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反向遗传学技术在病毒的蛋白功能、基因表达调控、致病机制以及疫苗开发等诸多研究工作中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并且已成为常规手段。目前对于人类或者动物病毒,尤其是RNA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早已经用于开展基础研究和疫苗开发。但是,对于呼肠孤病毒科轮状病毒属成员,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进展缓慢。目前,轮状病毒的反向遗传操作多借助于辅助病毒和筛选系统来实现单一片段的修饰和替换,尚无真正意义上的反向遗传系统报道。本文就轮状病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的构建策略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2.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由基因结构认识基因功能的科学,与之相关的研究技术称为反向遗传学技术(Reverse genetic manipulation).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是采用病毒的遗传物质,在培养细胞或易感宿主中重新拯救出活病毒或类似病毒物质.能够拯救病毒的遗传物质称为感染性克隆,一般是在细菌质粒中含有整个病毒基因组的cDNA拷贝,使得cDNA本身或从cDNA体外转录所得的RNA具有感染性.自1978年第1例RNA病毒Qβ噬菌体的成功拯救以来,各类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主要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呼肠孤病毒(orthoreovirus)是一种分节段的双链RNA病毒,其宿主范围广泛,对人和动物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由于正呼肠孤病毒结构复杂,反向遗传系统构建困难,导致其相关研究滞后于其他RNA病毒。自2007年一种完全基于质粒的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被报道以来,关于正呼肠孤病毒基因和蛋白功能的研究不断增多。本文以哺乳动物正呼肠孤病毒(mammalian orthoreovirus,MRV)和禽正呼肠孤病毒(avian orthoreovirus,ARV)为例,概述了正呼肠孤病毒反向遗传系统和病毒载体研究的最新进展,并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期为正呼肠孤病毒载体疫苗研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反向遗传学技术及在RNA病毒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NA病毒的反向遗传学技术是指由病毒的cDNA克隆获取RNA病毒的一项技术,该技术通过人为加入DNA基因片段,实现了在DNA水平上对RNA病毒基因组的人工操作。反向遗传系统可以对RNA病毒直接进行遗传操作,为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一种强大的工具。自20世纪70年代后期第一例RNA病毒感染性克隆构建成功以来,RNA病毒的分子生物学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这在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各种RNA病毒反向遗传系统的建立。文章介绍了反向遗传学技术的基本特点、技术方法及其在正、负链RNA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及新型病毒载体等方面的研究及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根据Mukteswar株的基因序列设计了9对引物,扩增获得基因组片段,通过Overlap PCR和In-Fusion无缝克隆的技术,将9个片段拼接和插入至pACNR-T7中,获得了Mukteswar株全长cDNA克隆质粒pAC-Mukteswar。将其和3个辅助质粒(pVAX-NP、pVAX-P和pcDNA-L)共转染至预先感染了痘病毒vTF7-3的BHK-21细胞,成功拯救出重组病毒rMukteswar。对rMukteswar的生长曲线、最小致死剂量的平均致死时间(MDT)等生物学特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rMukteswar具有和野生株相似的增殖特性和毒力。成功建立了新城疫疫苗株Mukteswar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研发高效率表达外源病原体蛋白的新城疫载体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负链RNA病毒的反向遗传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反向遗传技术是一种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它在深入研究负链RNA病毒基因组结构和功能,探寻其基因组复制、转录和研发新型基因工程疫苗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介绍了分节与不分节负链RNA病毒的复制机理和特征,论述了反向遗传学在研究这些病毒上的策略、最新研究进展及其主要影响拯救效率的因素,进一步涉及了负链RNA病毒载体及其重组病毒的研究动态。因此,通过反向遗传学,人们将更加了解负链RNA病毒,为科学利用和有效控制该病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反向遗传操作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在RNA病毒的研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以及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禽源猪流感病毒A/swine/Guangdong/K6/2010(H6N6)的反向遗传系统,本试验构建了包含有GDK6毒株基因组的8个重组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成功拯救出病毒r GDK6。救获病毒与亲本病毒拥有相同基因序列,其抗原性、经HI试验、TCID50试验和小鼠攻毒试验表明,救获病毒的生物学特性与对小鼠的致病性与亲本病毒一致。禽源猪流感H6N6病毒的反向遗传系统的成功建立为进一步研究H6亚型流感病毒的分子致病机理与病毒基因功能及新型疫苗创制提供了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9.
