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仿生消化系统模拟鸡饲料消化的适宜水解时间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基于仿生消化系统的酶法条件下蛋鸡各模拟消化阶段的适宜水解时间,为鸡饲料酶学生物学效价评定方法中模拟消化过程的设计提供参考.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其中胃消化期的水解时间设6个处理,即1、2、3、4、5和6 h,小肠消化期的水解时间设3个处理,即12、15和18 h.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分别测定不同消化时间条件下,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在胃模拟消化期,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经4、5、6 h消化后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且显著地高于1、2、3 h消化的相应值(P<0.05).在小肠模拟消化期,玉米-豆粕型饲粮12、15、18 h的干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12 h的酶水解物能值与15、18 h的酶水解物能值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玉米-豆粕-棉籽粕型饲粮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从12 h到15 h均显著升高(P<0.05),当消化时间从15 h延长至18 h,其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上述结果,胃模拟消化期的适宜消化时间以4 h为宜,小肠模拟消化期的适宜消化时间以15 h为宜.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测定鸭饲料酶水解物能值( EHGE)的可加性,进一步检验仿生消化方法的可行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12个处理,其中处理1~4分别为玉米、大豆粕、棉籽粕、小麦麸饲粮,处理5~12为以上2种或2种以上的饲料原料按不同比例组合制备的8种饲粮。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通过仿生消化系统测定各处理的干物质消化率( DMD)和EHGE,并根据饲粮中饲料原料的比例及其DMD和EHGE分别计算饲粮的DMD和EHGE。结果表明,8个饲粮DMD实测值的平均值显著高于计算值的平均值(分别为70.15%和69.48%,P=0.0009),但从DMD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33( P<0.05),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77,P=0.4683),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截距=0.98,P=0.6474)。 DMD实测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分别显著低于计算值的方差和变异系数( P=0.0002和P=0.0010)。在计算值的方差对实测值方差的线性回归,计算值变异系数对实测值变异系数的线性回归上,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0208( P>0.05)和0.1157( P>0.05)。8个饲粮EHGE实测值的平均值与计算值的平均值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13.21和13.21 MJ/kg,P=0.9653)。从EHGE的计算值对实测值的线性回归看,模型的决定系数为0.9910( P<0.05),截距与0无显著性差异(截距=0.04,P=0.9419),斜率与1无显著性差异(截距=1.00,P=0.9400)。 EHGE实测值的方差平均值与计算值的方差平均值无显著差异( P=0.6811),而实测值变异系数的平均值与计算值的变异系数平均值有显著性差异( P=0.0036)。在计算值的方差对实测值方差的线性回归,计算值变异系数对实测值变异系数的线性回归上,模型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2000(P>0.05)和0.0805(P>0.05)。综合上述结果,仿生消化法测定玉米、大豆粕、棉籽粕、小麦麸的DMD和EHGE在饲粮中具有可加性,然而测试数据的方差与变异系数不具有可加性。  相似文献   

3.
