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2 毫秒
1.
家蚕细菌病是一种可以应用药物治疗的蚕病,在养蚕生产中使用的抗菌药物种类繁多。为了合理使用药物,有效防治家蚕细菌病,采用琼脂平板滤纸片法调查盐酸环丙沙星、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等7种抗菌药物对家蚕灵菌败血病病原、苏云金杆菌和葡萄球菌的体外抗菌活性,并调查抗菌药物间协同抗家蚕细菌病原的效果。结果表明,盐酸环丙沙星对家蚕病原细菌抗菌效果最佳,对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的抑菌活性是抗菌较差药物的19倍以上;其次是恩诺沙星;其他药物的抑菌效果较差。试验验证出盐酸环丙沙星与恩诺沙星、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硫氰酸红霉素、氯霉素、阿莫西林以及恩诺沙星与硫氰酸红霉素、盐酸多西环素、氟苯尼考两两混合对家蚕灵菌败血病菌和苏云金杆菌具有协同增效作用;盐酸环丙沙星与氯霉素、恩诺沙星与氟苯尼考混合对家蚕葡萄球菌也具有增强抗菌的效果。试验结果为蚕用药物生产以及养蚕生产中合理利用药物有效防治蚕病提供指导依据。  相似文献   

2.
抗菌增效剂属于人工合成的二氨基嘧啶类药物,此类药物与抗菌药物联合使用时会以特定的机制来增强抗菌药的药物活性。近年来,由于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细菌耐药的问题日益显现,通过加入抗菌增效剂而研制出的新制剂可以提高抗菌药在动物体内的利用率、降低药物用量、增强药物疗效、降低兽药残留及减少细菌耐药性。文章分析了近年来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和艾地普林与各类抗生素的联合使用制备的制剂产品,发现其对疾病的治疗效果普遍优于单独使用抗生素。同时,配合中药的使用对细菌耐药的问题有显著改善,为后期抗菌增效剂的研究打开新的局面。随着对兽药制剂的研究,其不再局限于简单的剂型,通过运用新技术、新材料研制出的制剂,针对不同的给药部位和给药途径可以对病患进行更精准的治疗,减少药物达到靶部位的时间,增加患病部位的药量,此思路可为后续的研发方向提供支持和参考。文章将对抗菌药-抗菌增效剂联用制剂的研发情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随着养殖业的迅速发展,兽用抗菌药物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选择与滥用导致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在逐渐提高,几乎所有细菌都获得耐药基因。目前,细菌耐药已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并且临床上,疾病病因复杂,常表现为多种病原菌的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单一用药往往难以有效控制疾病,严重危害养殖业发展。抗菌药物的联合用药可以提升药物的治疗效果,缓解或减少不良反应,降低细菌耐药性发生率,对混合感染或不能进行细菌学诊断的病例,联合用药还可扩大抗菌范围。而药物代谢动力学(PK)与药效学(PD)结合模型可以有效综合药物、机体和致病菌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方案。因此,作者通过介绍联合用药的优势与问题,抗菌药物PK/PD的分类及PK/PD对联合用药给药方案的优化与指导,总结现阶段兽药抗菌药物联合用药的PK-PD研究进展,以期促进兽医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4.
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越来越强,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饲料端禁止抗生素的使用对养殖业来说是一个新的挑战,寻找抗生素替代品已迫在眉睫。金属离子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可提高动物的生产性能。镓离子不仅对肿瘤治疗有积极作用,且具有抗菌活性,此外还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高钙和镇痛的作用,各种镓制剂越来越多地用于抗菌和临床的研究。镓与铁的相似性使得镓可以代替铁被细菌所摄入,从而干扰细菌含铁蛋白的功能与正常的生长代谢。本文综述了镓离子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为其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细菌与敏感抗菌药物接触生长繁殖会受到抑制,但当抗菌药物在体内消除后,其效能并不是随着药物的消失而马上消失,在一定时间内,细菌的生长繁殖仍然受到持续的抑制,这种特性就是所谓的抗菌后效应(PAE)。抗菌后效应几乎是所有抗菌药物的共性,也是细菌对药物敏感性的结构特征性指标。临床上使用抗菌药物,大多参考的药效学指标主要是最低抗菌浓度(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BC),这种给药方式忽视了药物与细菌之间的作用过程.忽视了药物对细菌持续抑制的潜力,在药效、毒性、费用上并不是最合理的。虽然目前抗菌后效应在兽医临床上研究还较少.但关注抗菌后效应.