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林业   3篇
农学   1篇
基础科学   3篇
  2篇
综合类   51篇
农作物   3篇
水产渔业   13篇
畜牧兽医   12篇
植物保护   6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水稻三化螟防治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中国为害水稻較重的螟虫已知有6种,以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 (Wlk.)最为重要,分布于我国中南部稻区。本文阐述了气候、食料、水稻栽培制度和生物等因素对三化螟种群数量变动的影响,并指出作为螟虫食料的水稻及其栽培制度的作用更为明显。研究証明,三化螟的产卵、侵入、成活、繁殖和为害都与水稻的生育期有密切关系,水稻的分蘖期及孕穗期,都是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在这两个时期被害,会造成枯心或白穗;而秧田期、移植至回青期、圓稈期和成熟期都对螟虫不利。螟虫的发生基数和生活环境条件,密切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动,而这些都受水稻栽培制度的影响。发生基数决定于春季螟虫的有效虫源,其数量的大小对当年的螟虫,尤其对第一、二代的发生量有密切关系。螟害程度主要决定于:(1)种群数量和(2)水稻最易受害的生育期与螟虫盛发期配合程度的综合作用。为了加強防治,各地区必须因地制宜,利用耕作栽培措施,一方面尽可能消灭虫源、压低发生基数、控制以后各代螟虫的发生;另一方面力求改进栽培技术、調节水稻生育期,恶化螟虫的生活条件,避免或減輕螟害。化学防治也是治螟的一項重要措施。目前广泛应用的药剂是6%丙体六六六,每亩用量在防治枯心时为1.5斤,防治白穗为2斤。主要的施药方法为泼浇和撒毒土,两者对防治枯心的效果都很好;撒毒土防治白穗的效果虽稍差,但操作簡便易行。在螟虫发生期內,适值分蘖和孕穗的水稻田一般都要施药;但預测螟害低于1%的田块,可不防治。防治枯心的施药适期一般在孵化高峯前1—2天天开始,如虫量很大,要提前到盛孵始期用药。防治白穗的施药适期是:在蚁螟盛孵前孕穗的水稻,普通在盛孵始期开始施药;蚁螟盛孵后孕穗的水稻,在孕穗始期开始用药。稻螟是我国长期以来的一种严重害虫,解放前因螟害常年損失稻谷10%以上。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領导下,科学技术有了显著的进展,治螟工作貫彻了“防治并举、以防为主”的方針,“以农业防治为基础,重点使用药剂綜合防治”的策略;采用了准确的預测預报;开展了群众性的防治活动,基本上控制了螟虫的危害,1663年的螟害率已压低到2%左右,不少地区已降低到1%以下。这都是在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三面紅旗光輝照耀下,領导、技术人員、群众三結合所取得的成果的  相似文献   
2.
林郁 《植物保护学报》1965,4(2):191-194
“苏化203”是一种有机磷杀虫剂,主要成分为四乙基二硫代焦磷酸酯(簡称硫特普)。1959年,江苏省重工业厅化工研究所开始試制。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曾进行一系列的防治水稻三化螟試驗、毒性观察和大田試用。同时,不少单位也进行了其他害虫或有害动物的防治試驗。1964年,江苏省科学技术委員会組織了有关单位,对“苏化203”大面积治螟进行了劳动卫生現場調查研究。通过数年来的試驗和試用,业已証实了“苏化203”的治虫效果和安全使用。現綜合各方面的資料,扼要报导于后,供有关方面参考。  相似文献   
3.
繁昌县是"四大米市"之一的芜湖市辖县,水稻生产历史悠久,是全国重要的粮油生产基地。近年来,受市场经济影响,外出务工增多,农村劳动力减少,水稻单产水平停滞不前。文章通过分析原因,提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政府作用,建立稳固的粮食生产基地,走规模化种植道路,优化社会化服务等技术对策,来实现单产水平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2021年北部湾地区养殖银鼓鱼(Selenotoca multifasciata)疾病暴发的病原,从广东省湛江市南三镇、廉江市和广西北海市的3个养殖场患病银鼓鱼的脑、肝脏和脾脏中分离细菌,综合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RNA序列分析结果,对分离菌株进行种属鉴定,通过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菌株的致病性,并进行组织病理学观察、毒力基因检测及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从3个养殖场的患病银鼓鱼中,各分离出1株优势菌,分别命名为BBW S1、BBW S2和BBW S3,均具有较强的致病性,是引起银鼓鱼链球菌病的病原菌;根据形态学观察、生化特征和分子鉴定结果,确定3株分离菌株均为海豚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iae);病理学观察发现,银鼓鱼感染海豚链球菌后,可造成脑、肝和脾等多脏器不同程度损伤,表现为变性、坏死及炎性细胞浸润等;3株分离菌株均携带scpI、simA、pdi、sagA、cpsD、pgmA和cfi 7种毒力基因,均对阿莫西林、盐酸多西环素、恩诺沙星等8种抗菌药物敏感。研究表明,海豚链球菌是2021年北部湾地区银鼓鱼疾病暴发的病原,本研究结果可为银鼓鱼海豚链球...  相似文献   
5.
