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蒙古冰草染色体组上进行5S rDNA、45S rDNA以及重复序列pAs1 DNA序列的定位,通过荧光原位杂交信号的强弱、数量、位置进行蒙古冰草染色体的配对及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蒙古冰草染色体组总长度为91.788μm,平均绝对长度为13.113μm,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长度比值为1.446,具有2对随体,分别位于第2号染色体和第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没有臂比大于2∶1的染色体,核型不对称系数为56.96%,核型类型属于1A型,核型公式为2n=2x=14=10m(2SAT)+4sm(2SAT)。5S rDNA序列和45S rDNA序列分别位于第2号和第4号染色体的短臂上,有5对染色体两端都检测到明显的pAs1 DNA荧光信号,有2对染色体只有一端检测到明显的pAs1 DNA荧光信号。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大大提高了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可靠性,为冰草属内植物的分类和育种提供了细胞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荧光原位杂交是现代分子生物学及基因工程中广泛应用的新技术,它可以鉴定核酸分子之间的同源性。原位杂交技术是在核酸分子杂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技术,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随着绘制高分辨人类基因组图谱需求而出现的。笔者综述了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原理、方法,并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目前,覆盖人类、植物、畜禽、微生物等100多种物种全基因组的细菌人工染色体文库在不同时间、不同群体中相继产生,为物种基因资源的保存、基因组学和后基因组学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材料。细菌人工染色体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结合能够将物种的大片段基因组DNA杂交在染色体上,确定基因或标记物在染色体上的物理位置,从而成为细胞和分子生物学领域中必不可少的工具。论文对细菌人工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结构与核型分析、疾病与肿瘤病原学研究、基因和标记物的定位与细胞遗传图谱绘制、基因组比较作图及物种进化中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染色体上应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定位技术,在染色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该文主要从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的发展概况、探针的类型及标记方法、探针和染色体的杂交、荧光显微镜检测方面介绍了荧光原位技术的原理及FISH目前的发展现状.  相似文献   

5.
试验研究了181只罗曼诺夫羊,其中双羔84窝,3羔3窝,4羔1窝,用16试剂测得红血球抗原为6血型群系,用自动DNA大小技术,6个微卫星座位BMS360、INRA123、MCM 42、CSSM 66、ETH 225和TGLA 53被用作绵羊的基因分型,白细胞嵌合体细胞遗传学诊断,用牛的X和Y染色体印迹探针做荧光原位杂交(FISH).通过对产自双羔和多羔妊娠羊的试验羊血型的测定,检测出9例红细胞嵌合体.微卫星DNA序列分析说明13个动物出现细胞嵌合体.牛X和Y染色体的特定探针原位杂交结果表明,在54号染色体XX细胞产生了2个明亮的黄色荧光信号,在54号染色体XY细胞产生1个黄色和蓝色信号,可帮助诊断嵌合体.  相似文献   

6.
研究利用玻璃针显微分离了巴马小型猪外周血淋巴细胞有丝分裂中期的1号染色体,然后将显微分离的染色体进行简并寡核苷酸引物PCR(DOP—PCR)扩增,通过PCR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Fl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FISH)技术对扩增产物来源进行鉴定后,将DOP—PCR产物与pMD18-T载体连接、转化以构建1号染色体微克隆文库。结果表明:DOP—PCR扩增产物与猪的1号染色体DNA同源,并且得到了插入片段为100~600bp的巴马小型猪的1号染色体微克隆DNA文库。  相似文献   

7.
黄花苜蓿(Medicago falcata L. 2n=32)是一种重要的野生豆科牧草,由于其突出的抗逆特性,被认为是用来进行苜蓿改良的优异遗传资源。本研究利用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以不同荧光物标记的3种重复序列(5S rDNA,45S rDNA和C0t-1 DNA),对黄花苜蓿和和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 L. 2n=32)染色体进行了FISH分析和分子核型比较,以期在染色体水平上揭示二者之间的亲缘关系。结果表明:利用上述重复序列可以较好的将苜蓿32条染色体区分为16对特征不同的染色体。黄花苜蓿和紫花苜蓿绝大多数染色体FISH杂交特征表现一致或高度相似性,分子核型无显著区别,因此二者间在遗传上具有高度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8.
分子病理学是将病理学、细胞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化学结合起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疾病发生机理的一门病理学分支。20世纪80年代以来,聚合酶链反应、比较基因组杂交、荧光原位杂交、高通量DNA测序和各种生物芯片等一大批生物学技术的相继问世,以及基因组计划的成功进行,为开发组织标本中丰富的分子生物学信息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极大地推动了分子病理学的快速发展。目前,国内外常用的一些分子病理学检测技术有PCR技术、直接DNA测序、毛细管阵列杂交、荧光原位杂交、比较基因组杂交、流式细胞术、组织微阵列、原位杂交、DNA和cDNA芯片等。…  相似文献   

9.
基因芯片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是近几年兴起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将其应用于毒理学基因突变的检测及染色体畸变分析等方面,推动了毒理学的研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深入到未曾达到的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10.
应用地高辛标记技术,对通过睾丸注射法制备的转基因猪进行荧光原位杂交,确定外源pGH(猪生长激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及数目.选用睾丸注射法制备的140日龄转基因长白猪6头与同期同龄非转基因猪2头进行血细胞培养及荧光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外源基因已整合于染色体上,但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具有随机性,而且不同的转基因猪阳性个体外源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整合位点有差异,但集中分布于1、6、8、13号染色体上;非转基因猪染色体上无杂交信号;个体杂交信号数越多,其生长速度越快.  相似文献   

