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2 毫秒
1.
在自然界,绝大多数细菌是附着在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表面,以生物膜的形式存在,医学上估计超过80%的人类感染性疾病是由生物膜介导。由于生物膜特定的生长方式,其生物学特征明显不同于游离状态的细菌。本文将结合生物膜的研究进展着重对细菌生物膜的成分、结构、形成及主要特点等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主要介绍了细菌生物膜的概念及其形成过程、细菌群体感应(QS)的概念以及革兰阴性菌的AHL-LuxI/LuxR型QS系统、革兰阳性菌的QS系统、LuxS/AI-2介导的种间QS系统、AI-3/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信息系统4种QS系统的调节机制。就QS系统在细菌中发挥的作用以及对生物膜的调控进行初步阐述,以期为乳酸菌的开发利用和致病菌耐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细菌黏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细菌黏附(bacterial adherence)是一种普遍存在和十分重要的生物现象,也是细菌寄生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条件.细菌黏附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细菌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的过程.细菌表面的黏附素与宿主细胞表面的相应受体结合之后,细菌便能牢固地黏附于宿主细胞上,并在该局部组织定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或侵入深部,损伤或破坏组织,引起疾病或造成隐性感染.细菌的黏附作用需有许多物质参与,但最基本的物质是黏附素和受体.  相似文献   

4.
"活的非可培养状态"(VBNC)细菌是一类具有新陈代谢活性和毒性,但是用常规培养方法(平板法和最大近似值法)检测不出来的一种特殊存在形式,是细菌抵抗恶劣生存环境的一种自我保护状态。该状态自从20世纪80年代被发现以来,受到微生物学界的极大关注,这不仅为环境中微生物多样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线索,而且对预防兽医学,疫病流行病学及公共卫生学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人们对细菌VBNC状态研究的不断深入,至今已发现至少20个种属的60多种细菌存在VBNC状态[1,2],大多数病原性细菌在进入VBNC状态后仍然保留其毒力,并且发现除了寡营养、高/低温、高压、pH或盐度的剧烈变化外,越来越多的因素如生存环境的改变;常规的消毒灭菌;生物因素等均可导致细菌进入VBNC状态。可复苏是VBNC细菌的一个重要特性,但是使VBNC状态的细菌恢复可培养状态的条件也存在着多样性和不确定性[3~5]。因此本文将对VBNC状态细菌的复苏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动物源细菌耐药性对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防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苏 《中国兽药杂志》2012,46(2):50-52,56
通过阐述动物源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及演变趋势,分析抗生素在兽医领域中的应用情况,探讨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的防治策略,旨在了解细菌耐药性对动物细菌传染性疾病治疗的影响,为兽用药品特别是兽用细菌疫苗的发展提供参考,促进动物卫生安全和公共卫生安全。  相似文献   

6.
《中国动物保健》2008,(11):121-121
葡萄牙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由于可以形成生物膜,乳的存在可能保护细菌在低水平的抗生素下存活。这对防治泌乳动物的乳房炎有很大的影响。细菌有时会形成生物膜以保护其免受抗生素和机体免疫系统的作用。葡萄牙里斯本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可以引起奶牛和绵羊乳房炎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可以形成这种保护性生物膜,  相似文献   

7.
抗菌肽(AMP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生物体中的小肽类物质,它是机体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AMPs作为传统抗生素的替代品被广泛重视,然而细菌对于AMPs的抗性如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一样不容忽视。本文主要从浮游菌、生物膜和信号调节3个方面阐述细菌对于AMPs的抗性及机理。  相似文献   

8.
细菌生物被膜(BBF)是指由附着于惰性或者活性实体表面的细菌细胞和包裹着细菌的由细菌自身所分泌的含水聚合性基质所组成的结构性细菌群落。生物被膜不仅是细菌存在于自然界的一种重要的生存形式,而且生物被膜的形成是细菌对抗生素广泛耐药的重要机制之一。作为细菌的一种适应性生物学特性.生物被膜菌具有与浮游菌不同的结构和生长、代谢特点.凭借其耐药屏障保护细菌不被机体免疫系统识别和清除.并且能降低抗菌药物渗入细菌体内的浓度.导致生物被膜菌较浮游菌具有更强的耐药性,不易被抗菌药物所杀灭.造成临床上生物被膜菌相关性感染的慢性、难治性特点。  相似文献   

