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研究香蕉茎秆水煮液联合西药抗菌药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应用微量肉汤二倍稀释法测定香蕉茎秆水煮液及阿莫西林、阿米卡星、磷霉素、恩诺沙星、痢菌净、阿奇霉素、利福平、磺胺间甲氧嘧啶钠、头孢噻呋钠等19种西药抗菌药物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s);采用棋盘法检测香蕉茎秆水煮液与19种西药抗菌药物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联合抑菌作用,通过计算其最小部分抑菌浓度指数(FICI)来判断药物相互作用效应。结果发现,香蕉茎秆水煮液与痢菌净、磷霉素联用时,FICI≤0.5,表现为协同效应;香蕉茎秆水煮液与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阿莫西林、磺胺间甲氧嘧啶钠、阿奇霉素、氟苯尼考及利福平联用时,0.5FICI≤1,表现为相加效应;香蕉茎秆水煮液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及林可霉素联用时,1FICI≤2,表现为无关效应;香蕉茎秆水煮液与克林沙星及加替沙星联用时,FICI2,表现为颉颃效应。由该试验结果可以得出,香蕉茎秆水煮液与部分西药抗菌药联合使用能增强其对产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究赤芍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耐药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与微量棋盘法来测定各抗菌药与赤芍水提物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二者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磷霉素、痢菌净、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头孢噻肟、利福平联合作用后的FICI分别为0.27、2.50、1.02、1.01、3.00、0.28、1.02、1.02、1.02、2.02、1.02、0.75、0.56、0.75、0.50、3.00、0.75、0.38。结果表明赤芍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磷霉素、氟苯尼考、利福平联合作用时有协同作用;与林可霉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头孢他啶联合作用时有相加作用;与阿莫西林、左旋氧氟沙星、加替沙星、阿奇霉素联合作用时有颉颃作用;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痢菌净、克林沙星、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联合作用时表现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透骨草水提物与抗菌药联合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体外抑菌作用。采用二倍微量肉汤稀释法与微量方阵棋盘法来测定各抗菌药与透骨草的最低抑菌浓度(MIC)及二者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透骨草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阿奇霉素、磷霉素、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利福平、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痢菌净、林可霉素联合作用后的FICI分别为0.75、0.75、1.00、0.75、0.53、0.51、0.75、4.5、4.5、4.5、4.5、2.5。结果表明,透骨草水提物与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阿奇霉素、磷霉素、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利福平联合作用时有相加作用;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痢菌净、林可霉素联合作用时有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4.
试验旨在探讨迷迭香酸与抗菌药联合体外抗含fos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的效果。本试验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用牛津杯法测定迷迭香酸的抑菌活性,平板涂布法测定迷迭香酸的杀菌活性,采用96孔反应板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检测迷迭香酸与抗菌药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再用微量棋盘稀释法测定迷迭香酸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后的分级抑菌浓度指数(FICI)。结果显示,分离到含fosA3耐药基因大肠杆菌;迷迭香酸的MIC为640 μg/mL,迷迭香酸与环丙沙星、左旋氧氟沙星、黏杆菌素、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联合应用后其FICI≤0.5,有协同作用;与头孢曲松钠、诺氟沙星、痢菌净联合应用后0.5fosA3基因大肠杆菌有一定的抑菌活性和杀菌活性,其与部分抗菌药联合应用后,抗菌药体外抗菌活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floR是氟苯尼考特异性耐药基因之一,当前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研究报道很少,故本试验利用PCR方法对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宠物犬源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20株宠物犬源大肠杆菌中floR耐药基因的阳性菌株数为9株,阳性检出率为45%;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65%,并呈现3~7重的多重耐药性。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越来越高,需不断加强对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控。  相似文献   

6.
