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一起较为严重的雏鸭痢特灵中毒事件。25500只9日龄的雏鸭 惨死5586只,其死亡率最高的达56.4%(846/1500),最低的为14.65(73/500);平均为21.9%(5586/25500)。采用饮用甘草绿豆糖水(葡萄糖或白糖)治疗199141只,除频死期的12只死亡外,其余均治愈。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饲养肉鸭效益高低与诸因素的关系,从而总结提高效益的关键措施,笔者调查整理了本区羊舞岭乡白石塘村肖佑南养鸭专业户,从1999年2月至1999年10月共养4批番鸭、十里麻1950只的资料分析,供养鸭户参考。l影响肉鸭经济效益的因素肖佑南饲养的4批番鸭和十里麻鸭经济效益情况,见表1。1.l饲养成本购雏鸭1950只共成本3527.5元,占总成本的问.07%,第4批雏鸭2.05元/只,第2批雏鸭185元/只,其余2批雏鸭l.65元/只of投喂饲料共成本1627小33Th,占总的78.77胚:第l、第2批饲料1.8元/kg,第3、第4批饲料1.625元/kg。4批肉鸭药费…  相似文献   

3.
发病情况 宁安市江南乡小唐村某养鸭专业户为预防鸭病,给1260只25日龄(体重120~150g)的雏鸭投服复方新诺明,每只0.5片(每片含TMP0.08g、Sm2 0.4g)。雏鸭在投药后2小时开始死亡,17小时内全部发病,共死亡426只,死亡率为29.33%。未死亡的雏鸭2~3天后逐渐恢复食欲。  相似文献   

4.
湖北群养雏鸭传染性浆膜炎流行情况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1998~2002年湖北省部分地区雏鸭传染性浆膜炎发病情况,共调查14例,48 760只发病鸭.调查结果表明,雏鸭5~50日龄发病、死亡9 320只,死亡率为19.1%(死亡率5%~50%),从14例病死鸭脑、肝实质器官中,分离到9株里默氏杆菌,6株大肠杆菌和5株链球菌,证明雏鸭浆膜炎普遍存在混合感染,应用分离株制备鸭浆膜炎、大肠杆菌二联灭活菌免疫10万只雏鸭,获得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鸭浆膜炎、鸭病毒性肝炎二联灭活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自然分离的2株鸭疫里默氏杆茵接种适宜培养基,收获茵液用甲醛灭活;用Ⅰ型鸭肝炎病毒(DHV)接种易感鸡胚收获含毒胚组液,经甲醛灭活后与灭活的鸭疫里默氏杆菌液混合,制备3批油乳剂灭活苗,并对其安全性和免疫原性进行测定。3批灭活苗通过接种2周龄雏鸭(0.5mL/只),2周后可测到DHV中和抗体,3周后攻毒保护率达80%以上。鸭疫里默氏杆茵3周后攻毒保护力80%以上。2周龄雏鸭每只皮下注射1ml,观察14d,免疫鸭全部健活,局部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6.
痢特灵(呋喃唑酮)是养鸭户(场)常用的药物,对防治鸭白痢有较好的疗效。但应注意防止痢特灵中毒,现将某养鸭场雏鸭痢特灵中毒情况报道如下。1 中毒经过某养鸭场于1995年2月孵出金定鸭雏2240只,4日龄时因病先死15只。为预防其余2225只健康雏鸭消化道感染,特以痢特灵24片(0.1g/片),溶于水中供饮,当晚8时和11时又各投10片。次日上午9时雏鸭出现精  相似文献   