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主要营养成分及其猪消化率的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采用国标法对转基因玉米中概略养分、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分析;然后,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将18头杜×长×大三元杂交公猪按体重和窝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和非转基因玉米组成的饲粮,测定概略养分和能量的消化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酸酶玉米的植酸酶活性(7134 FTU/kg干物质)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植酸酶活性(126 FTU/kg干物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中非植酸磷含量比非转基因玉米高1倍,其他营养成分含量与非转基因玉米基本相近。两种玉米粗蛋白质和粗脂肪表观消化率无显著差异(P>0.05),而其他营养物质消化率转基因植酸酶玉米均显著高于非转基因玉米(P<0.05)。因此,在猪饲粮配制中,如果用转基因植酸酶玉米替代非转基因玉米,将提高饲粮消化能值和非植酸磷含量,从而减少无机磷源的添加量。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仿生消化中小肠阶段主要消化酶的组成及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为仿生消化法评定猪饲粮养分的消化率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5个处理分别为胃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模拟消化、胃+小肠(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小肠消化4 h时补充消化酶)模拟消化,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考察各处理条件下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消化率的差异和各消化酶的贡献。结果表明:1)模拟小肠液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均可显著提高胃消化后玉米、豆粕、小麦麸及玉米-豆粕型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胰蛋白酶可以进一步提高胃消化后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粗蛋白质以及总能消化率(P<0.05);补充3种消化酶可以提高对小麦麸粗蛋白质及玉米-豆粕型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及总能的消化率(P<0.05)。2)小肠液中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上,因饲粮底物的不同而异,其中淀粉酶、糜蛋白酶对总能和粗蛋白质消化率的贡献相对较高,而胰蛋白酶和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消化率的贡献虽然相对较少,但也可以引起消化率显著性差异(P<0.05)。在猪的小肠模拟消化阶段,淀粉酶、糜蛋白酶、胰蛋白酶及补充消化酶对饲粮养分的消化程度均有显著性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样品总能(GE)的差异及其对能量消化率的影响。采用两样本比较试验设计,考察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4个饲粮、3个饲料原料及4个粪样的GE与其变异系数的差异,以及测定饲粮、饲料原料和仿生消化未消化残渣GE后计算的酶水解物能值(EHGE)和能量消化率的差异。在GE日内与日间变异的测定中,在每天09:00—21:00,每3 h测定1次样品的GE值,共测定4次,累计测定4 d。在仿生消化法饲粮能量消化率的测定中,每个样品的仿生消化设10个重复,未消化残渣绝干后随机分成2组。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饲粮或饲料原料GE,每个样品重复测定2次,对每个未消化残渣重复样品的GE测定1次。结果表明:1)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饲粮、饲料原料的GE存在显著差异(P<0.01),而粪样的GE差异不显著(P>0.05)。2)与氧弹热量计型号1相比,氧弹热量计型号2测定粪样GE的日内、日间及总变异系数相对较小。3)2种氧弹热量计测定样品及残渣的GE,由此计算的饲粮3、棉籽粕的EHGE在2种氧弹热量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饲粮3及3个饲料原料的能量消化率在2种氧弹热量计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由此可见,2种型号氧弹热量计在测定饲粮及饲料原料的GE上存在差异,在测定粪便GE的重复性上差异较大。2种氧弹热量计间测定样品GE的差异引起了部分样品EHGE及能量消化率的差异,但这一差异程度远低于GE差异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2)消化条件及测定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再现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4个实验室处理。将玉米、大豆粕粉碎过60目筛后,分发至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选用1台SDS-2,每台SDS-2设定2个仿生消化组测定其缓冲液流速、消化液流速、清洗液流速。通过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酶促反应室、缓冲液控温室、消化液储存室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电磁传感器测定混合频率的变化曲线。根据SDS-2操作技术规程,测定玉米及大豆粕的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不同实验室间小肠和大肠消化液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胃、小肠、大肠缓冲液流速及清洗液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内同一台SDS-2的2个仿生消化组间的胃、小肠、大肠缓冲液流速和清洗液流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个实验室中,虽然开机后仿生消化系统的起始混合频率以及酶促反应室、缓冲液控温室、消化液储存室的起始温度不同,但在运行60 min后消化条件均达到一致。