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基础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畜牧兽医   9篇
  2024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研究分析后备公猪培育阶段公猪各项生长性能与其猪精品质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长速度对公猪精液品质影响较小;背膘过薄或过厚、眼肌面积过小或过大都会导致精液质量下降。因此在后备公猪选种培育阶段可参考以上指标选种,降低公猪培育成本,减少损失,提高效益。  相似文献   
2.
为管理好后备公猪,提高其调教成功率和利用率,研究跟踪广西某公猪站951头公猪的调教情况,主要从引种日龄对调教成功率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如下:对于杜洛克和长白公猪引种日龄在150~179日龄时调教成功率最高;大白公猪引种日龄在210~239日龄时,调教成功率最高。说明引种日龄对调教成功率有较大影响,且存在品种差异。因此针对不同的品种,选择一个合适的引种日龄会提高后备公猪的调教成功率,进而提高公猪利用率,能创造出更高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母猪不同阶段的背膘厚度与仔猪均匀度及部分繁殖性能之间的关系,试验采用二次项回归拟合的方法,对9458头纯种长白母猪和13317头纯种大白母猪的分娩、背膘厚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母猪背膘厚度处于合理的范围有利于提高其产仔性能和窝产仔均匀度,母猪过肥和过瘦均不利母猪繁殖效率的提高。该场的长白母猪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分别为14.0~18.0mm、15.0~20.0mm、16.0~20.0mm、17.0~20.0mm更有利于仔猪均匀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该场的大白母猪配种当天、妊娠30日龄、妊娠80日龄和妊娠105日龄背膘厚度分别为13.0~16.0mm、14.0~17.0mm、15.0~18.0mm、15.0~19.0mm更有利于仔猪均匀度及母猪繁殖性能的提高。妊娠期间的背膘厚度对仔猪均匀度及繁殖性能有一定影响,但母猪产仔性能最好的背膘状态并不是产仔均匀度最佳值。  相似文献   
4.
江威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22):11261-11263
[目的]利用高光谱遥感,对武夷山土壤有机质进行研究,建立了土壤有机质高光谱反演模型,为今后武夷山地区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快速测定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ASD Field Spec Pro地物光谱仪对不同有机质土壤进行光谱测量,采用有机质速测法对土壤有机质含量进行测定。[结果]762 nm为土壤有机质的敏感波段,其相关系数为-0.771,然后建立拟合方程为:Y=61.823-129.274x,拟合度为0.820。[结论]提出今后亚热带地区土壤高光谱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5.
为了比较不同品系杜洛克公猪三元杂交商品猪的哺乳期生长性能、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等的差异,试验选择丹系杜洛克、美系杜洛克同美系二元杂交母猪配种生产两种(丹系和美系)三元杂交商品猪,在相同批次分娩且在相同饲喂和饲养管理条件下测定了后代的生长性能、育肥性能、胴体性状和肉质性状。结果表明:哺乳期丹系和美系三元杂交仔猪日增重分别为266,233 g,二者间差异极显著(P0.01),丹系三元杂交商品猪的校正100 kg日龄和校正100 kg背膘厚极显著低于美系三元杂交商品猪(P0.001),校正100 kg眼肌面积和全程日增重极显著高于美系杜洛克三元杂交商品猪(P0.001);两品系间肉质指标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丹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哺乳期间生长性能、育肥性能、屠宰率明显优于美系杜洛克公猪配种后代。  相似文献   
6.
提出一种基于条件设计结构矩阵DSM的过程动态组织方法.首先分析了设计过程中考虑条件约束的必要性,通过对设计知识及条件参数的引用建立条件约束模型,然后在传统的参数级DSM模型中引入条件知识维,构成条件DSM三维模型.进而在该模型基础上利用设计过程中时变的条件DSM叠加视图,动态地进行后续过程重构.以汽车等速万向节传动轴设计过程为例,将上述思想用于通用变型设计过程支持系统,结果表明该方法可行,并且有利于提高产品设计的自动化程度.  相似文献   
7.
