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本试验选取108羽1日龄AA肉鸡,随机分为6组,每组设3个重复。第1组饲喂常规饲料;第2组饲喂霉变饲料;第3~5组分别饲喂添加0.05%、0.1%和0.2%酯化葡甘露聚糖(EGM)的霉变饲料;第6组饲喂添加0.1%霉可吸的霉变饲料,研究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对肉鸡肝脏霉菌毒素含量和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饲喂霉变饲料组相比,霉变饲料中添加0.1%、0.2%EGM和0.1%霉可吸,肉鸡肝脏中黄曲霉毒素B1(AFB1)含量分别降低了62.02%、79.44%和57.27%,玉米赤霉烯酮(ZEN)含量分别降低了66.33%、70.72%和52.01%,呕吐毒素(DON)含量分别降低了55.72%、81.33%和81.05%(P0.05);肉鸡血液新城疫(NDV)抗体水平分别提高了36.86%、66.27%和52.94%,传染性法氏囊病(IBDV)抗体水平分别提高了26.81%、46.81%和32.72%,淋巴细胞转化率分别提高了13.22%、14.83%和13.31%(P0.05)。霉变饲料中添加0.2%EGM时,肉鸡肝脏AFB1、ZEN含量及血液NDV、IBDV抗体水平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EGM可以有效吸附AFB1、ZEN和DON,霉变饲料中适宜添加剂量为0.2%。  相似文献   

2.
试验探讨在霉变饲料中添加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抗氧化和免疫功能的影响。选取60羽1日龄AA肉公雏鸡随机分为3组,第1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为霉变饲料组,饲喂霉变饲料;第3组为霉变饲料+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组,在霉变饲料中添加0.2%的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试验至42 d,检测血浆抗氧化指标以及免疫指标的变化情况。试验结果表明:霉变饲料中添加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能显著降低肉鸡血浆中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活性以及丙二醛含量(P0.05),显著升高血浆干扰素-γ、白介素-2、传染性法氏囊以及鸡新城疫抗体含量(P0.05)。霉变饲料中添加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可显著扭转霉变饲料对肉鸡的氧化损伤和免疫毒性。  相似文献   