7.
用114 只3 日龄肉鸭作急性、亚急性镉中毒的病理学观察。急性毒性试验,经预备试验,将其中70 只雏鸭随机分为 7组,每组10 只,按千克体重各以167、201、241、289、347、417、500 m g/kg 的剂量给试验鸭一次性灌服氯化镉水溶液,试验期 1周。雏鸭灌药20 m in 后开始死亡,1.5~9h 达死亡高峰,因死亡时间短,多无明显的特异症状。各组的死亡率分别是 10% 、10% 、30% 、50% 、70% 、80% 、90% ,用简化寇氏法求出 L D50 为289 m g/kg· B W 。尸体剖检和病理组织学变化主要是胃肠炎及脑充血、出血,极个别病程较长的病例心脏和肝脏被覆纤维素薄膜,表现为纤维素性心外膜炎和纤维素性肝周炎的变化。亚急性毒性试验,将其余的44 只雏鸭随机分为4 组,每组11 只,1 组作对照组,其余3 组按kg 体重每天灌服1/10、1/20、1/30 L D50 剂量的氯化镉水溶液,试验期6周,每周称重一次,调整服镉剂量。试验组鸭的发病率分别为11/11、11/11、3/11、死亡率分别为10/11、7/11、3/11,对照组鸭 无一例发病或死亡。中毒鸭表现为生长明显减缓( P< 0.05 或 P< 0.0  相似文献   

8.
对2634只RF系白番鸭的羽型分布进行了测定,并对羽型划分标准及番鸭快慢羽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634只雏番鸭中,快羽型个体(主翼羽长于覆主翼羽2mm以上)占90.47%;慢羽型个体(主翼羽长于及主翼羽2mm和2mm以内)占9.53%;慢羽基因和快羽基因的频率为分别0.0649和0.9351。通过3种组配观测羽型的遗传方式。快羽♂×快羽♀后代雏鸭105只均为快羽型;慢羽♂×慢羽♀后代119只雏鸭快慢羽分别为32只和87只,慢羽对快羽呈显性。快羽♂×慢羽♀后代181只雏鸭中,快羽公母鸭分别为11只和78只,慢羽公母鸭分别为78只和14只。可见番鸭的快慢羽是受性杂色体基因控制的伴性性状。  相似文献   

9.
1992年5月26日安徽省淮北市某鸭场育雏绍兴蛋雏鸭5075只,经鉴别公、母雏后于28日出售雏公鸭2411只,实际饲养母雏2664只.由于当时天气高温干燥,平均日气温28℃~34℃.雏鸭从4日龄开始,每天上午9时,赶到舍外院里运动场自由活动,且设有浅水池(水深2~6厘米),便于雏鸭游水活动.而运动场露天堆积腐烂霉变麦秸草5小垛约1000公斤,许多雏鸭游水活动后爬到草垛上休息睡觉,有的雏鸭喙和鼻孔插入到霉变麦草缝隙呼吸.5月30日夜晚发现雏鸭死亡7只,从5月31日至6月7日,每天死亡13~28只不等,且呈逐日上升趋势.起初误诊雏鸭受热,煮绿豆汤饮水一日数次,在日粮中加入青、链霉素一日二次喂服,均无效果,至雏鸭长到13日龄时,共死亡154只,死亡率达5.7%以上.后来才  相似文献   

