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社会过程是居于社会场所内各个行动主体互动的结果,群体性事件是互动过程中行动主体所采取的激进式表达诉求方式的表现。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以身份的名义行事,在国家政策的影响下自觉划分"我们—他们"的身份认同;当身份认同形成身份边界时,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刺激,参与者便倾向于采取激进行动,导致群体性事件。群体性事件的身份认同及身份边界是因国家政策所导致的不平等而起,解铃还需系铃人,解决这一问题,可从制度政策和文化两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随着群体性事件研究的深入,目前关于群体性事件心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2大方面: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心理特征、群体性事件心理机制。群体性事件参与者心理特征包括共性的心理特征与将参与者分为领导组织者、骨干分子、外围普通群众三类不同群体独特的心理特征。群体性事件的心理机制主要是情绪导向,其中群体相对剥夺感与归因偏差是诱因;群体认同、群体愤怒、群体效能是动力;谣言、速生规范是组织机制。基于心理分析提出群体性事件的解决应从心理预防与心理应对两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3.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应对群体性事件的重要法宝.在应对和治理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中,所发挥的"四导"作用.  相似文献   

4.
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实行党政领导干部问责的暂行规定》中,已经明确了对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处置失当,导致事态恶化,造成恶劣影响的,将对党政领导干部实行问责。这显示出国家高层对“维稳”的重视,以及对群体性信访事件的高度关注。自《中华人民共和国草原法》颁布实施和修订以来,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性事件的特征、网络媒体的预防功能、网络媒体的预防途径三个方面对预防高职院校学生群体性事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各种社会问题和矛盾在我国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日益凸显,群体性事件是社会矛盾的显性症状。这时就需要公安机关辅助政府,履行职责,运用专业化策略,逐渐引导民众使用法律允许的手段表达自己的诉求,最终实现警民关系的和谐。  相似文献   

7.
<正>当前,警犬技术作为装备已较广泛配发到各警种,在一些地方处置群体性事件中警犬使用发挥了独特作用。本文就处置群体性事件中带犬民警如何使用警犬进行了思考,希望能与广大警犬技术工作者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8.
正在利用警犬技术处置暴力恐怖案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传统搜捕训练方法在实战中会发生以下问题:1、当面对人群中隐藏的犯罪嫌疑人时,由于怕犬误伤群众,不敢放犬扑咬而错失良机,导致犯罪嫌疑人逃脱;2、在处置恶性暴力群体性事件时,由于无法在远距离外对其中的首要分子准确定位实施警犬扑咬抓捕,只能由民警与  相似文献   

9.
2012年12月18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社会蓝皮书显示:近年来,每年因各种社会矛盾而发生的群体性事件多达数万起甚至十万余起,其中因房地产征地拆迁利益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占一半左右。现实用客观的数据倒逼着理论界关注和研究中国特色房地产的拆迁利益分配,以期找到问题的出路。马克思地租理论在批判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的地租思想上形成,其合理内核历久弥新,有利于找到房地产拆迁中利益分配的矛盾点,解决问题。  相似文献   

10.
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矛盾复杂,群体性事件频发,科学地对“群体性事件”进行界定才能找到正确的处理方法. “群体性事件”在我国不同历史阶段官方文件中有不同称谓,1988年公安部《关于处置各种突发事件的几点意见》将“群体性事件”定性为“群众性闹事”;1994年《城市人民警察巡逻规定》将“群体性事件”称为“突发性治安事件”;199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关于处置紧急治安事件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了“紧急治安事件”的概念;2000年公安部《公安机关处置群体性治安事件规定》首次对“群体性事件”作出明确界定,指聚众共同实施的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规章、扰乱社会秩序,危害公共安全,侵犯公民人身安全和公共财产安全的行为;2004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关于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置群体性事件的工作意见》指出,“群体性事件”是“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群众认为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通过非法聚集、围堵等方式,向有关机关或单位表达意愿、提出要求等事件及其酝酿、形成过程中的串联、聚集等活动”.  相似文献   