3.
三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采用单因子设计比较了酯化葡配甘露聚糖(EGM)、水合铝硅酸盐(HSCAS)和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三种霉菌毒素吸附剂对饲喂霉变饲料肉鸡生长性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试验表明,霉变饲料显著降低了肉鸡的平均日采食量(ADFI)、平均日增重(ADG),提高了料重比(F/G)(P<0.05);霉变饲料中添加0.1%复合霉菌毒素吸附剂阻止了霉变饲料对生长性能的影响(P<0.05);0.05%EGM和0.2%水合铝硅酸盐均可提高ADFI和ADG,降低F/G.0.2%水合铝硅酸盐可显著降低白细胞数目且显著提高胸腺质量(P<0.05),其他两种吸附剂对免疫功能均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4.
酯化葡甘露聚糖作为霉菌毒素吸附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体质量相近,日龄相同的24头健康仔猪,随机分为6组,每组4个重复。1组饲喂正常饲料;2组饲喂霉变饲料;3组~5组,在霉变饲料中分别添加0.05%、0.1%和0.2%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6组在霉变饲料中添加0.1%霉可吸,研究霉变饲料中添加EGM对仔猪生产性能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试验至30d,1组和5组仔猪的平均日增质量极显著高于3组,1组、5组和6组显著高于2组、3组和4组;1组仔猪血清丙二醛和羟自由基含量极显著低于5组,5组极显著低于其余各组;1组仔猪血清的总抗氧化能力极显著高于5组,5组极显著高于其余各组。由此表明,EGM能很好地吸附饲料中的霉菌毒素,提高仔猪的日增质量,降低料重比,扭转霉菌毒素对仔猪的过氧化损伤,在仔猪霉变饲料中的适宜添加剂量为0.2%。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研究霉变饲料和/或添加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对肉鸡人工感染发生的影响。选取140羽1日龄健康的AA肉鸡随机分成7个组.每组4个重复。第1组为空白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第2组饲喂霉变饲料;第3~7组以混合感染病鸡病变组织匀浆饮水制作人工感染疾病模型;第3~7组分别饲喂基础日粮、霉变饲料、霉变饲料+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霉变饲料+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抗氧化剂、霉变饲料+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抗氧化剂+中药增免剂。试验期35d。结果发现,肉鸡摄入霉变饲料与摄入正常饲料相比,提高肉鸡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肉鸡增重、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显著降低血清IBDV、H9N1v和NDV抗体水平(P〈0.05)。给人工感染肉鸡饲喂霉变饲料与饲喂正常饲料相比.显著提高料重比和死淘率,显著降低肉鸡增重、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显著降低血清IFN-1、IL-2、IL-4和IL-12含量以及LTR,显著降低血清IBDV、H9N1V和NDV抗体水平(P〈0.05)。霉变饲料中添加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能显著提高混合感染肉鸡增重,并降低料重比和死淘率(P〈0.05),显著提高胸腺指数、法氏囊指数(P〈0.05),显著提高血清IBDV、H9N1V和NDV抗体水平(P〈0.05)。可见,霉变饲料可导致肉鸡免疫功能抑制,加重肉鸡混合感染病情;复方霉菌毒素吸附剂能有效缓解霉变饲料对人工感染肉鸡生产性能、免疫功能和病情的不利影响,抗氧化剂和免疫功能增强剂可减轻霉变饲料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霉菌毒素降解菌复配水合钠钙铝酸盐使用对饲喂霉变饲料肉鸡的生长性能、免疫功能、血清生化指标及肝脏中毒素残留的影响。选取体重均匀、健康状况基本相近的300只白羽肉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5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对照组(Ⅰ组)饲喂正常玉米日粮;发霉饲料组(Ⅱ组)用50%霉变玉米替代正常玉米;霉菌毒素脱毒剂组(Ⅲ组)用50%霉变玉米替代正常玉米+2.0‰霉菌毒素脱毒剂。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发霉饲料组各生长阶段的平均日增重均显著降低(P0.05),料重比显著升高(P0.05);与发霉饲料组相比,霉菌毒素脱毒剂组显著提高了各生长阶段肉鸡的平均日增重(P0.05),显著降低了各生长阶段肉鸡的料重比(P0.05)。(2)24 d和38 d时均以试验Ⅲ组脾脏指数最高,分别高出发霉饲料组28.93%和11.36%,差异均显著(P0.05);与发霉饲料组相比,霉菌毒素脱毒剂组显著提高了24 d和38 d肉鸡法氏囊指数。(3)38 d时试验Ⅱ组肉鸡血清中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均最高,显著高于试验Ⅰ组和Ⅲ组(P0.05);饲喂毒素饲料的试验Ⅱ组总蛋白和白蛋白含量均最低,均显著低于试验Ⅲ组(P0.05)。(4)与试验Ⅱ组相比,试验Ⅲ组黄曲霉菌毒素B1和玉米赤霉稀酮含量分别降低53.53%和58.09%,差异均显著(P0.05)。  相似文献   

