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篇
农学   10篇
基础科学   1篇
  54篇
综合类   88篇
农作物   13篇
畜牧兽医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温度和水分对黑土有机碳矿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3.
硫酸铝改良剂对苏打盐碱土磷素吸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拟盆栽改良试验和吸附试验,研究了施用硫酸铝改良剂后对土壤中磷的吸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土壤磷的等温吸附曲线与Freundlich、Langmuir和Temkin方程都比较吻合,但与Langmuir方程的吻合程度最好,其相关程度达极显著水平。根据Langmuir方程,将C/x/m对C作图,发现在施磷条件下,得到的是具有1个折点的直线,表明随着磷平衡浓度的不同,土壤对磷的吸附存在着2个不同能量水平的吸附点位。硫酸铝的用量越多,吸附磷量也越高。因此,应控制改良剂的用量,以0.3%为最好。  相似文献   
4.
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科建设是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加强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意义重大。文章肯定了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取得的成绩,指出了学科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针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学科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加强学科建设的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5.
以盆栽试验方式研究了暗棕壤,黑土,白浆土,黑钙土,盐碱土等不同类型土壤对小粒大豆生长发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暗棕壤和黑土壤育的小粒大豆在株高,植株鲜重,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根鲜重,有效根瘤数量等方面明显优于其他类型土壤,单株产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达12.65g/株,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次之,为12.32g/株,蛋白质含量,脂肪 蛋白质含量以暗棕壤培育的小粒大豆最高,为44.22%和59.93%,脂肪含量以白浆土培育的小粒大豆最多,达15.72%,黑土培育的小粒大豆脂肪 蛋白质含量为59.81%,仅次于暗棕壤。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耕作方式下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及有机碳在各级复合体中的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黑土有机无机复合体组成以粉粒复合体为主;黑土有机碳主要存在于小粒级复合体中,开垦有使有机碳向小粒级复合体中聚集的趋势。随着复合体粒径的增大,有机碳各组分的含量趋于减少,HA/FA比值趋于增加;腐殖质碳主要集中在粉砂粒以下的复合体中,且复合体的粒径越小,HA所占比重越大。开垦可导致土壤复合体分散,不利于HA类胶结物质向小粒级复合体中分配,轮作有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累积,土壤物理性状的改善及土壤肥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钵育大苗对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探讨水稻钵盘育苗不同秧龄秧苗对低温和盐碱的抵抗能力。采用田间调查和室内考种方法对不同播期的秧苗进行了全生育期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钵育大苗秧苗综合素质好,插秧后抗低温,抗盐碱能力强,比钵育中苗提早成熟3d,而且可提高产量10.7%。  相似文献   
8.
土壤有机无机复合体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9.
松嫩平原盐碱地种稻开发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松嫩平原地处吉林省西北部和黑龙江省西南部,是由松花江和嫩江形成的冲积平原。盐土、碱土及盐碱化草甸土是松嫩平原盐碱地的主要构成土壤,总面积约300万hm2,是该区最具开发潜力的土壤资源。科研和生产实践证明,种稻是本区盐碱土改良利用的最有效途径之一,也是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及改善生态环境的最佳途径。但这一措施,涉及到许多特殊土壤改良学理论和技术问题。文中从盐碱地种稻是否会加剧土壤次生盐渍化、种稻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盐碱土的微域性、盐碱危害、土壤胶体高度分散以及"淡化表层"的建立与肥力培育等方面论述了盐碱地种稻开发过程中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的理论与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0.
添加秸秆对不同有机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向低(LSOM)、中(MSOM)、高(HSOM)及去除(RSOM)有机质土壤中添加玉米秸秆进行室内培养试验,研究秸秆添加量对不同有机质含量土壤酸度及缓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5℃恒温培养150天后,土壤pH、交换性盐基离子、CEC和盐基饱和度的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上升,交换性H+、交换性Al3+含量均随着秸秆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其中,秸秆添加量为10~15 g/kg时,L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交换性Al3+及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秸秆添加量为15~20 g/kg时,在MSOM和HSOM处理中土壤pH增幅及土壤交换性Al3+、交换性H+含量减幅最大;且HSOM处理添加秸秆后对降低土壤酸度效果最好。土壤中添加秸秆后可明显提高土壤酸碱缓冲能力,且土壤对加碱侧表现出的缓冲区间比酸侧明显;土壤的缓冲容量随秸秆添加量增加而升高,且HSOM处理对酸碱缓冲能力 > MSOM处理 > LSOM处理 > RSOM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