10.
作者对两种家鸭球虫的致病力进行了试验,并用八种抗球虫药对北京鸭泰泽球虫病进行了效果观察。试验证明毁灭泰泽球虫的致病力强,分别用2×10~4和24×10~4孢子化卵囊感染二周龄雏鸭各10只,用前一剂量的死亡1/10,后者死亡3/10。又以2×10~4-128×10~4个孢子化卵囊分别感染三周龄雏鸭100只,分10组,每组10只,另有10只鸭不感染,用为对照。感染2×10~4-15×10~4卵囊者均于感染后第四天出现拉稀。感染31×10~4以上的各组,均于第四日出现不食,精神萎顿,血便,死亡率最高为4/10。93×10~4组减重量为严重,其增重率仅相当于对照组的24.7%。菲莱氏温杨球虫的致病力较弱,以506×10~4个孢子化卵囊感染八日龄雏鸭,仅出现轻微症状,未见血便和死亡。用252.3×10~4个毁灭泰泽球虫孢子化卵囊感染雏鸭90只,将不同药物分别混入饲料中喂服,连用六天,其结果为:磺胺六甲氧嘧啶按饲料量0.1%喂服,疗效果最好,感染10只雏鸭无一发病,亦无死亡,对增重无不良影响。其次为广虫灵,剂量0.05%,感染10只雏鸭,无一发病,亦无死亡,但对增重稍有影响。其它六种药,以常山酮(剂量0.05%)最差,无抗毁灭泰泽球虫功效,感染10只雏鸭,全部发病,10/10死亡。盐霉素(剂量0.005%),氨丙啉(0.0125%),球痢灵(0.0125%),力更生(0.05%)和氯苯胍(0.0033%)五个组各10只雏鸭,发病率均为10/10,死亡率分别为7/10,5/10,4/10,4/10和4/10,对增重均有不良影响,其中以球痢灵对增重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1.
绿脓杆菌病近几年在雏鸭中时有发生,但比较罕见。笔者在工作中,遇到一起典型病例,现将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一 发病情况 我县一个养鸭户朱某,购入雏鸭2000只,已接种鸭瘟疫苗,地面铺上垫草进行平养。开食时的饲料是用热水浸泡的小米,2天后喂雏鸭颗粒料,雏鸭一直生长良好。到16日龄时开始发病,死亡48只,次日死亡246只,两天共死亡294只.死亡率为14.7%。发病后全群雏鸭分别用青霉素、痢菌净、磺胺等药物冶疗,但效果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蚬瘟”或者“蚌瘟”是由于维生素B_1缺乏引起的一种疾病。之所以称为瘟,是因为在不合理的饲养情况下会引起雏鸭较大规模的死亡。 一、发病情况调查 我县某乡发生大批雏鸭死亡,其中有些专业户饲养的雏鸭“全军覆灭”。我们接到报告后,立即前往调查、诊断。调查了9个专业户,饲养雏鸭2350只,发病2150只,死亡1325只,死亡率高达56.38%。经  相似文献   

13.
新型鸭肝炎病毒流行病学调查及免疫防治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试验通过鸭胚尿囊腔接种,对我国部分省市采集的死于疑似鸭病毒性肝炎的病鸭肝组织进行病原分离,获得9个病毒分离株。这些分离株对10日龄鸭胚的致死率为100%,人工感染6日龄雏鸭的致死率为0~100%不等。死亡鸭呈角弓反张姿势,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或出血斑。将9株分离株经鸭胚传至第5代,收集鸭胚尿囊液毒测定这些毒株的ELD50为10^-7.32/0.2ml~10^-3.5/0.2ml不等。用鸡抗1型DHV及新型DHV的血清进行中和试验,结果表明:有7株为新型DHV,有2株为1型DHV。对实验室早期分离的新型鸭肝炎病毒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收集鸭胚尿囊液毒稀释成不同倍数对1日龄雏鸭进行免疫,并于10日龄时用新型鸭肝炎强毒进行攻毒保护试验,结果B20株在20倍稀释时,保护率达100%。采集免疫的雏鸭血清,中和试验测定血清的效价,雏鸭在免疫后可检测到中和抗体,第10天时抗体水平达到高峰,然后呈逐渐下降趋势。结果表明,B株经过鸭胚传代致弱后在毒力下降的同时仍保留一定的免疫原性.可以作为疫苗的候选株。  相似文献   

14.
一发病情况 2007年6月10日,黑龙江省铁力市境内某林业局一林场吴某,从辽宁购入雏鸭(商品金定蛋,鸭)1200只。已接种鸭瘟弱毒疫苗,采取地面垫草平养。到6月18日,雏鸭8日龄时开始发病,当天死亡21只,19日死亡46只,而后死亡逐日增多,到第5天死亡272只,死亡率为22.6%。病雏鸭表现下痢、脐部肿大、呼吸困难、气喘等,发病急,死亡率高。吴某将死雏鸭拿到一家兽药店诊断为腹泻,买一些抗菌药物如氟哌酸、  相似文献   

15.
雏水鸭病毒性肝炎的诊治雏鸭病毒性肝炎是危害雏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某水鸭场通常在雏鸭1天龄时就接种雏鸭病毒性肝炎弱毒疫苗,但其中一批水鸭在3天龄时仍暴发本病。该批鸭苗306只,从发病到平息历时5天,共死亡86只,死亡率达28.4%。临诊表现:病鸭精神沉...  相似文献   