7.
选用240只1日龄AA肉仔鸡,随机分为5组,每组3个重复.对照组饲喂玉米-豆粕型基础日粮,试验组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05%、0.10%、0.15%和0.20%的牛磺酸,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1) 日粮中添加0.10%牛磺酸,能够显著提高肉仔鸡平均日增重和饲料转化率(P<0.05),显著提高3周龄肉仔鸡脾脏指数和6周龄法式囊指数(P<0.05),显著提高肉仔鸡血清和3周龄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P<0.05),并显著降低3周龄血清和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2)添加0.15%的牛磺酸显著提高3周龄肉仔鸡脾脏和胸腺指数(P<0.05).(3)日粮中添加0.20%的牛磺酸对肉仔鸡生产性能、免疫器官发育和抗氧化能力没有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8.
文章旨在研究含黄曲霉毒素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降解剂对生长育肥猪生长性能和抗氧化功能的影响。50头90日龄健康生长育肥猪随机分为5组,试验1组为对照组,饲喂正常饲料;试验2组为阳性对照组,饲料中添加400mg/t黄曲霉毒素B1;试验3~5组为试验组,在添加黄曲霉毒素饲料中分别添加0.05%、0.10%和0.20%的霉菌毒素降解剂。结果表明,添加0.1%~0.2%霉菌毒素降解剂能够提高生长育肥猪的日增重、采食量和料重比,消除黄曲霉毒素对生长育肥猪生产性能的危害;降低生长育肥猪血清丙二醛(MDA)的含量,提高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和总抗氧化能力(T-AOC),降低霉菌毒素造成的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旨在研究黄曲霉毒素B_1(AFB_1)和T-2毒素联合使用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血清抗氧化指标和生化指标的影响,同时评价吸附剂的脱毒效果。选取1日龄健康爱拔益加(AA)肉仔鸡448羽,采用2×2双因子完全随机试验设计,随机分为4个组,每组8个重复,每个重复14羽(公母各占1/2)。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Ⅰ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Ⅱ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 mg/kg AFB_1+1.0 mg/kg T-2毒素,Ⅲ组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25%吸附剂+0.2 mg/kg AFB_1+1.0 mg/kg T-2毒素。对照组和Ⅰ组为空白组,Ⅱ组和Ⅲ组为霉菌毒素组。试验期42 d。结果表明:与空白组相比,1)添加霉菌毒素显著提高肉鸡1~21日龄时的料重比(F/G)(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时的末重和平均日增重(ADG)(P0.05);添加吸附剂显著提高22~42日龄时的末重和平均日采食量(ADFI)(P0.05)。2)添加霉菌毒素显著提高肉鸡21日龄时的脾脏指数(P0.05),显著降低42日龄时的法氏囊指数(P0.05);添加吸附剂缓解了42日龄时的法氏囊萎缩,但效果不显著(P0.05)。3)添加霉菌毒素显著降低肉鸡21日龄时的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42日龄时的血清总蛋白(TP)含量(P0.05),显著提高21日龄时的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添加吸附剂对血清抗氧化能力改善效果不显著(P0.05),显著降低21日龄时的血清碱性磷酸酶(ALP)活性(P0.05),显著提高42日龄时的血清白蛋白(ALB)含量(P0.05)。综上所述,吸附剂可有效缓解AFB_1和T-2毒素对肉鸡生长性能、器官指数和血清生化指标带来的负面影响,可作为一种有效脱毒剂添加到肉鸡饲粮中。  相似文献   

10.
试验旨在研究酵母葡聚糖对饲喂霉变日粮肉仔鸡生长性能、血清指标及器官指数的影响。选用180只体重接近的4日龄肉仔鸡随机分成5组,分别为对照组(基础日粮组)、发霉饲料组(日粮中的正常玉米由发霉玉米替代)、试验组Ⅰ(发霉饲料+0.05%酵母葡聚糖)、试验组Ⅱ(发霉饲料+0.10%酵母葡聚糖)、试验组Ⅲ(发霉饲料+0.15%酵母葡聚糖),试验期为21 d。结果表明:发霉玉米日粮中低剂量的霉菌毒素对肉仔鸡生长性能无影响,但可导致肝脏、心脏和脾脏肿胀,胸腺和法氏囊萎缩,血清中总蛋白、白蛋白、尿素氮浓度降低;在发霉玉米日粮中添加0.05%~0.15%的酵母葡聚糖,能降低发霉玉米中霉菌毒素对内脏器官的毒害作用,使器官指数和血清指标基本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1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癸氧喹酯干混悬剂的含量,在2-2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的常用对数与进样量浓度的常用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1(n=5),平均回收率为99.24%~99.51%,RSD在0.05%~0.28%。此方法分析时间短,样品前处理简便、定量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结果满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概述了猪的毛色类型、猪的毛色遗传模式,着重综述了猪毛色基因分子基础的研究进展,指出存在问题并就未来发展方向做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家兔作为一种实验动物 ,推动了繁殖技术的发展。本试验通过对不同年龄公獭兔的睾丸进行组织学观察、测定 ,研究精子的发生规律 ,为系统地进行繁殖生理工作提供依据。1 材料与方法选 60日龄、75日龄、90日龄 3个年龄公獭兔各5只 ,用外科手术法摘取两侧睾丸 ,放入 Bouin氏液中固定 ,二甲苯透明 ,石蜡包埋 ,切成 5~ 8μm切片 ,H.E.染色。在显微镜下观察 ,并进行定量组织学指标测定及差异性比较。2 结果和讨论2 .1 睾丸定量组织学指标的测定结果 见表 1。表 1 獭兔睾丸定量组织学指标   μm,个 /精细管60日龄 75日龄 90日龄曲细精管…  相似文献   