11.
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近年来,由于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技术,尤其是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的出现,使家鸡的染色体研究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高潮.作者从家鸡染色体核型研究简史、显带研究及其现代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个方面对家鸡染色体研究进展作一概述,旨在对其有一较系统全面的了解,以促进其进一步研究,并为其它禽类的染色体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旨在探究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基因在蒙古羊染色体上的分布情况.参照已登入GenBank中的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enJSRV,登录号为DQ838493)序列,设计合成1对引物,PCR扩增gag基因的部分片段,用地高辛标记制备探针,利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检测enJSRV在蒙古羊染色体上的分布.结果表明,用en-JSRV的gag基因合成的DNA探针在蒙古羊中期分裂相的6条染色体上均有杂交信号,分别为1q45、1p23、2q41、3q23、6q13、9q22和14q25,其中在6和9号染色体上出现有较强的荧光信号.结果提示,在6和9号染色体上这2个位点上有多拷贝的enJSRV基因,1q45、1p23、2q41、3q23、和14q25拷贝数少,这与内源性绵羊肺腺瘤病毒进化有关.  相似文献   

13.
加州野大麦染色体C-分带、荧光原位杂交及其核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二倍体加州野大麦(Hordeum californicum)及普通小麦中国春(Chinese spring,CS)-加州野大麦的双二倍体为材料,进行依次染色体C-分带和荧光原位杂交(FISH)分析.结果表明:小麦背景中的加州野大麦染色体都显示较强的末端带,7对染色体之间带的数目和强弱均存在明显差异,可以和普通小麦染色体相互区分开来;以45s rDNA为探针进行荧光原位杂交发现,二倍体和双二倍体中加州野大麦的NOR位点均位于第7对染色体短臂上;基于根尖细胞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C-分带和原位杂交结果,利用Motic images plus 2.0 ML软件"数码显微图像处理系统"进行核型分析,确定加州野大麦的核型为2n=2x=10 m(2SAT) 4 sm,属于较为对称性核型(Ⅱ A);加州野大麦染色体核型的建立,为利用远缘杂交和染色体工程转移加州野大麦的有利基因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农业研究中心的动物生理学家劳伦斯·约翰逊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激光系统,用荧光染料能分辨出带有 X 染色体的精子和带有 Y 染色体的精子。这项技术是通过测定 X 染色体和 Y 染色体精子细胞中脱氧核糖核酸(DNA)或遗传分子的不同含量进行分辨的。  相似文献   

15.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是在常规PCR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核酸定量技术,于1996年由美国Applied Biosystems公司推出.当前,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应用范围很广,例如,能从粪便材料中分离出的细菌DNA来精确定量检测肠道菌,使我们能详细地分析肠道中优势菌与荧光原位杂交(FISH)及培养方法检测不到的非优势菌,为理解肠道菌群与机体状况关系提供重要线索.该技术从原理上分为荧光染料检测模式和荧光探针检测模式两方面.  相似文献   

16.
为检测外源基因整合在转基因克隆牛染色体上的定位情况,通过优化染色体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成功对4头人转铁蛋白转基因克隆牛的整合位点进行定位。每头牛分析中期分裂相40个以上,杂交率在53.1%~86.8%之间,且杂交信号分别位于转基因克隆牛的11号、15号和19号染色体的相应位置;另外采用定量PCR方法对杂交信号强弱不同的转基因克隆牛个体进行整合位点拷贝数的检测,结果显示拷贝数的多少与杂交信号强弱直接有关。  相似文献   

17.
根据性染色体X与Y所含DNA量的差异和电荷的不同,使精子通过电场而达到分离的目的。首先,将精子进行化学处理,除去尾部和膜,使其失去运动能力,然后用荧光物质标记DNA。由于X染色体比Y染色体携有更多的DNA,因而能标记上更多的荧光物质。这样,精子在通过激光束时,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也就更亮。然后用电脑记录每个精子的荧光量。此后,在振动中放出的非常细而均匀的精子流,便穿过激光束。由于振动,精子流形成一个个微滴,每滴中含有一个精子。携有X染色体的精子带微弱的正电荷,携有Y染色体的精子带微弱的负电荷。精子流穿过激光束后进入电场,由于静电引力,带有两种  相似文献   

18.
定量PCR、基于PCR的DNA图谱技术、荧光原位杂交法、流式细胞术、新一代DNA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等新技术被用于全面分析肠道微生物及其功能,而通过针对特定细菌调控肠道菌群是维持肠道健康进而提高家禽生产性能的有效策略。基于此,通过定向调控肠道微生物中的产气荚膜梭菌,研制出对家禽肠炎控制效果与抗生素接近的包被精油。  相似文献   

19.
为了对红球姜(Zingibe zerumbet)的染色体进行识别,并对该物种基因组的结构进行初步研究,利用PI和DAPI组合(CPD)染色与45SrDNA探针荧光原位杂交对中期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红球姜具有2对45SrDNA位点,分别位于第5号和第10号染色体的短臂,对应于相应染色体上的显著CPD带区。基于rDNA位点和染色体测量数据,建立了红球姜准确而详细的分子细胞遗传学核型。  相似文献   

20.
猪附红细胞体检测方法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由猪附红细胞体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其主要的临床特征是发热、黄疸和贫血.文章综述了猪附红细胞体的检测方法,包括光学显微镜检查、电子显微镜检查、补体结合试验、间接血凝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荧光抗体试验、聚合酶链式反应、DNA重组探针技术、DNA杂交技术、原位杂交技术等,为快速、准确地诊断附红细胞体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