《中国兽医学报》2017,(1):134-138
为了探讨透骨草含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对产ESBLs大肠杆菌的抑菌作用,采用棋盘法测定透骨草含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的FIC指数。透骨草含药血清与头孢曲松钠、头孢他啶、头孢噻肟钠、头孢噻呋钠、阿莫西林、阿米卡星、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SMM)、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乙酰甲喹、克林沙星、加替沙星、林可霉素、强力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磷霉素联合作用后的FIC分别为:0.75、1.00、0.28、0.75、>2.00、0.75、>2.00、>2.00、0.26、0.26、0.26、0.50、0.50、1.00、0.50、>3.00、0.26、0.38、1.25。结果显示:透骨草含药血清与环丙沙星、诺氟沙星、左旋氧氟沙星、乙酰甲喹、克林沙星、林可霉素、氟苯尼考、阿奇霉素、头孢噻肟钠体外联合作用为协同作用;与头孢曲松钠、加替沙星、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体外联合作用为相加作用;与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黏杆菌素、磺胺间甲氧嘧啶体外联合作用为拮抗作用;与磷霉素体外联合作用为无关作用。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福建地区猪源CTX-M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以及耐药质粒特征,本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福建地区分离的67株猪源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其重要的耐药基因;通过供体菌与受体菌(C600)的接合转移试验,检测携带CTX-M耐药基因耐药质粒的水平转移情况,并测定接合子的药物敏感性变化以及耐药质粒的复制子类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100%)、头孢噻肟(100%)和四环素(94.0%,63/67)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相对敏感,耐药菌株仅占7.5%(5/67)。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3.7%(36/67)的分离株携带3个以上耐药基因,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49.3%,33/67)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37.3%,25/67)的检出率较高,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oqxA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mlA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的检出率在10.4%~19.4%,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4.5%,3/67)的检出率最低;其中以CTX-M+mcr-1+floR耐药基因的组成模式流行为主,检出率为25.4%(17/67)。通过接合转移试验共获得21株接合子,与受体菌C600相比,其对受试药物,如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高了2~32倍。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分型成功,4株分离菌未能分型,其中以IncF型质粒为主。福建地区猪源CTX-M阳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呈较为严重的耐药性,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普遍较高且以mcr-1和floR基因流行为主,耐药质粒以IncF型为主。本研究为福建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风险评估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了建立猪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β-内酰胺类与粘杆菌素耐药基因的多重PCR检测方法,本研究以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β-内酰胺耐药基因CTX-M、粘杆菌素耐药基因mcr-1作为目的基因,设计3对特异性引物,通过对多重PCR反应体系及条件的优化,成功建立了多重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灵敏度为1.46×10^5CFU/m L,具有高度特异性、敏感性和可重复性。本方法的建立为大肠杆菌中常见耐药基因的快速检测及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试验旨在探讨野菊花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作用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lactamases, ESBLs)大肠杆菌的体外抑制效果,为野菊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采用2倍微量稀释法和中西药联合诱导传代法测定野菊花提取物、抗菌药及联合作用后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结果显示,野菊花水提物对该耐药大肠杆菌的MIC值为250 mg/mL,且在野菊花水提物亚抑菌浓度(1/2 MIC)作用下进行中西药联合传代,其与头孢曲松钠、头孢噻呋钠、头孢噻肟钠、氟苯尼考、痢菌净、阿米卡星、林可霉素7种抗菌药联合作用后,抗菌药的MIC值明显降低。表明野菊花水提物能够显著降低产ESBLs大肠杆菌对部分抗菌药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辽西地区鸡源大肠杆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检测辽西地区(锦州、盘锦、阜新、朝阳、葫芦岛)鸡源大肠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选取15种代表药物,采用Kirby-Bauer纸片法、最小抑菌浓度(MIC)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分离检测到产ESBLs的37株大肠杆菌,对氨苄西林、头孢噻呋、新诺明的耐药率较高,均高于91.2%,对硫酸安普霉素、阿米卡星、恩诺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高于78.4%,对多西环素、氟苯尼考、克林沙星药物耐药率等于或低于46.0%,头孢吡肟、阿莫西林与棒酸(CA)酶抑制剂联用后耐药率低于8.11%。由此表明,辽西地区鸡源大肠杆菌产ESBLs耐药菌株表现多重耐药现象,但配合ESBLs抑制剂能明显增强抗菌活性,降低耐药率。  相似文献   

11.
