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为研究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繁殖性能及体况的关系,试验测定了分娩前3天进入产房的经产待产母猪的背膘厚,根据背膘测定结果选取其中24头母猪,再根据背膘厚度不同将其分为试验Ⅰ组(背膘厚13~≤17 mm)、试验Ⅱ组(背膘厚17~≤21 mm)和试验Ⅲ组(背膘厚21~≤24 mm),每组8头猪,即8个重复,后续对试验母猪的繁殖性能、体况进行测定,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其繁殖性能及体况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对母猪总产仔数、仔猪初生重、仔猪21日龄窝重、仔猪28日龄断奶重及母猪发情间隔均有显著影响(P0. 05),但对母猪产活仔数没有显著影响(P0. 05)。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母猪断奶时背膘厚关联度最大,其次与母猪总产仔数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3~≤17 mm时,其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21日龄窝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17~≤21 mm时,其与母猪断奶体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母猪分娩前背膘厚21~≤24 mm时,其与28日龄仔猪断奶重关联度最大,其次与仔猪初生重关联度较大。说明母猪分娩前背膘厚与一些繁殖性能关联度较大,可以通过营养手段调控母猪背膘厚来改善母猪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
《养猪》2019,(2)
试验旨在研究母猪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的影响。对母猪妊娠期各阶段的背膘厚与母猪的产仔性能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发现,只有母猪产前背膘厚能分析出对母猪繁殖性能的显著影响。母猪的产前背膘厚与总产仔数、健仔数、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呈显著的二次曲线变化(P0.05),且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凸二次曲线变化。而弱仔数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凹二次曲线变化(P=0.02)。死胎数是随着母猪背膘厚的增加而呈线性增加的变化(P=0.03)。然后对母猪背膘厚与相关的母猪繁殖性能指标进行线性拟合,当母猪背膘厚处于21~22 mm、23~24 mm时,总产仔数和健仔数最多,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最高,而弱仔数最少。尽管根据母猪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的相关性分析,母猪妊娠后期背膘厚处于21~24 mm时,母猪均有较好的繁殖性能,建议产前背膘厚保持在21~22 mm,以节约饲料和达到最佳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4.
妊娠期背膘厚对母猪产程及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优化母猪繁殖效率,探究妊娠期不同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和分娩产程的影响,本研究以广西某公司2 969头大白母猪和1 787头长白母猪为试验群体,收集2017年1月至2017年10月妊娠期3个阶段(妊娠30、80和107 d)背膘厚与分娩接产记录数据,分析背膘厚与分娩产程、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等性状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分娩产程时间显著短于长白母猪(P0.05),大白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优于长白母猪(P0.05)。在妊娠30 d时,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背膘厚在18~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在妊娠80 d时,背膘厚≥20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产程最短;背膘厚在16~18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高、母猪产程较短。在妊娠107 d时,背膘厚在14~16 mm组的大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最大,但母猪产程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背膘厚≥20 mm组的长白母猪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且初生窝重较大。妊娠期背膘厚减少1~2 mm的大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小,产程较长。而背膘厚减少2 mm的长白母猪,其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最高,初生窝重较大,产程较短。上述试验结果说明,在母猪妊娠期间,合适的背膘厚可有效提高母猪繁殖性能和母猪分娩期间的福利水平。养殖场可以根据营养配方和猪群品种建立背膘数据库,通过精准饲喂将母猪背膘厚调整至最佳范围,同时合理控制妊娠期背膘变化。  相似文献   