3)玉米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实验室内、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以及总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23%,且实验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的实验室内、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以及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30%、2.23%和2.52%,酶水解物能值对应变异系数分别为0.89%、1.43%和1.64%,且实验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实验室间SDS-2小肠液、大肠液流速的差异并不导致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测定结果的差异。各实验室SDS-2开机运行60 min以上可以达到一致的消化条件。实验室间玉米酶水解物能值测定的再现性高于大豆粕,2个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实验室总变异系数都可控制在1.64%以内,具有满意的再现性,达到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探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2)消化条件及测定结果在不同实验室间的再现性。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4个实验室处理。将玉米、大豆粕粉碎过60目筛后,分发至4个实验室。每个实验室选用1台SDS-2,每台SDS-2设定2个仿生消化组测定其缓冲液流速、消化液流速、清洗液流速。通过温度传感器分别测定酶促反应室、缓冲液控温室、消化液储存室温度的变化曲线,通过电磁传感器测定混合频率的变化曲线。根据SDS-2操作技术规程,测定玉米及大豆粕的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不同实验室间小肠和大肠消化液流速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其胃、小肠、大肠缓冲液流速及清洗液流速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室内同一台SDS-2的2个仿生消化组间的胃、小肠、大肠缓冲液流速和清洗液流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4个实验室中,虽然开机后仿生消化系统的起始混合频率以及酶促反应室、缓冲液控温室、消化液储存室的起始温度不同,但在运行60 min后消化条件均达到一致。3)玉米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实验室内、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以及总变异系数均不超过1.23%,且实验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的实验室内、实验室间变异系数以及总变异系数分别为1.30%、2.23%和2.52%,酶水解物能值对应变异系数分别为0.89%、1.43%和1.64%,且实验室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由此可见,实验室间SDS-2小肠液、大肠液流速的差异并不导致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测定结果的差异。各实验室SDS-2开机运行60 min以上可以达到一致的消化条件。实验室间玉米酶水解物能值测定的再现性高于大豆粕,2个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实验室总变异系数都可控制在1.64%以内,具有满意的再现性,达到定量分析要求。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旨在采用体内法和体外法评估辽东栎籽实(QLS)在生长猪饲粮中的营养价值。试验共由3个试验组成:试验1测定基础饲粮添加10%和20%QLS对生长猪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并采用套算法计算QLS在猪上的消化能值;试验2采用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测定饲粮添加2%、6%和10%QLS对猪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试验3选择在6%QLS饲粮(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6 mg/kg单宁酶(100 000 U/g)、500 mg/kg非淀粉多糖酶(包含10 000 U/g的木聚糖酶、250 U/g的纤维素酶、1 000 U/g的β-葡聚糖酶、1 000 U/g的酸性甘露聚糖酶和500 U/g的果胶酶)以及单宁酶和非淀粉多糖酶组合的外源酶制剂,测定其对含QLS的猪饲粮养分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试验1、试验2中饲粮总能、粗蛋白质和干物质的全肠道表观消化率(ATTP)均随QLS添加水平的提高而显著降低(P0.05)。2) 0、10%和20%QLS饲粮的消化能分别为(14.41±0.26) MJ/kg DM、(13.64±0.59) MJ/kg DM和(12.73±0.45) MJ/kg DM,以套算法计算得到QLS消化能约为6.36 MJ/kg DM。3)与对照组相比,各外源酶制剂添加组总磷的ATTP显著提高(P0.05),总能和粗纤维的ATTP有提高趋势(0.05≤P0.10),干物质、粗蛋白质和钙的ATTP无显著差异(P0.05)。综上所述,饲粮添加2%~10%QLS对生长猪饲粮养分的体外消化率有降低作用,添加单宁酶和非淀粉多糖酶对QLS饲粮的养分消化率无显著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转基因豆粕对断奶仔猪生长、消化和血液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将64头断奶仔猪按体重和性别随机分成2组,分别饲喂含29%常规和抗草甘膦转基因豆粕日粮。结果表明:饲喂2种日粮仔猪的平均日增重、日采食量和饲料利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总能、有机物、粗蛋白质、中性与酸性洗涤纤维等养分的全消化道表观消化率差异也不显著(P>0.05);饲喂抗草甘膦豆粕日粮断奶仔猪的血液学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常规和转基因豆粕对断奶仔猪的营养学效价和饲用安全具有实质等同性。  相似文献   

