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研究本交笼养模式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鸡体血液生化指标、生产性能的相关性,试验选取54周龄本交笼养海兰褐蛋种鸡231只,其中210只母鸡,21只公鸡,依据羽毛损伤程度分为3组,羽毛评分1为羽毛完整组(试验Ⅰ组),羽毛评分0.5为轻微损伤组(试验Ⅱ组),羽毛评分0为损伤严重组(试验Ⅲ组),每组设7个重复,每个重复11只。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皮尔逊(Pearson)相关性检验分析羽毛损伤度与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啄羽、走动、饮水行为,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血清色氨酸(Trp)、吲哚胺-2,3-双加氧酶(IDO)、犬尿氨酸-3-单氧化酶(KMO)、5-羟色胺(5-H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低于试验Ⅰ组(P<0.05);而皮质酮(CORT)水平,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平均日采食量和产蛋率,试验Ⅲ组显著高于试验Ⅰ组(P<0.05)。研究表明:本交笼养条件下,产蛋后期蛋种鸡羽毛损伤度与血清Trp、KMO、IDO、5-HT水平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采食量及CORT水平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相似文献   

2.
试验旨在通过研究地面平养模式下不同饲养密度对蛋鸡行为、外观、血液应激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筛选保证蛋鸡福利状况及生产性能的最大饲养密度,为我国推广地面平养模式蛋鸡福利养殖奠定理论基础。将780只苏禽绿壳蛋鸡按舍内密度分为四组,其中地面平养分为低密度组(6只/m^2)、中密度组(8只/m^2)、高密度组(10只/m^2),笼养组为对照组,每组3个重复。试验期为18~27周龄,蛋鸡行为学数据均采用视频录像收集,在27周龄末进行翅静脉采血和福利外观评价,统计分析24~27周龄生产性能。结果显示:笼养蛋鸡的产蛋率,攻击、刻板等非福利行为均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脚垫损伤、羽毛评分、应激激素浓度(CORT、ACTH)显著低于平养组(P<0.05)。地面平养各组间,高密度组蛋鸡料蛋比显著高于低、中密度组(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行走和休息时间比例均显著高于高密度组(P<0.05);低密度组蛋鸡啄羽行为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但与中密度组差异不显著(P>0.05);低、中密度组蛋鸡脚垫损伤、背羽损伤显著低于高密度组(P<0.05);高密度组蛋鸡血清中CORT和ACTH浓度显著低于低、中密度组(P<0.05)。由此可见,平养蛋鸡比笼养蛋鸡行为表现更积极,羽毛覆盖度更好,但应激水平和足部损伤较高、生产性能较低;在试验场地模式下,推荐8只/m2为最佳饲养密度。  相似文献   

3.
旨在探究不同旱养方式对公鹅生殖系统发育的影响。以同批孵化、健康的100只四川白鹅公鹅为试验对象,于120日龄时从中挑选60只体重相近的公鹅等分为2组(每组30只),分别进行笼养和网上地面混合平养,继续饲养至270日龄时屠宰并采集鹅睾丸及外生殖器进行组织形态学分析。形态学结果显示:笼养组鹅左侧、右侧和双侧睾丸重量及其器官指数极显著高于混合平养组(P<0.01),笼养组鹅右侧睾丸长径以及两侧睾丸短径显著高于混合平养组(P<0.05);笼养组鹅外生殖器的自然长度和基部直径显著高于混合平养组(P<0.05),拉直长度极显著高于混合平养组(P<0.01)。组织学结果显示:笼养组鹅睾丸中精原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混合平养组(P<0.05),睾丸实质间质比、生精上皮厚度、支持细胞数量和生殖细胞数量极显著高于混合平养组(P<0.01);笼养组鹅的外生殖器角化上皮厚度显著低于混合平养组(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鹅睾丸或外生殖器的形态学与组织学指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且两种饲养方式下鹅睾丸与外生殖器的组织形态学指标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罗斯308商品肉鸡屠宰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及腿部健康的影响。选取1日龄罗斯308商品肉仔鸡公母1:1混合雏2400只,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分为立体笼养、网上平养和地面平养3个处理,每个处理24个重复,立体笼养每个重复30只,网上平养每个重复36只,地面平养每个重复34只,每种饲养模式的饲养密度均为12.5只/m2。试验期36 d。结果显示:(1)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全净膛率、胸肌率、翅重率、腿肌率和腹脂率等屠宰性能均无显著影响,但地面平养组胸肌率有升高的趋势(P=0.06)。(2)不同饲养模式对肉鸡胫骨长度、胫骨钙含量、胫骨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影响;立体笼养组与网上平养组间肉鸡胫骨磷含量无显著差异,均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胫骨磷含量。(3)不同饲养模式对肌酸激酶、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碱性磷酸酶活性在不同饲养模式间为地面平养组>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P<0.05)。(4)地面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网上平养组间肉鸡脚垫评分与步态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立体笼养会降低鸡群的行走能力,地面平养易引起脚垫损伤。综上,本试验条件下...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不同育雏方式对黄羽肉鸡育雏效果的影响,分别选用桂凤鸡(试验1)和882黄鸡(试验2)1日龄公雏各1 080只,设网上平养组、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进行饲养比较试验。结果:1桂凤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成活率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P0.05)、极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1);2桂凤鸡网上平养组和立体笼养组体重显著高于地面平养组(P0.05);882黄鸡网上平养组体重显著高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3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料重比分别显著低于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P0.05);4桂凤鸡和882黄鸡网上平养组相比较立体笼养组和地面平养组能减少疾病发生。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中小规模黄羽肉鸡养殖场适宜采用网上平养育雏。  相似文献   