5.
《养猪》2018,(6)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为了系统地分析母猪各个阶段不同背膘厚对其繁殖性能及下一胎繁殖性能的影响,利用超声波对加系大白后备母猪和经产母猪的配种背膘厚、妊娠30 d背膘厚、临产背膘厚和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并根据背膘厚把繁殖各个阶段的母猪细分为4组,分析不同阶段母猪的背膘厚对产仔性能及配种分娩率等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后备母猪配种背膘厚和妊娠30 d背膘厚均在21~2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都最低,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3~16 mm时,产死胎数和产死胎的母猪比例达到最低,分娩率和产活仔数达到最高;经产母猪妊娠30 d背膘厚在17~26 mm时,分娩率、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较高;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产前背膘厚为23~30 mm组的产仔数和产活仔数都显著低于8~14 mm组(P0.05);初产母猪和经产母猪背膘损失在1~4 mm时发情间隔最短,断奶后7 d内发情率最高;初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7~20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经产母猪断奶背膘厚在13~16 mm时,断奶至再配种间隔最短,7 d内发情率和下一胎的配种分娩率最高。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配种时和妊娠前期背膘较厚和妊娠后期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因此,应针对不同繁殖阶段的母猪采用合理的营养控制方案来调控母猪背膘,从而提高母猪利用率,使其达到最佳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6.
《养猪》2016,(2)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利用超声波对美系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105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统计,分析其对断奶至再配间隔及产仔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白母猪在妊娠105 d背膘厚18 mm时,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都极显著低于妊娠105 d背膘厚10~14 mm时;显著低于105日龄背膘厚在14~18 mm;断奶背膘厚在15~17 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3组(P0.05);妊娠105 d至断奶背膘变化为-4~0 mm之间的断奶至再配间隔明显低于其他2组,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2组。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强。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7,(6)
为了研究断奶背膘厚对丹系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随机选取89头断奶母猪,测定其断奶背膘厚,并按背膘厚将其分为低(12.5 mm)、中(12.5~18 mm)、高(18 mm)3组,分析不同背膘厚度组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7 d内发情比例与发情间隔,低、中背膘厚组明显优于高背膘厚组;配种分娩率随着断奶背膘厚度的增加不断升高;窝产总仔数,低、中厚度组高于高厚度组;窝产活仔数组间差异不明显。综上所述,丹系种猪断奶背膘厚宜控制在12.5~18 mm,有利于获得较好的发情、配种分娩率和产仔数。  相似文献   

8.
丹系大白母猪初配日龄和背膘厚对第1胎繁殖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后备母猪初配日龄和配种时体况与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本试验测定1 056头丹系大白母猪的初配日龄以及不同阶段背膘厚,同时收集相关繁殖性能数据按配种时背膘厚(14、14、15、16、17、17mm)、妊娠109d背膘厚(14~16、17~19、20~22mm)与初配日龄(210、210~239、240~269、270~299、≧300d)进行分组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后备母猪初配背膘厚在17mm时,产活仔数达14.77头,显著高于其他组(P 0.05);妊娠109 d背膘厚与哺乳期背膘损失为显著相关,妊娠109 d背膘越厚,哺乳期背膘损失越大;初配日龄在240~269 d的后备母猪产活仔数和初生窝重显著高于初配日龄小于240 d的后备母猪(P0.05),且高于初配日龄大于269 d的后备母猪(P0.05)。综上可知,为提高母猪繁殖性能,丹系大白母猪初配背膘厚调整至17 mm,初配日龄控制在240~269 d为最佳。  相似文献   

9.
为了研究不同胎次及分娩P2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对辽宁省某种猪场2018年10月份1~4胎次145窝母猪的生产数据报表进行资料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胎次之间,第3胎次母猪繁殖性能最佳,产程最长,分娩至配种日数最长;第4胎产公活仔猪数最高,产母活仔数最低。不同分娩时P2点背膘厚度之间,背膘厚19 mm母猪产弱仔数最高;背膘厚16 mm母猪死胎数最高;背膘厚14~16 mm母猪产公仔猪数较多,17~19 mm母猪产母仔猪数较多;背膘厚17 mm母猪所产仔数的平均初生重最高;背膘厚18 mm和19 mm母猪产程最长。  相似文献   