彭兴  赵云翔  李私丞  江威  朱琳  郑伟 《猪业科学》2019,36(9):108-109
扬翔华系杜洛克是以美系杜洛克和丹系杜洛克为育种素材,通过多个世代持续选育而成的一个瘦肉型猪专门化品系。该研究以扬翔华系杜洛克7个不同世代后备猪为对象,针对其生长性状的选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从第5世代开始,后面3个世代生长速度均显著优于前面各世代(P 0.05),且第7世代后备公、母猪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分别达到了166.28 d和171.36 d,均显著快于0世代(P 0.05)。后备公、母猪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方面的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6%和1.72%。在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扬翔华系杜洛克后备公、母猪平均世代改良比例分别达到了1.77%和2.44%。扬翔华系杜洛克在校正115 kg体重日龄及校正115 kg体重背膘厚方面取得较大遗传改良。扬翔华系杜洛克公、母猪达115 kg体重日龄平均每个世代减少2.69 d和2.49 d,115 kg体重背膘厚平均每个世代降低0.15 mm和0.20 mm。文章主要总结了扬翔华系杜洛克猪专门化品系生长性状选育的阶段性成果,为后续研究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特性及其成因,以优化不同尺寸和结构的烟梗分组加工技术。【方法】采用自主研制的烟梗热湿特性分析装置考察3种烟梗的吸湿特性,使用扫描电镜观测样品表皮和梗横断面的微观结构,利用连续流动分析仪检测烟梗的化学组成。【结果】细梗、中等梗、拐头吸湿能力依次降低,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吸湿速率和平衡含水率增大,其吸湿曲线符合Weibull模型。细梗、中等梗、拐头表皮的气孔数量依次减少;中等梗和细梗横断面的气孔明显大于拐头的气孔。细梗、中等梗、拐头的总糖、还原糖和总植物碱含量依次减少,蛋白质含量依次增加。【结论】细梗、中等梗、拐头的吸湿速率与其孔隙发达程度正相关,且吸湿速率随着空气湿度的增大而增大;拐头、中等梗、细梗的平衡含水率依次增大,原因是其总糖(或还原糖)含量依次增大,提供了更多的水分吸附位点。不同尺寸和结构烟梗的吸湿特性差异明显,有必要按照尺寸和结构对烟梗进行分组加工。  相似文献   
9.
胎次与配种季节对丹系大白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彭兴  赵云翔  江科  朱琳  江威 《猪业科学》2018,(6):109-111
通过对广西扬翔某猪场1 314头丹系大白母猪的生产数据进行统计,并从不同配种胎次和不同配种季节对繁殖性能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丹系大白母猪的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初生个体重随着胎次的增加逐渐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减小。总产仔数和产活仔数在第4胎达到高峰,总仔为17.98头,活仔为16.06头,之后随着胎次增加繁殖性能逐步下降。初生窝重和初生个体重在第3胎达到高峰,初生窝重为20.95 kg,初生个体重为1.37 kg。冬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多,初生窝重最重;夏季配种的母猪产活仔数最少,初生窝重最轻。  相似文献   
10.
母猪的繁殖性能受遗传、营养和环境因素的共同影响。本研究对广西扬翔股份有限公司所属3个种猪场2015—2019年的繁殖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不同分娩季节、不同胎次、不同分娩猪场等因素对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春季、冬季分娩的杜洛克母猪窝均产总仔数、窝均产活仔数显著(P<0.05)高于夏季和秋季分娩的母猪。扬翔华系杜洛克母猪的窝均产总仔数随胎次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在第3、4胎次时达到最优,分别为9.66头/胎和10.02头/胎,其中,母猪第4胎的产仔性能与第1胎、2胎、5胎、6胎、7胎及以上胎次间差异极显著(P<0.01)。扬翔华系杜洛克猪在不同猪场间的产总仔数差异不显著(P>0.05),但产活仔数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