和72.8%.经EFC作用24 h后,扫描电镜下的菌体形态结构不规则、萎缩、畸形.[结论]EFC通过破坏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和细胞膜的完整性及通透性,影响蛋白合成,导致TCA循环减慢而发挥抑菌作用.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纯化工艺,并分析其稳定性,试验对8种不同型号的大孔树脂进行吸附-解吸能力比较,筛选出最优的大孔树脂型号;采用Plackett-Burman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考察上样液浓度、上样液流速、洗脱液浓度等因素水平,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的纯化工艺。通过高效液相测定纯化物在不同温度、光照、pH、抗氧化剂等环境条件下类叶升麻苷的含量。结果表明:赪桐中类叶升麻苷最佳纯化工艺条件为ADS-7型号大孔吸附树脂、上样液浓度9.0 mg/mL、上样液流速3.0 m L/min、洗脱液浓度58%,验证试验中的类叶升麻苷回收率可达到76.04%,与所建模型预测接近;稳定性试验表明,温度越高、光照时间越久、pH越高、类叶升麻苷的稳定性越差。同时,添加抗氧化剂可以明显增强其稳定性。故纯化后的类叶升麻苷应在低温、避光、酸性环境中贮藏和使用,且可通过添加不同种抗氧化剂延长其使用期限。采用Plackett-Burman结合Box-Behnken响应面法优化赪桐中类叶升麻苷纯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后续抗奶牛乳房炎中草药型饲料添加剂产品的研发及产品稳定性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究赪桐潜在防治奶牛乳房炎的作用机制,试验基于网络药理学,利用TCMSP数据库收集赪桐潜在抗奶牛乳房炎致病菌活性成分,在GeneCards数据库中收集与奶牛乳房炎致病菌相关的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8.2软件绘制赪桐活性成分与致病菌靶点网络图,通过将筛选到的致病菌靶点导入STRING数据库构建致病菌靶点相互作用网络,最后利用DAVID、Metascape数据库对各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共得到赪桐潜在抗奶牛乳房炎活性成分11个,对应致病菌靶点86个;共得到97个节点,174条相互作用关系;去除游离的病菌靶点后,最终得到31个关键作用靶点。GO功能注释得到312条基因数量较大的功能注释,主要涉及细胞膜、原子核、蛋白质结合、基于转录正向调控过程、信号转导过程等。KEGG富集分析主要涉及蛋白结合通路、酶结合通路、ATP结合通路等。说明基于网络药理学预测,赪桐可通过多种活性成分作用于不同靶点,并通过调控炎症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过程达到防治奶牛乳房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