6.
文章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产蛋前蛋鸡胸肌和腿肌化学成分、物理特征和感官评价的影响。试验选择1日龄海兰褐壳蛋鸡900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60只。蛋鸡在1~10周龄和11~20周龄时分别饲喂相同的生长前期和生长后期日粮,3个组蛋鸡分别通过笼养、平养(稻谷粉作为垫料)和散养。试验结束后,对蛋鸡屠宰,收集胸肌和腿肌进行分析。结果:平养和笼养组蛋鸡胸肌粗脂肪含量较散养组分别显著提高114.81%和74.07%(P<0.05),但散养组蛋鸡胸肌铁含量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7.99%(P<0.05),同时胶原含量较笼养组显著提高25.28%(P<0.05)。散养组蛋鸡腿肌粗脂肪和能量含量最低(P<0.05),但散养组粗蛋白质、铁、锌含量分别较笼养组显著提高8.85%、40.26%和17.16%(P<0.05)。散养组蛋鸡胸肌硬度和韧性较笼养组分别显著提高42.69%和27.76%(P<0.05)。笼养组腿肌蒸煮损失较平养组显著提高8.01%(P<0.05),散养组腿肌硬度和韧性分别较平养组显著提高35.24%和133.25%(P<0.05)。与笼养组相比,散养组胸肌风味和咀嚼性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同时散养组胸肌总可接受度显著高于平养组(P<0.05)。散养组腿肌风味、多汁性和咀嚼性均显著高于笼养和平养组(P<0.05),同时该组总可接受度较平养组显著提高6.72%(P<0.05)。结论:散养产蛋前蛋鸡的感官指标表现最佳,同时腿肌和胸肌粗脂肪含量最低,粗蛋白质和胶原蛋白含量高,可以改善肌肉口感。  相似文献   

7.
采用1日龄青脚麻鸡公雏1 200只,分成2组,每组6个重复,进行地面平养和笼养的生产性能比较和屠宰性能测定。结果表明:笼养组末重比平养组显著提高4.00%(P<0.05)。在1~10、61~70日龄时,笼养组日均增重分别较平养组有显著提高(P<0.05)。在21~30、41~50日龄,笼养组饲料增重比分别较平养组饲料增重比降低6.64%、5.38%(P<0.05);1~70日龄时,笼养组平均日增重较平养组增加3.88%(P<0.05);平均日采食量、饲料增重比分别比平养组显著低3.57%、7.14%(P<0.05)。两组成活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笼养对青脚麻鸡屠宰率、全净膛率、胸肌率、腿肌率、胫长、胫围没有影响(P>0.05);笼养组半净膛率比平养组半净膛率显著提高3.28%(P<0.05);但同时腹脂率较平养组显著提高40.08%(P<0.05),笼养组胸部囊肿比例比平养组高5.82倍(P<0.01)。  相似文献   