10.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水解残渣的清洗次数和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仿生消化法中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SDS 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其中处理1~3、4~7、8~11分别考察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和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粒度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玉米的粉碎粒度从 40目减少到 100目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依次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粒度范围出现在 40~60目。而大豆粕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尽管60目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最高,但与其他 2个粉碎粒度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相差在 0.70%以内。2)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逐步趋于稳定。在清洗 6次后,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异已趋于 SDS 1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3)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 4个存放时间的处理水平内,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化都在0.94%和 0.37MJ/kg以内,处于 SDS 1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综合上述结果,SDS 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时,样品的粉碎粒度应为 60目、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为 6次。透析袋前处理后 4℃下存放 90d内均可用于对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探讨猪空肠消化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的相关性,为饲粮养分消化影响因素的研究提供参考。试验分为2组,分别饲喂玉米-豆粕型饲粮和玉米-玉米干酒糟及其可溶物(DDGS)-米糠粕型饲粮,每组设16个重复。测定饲粮和粪样的总能和干物质、粗蛋白质含量及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然后对每种饲粮的养分消化率与猪空肠液中主要消化酶的活性进行简单相关分析和典型相关分析。结果表明:1)2种饲粮下,生长猪个体间4种主要消化酶活性的变异系数均在20%以上,而饲粮干物质、粗蛋白质和总能消化率的变异系数均在1.5%以内;2)猪空肠液中淀粉酶、胰蛋白酶和糜蛋白酶的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显著相关性(|r|≤0.51;P0.05),而脂肪酶活性与玉米-豆粕型饲粮养分消化率呈显著正相关(r≥0.56;P0.05),与玉米-玉米DDGS-米糠粕型饲粮干物质消化率呈显著负相关(r=-0.51;P0.05);3)猪空肠液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典型相关关系(P0.05),因此,脂肪酶活性对饲粮养分消化率变异的贡献有限。综合以上结果,生长猪空肠液消化酶活性与饲粮养分消化率间无稳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试验旨在研究转Bt玉米对育肥五指山猪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的影响。选取6月龄遗传背景相近、初始体重(29.83±1.67)kg、健康育肥五指山猪32头,随机分为2个处理组,每个处理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4头。分别饲喂转Bt玉米(试验组)和非转基因玉米(对照组)日粮。试验为期60 d。结果表明:1试验组的末重、日增重、采食量及料重比均与对照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2两组总能、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钙和磷的表观消化率间都未达到显著差异的水平(P0.05)。综合认为,转Bt玉米对育肥五指山猪的生长性能及养分消化率未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旨在探究不同的淀粉类型对生长猪饲粮消化能、代谢能、能量和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试验选用玉米、红薯干粉和豌豆粉为原料,分别属于谷物类淀粉、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选取初始体重为(35.38±1.36) kg的杜×长×大三元杂交去势公猪18头,随机分为3组,分别饲喂玉米饲粮、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试验期19 d,其中7 d为消化代谢笼适应期,7 d为试验饲粮适应期,5 d为粪尿收集期。结果表明:玉米(54.39%)和红薯干粉(49.24%)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而豌豆粉中直链淀粉(30.57%)和抗性淀粉(9.38%)含量较高。红薯干粉饲粮的粗蛋白质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豌豆粉饲粮的粗脂肪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玉米饲粮和红薯干粉饲粮(P0.05),而玉米饲粮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表观全肠道消化率显著低于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玉米饲粮的代谢能和总能的比值高于红薯干粉饲粮和豌豆粉饲粮(P0.05)。另外,玉米的消化能和代谢能以及代谢能与总能或消化能的比值显著高于红薯干粉和豌豆粉(P0.05)。