对于科学设计用药方案,合理使用各种抗菌药物,以期达到优化使用目标,同样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抗菌药物具有预防和治疗动物疾病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促进动物生长发育。畜禽粪便中残留的抗菌药物不仅会造成环境污染,还可导致动物源耐药性菌株在环境中的传播扩散,对公共卫生安全和人类健康带来威胁。采用高效便捷处理方法降低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残留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生态环境污染。传统的处理方法有厌氧消化及好氧堆肥等,能有效减少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的残留,但存在抗菌药物不能完全去除、处理条件要求高的缺点。近年来,利用黑水虻幼虫处理畜禽粪便中残留抗菌药物引起人们的关注。概述了畜禽粪便中常见的残留抗菌药物,分析了采用厌氧消化和好氧堆肥等传统处理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的方法,以及利用黑水虻处理畜禽粪便中抗菌药物的新方法对残留抗菌药物的去除效率,以期为畜禽粪便中残留抗菌药物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抗菌药物,特别是抗生素是兽医临床上使用最多和最重要的药物。近年来,抗菌类药物饲料添加剂也在饲养业中推广应用,这对畜禽保健、促进畜禽生长,提高经济效益起到了积极作用。然而,在有的饲养户和畜牧兽医人员中对此类药物及其添加剂的滥用十分普遍,其危害实在不能低估:(1)产生抗药性频繁使用抗菌药物,使细菌对抗菌药物的抗药性逐步增强,以致某些抗生素的疗效降低,尤其是长期不按规定拌饲抗菌药物添加剂,当药物有效剂量不足,且长期应用时,细菌在这种条件下,具有适应环境、改变代谢途径、消除药物影响而产生抗药性。这时细菌…  相似文献   

8.
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细菌耐药性暴发和药物残留增加,这不仅降低了畜牧业生产,而且危害着人类的身体健康。制定合理健全的药物剂量给药方案能够缓解抗菌药物使用所面临的巨大压力,而药动学和药效学(PK-PD)模型能够对作用时间、药物浓度和治疗效果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行拟合和定量分析,更加客观和科学地评价药物在体内的动态变化过程和作用效果。它在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减少药物的耐药性产生和新药物的研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基于前人的研究,对PK-PD模型在兽用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制定及优化方面的应用进行综述,为抗菌药物的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预防与治疗中的广泛、长期使用,抗菌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下降问题日益严重。中药因其特殊的抗菌机制且不易产生耐药性等特点而受到广泛关注。杨树花作为传统中药,在我国分布广泛,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等作用。杨树花可通过影响细菌能量合成、改变细胞完整性和提高机体免疫力方面发挥抗菌作用,就杨树花的抗菌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0.
兽用抗菌药物滥用导致普遍的抗药性和药物残留,需要深入研究用药策略和抗药性检测方法,对抗药性进行有效管理。通过改进CLSI药敏试验方法,设置1/4、1/2、1、2、4倍的1/10临床剂量为检测浓度,就山东省平度市19个养殖场病死鸡和健康鸡群分离到的470株大肠杆菌对14种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91.67%的菌株对1/10临床剂量呈现多重抗药性;虽然各场敏感药物呈现一定的离散性,但1/10临床剂量的硫酸多黏菌素和甲磺酸培氟沙星在所有的养殖场均能杀灭90%~100%的大肠杆菌。建议统一同步使用敏感药物,进一步根据药敏监测结果,适时轮换用药,不但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还可减少抗菌药物的使用种类和数量,避免多重抗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细菌耐药性问题已成为全世界的共同挑战,其导致抗菌药物的作用下降,细菌性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不断攀升。疾病治疗难度加大、治疗费用增加以及动物生产力的持续降低,给畜牧养殖业造成严重经济损失。因此,寻找新方案以对抗耐药细菌尤为重要。纳米技术于近代兴起,被广泛运用于生物医学等多个领域,在对抗耐药细菌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纳米技术可通过破坏细菌细胞膜、抑制外排泵、产生活性氧(ROS)、抑制和降解生物被膜等多种机制降低细菌抗性。本文将从纳米技术的应用历程、对抗耐药菌的策略以及对抗耐药菌机制等三个方面进行简要概述,以期为兽药研究者提供一定借鉴。  相似文献   

12.