9.
细菌耐药性是指细菌对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其他抗感染药物的耐受能力,它是医院感染和外科手术最严重的威胁之一。近年来,细菌耐药性的发现及其影响的规模及其影响越来越大,以至于被称为“现代医学的最大威胁”。然而,对细菌耐药性的防控措施一直缺乏有效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将从发现细菌耐药性的原因、现有的抗耐药策略以及未来针对细菌耐药性的新策略三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期为当前对抗细菌耐药性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饮食结构的改善加大了对猪肉制品的需求,因而促进了养猪业的发展.在猪养殖中经常会出现不同种类的疫病,其中就包括细菌性疾病,在临床上可将其分为内源感染和外源感染,可分为继发感染和并发性感染,给猪养殖业带来的危害比较大.本文以当前猪细菌性感染的变化特点为切入点,阐述了几种细菌性疾病的症状以及防治方法,以...  相似文献   

11.
假单胞菌是原料乳中常见的污染微生物,其会在乳品生产设备表面形成生物膜,导致设备腐蚀,且假单胞菌难以清除。同时假单胞菌形成的生物膜能促进假单胞菌耐热酶的分泌,还可以作为致病菌的生长基质,从而给乳品安全带来风险。本文总结了假单胞菌生物膜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和影响生物膜形成的环境因素,为假单胞菌生物膜的防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Quorum sensing (QS) is a process of bacterial communication used to control group behaviors, including bioluminescence, virulence factor production, biofilm formation, and biofilm antimicrobial tolerance. Many aquatic bacterial pathogens such as Aeromonas, Vibrio, and Edwardsiella spp. use QS to regulate virulence factor production. The disruption of QS has been shown to be an effective strategy in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higher organisms and bacteria and more recently between bacterial species. For this reason, QS disruption has been proposed as a strategy to prevent bacterial pathogenicity. In this review, we summarize the current literature and illustrate the value of QS inhibitors in controlling virulence production in aquatic bacterial pathogens. This represents a new, nonantibiotic strategy to combat fish diseases.

Received August 11, 2015; accepted January 26, 2016  相似文献   


13.
选用断奶仔猪肠道中的大肠杆菌K88和猪霍乱沙门菌作为指示菌。杀菌性能的测定采用最低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绘制杀菌曲线。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Cu2+在肉汤和生理盐水中的释放量;透射电镜观察细菌细胞壁的变化;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细菌胞内酶的活性;通过K+电极测定K+释放量;采用SP-2型溶氧仪测定菌体悬浮液中的溶氧量。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对E.coli K88的MIC为64mg/L,MBC为256mg/mL;对S.choleraesuis的MIC为128mg/L,MBC为512mg/L。而蒙脱石未显抗菌活性。透射电镜下观察细菌与载铜蒙脱石作用后形态发生了变化,细菌细胞膜受损,内容物外漏;细菌胞内酶活性结果显示,胞内酶的大量外漏,与对照组相比,均差异极显著(P〈0.01);大量自由的K+从细菌细胞内释放出来;呼吸代谢结果显示,载铜蒙脱石抑制了细菌呼吸代谢的三羧酸循环途径。结果表明,载铜蒙脱石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  相似文献   

14.
Bacteria are renowned for their ability to tolerate and adapt to a wide range of adverse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The primary mechanism that facilitates these adaptations is thought to be the capacity to form and maintain biofilms. Within a biofilm, bacteria become attached to a surface where they exist in complex communities which are able to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through intracellular communication and thus rapidly adapt to changing environments. The organisms within biofilms are notorious for their resistance towards the host immune response and antibacterial agents compared to their free-living planktonic counterparts. Consequently, biofilms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to both clinic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However, although bacterial infections are widely reported in animals their association with biofilms is rarely discussed. The aim of this review is to look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iofilm infections in humans and to relate this knowledge to veterinary science in order to assess their relevance in this area.  相似文献   