15.
在现代法律秩序中,商会自治规范是制定法的基础和必要的补充,甚至在某些方面替代了制定法;商会自治规范主要包括商会组织规范、行为规范、惩罚规范以及争端解决规范等;其效力仅及于其内部成员;商会自治规范和制定法之间存在冲突,但也存在整合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为贯彻落实《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简称《兽药GMP》),进一步推动兽药GMP实施进程,我部制定了《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现予公告。本公告自2003年6月1日起施行。附件: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检查验收办法二○○三年四月十日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推动《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兽药GMP)的实施,规范兽药GMP检查验收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部负责全国兽药GMP管理和检查验收工作;负责制修订兽药GMP检查验收管理规定;负责兽药GMP检查员队伍建设和监督管理工作,负责国际兽药贸易中GMP互认工作。 …  相似文献   

17.
以国际标准强毒R株人工感染非免疫产蛋鸡,定时扑杀,分别从鼻窦、眶下孔、气管、肺、气囊、卵巢和输卵管分离MG,并收集感染鸡所产蛋分离MG。结果表明,人工感染48小时后上、下呼吸道及肺已被全面感染,96小时气囊已被感染,120小时输卵管已能分离到MG,卵巢始终分离不到MG。人工感染鸡自144小时便能在其所产蛋中分离出MG。药物治疗能在72小时内消除感染,油乳剂苗则需24天后逐渐降低蛋内MG分离率,药物卵内注射、种蛋药浴、高温处理均能杀死卵内MG,但以研制的种蛋浸泡剂药浴效果为最好。  相似文献   

18.
野生桑二倍体、六倍体的杂交结实性及种子成苗能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野生桑 12份、栽培桑品种 6个选配不同类型、不同倍数性的远缘杂交组合 32个 ,研究远缘杂交的结实性和成苗能力。试验结果表明 :野生桑二倍体×栽培种二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六倍体×栽培种二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栽培种二倍体×野生桑二倍体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栽培种二倍体×野生桑六倍体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栽培种×野生桑的成籽率、成苗率优于野生桑×栽培种的成籽率和成苗率  相似文献   

19.
20.
Fractures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of 5 pigs ranging in age from 4 to 8 months were studied radiographically and histologically. Clinically, animals with a fracture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had a "tight," restricted gait. In pigs at 4.5 months of age, a radiolucent line through the base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was composed of fibrocartilage,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and hyaline cartilage. Subperiosteal proliferation of woven bone was located along the cranial surface of the olecranon, adjacent to the base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In older animals, the radiolucent line through the anconeal process contained variable amounts of fibrous connective tissue and fibrocartilage. The proliferation of subperiosteal bone at the base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formed a "buttress callus" which retained a radiolucent area between the callus and the proximal surface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The latter region of radiolucency was continuous with the transversely oriented line that traversed the base of the anconeal proce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