8.
为了探讨不同饲养方式和密度对小体型肉鸭体重的影响,选取810只小体型肉鸭(益客集团E品系)为对象,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设置三种饲养方式(笼养、上网下床和网床)和三个饲养密度(5、7、9只/m^2)共9个处理组,每组设置3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分别于4、6、8、10周龄对各组体重进行称量。结果表明:采用网床方式,饲养密度为5只/m^2时,8周龄体重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组(P<0.05);饲养密度为9只/m^2时,所有饲养方式的出栏体重(10周龄)显著低于其它饲养密度(P<0.05);采用笼养方式,饲养密度为9只/m^2时,6周龄体重显著低于其它处理组(P<0.05),其它周龄虽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整体趋势仍是该处理组体重较低。结果提示,笼养方式且饲养密度过高不利于小体型肉鸭的生长,适宜饲养方式为网床,密度为5只/m^2。  相似文献   

9.
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模式对海兰褐蛋鸡生产性能、蛋品质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选取70日龄海兰褐蛋鸡300只,随机分成2个组,笼养组蛋鸡采用笼养,平养组蛋鸡为地面平养,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鸡,两组蛋鸡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试验期间测定150日龄和180日龄的蛋品质和血清指标。结果显示:笼养组蛋鸡的产蛋率显著高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组蛋鸡的料蛋比显著低于平养组蛋鸡(P<0.05);笼养蛋鸡蛋黄颜色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蛋白高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80日龄笼养蛋鸡鸡蛋哈夫单位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150日龄笼养蛋鸡血清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笼养蛋鸡血清新城疫抗体滴度显著小于平养组(P<0.05)。结果提示:笼养模式下蛋鸡的产蛋性能最佳,但平养模式有助于增强蛋鸡免疫机能并提高蛋品质。  相似文献   

10.
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蛋鸡免疫功能、肠道微生物和蛋品质的影响及相互关系。选取600只16周龄海兰褐商品蛋鸡,随机分为2组,分别进行常规笼养和散养,每组300只,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于不同周龄对蛋鸡免疫指标、肠道微生物及蛋品质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除24周龄外,散养蛋鸡血液IgA、IgM和IgG含量均高于普通密度笼养蛋鸡;β-内啡肽含量除24周龄外均低于普通笼养鸡;散养方式下蛋鸡盲肠中乳酸杆菌数明显高于笼养方式,且差异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表明散养鸡整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高于笼养鸡。笼养鸡的平均蛋重为(60.02±1.75)g,高于散养鸡的平均蛋重(59.43±2.31)g,差异显著(P<0.05);和笼养鸡蛋相比,散养鸡蛋的哈夫单位和蛋黄颜色较高,且差异显著(P<0.05),而蛋白高度相比,散养鸡随周龄逐渐下降,笼养鸡逐渐上升,但2种饲养方式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粮钙水平对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生产性能、繁殖性能(产蛋性能、孵化性能、蛋品质)、血清钙和磷含量及胫骨性能的影响。选用49周龄父母代黄羽肉种鸡540只,根据体重分为6个处理,每个处理6个重复,每个重复18只。处理1为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钙水平为2.75%,处理2~6为试验组,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石粉替代沸石粉使钙水平分别为3.00%、3.25%、3.50%、3.75%和4.00%的试验饲粮,其他营养水平各处理基本一致。试鸡限饲粉料125 g/d,自由饮水,试验期8周。结果表明:饲粮钙水平对试鸡末重、平均日增重、平均蛋重、破蛋率、不合格蛋率、孵化性能、血清钙和磷含量、胫骨性能均无显著影响(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料蛋比显著低于3.50%钙水平组(P<0.05),而与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3.00%钙水平组试鸡产蛋率和日产蛋重显著高于除3.25%钙水平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根据双折线模型估测49~56周龄黄羽肉种鸡获得最佳产蛋率和日产蛋重的饲粮钙需要量均为3.00%,日摄入量均为3.75 g/d。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肉品质以及肌肉脂肪酸含量的影响。试验选取8周龄北京油鸡公鸡1 200只,体重(561.75±7.39) g,随机分成2个组,对照组为集约化笼养(笼养组),试验组为林下放养(放养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100只鸡。试验分为9~14周龄和15~20周龄2个阶段,试验期间饲喂相同饲粮。结果表明:1) 14周龄,笼养组北京油鸡活体重与放养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而20周龄,放养组油鸡活体重较笼养组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油鸡腿肌率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腹脂率显著降低(P<0.05),而胸肌率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2) 20周龄,放养组胸肌和腿肌亮度(L*)和红度(a*)值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胸肌黄度(b*)值显著下降(P<0.05),而腿肌b*值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3) 20周龄,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粗蛋白质含量较笼养组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 2个饲养阶段放养组北京油鸡胸肌肌苷酸含量较笼养组显著上升(P<0.05),腿肌粗蛋白质和肌苷酸含量显著升高(P<0.05),而粗脂肪含量显著下降(P<0.05);饲养方式对肌肉水分含量无显著影响(P> 0.05)。4)北京油鸡胸肌和腿肌中脂肪酸种类基本一致,棕榈酸、油酸和亚油酸含量最高,放养组肌肉不饱和脂肪酸和必需脂肪酸含量显著高于笼养组(P<0.05),而饱和脂肪酸和总脂肪酸含量显著下降(P<0.05)。综上所述,饲养方式对北京油鸡生长和屠宰性能、肌内脂肪酸的组成和含量存在影响,林下放养方式可改善北京油鸡肌肉品质和肉质风味。  相似文献   

