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试验旨在建立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并利用该方法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不同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为消除食糜上清液中复杂组分对目标毒素检测的干扰,本试验对毒素提取方法、液相色谱的检测波长设置和流动相组成进行了优化。利用单浓度体外吸附试验评价了4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分别在水、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结果表明:1)反应上清液经过1次正己烷和3次二氯甲烷提取,荧光激发波长和发射波长在0~9 min和9~14 min分别设定为360、440 nm和235、418 nm,乙腈/水流动相中乙腈比例控制在40%~60%时,本试验采用的HPLC仪对1.00~10 000.00 ng/m L黄曲霉毒素B1和20.00~5 000.00 ng/m L玉米赤霉烯酮具有良好的分离定量效果,线性相关系数分别为1.000和0.999;检出限分别为0.16和2.00 ng/m L;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日内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37%、4.50%;日间精密度相对标准差分别为2.74%、8.84%。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标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89.1%~110.3%、98.7%~104.1%。2)自制霉菌毒素吸附剂样品P3、M3和市场采购的霉菌毒素吸附剂产品Y1、Y2在猪胃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黄曲霉毒素B1的吸附率依次为72.10%、84.18%、83.17%和66.01%;在猪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的吸附率依次为78.15%、88.08%、88.12%和67.34%。4种吸附剂在胃食糜上清液介质中对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率依次为85.35%、18.41%、16.20%和12.98%;在猪小肠食糜上清液介质中的吸附率分别为39.75%、25.15%、21.40%和24.85%。综上,本试验建立的HPLC法可同时测定猪胃和小肠食糜上清液中的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检测限和检测范围满足我国《猪饲料卫生标准》的要求。该方法可用于评价霉菌毒素吸附剂猪生理体液条件下对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吸附效果。  相似文献   

2.
研究优化了应用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级杆质谱仪,用多离子反应监测定量法同时检测青贮玉米中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黄曲霉毒素G2、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麦角醇、杂色曲霉毒素、HT-2毒素和T-2毒素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水-甲酸(8415.90.1,V/V)提取后,经Mycospin 400多功能净化柱净化后过膜直接上机测定,在5~100 ng/ml的线性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选择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进行空白样品加标,平均回收率为67.4%~114.1%,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2%~6.1%,该方法精密度良好,回收率高,灵敏度好,在较短时间内同时能满足10种霉菌毒素的检测。利用该方法检测了2015年度4省市10个奶牛场的14个全株青贮玉米样品,其中河南3个,河北4个,黑龙江3个,山东4个。结果发现,10个奶牛场全株青贮玉米样品中全部检出的霉菌毒素种类为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2和玉米赤霉烯酮,河南、河北和山东还检出麦角醇。奶牛场全株玉米青贮玉米样品中霉菌毒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黄曲霉毒素B2和麦角醇,样品含量全部未超过国家限量。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旨在建立同步检测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样品用乙腈-水提取,经涡旋、高速离心,移取2 mL上清液加入28 mL含1%吐温-20的磷酸盐缓冲液(PBS,pH 7.0),过三合一免疫亲和柱净化,用2 mL甲醇洗脱;洗脱液经50℃浓缩氮气吹干后用50%甲醇-水复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光化学衍生器、荧光检测器和紫外检测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_1标准品溶液浓度在2.5~50.0 ng/mL、玉米赤霉烯酮标准品溶液浓度在50~2 500 ng/mL、呕吐毒素标准品溶液浓度在250~5 000 ng/mL时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标回收率为81.2%~92.3%,相对标准偏差(RSD)为4.3%~9.5%。采用该方法检测了4种不同饲料样品中的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含量,所有样品均检测出1种以上霉菌毒素,说明饲料中霉菌毒素混合污染较为普遍。由此可见,本试验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度和精密度高,稳定性好,可作为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玉米赤霉烯酮及呕吐毒素的同步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建立牛奶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经乙腈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0.02%(V/V)乙酸―水/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进行定量。牛奶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的检测限可达到1.0 μg/L,且在2.5~10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牛奶中的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5.
玉米赤霉烯酮是一种常见的饲料霉菌毒素,是世界范围内污染农作物最严重的霉菌毒素之一.当畜禽采食了被玉米赤霉烯酮污染的饲料后,会对机体造成生殖毒性、肝肾毒性、细胞毒性、免疫毒性,甚至还可在机体组织中残留,通过动物性食品危及人类的健康,所以,精准的检测出饲料及饲料原料和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含量,对于保证食品安全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6.