10.
文章旨在研究产仔月份及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四川某猪场2~5胎次经产长大二元母猪1581头为研究对象,从产仔月份与母猪繁殖性能、背膘厚度与母猪繁殖性能两个方面进行生产数据统计分析。一方面收集不同产仔月份母猪窝产健子数、断奶7 d发情率、母猪死亡率|另一方面对妊娠30、75、105 d的母猪进行背膘测定,同时收集相应母猪的窝产仔数、活仔数、健仔数、弱仔数等数据。结果分析表明,母猪产仔窝均健仔数在3、4、5、6月份较高,在1、7、11、12月份较低|7、8月份母猪死亡率较高|断奶7 d发情配种率在3、4、5、6月份较高,1、11月较低|母猪妊娠30 d时妊娠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5~16 mm,妊娠中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7~18 mm,妊娠后期母猪最佳背膘厚为19~20 mm。产仔月份、背膘厚度对母猪繁殖性能有较大影响。 [关键词]产仔月份|背膘厚度|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1.
《养猪》2021,(1)
为研究杜洛克母猪临产背膘和分娩状况对哺乳期泌乳性能的影响,试验分两步开展。试验1:随机选取60头妊娠112d的健康美系杜洛克母猪(2~7胎),根据P2点背膘厚度分为3组:即P2背膘厚13~14 mm组、P2背膘厚15~16 mm组和P2背膘厚17~18 mm组,跟踪其哺乳期的采食量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试验2:根据母猪分娩状况,将80头母猪分为顺产组和难产组,跟踪其哺乳期的采食量及仔猪生长发育情况。结果显示,1)临产P2背膘厚在15~16mm的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和仔猪断奶个体重显著好于P2背膘厚17~18mm组(P0.05),好于P2背膘厚13~14 mm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P2背膘厚15~16 mm组仔猪哺乳期日增重较高,死淘率较低,但与P2背膘厚13~14 mm组和P2背膘厚17~18 mm组差异不显著(P0.05)。2)顺产组母猪哺乳期日采食量、仔猪断奶个体重均显著好于难产组母猪(P0.05),哺乳期仔猪日增重顺产组也好于难产组,死淘率顺产组低于难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提示,临产背膘厚度影响杜洛克母猪哺乳期的泌乳性能,顺产母猪的泌乳性能好于难产母猪的泌乳性能。  相似文献   

12.
为探究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指导猪场选育和提高猪场母猪繁殖性能,试验以新法系大白母猪为研究对象,收集母猪终测背膘厚和繁殖性状的相关数据,分析终测背膘厚与母猪繁殖性能之间的相关性,并研究终测背膘厚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终测背膘厚与初产母猪各繁殖性能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P0.05),与经产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窝重存在显著相关(P0.05),随着背膘厚的增加,产活仔数、产健仔数、窝重呈增加的趋势。说明终测背膘厚与经产母猪的繁殖性能存在显著相关,终测背膘厚为10.5~15.1 mm时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母猪的优秀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初产母猪不同妊娠期背膘厚度对其窝产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的影响,本实验对加系长白和大白母猪第1胎妊娠开始(配种当天,74头)和结束(妊娠110 d,217头)时的背膘厚度进行测定,记录母猪总产仔数、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初生窝重等繁殖指标。结果表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18.0 mm的后备母猪总产仔数13.62头、活产仔数12.32头,显著高于配种时背膘厚为<14.0 mm和>18.0 mm的母猪;后备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度为12.6~15.5 mm时,其总产仔数(13.14头)、初生窝重(14.93 kg)及初生个体重(1.37 kg),均高于其他3个组(P>0.05);哺乳期背膘损失随妊娠110 d后备母猪背膘厚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当母猪妊娠110 d的背膘厚>18.0 mm时,其哺乳期背膘损失达4.11 mm,且9.0~12.5 mm组和12.6~15.5 mm组的背膘损失与极显著低于其他各组。  相似文献   

14.
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妊娠不同阶段母猪背膘厚度对产仔性能的影响。对正常妊娠的经产长大二元杂种母猪551头进行背膘测定,对不同妊娠阶段的母猪以不同标准按背膘厚度进行分组。结果表明:1)妊娠前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产活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7~19 mm的母猪产总仔数与活仔数最高,显著高于14~16 mm背膘厚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14 mm和大于19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2)妊娠中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此阶段背膘厚为15~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5 mm的母猪(P0.05),较背膘厚19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有提高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3)妊娠后期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为17~21 mm的母猪产活仔数与健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17 mm的母猪(P0.05),但与背膘厚21 mm的母猪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4)分娩时母猪体况显著影响产总仔数与健仔数(P0.05),背膘厚17 mm组与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总仔数显著高于背膘厚21 mm的母猪(P0.05),背膘厚17~21 mm组母猪产健仔数较背膘厚21 mm组高1.06头,且差异显著(P0.05)。综上所述,母猪在妊娠不同阶段的体况对产仔性能的影响不完全一致,在不同阶段按不同标准对母猪体况进行评判以调节饲喂水平有利于母猪繁殖性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15.
正背膘厚(BF)是母猪的一个重要指标,在实际生产中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但是针对国内出现的多个国家引种猪只,如法系、丹系、美系等,笔者认为不能以统一标准衡量不同品系母猪不同阶段的最佳背膘。本研究数据来自实际生产中日常收集加以分析,结果发现国外引种法系种猪妊娠112d时背膘厚处于14~16mm窝产仔数和窝产活仔数均处于最佳状态,断奶时母猪背膘厚处于12~15mm母猪的断配间隔与断配受胎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生产实际表明母猪背膘厚对其产仔性能和断奶发情率有显著影响,膘情适中的母猪繁殖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6.
郑梓  闫峻  李宁  李平  马墉  穆淑琴  李小兵 《猪业科学》2018,(12):112-114
文章旨在研究后备母猪不同饲喂量及妊娠各阶段背膘厚度对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长×大)二元后备母猪180头,分3组,每组60头,分别为:正常饲喂量组、减少30%饲料饲喂量组和增加30%饲料饲喂量组。选取猪P_2点,即最后肋骨距背中线6.5 cm处,测定母猪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背膘厚,记录产仔数、死胎数和窝重。结果为:不同饲喂量对母猪的背膘厚和生产性能有显著的影响,正常饲喂量组生产性能最佳;后备母猪在妊娠30 d,60 d,90 d和产前背膘厚度分别控制在14~19 mm,17~19 mm,19~22 mm和21~24 mm为最佳。  相似文献   

