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林业   1篇
  1篇
综合类   2篇
水产渔业   6篇
畜牧兽医   2篇
园艺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研究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vasa(Csvasa)基因调控区的功能,在已克隆的Csvasa基因编码序列的基础上,采用基因组步移和PCR扩增的方法克隆得到Csvasa调控区,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vasa基因5′区,并构建了含Csvasa基因调控区的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载体(p Csvasa-GFP-T),进一步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初步验证调控区的驱动活性。结果表明,通过基因组步移和PCR扩增获得Csvasa 5′区5 166 bp和3′区1 655 bp,利用在线生物信息学软件对5′区序列进行分析,发现在转录起始点上游26 bp处存在保守的TATA框,以及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点如SRY、Oct-1、Sox-5、CREB、GATA、AP-1、C/EBP、Sp-1、c-Myc、HNF、NKX2-5、V-Myb等。通过显微注射技术,将所构建的p Csvasa-GFP-T表达载体注射于青鳉(Oryzias latipes)受精卵并进行培养观测,发现Csvasa调控区能够驱动GFP在青鳉胚胎内表达,荧光表达率为81%。将有荧光的胚胎培养为成鱼,检测外源基因的整合率为11.5%。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半滑舌鳎原始生殖细胞(PGCs)的标记、追踪和操作研究以及半滑舌鳎的性别控制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草地型藏绵羊中欧拉型藏绵羊的肉用性能,对饲养在甘南的10月龄、2岁、3岁、4岁和5岁以上年龄段的欧拉型藏绵羊开展屠宰试验,观测分析了主要屠宰性状、肉品质和内脏器官指标。结果表明:不同年龄组欧拉型藏绵羊之间的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差异极显著(P<0.01),屠宰率在3岁时最高,为49.90%;根据新西兰羊肉分级标准,判定10月龄羔羊组的肌肉分级标准为PL级,即具较好的肉品质。2岁、3岁、4岁和5岁以上组均属于脂肪分级的ML级,属中等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3.
酪氨酸酶(tyrosinase,Tyr)基因在调控动物色素合成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了解tyr基因与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的关系,本研究对虹鳟tyr-1和tyr-2基因进行了蛋白序列分析,并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基因在野生型虹鳟(虹鳟)和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体色发生的19个不同时期和成鱼13种不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蛋白序列分析结果表明,Tyr-1和Tyr-2都是亲水性蛋白,且蛋白结构主要是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yr-1基因在胚胎各时期均有表达,tyr-1基因表达量在虹鳟受精期最高,桑椹期次之,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tyr-1基因表达量在金鳟16-细胞期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tyr-2基因分别从虹鳟囊胚期和金鳟原肠期开始表达,表达量均在心跳期达到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出膜后,tyr-1、tyr-2基因分别在虹鳟5日龄和金鳟3月龄表达量最高。在胚胎各时期中,tyr-1、tyr-2基因在虹鳟中表达量普遍高于金鳟,出膜后普遍低于金鳟。在各组织中,tyr-1基因在皮肤、眼睛、肾脏、肝脏等组织中有较高表达,tyr-2基因主要在皮肤、眼睛中有较高表达,在其他组织中表达量较低。以上结果表明,tyr-1和tyr-2基因与虹鳟体色变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为深入阐明虹鳟体色变异机制和体色遗传改良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甘肃金鳟、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金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82.79%、73.33%、77.87%;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239、1.7429、1.7887,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4823、1.4281、1.4527;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2820、0.2528、0.267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19、0.3801、0.4022;以上参数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偏高的水平,且以甘肃金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甘肃金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道氏虹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而群体内个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多样性偏高,有进一步选育的遗传潜力;同时,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说明品种的纯度可能较低,经济性状不够稳定,需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5.
前黑素小体蛋白a (premelanosome protein,pmela)基因是黑色素合成通路中的关键基因之一,对动物的体色有着重要影响。为探讨pmela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变异中的作用,本研究利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RACE)技术对pmela基因cDNA全长进行克隆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的序列特征,同时采用qRT-PCR比较pmela在野生型虹鳟(虹鳟)、黄色突变型虹鳟(金鳟)和杂交F1代受精期至孵化后3个月不同发育时期及成鱼不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研究获得pmela基因cDNA全长序列3 476 bp,包含2 532 bp开放阅读框,编码843个氨基酸。序列分析发现,Pmela为疏水性蛋白且存在PKD功能结构域。同源性比对发现,虹鳟Pemla氨基酸序列与红鲑(Oncorhynchus nerka)的同源性高达97.75%;进化分析结果显示,虹鳟与红鲑的亲缘关系最近,与人类(Homo sapiens)和小鼠(Mus musculus)的亲缘关系最远。...  相似文献   
6.