鹅源副黏病毒NA-1株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cRACE等方法扩增鹅源副黏病毒NA-1株cDNA5′末端和3′末端,分6段扩增得到病毒的结构基因序列,而后连接本室构建的TLH-T转录载体,构建其cDNA全长克隆。在引入分子标签和验证辅助质粒的功能后,4质粒系统共转染VT7细胞系,成功拯救出了具有感染性的鹅副黏病毒。鹅源副黏病毒NA-1株反向遗传操作体系的建立为进一步深入研究该病毒基因组的功能以及新型疫苗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是高度接触性肠道传染病猪流行性腹泻(PED)的病原,是有囊膜的单股正链RNA病毒,基因组全长约28 kb。2010年以来,PEDV G2型高致病性毒株不断发生变异,给全国乃至全球的养猪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反向遗传学系统,即构建RNA病毒的全长感染性克隆。近年来,PEDV主要基于靶向RNA重组、BAC系统和体外连接3种方法来建立全长感染性cDNA克隆。文章简述了反向遗传学的原理和方法。靶向RNA重组利用冠状病毒RNA的高同源重组的特点来实现病毒的拯救;BAC系统利用pBeloBAC11载体克服PEDV基因组中含有的毒性序列所导致的cDNA在高拷贝质粒中不稳定的困难;体外连接技术主要利用PEDV基因组本身存在的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位点或通过改造的酶切位点在体外将病毒分片段地连接成全长的cDNA克隆。另外,文章还总结了近年来基于反向遗传学技术的PEDV相关的研究进展。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病毒基因组结构功能及设计减毒活疫苗的有效工具,利用反向遗传学技术探究S基因等毒力相关基因,探究其突变或缺失对病毒致病机制的影响,揭示PEDV毒力衰减的分子机制,有望设计出具有良好免疫原性且避免毒株返毒和重组减毒活疫苗。总之,PEDV反向遗传学是研究PEDV基因组结构及功能、病毒宿主相互作用及致病机制的一种重要方法,同时也是设计PEDV减毒活疫苗一种合理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牛病毒性腹泻病毒(bovine viral diarrhea virus, BVDV)引起牛发热、腹泻、黏膜糜烂溃疡等症状,给养牛业带来严重经济损失,新型疫苗的研发意义重大。狂犬病病毒(rabies virus, RV)作为病毒载体可稳定表达外源蛋白,反过来外源蛋白也不会阻碍病毒的复制。本研究目的是利用反向遗传操作技术构建和拯救表达BVDV结构蛋白的重组RV,以期获得一种能表达高水平BVDV E2蛋白的重组病毒。选择Ⅰ型BVDV主要优势抗原E2蛋白基因序列进行优化后合成E2基因片段,利用Overlap PCR的方法将E2基因改造为DE2片段,以RV疫苗毒株LBNSE为病毒载体,利用BsiWⅠ和NheⅠ酶切位点,将DE2基因插入LBNSE基因组中,成功构建pRV-DE2重组质粒。脂质体法将全长重组质粒转染BSR细胞后,拯救重组病毒RV-DE2,并用直接免疫荧光和RT-PCR的方法对其鉴定,对构建成功的病毒进行生长特性、致病性、重组蛋白表达特性等生物学特性和小鼠体内免疫效力的研究。结果表明,RV-DE2病毒滴度在F3代之后趋于稳定,在相同的培养条件下比亲本LBNSE病毒滴度高。重组病毒对小...  相似文献   

13.