为了制备伏马毒素B_1(FB_1)单克隆抗体,建立针对FB_1快速、简便、灵敏的检测方法,试验用戊二醛一步法分别偶联FB_1与BSA和OVA作为免疫原和检测原,5次免疫后取脾细胞与SP2/0融合。结果表明:共筛选出2株能稳定分泌抗FB_1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选取其中1株5F5杂交瘤细胞制备小鼠腹水,所制腹水效价达到1∶256 000,其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6.1 ng/m L,检测下限(LOD)低于0.05 ng/m L。回收率在84.20%~102.60%之间,变异系数为2.48%~8.79%。制备的单克隆抗体对FB_1抑制率为100%,与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黄曲霉毒素B_1(AFB_1)、α-玉米赤霉烯醇(α-ZOL)等基本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7.
间接竞争ELISA法检测玉米中ZEN的提取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抗玉米赤霉烯酮单克隆抗体(ZEN-McAb)建立间接竞争ELISA,用以检测玉米中的玉米赤霉烯酮(ZEN)。检测限为1ng/ml,检测范围为1~20ng/ml。在提取玉米赤霉烯酮的过程中,提取液中的甲醇含量对检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当提取液中甲醇含量为60%时,加标回收率最理想,平均回收率为92.4%。  相似文献   

8.
张玮  李会荣  朱娜  孙凯 《饲料研究》2023,(3):126-129
研究旨在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试验样品经84%乙腈水溶液提取,净化,稀释定容后上机测定。结果显示,该方法在0.5~50.0μ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2≥0.999 0;黄曲霉毒素B1的空白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1.8%~91.6%,精密度(RSD)≤4.5%;玉米赤霉烯酮的空白样品平均加标回收率在84.5%~93.9%,RSD≤4.1%。研究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同步检测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越来越重视镰刀菌属霉菌毒素的污染,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不同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猪对其最为敏感。但是,饲用谷物一般都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肉鸡、奶牛等其他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通过分析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多年来的检测数据发现,中国饲用谷物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现象。其中,饲料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达到93.60%,不同省份检出率略有差异,但均高于87.50%,云贵川和两广地区的饲料样品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最高,达到100%和99.06%。玉米副产物仍是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最严重的饲料原料,平均值达到198.49 μ g/kg。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证实,酵母细胞壁来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可以有效地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降低养殖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带来的风险,对各畜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玉米赤霉烯酮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试验采用牛血清白蛋白与玉米赤霉烯酮的耦联物(ZEN-BSA)做包被抗原,标准玉米赤霉烯酮(ZEN)做竞争抗原,以制备的可稳定分泌抗ZEN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初步建立了ZEN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363 2~78.985 2μg/L,最低检测限为0.231 9μg/L;曲线回归方程为y=68.711-25.666x,其中R2=0.987 1,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3.10%,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6.26%,与相似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ZEN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本文建立了饲料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己烯雌酚的UPLC-MS/MS分析方法。饲料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溶液(V/V=85:15)提取,离心后提取液氮气吹干,正己烷溶解后经-OH净化柱净化,用50%乙腈水溶液洗脱,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药物在10.0~5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以玉米、DDGS、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等为添加基质,其回收率在61.7%~99.4%之间,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0μg/kg。说明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满足饲料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己烯雌酚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2.