13.
畜牧养殖业的飞速发展,由以前的分散型向产业化和集约化的方向发展,商品蛋鸡的笼养相比平养的优点不言而喻,而肉种鸡的笼养与平养的优与劣如何呢,笔者的体会如下: 第一单位面积饲养只数 由于向用种鸡的体型比较大,按三层笼养计算,能养4只蛋鸡的笼位只能养2只肉种鸡,而且笼与笼之间有过道,单从养母鸡计算(每平方米5只计算),按三层笼养,笼养每平方米比平养大约多1-2只,但是由于肉种鸡笼养,在相对单位面积内的鸡只密度相对大,由于肉种鸡体型大、产热多,在半开放式鸡舍的饲养情况下,尤其是在夏季高温季节,特别是在气温…  相似文献   

14.
试验比较了27~48周龄罗斯308父母代肉种鸡在不同饲养模式下产蛋性能和经济效益的差异。结果:与笼养模式相比,平养模式下公鸡耗料量显著升高(P0.05),公鸡体重(P0.01)、母鸡体重(P0.05)及公鸡死淘率(P0.01)显著或极显著降低;平养种鸡种蛋合格率极显著高于笼养种鸡(P0.01),每套种鸡提供的雏鸡数明显增加。经济效益分析显示平养模式下饲养种鸡获得的经济效益明显优于笼养模式。试验表明平养模式更适合饲养肉种鸡。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旨在研究不同饲养方式对肉鸡生产效果和经济收益的影响。试验各选用3幢鸡舍进行笼养和网上平养试验。结果表明:(1)笼养组全程平均成活率98.7%,网上平养组全程平均成活率95.4%,笼养组比平养组平均成活率提高了3.3个百分点;(2)42日龄出栏均重笼养组平均为2.62kg,比平养组高0.04kg;(3)全程平均料肉比笼养组平均为1.62∶1,而平养组平均为1.75∶1,笼养组料肉比比平养组低0.13;(4)肉鸡笼养和网上平养只平均分别获利6.1元和2.43元,肉鸡笼养比网上平养每只鸡多获利3.67元。综合分析表明:笼养与网上平养相比不但能显著降低肉鸡全程料肉比和提高平均出栏体重,而且采用笼养方式还能显著提高肉鸡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养禽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肉种鸡场由平养转为笼养。为弄清笼养与平养存在的差异,笔者自1995年起连续5年进行了肉种鸡笼养与平养生产性能比较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时间:试验于1999年2月4日起至11月18日止,为期41周。试验用鸡:选用26周龄AA父母代种鸡,笼养组母鸡2400只,公鸡120只;平养组母鸡1554只,公鸡192只。试验场地:本试验在莒县良种鸡场肉种鸡分场进行。选择建筑相同且相邻的两栋鸡舍,每栋鸡舍面积为375m2,一栋采用双层阶梯式笼养,另一栋为1/3地面2/3棚架式平养。试验方法:本次试验于元月20日从同一育成舍随机分群…  相似文献   