《中国兽医学报》2014,(12):1967-1970
本试验初步探讨秦皮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含fosA3型耐药基因大肠杆菌传代的体外抑菌活性,为耐药大肠杆菌感染疾病提供治疗参考方案。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体外分别检测秦皮水提取物与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秦皮水提取物与抗菌药联合诱导含(fosfomycin resistance gene,FosA3)型大肠杆菌的传代试验。秦皮水提取物的MIC为1.0g/mL,以0.5g/mL的秦皮水提取物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粘杆菌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和磷霉素11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传代后MIC显著降低。结果显示:秦皮水提取物联合抗菌药诱导耐药细菌体外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对含fosA3型大肠杆菌具有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穿心莲中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体外抗含耐磷霉素基因fos A3(Fosfomycin Resistance Gene)大肠杆菌的效果,对临床分离的细菌进行鉴定,确定细菌所含耐药基因种类,采用二倍微量稀释法分别体外检测穿心莲水提取物,中药血清与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1/2 MIC的穿心莲中药血清与抗菌药联合诱导含fos A3大肠杆菌的传代试验。结果显示,分离的菌株为含fos A3大肠杆菌;穿心莲水提物的MIC为1.0 g/m L,中药血清的MIC为1.0 m L/m L,以0.5 m L/m L的穿心莲中药血清与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诺氟沙星、粘杆菌素、痢菌净、磺胺间甲氧嘧啶、阿米卡星、头孢他啶、头孢噻呋钠、氟苯尼考和磷霉素等11种抗菌药联合诱导传代后MIC显著降低。表明穿心莲中药血清联合抗菌药体外诱导含fos A3大肠杆菌,抗菌活性明显增强,并对含fos A3型大肠杆菌具有一定的耐药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观察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抗菌药抗菌活性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标准微量稀释法,测定了6类8种抗菌药单用和与小肽1号联用对12株临床分离鸡大肠杆菌的MIC值。结果表明,12株鸡大肠杆菌中有9株为产超广谱酶的多重耐药菌株,小肽1号(1∶2)使恩诺沙星等8种药物的抗菌活性多数增强2倍,使氟苯尼考对A8、A15的抗菌活性增强了4倍,小肽1号(1∶2或1∶4)使恩诺沙星、甲替沙星、环丙沙星的抗菌活性增强2倍,使左旋氧氟沙星对A13的抗菌活性增强4倍。以上结果表明,细菌外排泵抑制剂-小肽1号对大多数药物的抗菌活性有一定的增强作用,产酶多重耐药的鸡大肠杆菌至少同时存在产ESBLs、外排泵两种耐药机制。  相似文献   

14.
考察马波沙星对猪临床分离病原菌的体外抑菌活性,以期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马波沙星对猪临床分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并以土霉素、恩诺沙星、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多西环素作为对照药物。结果表明:马波沙星对猪临床分离病原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均有较低的最小抑菌浓度,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的抑菌活性明显高于诺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和强力霉素,对临床分离大肠杆菌的抑菌活性高于恩诺沙星。马波沙星对引起猪乳房炎-子宫炎-无乳综合征(MMA)的主要病原菌的抑菌活性优于常用抗菌药。  相似文献   

15.