抗菌增效剂可以增强抗生素的抗菌活性、减少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高治疗效果。药动学研究是临床上制定给药方案,评价药效的重要指标;残留消除研究可以了解药物的残留靶组织、残留标识物,进而制定适宜的休药期。作者简述了艾地普林、甲氧苄啶、二甲氧苄啶3种抗菌增效剂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规律,着重对比艾地普林与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参数,显示与甲氧苄啶相比艾地普林具有更长的消除半衰期及更大的表观分布容积,且甲氧苄啶在不同动物体内的消除半衰期差异较大,二甲氧苄啶常作为肠道的抗菌增效剂使用。目前多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及和其他色谱联用的方法,对抗菌增效剂进行药动及残留消除研究,并且也证明了该方法专一性好、灵敏度高。当前由于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的药物失效以及细菌耐药性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而抗菌增效剂的出现为解决该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通过对3种抗菌增效剂在不同动物体内的药动学及残留消除研究,有利于深入了解各种药物在不同动物体内共性和差异性规律,以期发现该类药物在临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且不断地完善抗菌增效剂在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can enhance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antibiotics, reduce bacterial resistance and improve treatment effect. Pharmacokinetic study is to develop dosage regimen and evaluate efficacy in clinical.Elimination of residual study can understand drug residual target tissue and residual marker to formulate appropriate withdraw time. This review briefly describes the aditoprim, trimethoprim,diaveridine of three kinds of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pharmacokinetic and residue elimination rule, emphatically when contrast aditoprim to trimethoprim in the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of different animals. We can conclude aditoprim with longer elimination half-life and larger apparent volume of distribution, and trimethoprim elimination half-life is different in different animals, diaveridine is often used as intestinal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Recently researchers always us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or chromatographic combination method to study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on pharmacokinetics and residues elimination research, it shows that the method has good specificity and high sensitivity. Currently due to the irrational use even abuse of antibiotics leading to drug failure and bacterial drug resistance problems, the presence of the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for solving this problem provide a new direction, and three kinds of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in different animals pharmacokinetic and residues elimination research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various kinds of drugs commonal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nimals, in order to find problems of this kind of drug in clinical using and continuously perfect applications of antibacterial synergist in clinical.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讨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对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作用效果,本研究对河南部分地区采集的样品(50份)进行分离鉴定、生化试验及致病性试验,对分离鉴定后的致病性猪大肠杆菌选用12种中药采用K-B法进行耐药性检测,将筛选出来的中药与抗生素进行中西联用对致病性大肠杆菌做体外抑菌试验,并分析中西药联用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显示,采集的50份样品有23株菌符合大肠杆菌的分离培养特性和生化特性,且23株菌均为致病性大肠杆菌;通过耐药性检测,23株试验菌株对测试的中药均有不同程度的耐药性,其中试验菌株对甘草耐药率最高(82.6%),其次为生地(78.2%),而对黄柏(17.3%)和白头翁(21.7%)耐药性较低,具有一定的敏感性;体外抑菌试验结果发现,中药与抗生素联用均有不同程度的抑菌效果,其中黄柏、白头翁与抗菌药物联用的抑菌效果最明显。以上结果说明中药与抗菌药物联用不仅可以抑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还可以延缓大肠杆菌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5.
抗菌药控缓释制剂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菌药制成控缓释制剂可减少服药次数和用药剂量,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可延长有效浓度维持时间,以便更好地发挥抗菌作用。目前上市的抗菌药控缓释制剂类型和品种日渐增多,有经化学结构改造的长效抗生素,还有非胃肠道给药的乳剂,植入式药弹,缓释片和胶囊,局部药物释放系统,DepoFoam等药物缓释系统,国内外许多医疗领域(如器官移植、五官科、呼吸科、骨科等)均有其研究和应用的报道。文章就抗菌药控缓释制剂的制剂新技术、国内外研究应用概况、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6.
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从抗菌药物在医学、兽医临诊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以来,已取得良好的疗效。但抗菌药既能发挥防治疾病的有利作用,也会对动物产生损害作用。盲目、滥用抗菌药物带来的危害值得人们关注和反思。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和滥用抗菌药物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细菌产生耐药性、动物体内菌群平衡失调等,其次是药物残留对公共卫生和环境的负面影响。论文强调在了解药动学和药效学原理(峰时间、峰浓度、药时曲线下面积、防突变浓度、抗菌后效应、最小抑菌浓度等)的基础上,指出应该坚持病因学诊断,制定科学的治疗方案,同时要遵守国家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做到依法防控疾病。  相似文献   

17.
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使恩诺沙星等8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多数增强2倍,使氟苯尼考对A8、A15的抗菌活性增强了4倍,小肽1号(1∶2或1∶4)使恩诺沙星、甲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强2倍,使左旋氧氟沙星对A13的抗菌活性增强4倍。以上结果表明,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大多数药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产酶多重耐药的鸡大肠杆菌至少同时存在产ESBLs、外排泵两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8.
畜牧养殖中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畜牧养殖中抗菌药物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细菌耐药性产生机制主要有产生钝化酶、改变药物作用靶点、通过主动外排或形成非渗透性膜、形成生物被膜、增加代谢颉颃物等.近几年研究又发现常用抗菌药的多种耐药新机制.针对细菌耐药机制,提出合理用药、加强饲养管理、研制开发耐酶药物、抗菌药物替代品、耐药抑制剂及破坏耐药基因新技术等对策,减少耐药性的产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