综上所述,不同的淀粉类型影响饲粮和原料在生长猪体内能量利用效率和营养物质消化率,其中玉米作为典型的谷物类淀粉来源在生长猪上的饲用价值优于红薯干粉和豌豆粉作为代表的薯类淀粉和豆类淀粉,其饲喂价值优劣顺序为玉米豌豆粉红薯干粉。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外源蛋白酶对肉鸡饲粮体外降解效率的影响,并确定蛋白酶的最适添加量,为快速评价蛋白酶有效性提供理论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在肉鸡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基础饲粮中分别添加0、100、200、400和800 mg/kg外源蛋白酶,通过单胃动物仿生消化系统(SDS-Ⅲ)建立肉鸡体外模拟消化模型,测定体外降解效率。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仿生消化管。结果表明:肉鸡前期饲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显著提高饲粮总能消化率(GED)和酶水解物能值(EHGE)(P0.05),200 mg/kg蛋白酶组的干物质消化率(DMD)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肉鸡前期饲粮DMD、GED和EHGE与外源蛋白酶添加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线性关系(P0.05);肉鸡后期饲粮中添加蛋白酶能显著提高饲粮DMD、GED和EHGE(P0.05),且三者与外源蛋白酶添加量呈显著先升高后降低的二次线性关系(P0.05)。由此可见,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中添加适量外源蛋白酶,可显著提高肉鸡饲粮体外降解效率;在本试验中,200 mg/kg蛋白酶组体外降解效率最高。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通过在生长猪上测定辣木叶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旨在评定辣木在生长猪上的营养价值。选择24头回肠末端安装T型瘘管的“杜×长×大”去势公猪,平均体重为(39.80±1.06)kg,随机分为4个组,分别饲喂无氮饲粮、玉米-豆粕型基础饲粮、辣木叶饲粮和辣木枝饲粮,每组6个重复。预饲7 d后,进行4 d消化代谢试验,收集全部粪尿,用于测定消化能和代谢能。消化代谢试验结束后,继续2 d收集回肠食糜用于测定氨基酸表观回肠消化率和标准回肠消化率。结果表明:与辣木枝相比,辣木叶含有较高含量的营养成分,尤其是粗蛋白质、粗脂肪和钙,含量分别为26.29%、6.25%和2.70%。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9.26%,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能表观消化率分别为7.51、6.03 MJ/kg和40.81%,辣木叶的有效能值和总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辣木叶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42.05%、42.59%和49.03%,而辣木枝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35.13%、37.31%和40.15%,辣木叶的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和粗蛋白质标准回肠消化率显著高于辣木枝(P<0.05)。综上所述,辣木叶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9.35、8.24 MJ/kg和42.05%,而辣木枝的消化能、代谢能和总必需氨基酸标准回肠消化率分别为辣木叶的80.3%、73.3%和83.5%。因此,辣木叶具有更高的营养价值,更适合作为生长猪的蛋白质饲料原料。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通过探讨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水解残渣的清洗次数和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仿生消化法中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为确立基于仿生消化系统( SDS-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的操作规程提供参考.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共设11个处理,每个处理5个重复,每个重复1根消化管.其中处理1~3、4~7、8~11分别考察饲料样品的粉碎粒度、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和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能值的影响.结果表明:1)粉碎粒度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都有显著性影响(P<0.05).当玉米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其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依次增加,而且变化幅度较大的粒度范围出现在40~60目.而大豆粕的粉碎粒度从40目减少到100目时,尽管60目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最高,但与其他2个粉碎粒度样品的干物质消化率相差在0.70%以内.2)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随着清洗次数的增加,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逐步趋于稳定.在清洗6次后,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与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异已趋于SDS-1的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之内.3)透析袋处理后的存放时间对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也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在4个存放时间的处理水平内,玉米、大豆粕的干物质消化率、酶水解物能值的变化都在0.94%和0.37 MJ/kg以内,处于SDS-1测定误差的允许范围内.综合上述结果,SDS-1测定饲料酶水解物能值时,样品的粉碎粒度应为60目、未消化残渣的清洗次数为6次.