17.
<正>本研究利用便携式背膘仪对光明核心育种场法系大约克母猪怀孕110d、哺乳21d背膘进行测定,并对不同背膘母猪的有关繁殖性能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母猪膘情不同对其繁殖表现影响显著,产前背膘在16~17mm产仔较好,哺乳期掉膘在2.5mm断奶窝重较好。2013年9月第1代法系原种母猪进入光明核心原种场,我场一直探索母猪哺乳期间膘情与繁殖性能关系。从之前目测法评价到背膘仪的引入,对哺乳期母  相似文献   

18.
以168头经产长大二元母猪为研究对象,利用超声波背膘仪测量母猪背膘厚度,分析经产二元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度与窝均产仔数、初生窝重;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变化与断乳窝重、断乳至发情时间间隔等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哺乳母猪在哺乳期间背膘厚度减少3-6mm时,母猪的发情间隔最短,为5.53+1.73d;经产母猪配种背膘在14~19mm时,当胎窝均产仔数最高、初生窝重也最重。说明母猪背膘厚对繁殖性能有一定的影响,母猪配种时背膘厚在14~19mm,其繁殖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大白母猪在不同妊娠阶段的背膘厚对繁殖性能的影响,在妊娠前期、中期、后期对怀孕母猪进行背膘测定,根据测定的背膘厚将每个阶段的母猪分为3组,同时记录母猪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产死胎数、初生窝重和仔猪平均初生重。结果表明,在妊娠前期,1组(背膘厚<14mm)、2组(背膘厚介于14~19mm)的窝总产仔数分别为13.54头、13.35头,显著高于3组(背膘厚> 19mm)的12头(P <0.05);1组、2组的窝产活仔数分别为12.95头、12.86头,显著高于3组的11.35头(P <0.05);1组的初生窝重为20.31kg,极显著高于3组的17.18kg(P <0.01),显著高于2组的19.46kg(P <0.05);1组的平均初生重为1.58kg,显著高于2组的1.53kg(P <0.05)。在妊娠中期,在母猪的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死胎数和平均初生重上3个组均无显著差异;1组的初生窝重为19.71kg,显著高于3组的18.20kg(P <0.05)。妊娠后期母猪在窝总产仔数、窝产活仔数和死胎数上3个组均无显著差异;1组的初生...  相似文献   

20.
母猪背膘厚是母猪体况的一个重要指标,与母猪的繁殖性能密切相关。本研究所用数据来源于扬翔公司2017年5月—2018年6月份期间的扬翔1号猪配套系,母本为纯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丹系长白和丹系大白的背膘测定和繁殖记录。利用超声波对母猪妊娠107 d背膘厚及断奶背膘厚进行测定,分析其对产活仔数、断奶至再配间隔及7 d内发情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在107 d时背膘厚度为14.0~16.0mm母猪产活仔数高,其中丹系长白的初生窝重最重;美系长白、美系大白在107d背膘厚度17.0~19.0mm时母猪产活仔数高,初生窝重最重。丹系长白、丹系大白同样在断奶时背膘厚度维持在为11.0~16.0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断奶背膘厚度美系大白维持在14~16mm,美系长白维持在17~19mm之间时,断奶至再配间隔天数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且断奶7 d内的发情率也明显高于其他组。该研究说明母猪膘情管理在品系和品种间有差异,应针对不同品系或者品种合理进行膘情管理和饲喂管理,促使遗传潜力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