11.
《墨子》引《诗》论《诗》数次,考察其对《诗》、《书》以及对《诗》不同部分的选择,可管窥《墨子》的《诗》学观。将其与其它诸子进行横向比较,可发现《墨子》的《诗》学观的独特性。将其纵向研究,亦可丰富完善先秦的《诗》学系统,尤其是《墨子》在《诗》经典化过程中承前启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汤”是极其普通而又十分重要的饮食种类之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孕育出的“和”的思想,是中国文化中意旨深远、内容丰富的隐喻。“和”不仅是一种哲学思想,而且还是传统政治伦理学说体系的核心,已经深深嵌入并极大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性格和人伦关系。以“和”为基本内涵和价值追求的传统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成为今天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13.
卞之琳是现代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家,引起了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简单地将1935年之后卞之琳诗歌划为“现代”时期是草率的,简单地将“新月”终结在1933年也是欠妥当的。就19301934年的卞之琳诗歌而言,体现出明显的复杂性。这种复杂性体现在不能对“新月”和“现代”进行简单断代。也许简单的划分有利于增加研究的明晰度,甚至简化研究难度,但是也会遮蔽一些更为复杂的需要辨析的诗歌特质。而这些诗歌特质正好是研究卞之琳创作嬗变的关键性因素。事实上,“新月”和“现代”几乎是同时滥觞的,而且同时获得发展,并在相互渗透中逐步融为一体。而卞之琳正是在“新月”与“现代”之间完成了艺术的积累与沉潜,为1935年的全面辉煌做好了准备。  相似文献   

14.
基于2633余万字的现代汉语平衡语料库,对现代汉语中词语“别说”的分化及“别说”句进行了定量与定性的描写分析。主要区分了“别说”的三种语义类型,重点研究了语法化后的功能性话语标记语“别说2”和关联词语“别说3”的篇章衔接功能,并追溯了“别说”的历时语法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源泉。因此,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应该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了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首先应转变观念,使自己成为有创新精神的人。其次为学生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展创造性思维能力。应让学生丰富知识、夯实基础、拓展视野,为创新思维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结合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实践型教学特点,大胆创新,尝试提出将“任务驱动法”应用于人力资源管理系列课程的教学体系之中,并详细论述了从任务的设计、分配、执行、完成到点评的全过程,以满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探索延期冷藏两广二号桑蚕种的有效时间和最适贮藏方法,可以提高生产中大量延期冷藏种的利用率。对已经冷藏160d.320d两广二号蚕种进行延期冷藏调查研究,试验中对蚕种设计了单式冷藏浸酸、单式冷藏不浸酸、复式冷藏浸酸、复式冷藏不浸酸区等处理方式。主要调查了实用孵化率、绝食80h蚁蚕生命率。结果表明延期冷藏蚕种孵化率随着冷藏时间增加而呈下降趋势,不浸酸区孵化率稍高于浸酸区,复式冷藏孵化率稍高于单式冷藏。  相似文献   

18.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已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首先应树立三大意识,即学生主体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整体优化意识;其次,要以加强和改进案例教掌法作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突破口,以探索建立“师师互助”长效机制、大力提倡情景模拟教学法、积极引导开展社会调查作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以此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晋南朝志怪小说中的“不可杀生”故事,受佛教影响,形成了其独特性。具体表现为:佛教的“不可杀生”思想在传入过程。中,由于本土重生观念的影响,故接受时显现出艰难及不彻底性特点;同时,其因果报应观混合了本土的“承负说”;再者,其叙事呈现出由神奇走向说教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贯彻“以人为本”思想是教学适应新形势、新环境和新条件的根本要求,也是教学改革的内在需要和经验总结。文中以教学关系、学生发展、人文意识与关怀等方面为切入点,从多角度、多层次解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试图使学校教育为学生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