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高勤学  侯小亮 《猪业科学》2012,29(11):114-116
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是全国生猪改良计划的重要载体。农业部于2009年发布了《全国生猪改良计划(2009—2020)》,由农业部畜牧业司领导,全国畜牧总站具体实施,成立全国生猪遗传改良领导小组与办公室、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全国猪联合育种协作组专家组等实施机构。计划2016年前完成遴选100家左右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2020年前建立400家左右公猪站,6~8家核心种公猪站。核心育种场必须向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定期提交性能测定数据,根据遗传评估中心计算的评估结  相似文献   

2.
《中国猪业》2011,6(12):9-9
为了保障我国种猪产业安全,提高生产水平和效益,增强我国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满足多元化种猪和猪肉市场需求。2009年农业部启动了生猪改良计划,并颁布了《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为了推动《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满足广大读者对生猪改良计划的深入了解,本刊现将《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管理办法(试行)》、《全国种猪遗传评估中心2011年第二次遗传评估报告》、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公布2011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整理如下,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3.
《浙江畜牧兽医》2014,(1):27-27
正最近,农业部发布2013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评审结果的通知。按照《〈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规定,农业部组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企业进行了形式审查和现场评审。其中,天津市惠康种猪育种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被评审确定为2013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省级畜牧兽  相似文献   

4.
<正>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的规定,我部组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对2015年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企业进行了形式审查和现场评审。根据评审结果,现公布天津恒泰牧业有限公司等22家企业为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名单见附件)。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国外的生猪育种公司不断地对我国进行种猪直销,并在国内建立了一些合资和独资的种猪卫星场,通过收集这些种猪场的一线育种数据进行技术控制。如果我国的生猪遗传改良计划不能尽快完善,我国的生猪育种将会被这些育种公司长期垄断。与我国育种体系较类似的加拿大种猪改良中心(CCSI)值得我国借鉴,但我国的生猪育种应更新理念,建立创新机制,树立育种标准化理念,按照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实体化运营国家和区域性育种公共平台和全国种猪生产区高端核心种猪站布局。  相似文献   

6.
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种猪育种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猪育种对我国养猪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尚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种猪企业。完整的性能记录、高效的数据系统和资金投入的缺乏是制约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基因组选择能够增加不同性状遗传评估的育种值准确性,尤其是增加低遗传力性状的准确性。基因组选择在杂交优势、选配和多品种评估方面均具有应用优势。我国种猪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表型和性能数据的收集,制定长期的育种规划。通过区域性的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加速提升我国商品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7.
正为加强核心育种场监管,2016年1月,我部组织对阜新原种猪场等11家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进行了督导检查,采取现场核查与上报数据对比相结合的方式,重点检查了核心育种场企业资质,种群规模,种猪生产性能测定、遗传评估、遗传交流、数  相似文献   

8.
联合育种是加快动物群体遗传改良、提高育种效益的重要措施,是我国动物育种的必然发展趋势。信息技术是实现联合育种的必要技术支撑。本文就信息技术在联合育种的各个方面(包括性能测定、数据管理、遗传评估、人工授精体系和网络信息系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信息技术的发展(如网络技术、计算机技术、移动互联技术等)对联合育种的影响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根据《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2009—2020)实施方案》的规定,农业部最近组织全国生猪遗传改良计划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专家组对国家生猪核心育种场申报企业进行了形式审查和现  相似文献   