17.
日粮能量水平对文昌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择刚出雏健康文昌鸡900只(公母各半),随机分为3组:低能组(Ⅰ组),对照组(Ⅱ组)、和高能组(Ⅲ组),每组设5个重复,每个重复30只.试验分为0~2周龄、3~8周龄、9~14周龄3个阶段.试验结果表明:0~2周龄母鸡降低能量水平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在Ⅰ组和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3~14周龄母鸡各组间日增重和料肉比差异不显著(P>0.05);0~2周龄公鸡提高能量水平可以提高日增重和降低料肉比,且Ⅰ组与Ⅱ、Ⅲ组间差异显著(P<0.05),3~8周龄公鸡Ⅱ组日增重和料肉比显著优于Ⅰ组和Ⅲ组(P<0.05),9~14周龄公鸡Ⅰ组日增重和料肉比显著优于Ⅱ组和Ⅲ组(P<0.05);能量水平对母鸡腿肌率影响显著.推荐文昌鸡0~2周龄代谢能需要量为11.50~12.12MJ/kg;3~8周为11.70MJ/kg;9~14周为10.7~11.87MJ/kg.  相似文献   

18.
《畜牧与兽医》2020,(2):23-26
为了研究本交笼对肉种鸡生产性能、种蛋品质及繁殖性能的影响,试验组选择108只29周龄的健康罗斯308肉种鸡,公母比例1∶8,随机分为6笼,每组16只母鸡、2只公鸡,以同舍内"两高一低"平养模式大群为对照组,比较种鸡产蛋性能、种蛋品质、孵化性能及行为差异。结果显示:本交笼养模式下种鸡产蛋率、破蛋率有升高趋势,料蛋比呈下降趋势;与平养模式相比,本交笼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平均蛋重极显著提高(P<0.01),蛋形指数显著增加(P<0.05),蛋壳厚度显著增加(P<0.05),蛋壳亮度L值极显著降低(P<0.01);2种饲养模式下,肉种鸡种蛋的受精率、种蛋的孵化率及后代健雏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但本交笼饲养肉种鸡后代雏鸡初生重显著增大(P<0.01);动物行为观察发现,种鸡在本交笼内自由舒适,分布均匀,饮水采食频率增加,不存在扎堆现象,几乎没有打斗行为,说明本交笼内动物福利水平更高。提示:肉种鸡本交笼养模式可以应用于肉种鸡生产。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探讨饲养模式对肉鸡生长性能、行为、步态评分及羽毛状况的影响。将200只7日龄混合性别的健康817白羽肉鸡随机分成笼养组与地养组,每组10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地养组饲养密度为10只/m~2,笼养饲养密度为20.4只/m~2。试验期42 d。每2周测定各组肉鸡的体重和采食量,每周观察各组行为;在第4、6周进行恐惧试验;第7周测定步态评分和羽毛评分。结果显示:总体而言,与笼养组肉鸡相比,地养组肉鸡表现更多的行走行为和舒适行为(梳羽、伸展、觅食和沙浴),而饮水和趴卧行为较低(P<0.05)。地养组肉鸡的采食、饮水和站立行为在6~7周较笼养组低(P<0.05);趴卧行为在2~3周和4~5周较低,在6~7周则较高(P<0.05)。在第2~3周和第6~7周,地养组肉鸡采食量、体重和平均日增重较笼养组均增高(P<0.05)。在羽毛状况方面,地养肉鸡肛门羽毛得分较笼养肉鸡差,其他部位无显著差异。2组间步态评分无差异。在恐惧试验中,地养组肉鸡在第4周时紧张性不动状态持续时间更短(P<0.05)。这些结果表明地养模式提高了肉鸡的生长性能,增加了一些重要的行为表现,...  相似文献   

20.
肉种鸡采用笼养与平养方式各有优劣,某种鸡场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了笼养与平养对比试验,结果笼养组比平养组每只入舍母鸡多提供种蛋16.9枚,多提供雏鸡22.3只,死淘率低9.9%,每只入舍母鸡多盈利40.10元。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以供同仁参考。1材料与方法1.1品种:为艾维茵,育雏育成采用相同方式,只是在20周龄转群时将同批种鸡一少部分随机装入肉种鸡笼,每笼2只,上下两层阶梯,计为笼养组。其余转入混合地面鸡舍,计为平养组。1.2试验期:本试验正式试验期从25周龄起至65周龄末。在正式试验期之前20~24周为预饲期,主要完成新城疫、传染性支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