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淡水鱼类饲料模式化配方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我国的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水产饲料的总产量已超过1000万吨,在饲料总量中的比例超过了10%。总体分析,我国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学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前国内饲料工业发展形势和广大读者的要求,本刊从本期起连载“配合饲料讲座”一文,以供从事饲料与饲养的科研工作者和生产者参阅。本讲座共分六讲,第一讲配合饲料基础知识;第二讲配合饲料的营养原理;第三讲配合饲料的生产原则;第四讲配合饲料的配制技术;第五讲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第六讲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  相似文献   

3.
<正> 一、稚蚕人工饲料育技术的开发经过家蚕人工饲料育技术是现存多种养蚕技术中划时代的革新技术。早在1935年,蚕丝试验场(现称蚕丝·昆虫农业技术研究所)就开始了有关人工饲料育蚕的营养生理和病虫害防治研究。1955年前后,从提高养蚕业的生产效益出发,用人工饲料进行了营养生理和改进饲料配方的研究。1960年蚕丝试验场成功地进行了家蚕全龄人工饲料育,但当时,蚕的龄期经过较桑叶育长,茧质和茧量极差。此后,进行了改进饲料配方,改善饲育环境和蚕病防治等多方面的研究,并为确立1~3龄人工饲料育技术进行了多次试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技术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至今.已经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历程,目前水产饲料的总产量已超过1 000万吨,在饲料总量中的比例超过了10%.总体分析,我国淡水鱼类营养与饲料学的基础研究和技术研究还处于一个发展的初级阶段,研究的力量也非常薄弱,主要表现为基础研究成果对应用技术研究和生产技术的支撑作用还较为有限,目前我国淡水养殖有近100个种类,重要养殖种类有20多个,而制定出营养标准的种类还不到10个.  相似文献   

5.
专家文库     
王凤来,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博士,教授。现工作于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系。主讲本科生《饲料添加剂》、《优质畜产品生产技术与管理规范》和《配合饲料生产工艺原理与技术》;  相似文献   

6.
我国鱼类营养与饲料的发展及研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奇友 《饲料工业》2006,27(6):21-23
20世纪80年代初期,国家把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配方等研究列入了国家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了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目前,对鲤鱼、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鮰、罗非鱼等营养与饲料研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起步晚、投入少、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养殖品种营养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渔用饲料工业的发展。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开发十分迫切。1研究现状1.1鱼类营养的科技成就我国从“六五”至“八五”期间,相继开展了“我国主要养殖鱼类的营养需求和鱼饲料…  相似文献   

7.
不管仔猪断奶早与晚,断奶仔猪的饲喂方案和营养策略应彻底地重新考虑,以确保保育期营养方案的成功实施。设计合理的营养方案和饲料预算不能独自确保保育方案的成功,必须配合其它措施。我们正开始明白,不但给幼龄猪喂什么饲料是重要的,而且教它们怎样采食和如何进行管理同样重要。一个成功的保育期饲喂方案包括多种要素,但最重要的是:A)尽可能从体重较重和日龄较大时开始保育;B)尽可能快地从复杂日粮转换为简单日粮;C)给仔猪提供正确的管理措施,使其能迅速找到食物和饮水,并经常调整喂料器,以获得最佳的饲料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本刊讯】2014年6月29日,由东莞泛亚太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举办的2014泛亚太大型饲料企业管理与技术发展国际研讨会在东莞成功召开。研讨会旨在为大型饲料企业提供一个与国际最先进的饲料技术与管理进行对接、学习及交流的平台。议题聚焦养殖动物营养、饲料原料价值挖掘、企业研发、营销战略管理等内容。国际著名乳仔猪营养专家、澳大利亚默多克大学教授约翰·帕拉斯克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饲料配方技术及常见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金龙 《山东饲料》2004,(10):18-21
1 饲料配方技术发展概况。1875年,John Barwell在美国Illinois州建立世界上第一家饲料加工公司。1949年,G.Dantzig创立了单纯型法求解线性规划问题。1951年,Waugh第一次将线性规划方法应用于动物营养研究。随着计算机的诞生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到1964年,计算机饲料配方开始发展。饲料配方技术经历了从手工配方到计算机配方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畜牧氮污染及其营养调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按照理想蛋白质模式,配制符合畜禽营养需要的低蛋白氨基酸平衡饲粮,可提高畜禽生产性能,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型养殖业的发展。主要从饲料营养和饲养管理方面阐述了提高氮利用率,减少氮污染的各种技术、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11.
生猪养殖管理正从传统的养殖模式向精细化养殖模式转变,在生猪生产中,母猪是利润的来源。在母猪生产中应用精确的营养调控技术,可以提高母猪繁殖性能,节约养殖成本,减少饲料浪费。本文分析了母猪营养调控技术的发展现状,阐述了精确营养调控技术在母猪育种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 饲料营养标准缺乏制约养鹅业发展 提起养鹅业,技术不成熟、不配套是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鹅的饲料营养标准缺乏。长期以来,我国畜禽营养与饲料研究课题一直集中在猪、鸡和奶牛等方面,严重缺乏水禽营养与饲料领域的研究课题和研究团队,《肉鸭饲养标准》2012年5月1日开始正式实施,而鹅的饲养标准目前仍是一大空白,鹅专用饲料生产企业少之又少,产能严重不足。  相似文献   