10.
采用联合育种的方式,建立生猪育种体系,有助于育种资源的高效整合与利用。本文阐述了育种数据收集、目标性状确立、育种值估计模型建设、选择指数确定这几项生猪联合育种体系建设环节,希望为生猪育种工作水平的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猪育种中的选择性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特定性状的选择是最重要的育种措施之一。作者简要综述了猪的繁殖、生长肥育、胴体、肉质、次级性状和体形外貌等性状的具体选择策略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总体把握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情况,深入30家种猪企业开展种业发展情况调研,聚焦育种理念、关键技术、基础设施、繁育体系、环境支持等领域,系统思考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的短板弱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江西省生猪种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强产业集群建设,打造优势种猪企业,明确江西特色的“猪芯片”攻关指向,建设省级生猪种业创新中心,推进生猪种业公益性研究创新,完善生猪种业成果转化利用机制,实施生猪育种技术更新工程,加大财政资金支持力度以及延伸生猪种业产业链条,以推进生猪种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各国奶牛群体的选育目标建立之后,选育目标一直在不断发展,选择指数中性状的组成、定义和权重等都在不断变化。奶牛的选育是从关注产奶性能而开始,随后增加了体型外貌性状。由于奶牛的健康和繁殖问题的增加以及社会对动物福利的不断关注,20世纪末,世界范围内平衡育种理念在奶牛育种中逐渐形成,一些重要的功能性状加入各国的选择指数中;进入21世纪后,随着奶牛养殖业和社会的发展,育种家们开始关注和研究更多的性状,部分新性状已经开始在育种实践中选育应用。本文通过整理奶牛育种中有关新性状的研究并收集各国奶牛选育方案中的相关信息,综述了近十年奶业发达国家在奶牛遗传选育中正在研究或已经开始应用的新性状,并将这些新性状分为生产效率相关的新性状、应对环境挑战的新性状、健康福利相关的新性状、产品和加工相关的新性状及管理相关的新性状五大类,总结了这些性状的选育背景、定义方法、遗传基础和选育应用情况等,最后还总结了奶牛育种中新性状的研究应用过程,以期为我国奶牛遗传育种研究和育种目标完善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4.
Genetic Improvement of Dairy Cow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welfare of cow along with profitability in production are important issues in sustainable animal breeding programmes. Along with an intense/intensive selection for increased milk yield, reproductive performance has declined in many countries, in part due to an unfavourable genetic relationship. The largely unchanged genetic trend in female fertility and calving traits for Scandinavian Red breeds shows that it is possible to avoid deterioration in these traits if they are properly considered in the breeding programme. Today's breeding is international with a global selection and extensive use of the best bulls. The Nordic countries have traditionally recorded and performed genetic evaluation for a broad range of functional traits including reproduction. In recent years many other countries have also implemented genetic evaluation for these traits. Thus, the relative emphasis of dairy cattle breeding objectives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production to functional traits such as reproduction. Improved ways of recording traits, e.g. physiological measures, early indicator traits, 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iques and increased knowledge of genes and their regulation may improve the genetic selection strategies and have large impact on present and future genetic evaluation programmes. Extensive data bases with phenotypic recordings of traits for individuals and their pedigree are a prerequisite. Quantitative trait loci have been associated to the reproductive complex. Most important traits, including reproduction traits are regulated by a multitude of genes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in a complex relationship, however. Genomic selection might therefore be important in future breeding programmes. Information 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 has already been introduced in the selection programmes of some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养猪业的快速发展,猪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对环境的污染不断严重,猪肉产品的质量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养猪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健康。为实现养猪业安全、优质、高效和无公害生产,必须实施猪的健康养殖。本文提出了实现猪健康养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动物遗传育种技术的快速发展,对于畜禽优良性状的研究已从对表型选育进入到对单个或多个重要性状关联基因的分子选育,如对猪肉质性状的相关研究,在影响猪背膘厚、肌内脂肪含量、火腿重量等方面筛选到许多关键基因。近年来,非洲猪瘟肆虐,对猪抗病的研究再次成为热点,也发现了众多关键基因,如CD163直接参与了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的侵入机制。除了疾病的影响外,繁殖性状对养猪业的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随着研究人员对各重要性状研究的不断深入,现已积累了大量重要育种价值基因的多维数据,且由此开发出了多种基因筛选技术,尤其是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发现及其作为全基因组筛选工具的成功应用,以及在后基因组时代功能基因组筛选与多组学的联合应用等,进一步推动了遗传育种领域的发展。作者系统总结了猪肉质、抗病及繁殖性状相关的重要育种价值基因及其挖掘技术,以期为猪的遗传改良提供指导性建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7.
全基因组选择是指基于基因组育种值(GEBV)的选择方法,指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以期获得更高的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由于可显著缩短世代间隔,全基因组选择作为一项育种新技术在奶牛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已经成为各国的研究热点。不同国家的试验结果表明,奶牛育种中基于GEBV的遗传评估可靠性在20%~67%之间,如果代替常规后裔测定体系,可节省92%的育种成本。本文综述了全基因组选择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各国奶牛育种中的应用现状和所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猪育种中DNA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标记辅助选择(简称MAS)为猪的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突破性方法,作者将从MAS的原理和实施方案、猪的基因图谱、猪育种中的若干重要DNA标记、MAS应用效果的理论研究和MAS应用实践等方面,综述其在猪育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在藏猪中心产区建立藏猪选育基础群,对其外貌特征、繁殖性能和生长发育进行个体测定。采用综合育种值对基础群藏猪按照高繁殖力和快生长高瘦肉率2个方向进行选种。经过3个世代的选育,2个品系藏猪外貌体型更典型;高繁殖力品系总产仔数、产活仔数、初生窝重、断奶仔数和断奶窝重分别达到了7.65头、7.16头、5.42 kg、6.46头和31.05 kg;快生长高瘦肉率品系初生重、断奶重、25 kg日龄、屠宰率、腿臀率、瘦肉率和眼肌面积分别达到了0.78kg、7.87 kg、260.5 d、61.65%、31.44%、63.49%和9.13 cm2,背膘厚减小至8.19 mm,肉质性状变化不大,保持了藏猪良好的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