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7 毫秒
1.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以及G—带、C—带技术,对云南小耳猪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其结果表明小耳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0=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最小的近中着丝点染色体。G—带分析表明,每一对同源染色体都有其特殊的染色体带型。C—带分析揭示,1号和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域皆为深染,而Y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和整个长臂深染尤为明显,其余各对染色体的C—带染色则随着不同细胞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采用外周学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青海地区的梅花鹿染色体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梅花鹿二倍体染色体数目Zn = 64 ,65,66 ,68;染色体总臂数NF=70 。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展对马属动物遗传性疾病、肿瘤发生、辐射损伤等研究工作,我们试用简便半微量外周血培养法,对马、驴、骡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培养,获得了比较理想的染色体制片标本,并且对其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初步的观察及分析。现将具体方法及马(Equus caballus)、驴(Equuss aslnus)、骡(Mule)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组型的初步分析作一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4.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对洛阳地区八点黑獭兔的染色体核型与G-带带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洛阳八点黑獭兔的二倍体染色体数为2n=44,公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Y;母兔的染色体核型为44,XX。21对常染色体中,1~8号染色体为中着丝粒染色体,9~11号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12~17号染色体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18~21号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X染色体为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八点黑獭兔的带型基本上与其他家兔品系的染色体带型一致。  相似文献   

5.
<正> 对水貂染色体的观察,过去大多采用睾丸压片或利用脏器(肺、角膜上皮细胞等)组织培养的方法。但前者因未经过低渗,观察到的染色体小,不易准确计数,而且只限于雄性个体。后者的方法比较复杂。近年来,随着染色体研究工作的深入开展,对人和动物已采用外周淋巴细胞培养的方法来观察染色体,不但方法简便,结果可靠,而且可以活体检验。我们试用这种方法,观察到了标准水貂的染色体,并再次证实2n=30(图1、2)1,培养剂配制:“1640(一种日本进口药品)4份加小牛血清1份,PH为7.1—7.4。另加少量青、链霉素和植物凝集素PHA  相似文献   

6.
<正>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对机体性状的传递有重要作用.通过对染色体的检测,在家畜的选种、育种及疾病诊断等方面均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染色体标本制作方法上,多采用血培养法.此法虽然精确性高,但所需设备复杂,药品昂贵,制作时间又长,还常因培养所产生的人工效应而影响染色体的观察.用非培养法制得的染色体标  相似文献   

7.
<正> 自从Hsu1952年首次把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哺乳动物染色体研究以来,有效地提高了精确性,使这一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然而组织培养在设备条件方面要求较高,需时较长,而且在培养过程常因培养所产生的人工效应影响染色体的观察。在有些情况下,采取快速制备染色体的非培养法,亦能准确、有效地观察染色体。为此,在水貂屠宰季节,我们利用刚宰杀的水貂尸体,开展快速染色体制备方法的研究,获得了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蒙古绵羊输卵管上皮细胞培养体系作为良好的体外研究模型,本试验取蒙古绵羊输卵管,运用0.25%胰蛋白酶消化的方法分离上皮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对培养细胞进行形态学、免疫组织化学方法鉴定.原代培养细胞用胰蛋白酶/EDTA方法成功传代,传三代后检测其染色体核型.结果显示,成功获得了原代和传代培养细胞,经鉴定为上皮细胞,传三代后经染色体核型分析显示细胞核型正常,培养的细胞健康状况良好,可以用做体外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
实验采用组织块贴壁培养法首次对云南半细毛羊耳缘组织进行体外培养,通过原代培养、传代培养、冷冻保存建立了云南半细毛羊耳缘成纤维细胞系,并对其细胞形态、生长动力学、染色体核型等生物学特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第7、12、17代细胞群体倍增时间分别为26、42和47 h。细胞生长曲线均为"S"型。云南半细毛羊染色体中正常二倍体染色体(2n=54)所占比例分别为93%、86%和81%,其中,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23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X染色体为最大的近端着丝点染色体,Y染色体为最小的亚中着丝点染色体。染色体组总相对长度197.86,平均相对长度3.66。  相似文献   

10.
水牛分河流型和沼泽型两大类,两者的染色体数目不同,杂交后代之间杂交会产生3种染色体核型,不同染色体核型的杂交水牛其繁殖性能存在差异,为筛选具有偶数倍染色体数的水牛,提高群体的繁殖水平,通常要对水牛的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实际培养中发现水牛的淋巴细胞培养有其特殊性,本研究以人类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析核型法为基础,通过改良和优化该方法以期用于杂交水牛。研究结果表明,犊牛和成年母牛的淋巴细胞在培养过程中添加100U/m L和50U/m L的肝素,淋巴细胞培养周期分别为72h和90h,秋水仙素处理浓度均为0.06μg/m L的条件下,做核型分析才可各自获得较多目数的良好分裂相。改良的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分析核型法可以用于杂交水牛的核型分析,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方法和特性,试验采用阿尔巴斯绒山羊皮肤成纤维细胞进行了原代培养和传代,并进行了细胞曲线的测定和染色体分析。结果表明:组织块培养法的培养效果优于胰蛋白酶消化法,染色体数目为2n=60。  相似文献   

