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林业   154篇
农学   86篇
基础科学   5篇
  9篇
综合类   157篇
农作物   56篇
水产渔业   1篇
畜牧兽医   13篇
园艺   76篇
植物保护   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5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2.
贵州自然分布山茶属植物的资源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明态 《贵州林业科技》2005,33(2):26-29,25
介绍了贵州省原生山茶属植物的自然分布及资源现状,共46种4变种。  相似文献   
3.
4.
潘述江 《花卉》2015,(5):28-28
茶花又叫山茶,为常绿灌木或小乔木;寿命长、花色灿烂、品种繁多,为传统的名贵木本花卉之一。但它育苗的技术性较强,,现根据我的实践,将名种育苗方法介绍如下,供大家参考。一。  相似文献   
5.
《福建林业科技》2015,(4):153-158
对10种云南山茶品种(包括原变种红花油茶)生物学特性和观赏性进行观测,根据各品种的综合性状表现,初步选择出利于市场推广和应用的云南山茶品种。结果表明,凤山茶综合性状最优,抗性强,生长强劲,开花效果好。童子面、菊瓣宜作为家庭盆栽品种推广。麻叶银红、厚叶蝶翅冠形优美,是云南山茶中冠形最优美的品种,适合作为庭院栽培的云南山茶品种。红霞迎春抗性上略显不足,适合作为园林孤植的云南山茶品种。大理茶、狮子头、早桃红3个品种为云南山茶传统品种,是最具潜力培育大株型云南山茶的品种。在-3.6℃的极端天气下,10个品种均没有受冻,表现出较强的抗冻性。  相似文献   
6.
本刊讯在4月6日开幕、历时1个月的第30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上,云南大理州10多家企业和花农经济合作组织送展的上百盆云南山茶大放异彩,成为牡丹节中国名花展馆的十大名花之一,同时也成为当地媒体滚动推介的首个亮点名花。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径山茶与文化创意融合发展的SWOT分析,着力研究茶与文化创意融合的发展路径,并提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展电商营销渠道、挖掘径山茶文化内涵、发展深度体验茶文化旅游和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培育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三个山茶花种(品种) 香气成分初探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红山茶品种‘克瑞墨大牡丹’、‘香神’、物种攸县油茶的鲜花香气成分进行了GC /MS分析, 鉴定了‘克瑞墨大牡丹’香气成分37种, ‘香神’香气27种, 攸县油茶34种, 主要以醇、醛、酯、烯、烷及芳樟醇氧化物为主。‘克瑞墨大牡丹’芳樟醇相对含量远高于其它成分, ‘香神’以壬醛和芳樟醇含量最高, 而攸县油茶却以顺- 芳樟醇氧化物Ⅱ和苯乙醇占优势。两个品种在开花前期醇类含量较高, 后期酯类成分含量增加, 攸县油茶在开花前期醇类物质含量高, 越到后期含量越低。  相似文献   
9.
吴茂棋  庞英华 《茶叶》2000,26(Z1):330-331
文章阐述了径山茶业管理协会成立三年来,在径山茶行业管理方面的探索性实践,其中重点内容是:统一品牌;统一由协会实施行业化管理;制订统一的系列标准;与成员企业签订合同强化标准的实施;建立以企业自律、协会管理、行政监督、镇乡管理与协助为基础的监督管理体系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8月8日,飘荡着浓郁茶香,被漫山茶树包围的中国著名绿茶西湖龙井茶原产地龙井寺,见证了一个具有历史意义的重要时刻.杭州市委、市政府与在杭"国字号"茶叶机构--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杭州茶叶研究院、国家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中国茶叶博物馆、浙江大学茶学系(简称"两会两所两中心一馆一系"),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并进行研讨.共同致力于发展茶产业,弘扬茶文化,促进茶旅游,确立杭州在全国茶领域的展示中心、培训中心、质量技术服务中心、信息中心、交易中心地位,全力打造"茶为国饮,杭为茶都"品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