透析袋前处理后4℃下存放90 d内均可用于对玉米、大豆粕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旨在研究粗饲料组合对奶牛饲粮养分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 16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处于干奶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 4组,每组 4头。以常用的粗饲料设计 A(玉米青贮 +玉米秸秆)、B(玉米青贮 +羊草)、C(玉米青贮 +玉米秸秆 +羊草)、D(玉米青贮 +苜蓿草 +羊草)4种粗饲料组合的饲粮。结果表明:饲粮D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饲粮(P<0.05),其次为饲粮B和饲粮 C,饲粮 A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饲粮(P<0.05),各饲粮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饲料组合显著影响饲粮摄入总能、能量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P<0.05),饲粮 D甲烷能占摄入总能比显著低于其他 3种饲粮(P<0.05)。各饲粮的粪氮、尿氮占摄入总氮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 D的氮消化率显著高于饲粮 B与饲粮 C(P<0.05),且饲粮 B显著高于饲粮 A(P<0.05);饲粮 B、饲粮 D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饲粮 A(P<0.05)。由此可见,玉米青贮 +苜蓿草 +羊草型饲粮的养分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均优于其他各饲粮,羊草与玉米秸秆之间存在正组合效应,两者搭配使用可提高玉米秸秆的消化率,优化能量和氮的利用。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研究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与活性贡献对玉米、豆粕、小麦麸消化能力的影响,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的适宜添加量提供参考。采用嵌套设计,其中独立变量为鸭肠液酶粉剂的批次来源,设3个处理水平,分别为鸭肠液酶粉剂批次1、2、3;嵌套变量为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比例(以胰蛋白酶为基础),设4个处理水平,即0(共用)、25%、50%、75%,分别测定10种模拟鸭肠液对玉米、豆粕、小麦麸3种饲料原料的干物质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能值。结果表明:1)3个批次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对玉米、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真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均无显著影响(P>0.05);对豆粕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及酶水解物表观能值、真能值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其干物质真消化率(71.75%~72.24%)有显著影响(P<0.05)。2)同一鸭肠液酶粉剂批次内,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75%时,玉米、豆粕、小麦麸的干物质表观消化率和酶水解物表观能值均显著降低(P<0.05),但干物质真消化率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95%,相对差值0.95%),酶水解物真能值在鸭肠液酶粉剂提供的消化酶活性的比例从25%增加到50%的范围内也相对稳定(最大绝对差值0.17 MJ/kg,相对差值0.89%)。综合上述结果,不同批次来源的鸭肠液酶粉剂制备的模拟鸭肠液在消化能力上是相等的,模拟鸭肠液中鸭肠液酶粉剂对消化酶总活性的贡献在25%~50%消化能力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粗饲料组合对奶牛饲粮养分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将16头体重、年龄、胎次相近的,处于干奶期的健康荷斯坦奶牛分为4组,每组4头.以常用的粗饲料设计A(玉米青贮+玉米秸秆)、B(玉米青贮+羊草)、C(玉米青贮+玉米秸秆+羊草)、D(玉米青贮+苜蓿草+羊草)4种粗饲料组合的饲粮.结果表明:饲粮D干物质、有机物和中性洗涤纤维的消化率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饲粮(P<0.05),其次为饲粮B和饲粮C,饲粮A最低,显著低于其他各饲粮(P<0.05),各饲粮的酸性洗涤纤维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粗饲料组合显著影响饲粮摄入总能、能量消化率和能量代谢率(P<0.05),饲粮D甲烷能占摄入总能比显著低于其他3种饲粮(P<0.05).各饲粮的粪氮、尿氮占摄入总氮比差异不显著(P>0.05),饲粮D的氮消化率显著高于饲粮B与饲粮C(P <0.05),且饲粮B显著高于饲粮A(P <0.05);饲粮B、饲粮D的氮利用率显著高于饲粮A(P <0.05).由此可见,玉米青贮+苜蓿草+羊草型饲粮的养分消化率、能量和氮的利用均优于其他各饲粮,羊草与玉米秸秆之间存在正组合效应,两者搭配使用可提高玉米秸秆的消化率,优化能量和氮的利用.  相似文献   

20.
《畜牧与兽医》2015,(11):67-70
本研究旨在了解淀粉在育肥猪小肠内的消化情况及其对各营养物质消化程度的影响,以便更加全面、合理地评价饲料的营养价值。选取15头同等日龄健康的PIC阉割公猪(体重75.26±0.71 kg),随机分成3组,分别饲喂以玉米、土豆和糯米作为淀粉来源的饲粮,并到体重为100kg时结束饲养试验,屠宰并收集小肠不同肠段食糜,测定淀粉、干物质、粗蛋白质、钙和总磷的消化率。结果表明:糯米饲粮在空肠前段、后段,回肠前段、后段的淀粉消化率分别为97.92%、98.63%、98.66%、98.66%,与玉米饲粮(99.12%、99.39%、99.44%、99.54%)和土豆饲粮(99.27%、99.58%、99.33%、99.36%)相比差异显著(P0.05)。同样,糯米饲粮的干物质、粗蛋白质、钙和总磷的消化率与玉米饲粮和土豆饲粮相比差异显著(P0.05)。但是,玉米饲粮和土豆饲粮的各营养物质消化率差异不显著(P0.05)。因此,糯米来源淀粉与玉米和土豆来源淀粉在育肥猪小肠内的消化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影响其它营养物质消化率。研究结果为育肥猪有效利用不同来源的淀粉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