大肠埃希菌是奶牛乳房炎和犊牛腹泻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为了调查青岛地区奶牛场大肠杆菌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的流行情况,本试验对22个奶牛场采集到的782株大肠杆菌检测了耐药基因bla_(CTX-M),并进行了双盘协作试验确证了ESBLs表型,共得到42株阳性大肠杆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42株ESBLs阳性大肠杆菌对头孢噻肟、头孢噻呋、头孢呋辛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为100%(42/42),对多黏菌素、萘啶酸、多西环素、四环素、链霉素和氟苯尼考耐药率介于16.6%(7/42)~47.6%(20/42);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卡那霉素和磷霉素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介于90.5%(38/42)~97.7%(41/42),所有受试菌株均对美罗培南、阿米卡星和替加环素敏感。菌株多重耐药情况以2耐、3耐为主,分别占38%(16/42)和28.6%(12/42),另有9.5%(4/42)大肠杆菌耐6类药物。本试验对青岛地区产ESBLs的大肠杆菌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对广西规模化猪场分离的120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表型检测,并通过PCR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bla_(CTX-M))、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oqxA、oqxB)、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b-cr)、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loR)携带情况。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具有高敏感率(74.0%),而耐药率最高为四环素类84.2%,酰胺醇类为70.8%,氟喹诺酮类为68.9%,氨基糖苷类为49.4%,大环内酯类为43.3%,最低为头孢菌素类31.4%。猪源大肠杆菌最低对1种药物耐药,最高对18种药物耐药,111株为多重耐药菌,以11耐(15株)、8耐(13株)和7耐(12株)为主,共有82种耐药谱型。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个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均≥50.0%,其中阳性率最高为bla_(TEM)基因(91.7%),最低为aac(6′)-Ib-cr基因(50.0%),共存在53种基因组合类型,主要为bla_(TEM)+bla_(CTX-M)+qnrA+oqxA+oqxB+aac(6′)-Ib-cr+ermB+floR(14株,11.7%)和bla_(TEM)+bla_(CTX-M)+qnrA+oqxA+oqxB+ermB+floR(13株,10.8%)。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la_(TEM)和bla_(CTX-M)与大肠杆菌对头孢氨苄耐药情况极显著相关(P0.01),bla_(CTX-M)与大肠杆菌对头孢拉啶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极显著相关(P0.01),qnrA、oqxA、oqxB和aac(6′)-Ib-cr基因与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极显著相关(P0.01),aac(6′)-Ib-cr基因与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极显著相关(P0.01),floR基因与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情况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仅对极少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率,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具有丰富的耐药谱型,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具有复杂的基因组合类型,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对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进行鬼针草提取物和抗生素联合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鬼针草水煮液抑菌浓度(MIC)为0.5 g/mL,在亚抑菌浓度下与头孢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阿米卡星、痢菌净联合作用时均有相加作用,与头孢曲松钠的相加作用特别明显,达到单药的16倍。与左旋氧氟沙星、可林沙星、加替沙星、粘杆菌素有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讨恩诺沙星与其他5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对畜禽常见病原菌的联合抑菌效果,试验采用简易棋盘法测定了恩诺沙星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克林沙星、环丙沙星、洛美沙星对鸡源沙门氏杆菌的联合抑菌浓度(FIC)指数,恩诺沙星与克林沙星对鸡源大肠杆菌、猪源奇异变形杆菌、羊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的FIC指数,同时测定了恩诺沙星与克林沙星不同配比对鸡源沙门氏杆菌的抑菌效果。结果表明:恩诺沙星分别与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克林沙星联合对鸡源沙门氏杆菌的FIC指数均为0.5,与洛美沙星、环丙沙星联合FIC指数均为1.0;恩诺沙星与克林沙星联合对鸡源大肠杆菌、羊源金黄色葡萄球菌、猪源奇异变形杆菌FIC指数分别为0.25,0.38,0.75;恩诺沙星与克林沙星按5∶5、1∶5、3∶5、4∶5配比时,各配比间抑菌圈直径差异不显著(P0.05),但均极显著高于其他配比(P0.01)。说明恩诺沙星与其他5种氟喹诺酮药物联合对试验畜禽常见病原菌株呈协同或相加作用,恩诺沙星与克林沙星以1∶5配比时更经济。  相似文献   

19.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采用二倍稀释法和棋盘法,对临床分离的产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杆菌进行鬼针草提取物和抗生素联合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鬼针草水煮液抑菌浓度(MIC)为0.5g/mL,在亚抑菌浓度下与头孢类抗生素、阿莫西林、强力霉素、阿米卡星、痢菌净联合作用时均有相加作用,与头孢曲松钠的相加作用特别明显,达到单药的16倍。与左旋氧氟沙星、可林沙星、加替沙星、粘杆菌素有颉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