黄进强 《湖南林业》2010,(11):33-34
花卉以它绚丽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养花,可以丰富和调剂人们的文化生活,增添乐趣,陶养情操,增进健康,还能增加科学知识,提高文化艺术素养。养花,可以绿化美化家园,改善和净化空气,使人们能在优美的环境中生活得更加美好。但是,养花必须懂得基本常识,不是所有的花卉都能在室内种植,有些花卉对空气有净化作用,而有些花卉对身体有伤害,在不同的场所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性地养花。  相似文献   
7.
为了了解盐碱池塘养殖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及多样性,提取鲤(Cyprinus carpio L.)肠道细菌基因组DNA,选用细菌通用引物对16S rRNA基因进行了PCR扩增,构建了细菌16S rRNA基因克隆文库。通过对阳性克隆子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选出有代表性的克隆子进行测序、BLAST比对分析和构建系统发育树。本研究从16S rRNA基因文库中共筛选出176个阳性克隆,经RFLP分析得到28个不同分类操作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e,OTU)(GenBank登录号:JX262557~JX262584),文库覆盖度为88.6%。16S rRNA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盐碱塘养殖鲤肠道细菌归属于变形细菌门(Proteobacteria)(包含Alpha和Gamma亚群)、厚壁细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梭杆菌门(Fusobacteria)4个门,分别占克隆总数的89.9%、7.9%、1.1%和1.1%。其中,变形细菌门的α-变形菌纲(占克隆总数的88.1%)为优势类群,气单胞菌属为优势菌属。本研究揭示了盐碱池塘养殖条件下健康鲤肠道细菌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8.
清道夫受体B类成员1 (scavenger receptor class B member 1, Scarb1)作为细胞表面的膜受体蛋白,在动物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为了解 Scarb1基因在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体色形成中的作用,通过RACE技术克隆虹鳟 Scarb1基因的cDNA全长,并运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该基因及其序列结构特征,同时使用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 Scarb1基因在虹鳟、金鳟及其杂交F1代不同发育阶段和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 Scarb1基因cDNA序列全长为2 032 bp,开放阅读框1 479 bp,编码492个氨基酸,预测分子质量为55.59 ku,且存在保守的CD36结构域和2个跨膜区。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虹鳟与其他硬骨鱼类的氨基酸序列相似度为71.69%~98.58%;进化分析发现虹鳟与大马哈鱼亲缘关系最近,与哺乳动物和两栖动物亲缘关系最远。qRT-PCR检测结果表明,在虹鳟与金鳟胚胎期及出膜后各发育阶段中 Scarb1基因均有不同程度表达,且表现为受精期至桑葚期的表达显著高于其他时期(P<0.05),对虹鳟与金鳟同一时期的差异分析发现该基因在胚胎期及7 dph (days post hatch)、1 M (month post hatch)、2 M和 3 M时期中表达存在显著差异(P<0.01)。 Scarb1基因在虹鳟与金鳟背部皮肤和背部肌肉等色素沉着性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中在金鳟背部皮肤的表达量显著高于虹鳟(P<0.01)。此外, Scarb1基因在杂交F1代不同发育时期中的表达规律与双亲一致;在不同组织中,该基因在杂交F1代背部皮肤中的表达量介于双亲之间。研究结果表明, Scarb1基因与虹鳟体色形成有着密切关系,且可能在金鳟黄色体色形成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3种虹鳟养殖群体的遗传结构及遗传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20个,采用随机扩增多态DNA(RAPD)技术,对甘肃金鳟、道氏虹鳟和美国金鳟3个群体进行了遗传结构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甘肃金鳟、道氏虹鳟、美国金鳟群体多态位点百分比分别为82.79%、73.33 %、77.87%;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8239、1.7429、1.7887,有效等位基因数分别为1 4823、1 4281、1.4527;基因多样度分别为0.2820、0.2528 、0.2675,Shannon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4219、0 3801、0 4022;以上参数表明,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均处于偏高的水平,且以甘肃金鳟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甘肃金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大,道氏虹鳟与美国金鳟之间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分化指数表明,种内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程度很低,而群体内个体间的分化程度很高,变异主要来源于群体内个体间.综合分析认为,甘肃金鳟遗传多样性偏高,有进一步选育的遗传潜力;同时,群体内遗传分化程度较大,说明品种的纯度可能较低,经济性状不够稳定,需进一步选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