12.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和常规染色体制备分析技术,对青海省家驴染色体核型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家驴染色体数目为2n=62,常染色体形态类型为16sT 14sM 14M 16T,性染色体类型X为sM,Y为T,公、母驴染色体核型式为62,XY和62,XX;染色体总臂数为NF=♂107、♀108。  相似文献   

13.
由于二十世纪初期确定了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五十年代染色体研究技术的改进,如血培养和组织培养技术、低渗处理方法和秋水仙素的应用;特别是七十年代后,采用染色体显带技术,大大加深了牛染色体研究的深度和广度。目前,利用这些技术不仅可识别各条染色体及每条染色体的各节段,而且可准确判断染色体数量上的改变及易位、倒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小鼠体内发育的囊胚、扩张囊胚和从1-细胞期取出在CZB培养液中培养的囊胚、扩张囊胚的染色体相对长度进行统计分析,在各号染色体相对长度出现显著性差异的同时,发现体外培养的比体内发育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短;体外CZB培养的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过氧化氢,发育至囊胚、扩张囊胚阶段,制作胚胎标本,观察胚胎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结果表明:不同时期添加外源性过氧化氢组比对照组的染色体相对长度短。说明经过氧化氢处理之后存活下来的胚胎染色体相对长度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15.
利用细胞体外培养,对尕里巴牛的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尕里巴牛的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60.共有29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所有常染色体均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X与Y性染色体均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研究发现,尕里巴牛染色体中还存在三倍体和四倍体.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对1头黄占鹿的耳缘皮肤组织采用0.1%胶原酶(Ⅰ型)消化组织块法进行原代培养,反复传代纯化,获得了成纤维细胞,进行了生物学特性观察,并对各代细胞进行了常规冷冻保存。利用Photoshop软件对F12代细胞染色体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该黄占鹿的染色体数目为68,常染色体中1号和7号为M染色体,其余的均为A常染色体;X染色体是最大的A染色体,Y染色体是最小的M染色体;该黄占鹿的核型式为4(M)+62(A),XY(A,M);对部分冷冻细胞进行了解冻培养,解冻存活率和贴壁率分别为61.04%、38.85%。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技术,对环江香猪染色体作了核型分析。结果表明,环江香猪正常的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2n=38,其性染色体为X Y(♂)、X X(♀)。18对常染色体分为A、B、C、D四个形态组,核型呈10sm 4st 10m 12t。染色体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大小介于第9对和第10对染色体之间,Y染色体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  相似文献   

18.
东北民猪的染色体组型及分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短期培养方法,骨髓细胞染色体直接制片技术,以及G—分带、C—分带和银染技术,对东北民猪的染色体组型、G—分带带型以及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18S+28S rDNA的定位和数目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东北民猪二倍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n=38。雄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Y;雌性为18对常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XX。根据染色体测量结果,将所有常染色体分为四组:A组1—5对,为近中着丝点染色体;B组6—7对,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C组8—12对,为中着丝点染色体;D组13—18对,为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中着丝点染色体,其大小介于8号与9号染色体之间。Y为最小的中着丝点染色体。东北民猪染色体的G—分带带型与国内外其它品种的G—分带带型基本一致。经胰酶—Giemsa分带处理后,同一染色体在不同的长度可以显示出不同数目的G—带;染色体越长,所显带的数目就越多。C—分带分析揭示,东北民猪染色体的着丝点区均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其中1—4号,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显著的深染,13—18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区,结构性异染色质分布范围大并呈现多态现象。几乎整个Y染色体都有结构性异染色质的分布。银染分析揭示,18S+28S rDNA定位于8号和10号染色体的次缢痕处,每个细胞18S+28S rDN A的分布范围为1—3  相似文献   

19.
九龙牦牛和麦洼牧牛染色体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方法,结合G,C分带技术,比较研究了九龙牦牛和麦洼牦牛的染色体核型,G带,C带。结果发现:牦毛常染色体均具有小短臂,应为近端着丝粒染色体,G带带型两品种间无大的差异,C带大小和强弱在品种,个体及同源染色体对间有差异,存在多态性。这些新的发现为牦牛染色体的识别和进一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旨在研究新品种乾华肉用美利奴羊染色体的核型和G-带,揭示该品种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异特征.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及常规染色体标本制备技术,分析染色体核型和G-带.结果表明,乾华肉用美利奴羊二倍体染色体数目为2n=54,26对常染色体中有3对为中着丝粒染色体,23对端着丝粒染色体;在性染色体中,X染色体为最大的端着丝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