13.
<正>《饲料工业》杂志编辑出版了反动物营养与饲料的增刊,提供了该领域的科技进展和应用。反刍动物营养和饲料科学是反刍动物生产和饲料产业的重要科技基础。我国是反刍动物的产业大国,改革开放以来发展迅速,出现了一批规模化的生产技术先进的场家,但小农户的副业生产模式仍占相当比例,从这种方式转型为规  相似文献   

14.
<正>各有关单位:动物营养与饲料技术是现代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科学支柱,近年来随着我国畜牧业的迅速发展,饲料技术人员对动物营养需要及饲料原料价值认识的逐渐深入,如何通过加工技术将营养配方有效转化成动物的  相似文献   

15.
规模猪场精准营养调控是建立在饲料加工精准管理和猪场精准管理基础之上的,在饲料加工环节从原料质量控制、加工管理以及原料和成品的储运,形成了饲料管理系统。对猪群进行阶段划分,每一阶段实行精准管理和营养调控,进而实现猪群的精准管理。依据猪群状态、饲料营养调控,开展科学饲喂,真正实现猪场的精准营养,这也是未来猪场营养探索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精准营养技术是我国肉羊产业突破性发展的必由之路,随着肉羊产业化进程的快速推进,精准营养技术在产业中的地位和意义也日趋重要。文章围绕我国肉羊生产日粮精细化进程,从肉羊营养需要量、饲料营养价值评估、肉羊饲料产品、肉羊饲料添加剂和饲料加工等技术关键点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为推进高效肉羊生产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赵楠 《中国畜牧杂志》2012,48(20):32-34
计算机、电子和传感技术在饲料业中的应用大约要追溯到20世纪中叶。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养殖业开始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与之相适应,国外饲料企业开始从农场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个体,进入成长发展时期。这一时期,饲料企业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营养科学开始受到重视,产品品种齐全、质优量大,电子技术和传感技术开始应用于饲料行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计算机和传感技术在饲料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新机器、新设备大量出现,大规模饲料工业集团形成并不断发展。综观世界各国饲料企业的发展现状,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化信息处理技术已成为饲料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饲料的设计、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强有力地促进了饲料资源的合理利用。本期,《中国畜牧杂志》将以饲料行业中的"系统学"为题,为您介绍饲料企业应用现代化的信息管理技术为客户服务的案例。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把水产动物营养学与饲料配方等研究列入国家饲料开发项目,开始了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的研究.目前,对鲤鱼、草鱼、鲫鱼、斑点叉尾(鱼回)、罗非鱼等营养与饲料研究具备了一定基础,但由于起步晚、投入少、基础研究薄弱,缺乏系统的科学研究,大多数养殖品种营养研究不够深入,制约了水产饲料工业的发展.水产动物营养研究与饲料技术的开发是水产饲料工业的基础.因此,我国对水产动物营养的研究和开发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9.
文章针对我国肉鹅饲料营养价值与营养需要量参数缺乏问题,综述了肉鹅饲料营养价值评定、营养需要量、饲料高效利用技术等研究发展,丰富了肉鹅常用饲料营养价值与营养需要量数据库,为制定我国肉鹅饲养标准和产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2021年黄羽肉鸡营养与饲料相关研究依然是热点,有大量文献报道.本文从国外地方品种肉鸡营养与饲料研究和技术发展动态、国内黄羽肉鸡营养参数研究、国内黄羽肉鸡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国内黄羽肉鸡营养代谢、营养与免疫、肉品质营养调控等多方面展开综述,最后提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发展建议,以期为黄羽肉鸡生产提供技术支撑和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