鰤鱼诺卡氏菌培养条件及培养基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鰤鱼诺卡氏菌(Nocardia seriolea)ZJ0503的增菌培养基和生长条件进行优化。研究了温度、盐度、初始pH对鰤鱼诺卡氏菌生长的影响,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对培养基的碳源、氮源和无机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实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添加量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鰤鱼诺卡氏菌最适宜生长条件为温度25 ℃、盐度5、pH 6.5±0.2;经筛选,鰤鱼诺卡氏菌培养基中最佳碳源是葡萄糖,最佳氮源是酵母粉,促生长作用最强的2种无机盐是磷酸氢二钾(K2HPO4)和氯化钙(CaCl2);确立了培养基优化配方为葡萄糖20 g·L-1,酵母粉15 g·L-1,K2HPO4 0.75 g·L-1,CaCl 20.2 g·L-1(单独灭菌),氯化钠(NaCl2)5 g·L-1,pH 6.5±0.2。  相似文献   
6.
建立溶藻弧菌(gibrioaigino/yticus)的生物被膜(BF)体外形成模型,用银染法观察检测溶藻弧菌HY9901生物被膜的形成;同时研究温度和消毒剂对HY9901的游离(FC)细菌和具有生物被膜(BF)的细菌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溶藻弧菌HY9901株可以形成BF,而非致病株ZJ017不形成BF。HY9901株的BF细菌经85℃30min、-20℃80d、0.01%新洁尔灭处理后均有存活,而游离(FC)细菌则无存活细菌。根据已发表的哈氏弧菌Lux R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合成了一对引物,对溶藻弧菌HY9901株的基因组进行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扩增出了520bp的核苷酸片段,该片段与已发表的哈氏弧菌Lux L基因的同源性达95%,而非致病性菌株ZJ017株则扩增不出该基因片段。  相似文献   
7.
对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性腺指数进行测定并观察性腺组织切片,结果发现:网箱养殖条件下黄鳝在1周年内可以达到雌性性成熟,即网箱养殖条件下雌性黄鳝初次性成熟年龄为1龄;网箱养殖条件下1周年内黄鳝的性腺指数大致呈增长趋势,在6月,性腺发育成熟时,性腺指数达最大值,其值为14.33±2.07;网箱养殖黄鳝在1周年内血清雌二醇质量浓度在6月达到最大值,即(1 233.52±126.07)pg/mL,血清睾酮质量浓度在5月已经达到最大值,即(13.99±1.54)pg/mL。  相似文献   
8.
云南发展特色农业的思路、原则和重点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为加快云南农业发展,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实施绿色经济强省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云南发展特色农业势在必行。根据云南省特色农业发展的现状以及云南发展特色农业存在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分析,提出加快云南特色农业进一步发展的总体思路、原则和重点。  相似文献   
9.
石硖龙眼是广州地区名优水果品种之一,为指导石硖龙眼种苗的生产、销售,提高种苗质量,阐述了石硖龙眼的种苗生产技术,包括苗圃建设、砧木苗的培育、嫁接苗的培育、出圃和包装运输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明确五倍子(Rhus chinenis)、石榴皮(Folium sennae)对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采用琼脂扩散法,分别测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选用倍比稀释法确定五倍子、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改良微孔板法评价2种中草药液对溶藻弧菌生物膜形成的影响。[结果]2种中草药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溶藻弧菌的作用,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6.37±0.14)mm,MIC和MBC均为6.25 mg/m L;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的抑菌圈直径为(12.37±0.06)mm,MIC和MBC分别为12.50、25.00 mg/m L。当药物浓度在1.56 mg/m L及以上时,五倍子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药物浓度在6.25 mg/m L及以上时,石榴皮对溶藻弧菌生物膜的形成有极显著抑制作用。[结论]五倍子和石榴皮对溶藻弧菌及其生物膜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