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研究方法和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RNA病毒反向遗传学的主要研究方法,RNA病毒反向遗传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子病毒研究和疾病防制种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着重介绍了感染性克隆构建的过程和拯救病毒时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细小病毒感染的动物宿主广泛,包括猫科、犬科、猪科、牛科、鸭科和鼬科等动物,是动物的一种重要病原。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是在获得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的基础上,构建感染性克隆,通过DNA重组、定点突变、插入、缺失等遗传修饰手段创造突变体,并研究突变体所造成的表型效应,从而研究基因的生物学功能。论文对ssDNA细小病毒反向遗传学技术的研究进行综述,为细小病毒同科病毒反向遗传学操作平台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不分节段负股RNA病毒(nonsegmented negative—strand RNA viruses,NNSV)属于单负股病毒目,具有许多优良的特性,可以作为活病毒疫苗的候选载体,利用反向遗传学系统,表达外源基因,研发新型疫苗。NNSV载体疫苗的免疫原性,载体的容量,外源糖蛋白对载体病毒生物学的影响,以及插入基因的遗传稳定性等已成为当前活病毒疫苗载体研发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新城疫病毒(NDV)微型基因组的复制效率,本实验分别以NDV 9a5b(ClassⅠ)病毒株和La Sota(ClassⅡ)病毒株基因组骨架为平台,插入绿色荧光蛋白(GFP)作为报告基因替代病毒的整个编码区,只保留与病毒复制、转录和病毒包装相关的调控区域Leader和Trailer,构建获得的微型基因组DNA片段反向插入反向遗传载体TVT(0.0)中,从而构建了两株病毒的微型基因组质粒。同时,将相应病毒株的NP、P和L 3个基因分别克隆至pCI-neo载体中,构建3个辅助质粒的真核表达系统。通过将微型基因组和辅助质粒共转染BSR T7/5T7-5细胞,表明在相同转染条件下,无论使用哪一种辅助质粒,ClassⅡ型微型基因组的报告基因的表达效率均高于ClassⅠ型微型基因组。实验结果显示ClassⅠNDV转录复制系统的运行效率明显低于ClassⅡNDV。  相似文献   

17.
李想  高超  李芹 《中国兽医学报》2014,(5):751-755,760
以新城疫病毒(NDV)LaSota株感染性克隆PCI-La为平台进行反向遗传操作,并利用PCR技术将其3′端和5′端非编码区分别替换为鹅源NDV NA-1株3′端和5′端非编码区,以及3′端和5′端非编码区同时替换,通过生物学软件DNAStar对替换后的序列进行比对分析,所替换的序列未出现基因突变现象,证明非编码区替换成功,从而分别获得3株突变全长感染性克隆pCI-rL-NL、pCI-rL-NT、pCI-rL-NL-NT;将所获得的这3株突变感染性克隆分别与辅助质粒pCI-NP、pCI-P、pCI-L共转染BSR细胞,进行重组病毒的拯救。结果显示,pCI-rL-NL、pCI-rL-NT两种质粒表达系统均可拯救到有感染活性的病毒粒子,其HA效价为24,23,HI试验及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均为阳性,并且通过电镜观察到具有典型副黏病毒科特征的、有囊膜的NDV颗粒。本试验成功构建了2株NDV LaSota突变株的反向遗传操作系统,为后期进行重组NDV致病性的研究奠定基础,也为进一步研究筛选新型分子标记疫苗、病毒活载体疫苗和抗病毒药物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18.
水禽是禽流感病毒的天然储存库,为了研究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对水禽致病性的分子基础,研究构建了DKHB/49/05的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用Trizol从含A/duck/HuBei/49/05株病毒的鸡胚尿囊液中提取总RNA,用RT-PCR扩增PB2、PB1、PA、HA、NP、NA、M、NS基因片段,将其分别克隆至pBD载体中。利用8质粒反向遗传操作系统,将重组的pBD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成功拯救了该病毒,并命名为R-DKHB。  相似文献   

19.
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是由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感染引起的鸡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病。IBV基因组非常容易发生突变和重组,给该病防控带来巨大困难,因此高效疫苗和有效药物的研发非常重要。反向遗传技术是研究RNA病毒的重要技术。通过反向遗传技术可以在DNA分子水平定向改造病毒序列,对病毒的基因功能、致病机制以及新型疫苗进行研究。论文对构建IBV操作系统的策略、利用反向遗传技术研究IBV基因结构和功能、研发新型疫苗以及开发病毒载体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为IBV及其他冠状病毒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引起猪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很多,比如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TGEV)、猪丁型冠状病毒(PDCoV)、猪轮状病毒(RV)等。造成临床猪只腹泻的病原性因素较多,近年来伴随着常规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广泛运用,也有很多腹泻相关病毒的检出,且广泛存在和其他病原混合感染的情况。目前我国和美国的TGEV的临床检出率已经非常低了,PDCoV和RV在临床保持着一定的检出率,且RV的检出率呈现一定的上升趋势,但是二者对临床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RV变异性非常大,近来有不同类型猪轮状病毒被检出,在猪RV中检出与人源轮状病毒类似的基因,其对猪只健康和人类公共卫生的潜在影响需要持续跟踪关注。PEDV是临床主要检测到的病毒性腹泻相关病原(70%~80%),且对临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