15.
为了研究奶牛乳腺炎致病菌种类,同时比较青霉素、链霉素合并使用与沃瑞特单独使用在奶牛临床型乳腺炎的治疗中的疗效差异,以100头患有临床型乳腺炎的奶牛为研究对象,对从乳样中分离到的细菌进行鉴定;在同一饲养管理条件下将上述患牛分为对照组(4头)、沃瑞特组(50头)、青链霉素组(46头)进行疗效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致病菌葡萄球菌的分离率为37.0%、大肠杆菌为30.1%、克雷伯菌为 18.3%、链球菌为2.4%,其他菌为12.2%,占比例最高的是葡萄球菌;2种用药方案均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青链霉素组治愈率为78.26%,沃瑞特治愈率为66.00%,青链霉素组治愈率显著高于沃瑞特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饲粮中添加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4种植物的乙醇提取物对泌乳期荷斯坦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方法]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将24头泌乳期荷斯坦奶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12头。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饲喂基础饲粮+0.3%/(头·d)复合植物提取物。试验期共75 d,预试期15 d,正试期60 d。于试验正式期第60天通过口腔采集奶牛瘤胃液,提取瘤胃液样品总DNA,利用16S rDNA序列分析技术研究饲粮中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对奶牛瘤胃细菌菌群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与试验组的瘤胃微生物在OTU水平上可相互分离。试验组奶牛瘤胃细菌的α多样性指数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添加复合植物提取物改变奶牛瘤胃中17个细菌菌门相对丰度,但试验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在门水平上,2组的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和厚壁菌门(Firmicutes)在总菌群中占比最高;在属水平上,试验组瘤胃细菌相对丰度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2组优势菌属均为普雷沃菌属1(Prevotella 1)。通过LEFse分析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瘤胃中的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相对丰度显著(P<0.05)降低,而双歧杆菌科(Bifidobacteriaceae)的相对丰度显著(P<0.05)增加。[结论] 在泌乳期奶牛饲粮中添加0.3%的蒲公英、益母草、金银花和连翘复合提取物具有调节瘤胃菌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柠条是豆科锦鸡儿属植物栽培种的通称,其中,中间锦鸡儿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恢复型柠条灌木,平茬是促进柠条植株再生的重要手段。为了探讨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对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基于Illumina Hiseq测序平台对宁夏盐池荒漠草原人工柠条林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土壤细菌16S rDNA基因V3~V4区片段进行了序列测定,结合土壤理化因子,分析了人工柠条生长季不同月份平茬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与土壤理化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变形菌门、放线菌门、酸杆菌门、绿弯菌门是生长季4-10月平茬的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的优势细菌门,7个不同月份平茬分组之间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己科河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存在差异,其中第一优势细菌门变形菌门排序为:Y9>Y8>Y4>Y5>Y7>Y6>Y10,9月最高,为29.74%,显著高于10月(P<0.05),其他各月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5月平茬的放线菌门相对丰度最高,且显著高于4、6、7、8、9月(P<0.05);9月平茬的酸杆菌门丰度最低。土壤细菌多样性指数也在不同月份平茬之间具有一定差异,细菌群落丰富度指数依次为:Y8>Y7>Y4>Y5>Y6>Y9>Y10,多样性较高的是4、6月平茬,9月平茬显著低于其他各月(P<0.05)。冗余分析(RDA)表明,不同月份平茬影响柠条人工林地土壤细菌分布的主要土壤环境因子是全磷、速效氮、有机质。放线菌纲、酸微菌纲与土壤pH正相关;α变形菌纲与土壤有机质正相关;δ-变形菌纲与含水量、全钾呈显著正相关;γ-变形菌纲、芽单胞菌纲与有机质、速效氮、全磷呈显著正相关。综合分析,平茬各月土壤细菌群落特性存在差异,土壤细菌优势菌群分布丰富、土壤养分含量较高的柠条旺盛生长季的4-8月平茬优于生长期末的9-10月,对于维持柠条的生态效益和开发利用柠条饲草料具有实际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中药五倍子对放线菌黏附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五倍子对放线菌在唾液获得性膜以及实验生物膜上粘附的影响 ,以探讨五倍子预防菌斑形成的能力。为了测定五倍子对口腔主要常驻菌放线菌体外粘附的影响 ,在生物膜模型中的羟磷灰石片上定植四种口腔常驻菌 ,以形成实验性生物膜。然后给予含五倍子提取物的蔗糖溶液处理生物膜 ,观察其生物膜微生物组成与表面微结构的改变。结果表明 :五倍子对放线菌在生物膜上的早期粘附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与对菌细胞表面粘结素的抑制有关。五倍子作为一种潜在的抗菌斑药物可能有着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条件致病菌铜绿假单胞菌(PA)是一种能形成生物膜的革兰氏阴性菌,作者综述了PA生物膜形成的生物学机制,包括菌体黏附、胞外多糖Psl和Pel、藻朊酸盐等参与细菌生物膜成熟的过程及群体感应系统调节相关因子表达,从而调控细菌形成生物膜应对不良环境。此外还概括了将生物膜作为靶点开发的药物等生物膜相关的研究进展。生物膜是菌体逃避有害刺激的护盾,研究其结构、形成及致病机理,了解PA产生耐药性的分子机制,对于通过调节生物膜形成或调控生物膜相关因子的表达进而优化PA的抗感染治疗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