通过玉米赤霉烯酮与对苯二胺反应,制备出玉米赤霉烯酮免疫磁珠分离富集试剂盒,试剂盒对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捕获量为50ng/ml,与玉米赤霉烯酮结构或者功能相似的竞争药物: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M1、T-2毒素、赭曲霉毒素A、展青霉素等5种药物进行特异性反应时,均无交叉反应。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通过试验解决了田间毒素在仓储阶段是否增加的问题。通过对玉米类饲料原料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两次检测发现: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增长率分别为157.6%和288.5%;玉米副产物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增长率分别为167.9%和274.4%;呕吐毒素的增长率明显高于玉米赤霉烯酮的增长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以黄曲霉毒素(AFT)、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含量为检测指标,在苜蓿青贮过程中的0、0.5、1、2、3、5、7和30 d,分别测定3种霉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青贮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从青贮开始时的2.24μg/kg到第5天增长至11.34μg/kg,增长4.1倍;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从青贮开始时的49.26μg/kg到第3天增长至94.37μg/kg,增长约1倍;呕吐毒素含量从青贮开始时的50.00μg/kg到第2天增长至418.57μg/kg,增长7.4倍。此后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平稳状态,而呕吐毒素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幅减小。青贮第30天,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分别为11.91、102.67和834.28μg/kg。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动物饲料小麦中是否含有玉米赤霉烯酮毒素,应用竞争性酶免疫分析法快速定量测定43个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的含量,并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在被检的43个小麦样品中,含有玉米赤霉烯酮的有5个(5/43),检出率占11.6%,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过国家粮食卫生标准的有3个(3/43),超标率占7.0%,说明作为畜禽饲料原料的小麦,存在引发动物玉米赤霉烯酮毒素中毒的潜在危险。本法适宜于大批量小麦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的快速测定,这对于选择品质优良的小麦作为饲料、避免玉米赤霉烯酮对畜禽生长危害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畜牧与兽医》2014,(10):96-99
用豆腐渣、酱渣、米酒糟、橙皮、茶叶渣等非常规饲料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藉UHPLC/UHPLC-MS/MS法检测其中的38种霉菌毒素。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28.66±8.87)μg/kg,呕吐毒素(264.68±128.82)μg/kg,HT-2(37.80±21.15)μg/kg,伏马菌素B2(16.71±5.14)μg/kg,神经毒素C(0.47±0.13)μg/kg,青霉酸(56.80±5.20)μg/kg;麦角新素(麦角酯醇)2.57±0.84μg/kg,均未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他31种霉菌毒素未检出,它们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类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赭曲霉毒素类的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单端孢霉烯毒素B类的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去氧瓜萎镰菌醇-3-葡萄糖苷、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单端孢霉烯毒素A类的T-2毒素、二醋酸麃草镰刀菌烯醇(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新茄病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类(烟曲霉毒素)的伏马菌素B1、伏马菌素B3;玉米赤霉烯酮类的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醇;青贮(青霉菌属)毒素类的展青霉毒素、霉酚酸、杂色曲霉毒素、胶粘毒素、渥曼青霉素、交链孢霉酚、疣孢漆斑菌;麦角碱毒素类的2-溴基-a-麦角新碱、麦角胺、麦角醇、甲基麦角新碱。用本日粮饲喂泌乳牛,在上海及江苏境内17个牧场采集牛奶样品109件,检测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81.75±87.28)ng/kg,变动范围为0367.27 ng/kg,都低于国家标准500 ng/kg的上限,说明本试验配制的TMR所生产的牛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7.
为建立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植物性饲料原料)中黄曲霉毒素B1、玉米赤霉烯酮和T-2毒素残留量的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UPLC-MS/MS检测方法,实验样品经86%乙腈提取,复合免疫亲和柱净化,定容后经液相快速分离,电喷雾离子化,采用MRM监测模式,正负离子扫描,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B1检测限为0.02μg...  相似文献   

18.
山东某獭兔场饲养的3 000只母兔发生了一种以流产及青年兔死亡为特征的疾病,通过对发病兔进行细菌培养及兔病毒性出血症病毒的RT-PCR以及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酮、呕吐毒素及黄曲霉毒素进行鉴别检测,首先排除细菌病及兔病毒性出血症发病的可能,并从饲料中检测3种毒素的含量分别为1 196.1、130.8、6μg/kg,经过对照饲料标准发现玉米赤霉烯酮严重超出标准(标准为300μg/kg)。通过饲喂试验发现这次发病与所饲喂的饲料有关,诊断为玉米赤霉烯酮中毒。  相似文献   

19.
旨在筛选能够同时降解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芽孢杆菌。先以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的混合物为唯一碳源,以母猪粪便为材料,进行霉菌毒素降解菌的驯化富集培养,得到能够降解这3 种霉菌毒素的混合菌群,逐一对分离到的细菌进行呕吐毒素降解能力检测,得到10 株对呕吐毒素降解率达70% 以上的菌株。进而检测这10 株细菌对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能力,得到4 株对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达70%以上的菌株。再检测这4 株细菌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结果有1 株细菌(ODS-1)对黄曲霉毒素B1的降解能力达78.9%。革兰氏染色结果表明ODS-1 为革兰氏阴性芽孢杆菌。研究获得的ODS-1 对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均有较好降解效果,为进一步开发具有霉菌毒素降解作用的产酶益生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0.
王雄  王津  程宗佳 《饲料广角》2004,(18):20-22
利用免疫亲和柱荧光光度法测定了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检测灵敏度为0.1mg/kg,检测范围为0~5mg/kg,变异系数为3.3%~13.3%,在其检测范围内的回收率为97%~106%,分析1个样品的时间只需25m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