16.
水试验通过将鸭肝炎病毒(DNV)在鸡胚传代,培育出雏鸭用鸭病毒性肝炎(DVH)弱毒疫苗——鸭病毒性肝炎81代鸡胚化弱毒疫苗(简称BAU-1),并对该苗进行了实验室试验。 试验表明,BAU-1对雏鸭安全无毒性,稳定性好,在敏感鸭体内连传5代无毒力返强现象。经测定,BAU-1的免疫剂量为5×10~(9·4)ELD50/只(皮下免疫)。通过对免疫雏鸭的血清抗体滴度进行测定,证实该BAU-1疫苗对雏鸭的免疫保护期在6周以上。  相似文献   

17.
鸭疫里氏杆菌和大肠杆菌二联灭活疫苗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蔡家利  詹晓庆 《中国家禽》2004,26(20):10-12
将鸭疫里氏杆菌(RA)通过加有血清的改良肉汤培养,得菌数在520亿—2000亿/mL的菌液;鸭大肠杆菌(E.coli)通过普通肉汤培养,得菌数在1000亿~5000亿/mL的菌液,将两茵液甲醛灭活后以2.5:1的比例混合,再与灭菌的油乳剂以2:5的比例强力搅拌,制成二联油乳剂灭活疫苗,经无菌检验,安全检验合格后,做免疫保护试验,免疫6日龄雏鸭(0.5mL/只),于18天后攻毒(RA:0.2mL/只;E.coli:0.1mL/只),保护率分别为75%和50%;6日龄一免,14日龄二免(均0.5mL/只),于二免后11天攻毒,保护率分别为100%和80%。  相似文献   

18.
蔡来长 《中国家禽》1999,21(10):24-25
1病例介绍1.1广东省南海市某养鸭专业户,1999年2月14日购入樱桃谷雏鸭3000只,饲养至2月23日,将雏鸭料换为中鸭料,为预防雏鸭转换饲料发生肠胃病,用禽菌灵1000g(内含喹乙醇20g,但包装未标明)拌料80kg(含喹乙醇250mg/kg)。次日早上见雏鸭已死亡205只,但饲养者误认为药量不够,遂用禽菌灵1500g(内含喹乙醇30g)拌料80kg(含喹乙醇375mg/kg)投喂雏鸭,12h内即死亡250多只。经现场临诊怀疑喹乙醇药物中毒,要求其变换饲料及清除已拌药未被吃完的余料后,取葡萄糖水灌服,死亡逐渐减少,但1周内每天仍死亡几十只,10d共死亡965只…  相似文献   

19.
采用鸭胚尿囊腔接种、盲传的方法从山东某地区以瘫痪为主要特征的雏鸭脑组织中分离到1株病毒,并对分离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和理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该病毒与OenBank上已发表的坦布苏病毒核苷酸同源性均高于98%,最高可达99.7%;病毒的ELD50为10^-3.17/0.2mL,接种9日龄鸭胚,68h左右鸭胚死亡,胚体出血,肝脏肿大出血,尿囊膜增厚;病毒对胰蛋白酶、酸、氯仿和热敏感,0.5%的胰蛋白酶、pH〈5和4.8%的氯仿条件下可将其灭活,56℃水浴20min或60℃水浴15min可将其灭活,37℃处理24h毒力由10^-3.17/0.2mL下降至10^-1.8/0.2mL;Mg2+不能提高病毒在50℃60min的稳定性;病毒未经酸碱处理不具有凝集鸡、鸭、鸽等红细胞的特性。接种7日龄雏鸭,48h后陆续发病,表现为病毒性脑炎;剖检变化为雏鸭脑水肿,脑部毛细血管充血、肝脏出血、腺胃出血、肺出血水肿,临床表现与自然发病相同。结果表明,该病毒分离株为坦布苏病毒。  相似文献   

20.
北京雏鸭喹乙醇中毒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北京雏鸭喹乙醇中毒王守诚,郭国庆(江苏省洪泽农场养殖公司,泗洪211932)1987年11月我场育雏单位,一批3日龄雏鸭3596只,由于误用过量喹乙醇,致使整群雏鸭发生中毒,5天内死亡3099只,死亡率达86.18%。一、生病情况我场有年产40万只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