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采用干热空气对9·芙、7·湘、9·芙×7·湘、7·湘×9·芙等4个家蚕品种进行了实验,结果表明:产卵后常温(25~27℃)保护12h后,自控电热风恒温蚕种处理箱46℃处理60min,调查次代蚁蚕生命力,并用SAS生物统计软件进行t检验,四个品种的处理与对照相比均有显著差异,另外,四个品种间的蚁蚕生命力也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2.
为了了解环境条件与遗腹卵发生的关系,重点调查分析了广东现行生产用种(9·芙×7·湘,正反交)在不同地区及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下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地区,由于养蚕制种等技术的差异,蚕品种遗腹卵的发生有明显的不同;7·湘×9·芙的遗腹卵率比9·芙×7·湘的高,其差异达显著水平;蛹期保护以25℃为优,低温保护(21℃)则遗腹卵率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3.
夏秋用家蚕品种9·芙×7·湘、洞·庭×碧·波在我国蚕茧生产上大面积饲养已有10多年。近期调查2对品种的主要经济性状表明,与品种审定时相比,9.芙×7.湘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和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丝长、茧丝纤度等主要经济性状退化达到极显著水平,其中同一品种来自不同繁育地的样本间,其性状成绩差异较大,9·芙×7·湘的万蚕茧层量、解舒率、茧丝纤度以及洞·庭×碧·波的全茧量、茧层量、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一粒茧丝量、茧丝长、解舒丝长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超过10%。两对品种相比较,洞·庭×碧·波经过10年的繁育,除茧丝洁净外,其它各项经济性状仍优于9·芙×7·湘。建议各地原种繁育单位通过品种亲本(原种)的异地品系杂交或异地繁育继代的方法,取长补短,维持品种的优良经济性状。此外,9·芙×7·湘的原种繁育还应在选留茧丝品质优良蛾区的基础上,注重对产卵性状和饲养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我省夏蚕蚕茧产量、茧丝质量和养蚕经济效益,我所与广西蚕业指导所协作,经过两年多的品种选配,初步选育出蚕茧产量高,茧丝质量好,体质强健的新蚕品种“932·芙蓉×7532·湘晖”(简称9·芙×7·湘)的中·中×日·日双交四元一代杂交种。经两省夏季高温季节进行实验室,农村生产试养,初步结果表明:“9·芙×7·湘”具有好养、产量高、出丝多、丝质优等优点,并得到蚕农的好评。现将我省试养情  相似文献   

5.
对广东现行家蚕生产品种9·芙×7·湘杂交亲本的基因组进行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分析。统计了932、7532、芙蓉、湘晖、9·芙、7·湘品种的蚕卵70个随机引物的RAPD扩增标记数,经计算其遗传相似系数,作遗传距离分析,同一系统内的品种间遗传差异小,系统间的品种遗传差异大,与传统的家蚕系统分类的结果完全相符。因此RAPD作为有效的跗标记。可适用于研究家蚕品种的遗传多样性、起源以及系统的演变分化。  相似文献   

6.
为了了解广东现行蚕品种9·芙×7·湘和东43×7·湘在粤西地区饲育情况,及其春制夏用短期冷藏蚕种处理的经验,省蚕学会蚕种学组于1997年7月28日至8日8月2日前往茂名的化州市、高州市和湛江的廉江市等丝绸公司、蚕种场  相似文献   

7.
黄扬文  凌荣 《广西蚕业》1999,36(3):16-17
利用福尔马林较强的物理刺激性,对盛产卵后15小时、21小时的四元反交种(7·湘×9·芙)进行浸渍试验,以观察对不良卵的影响。结果在日平均温度28℃、26℃、21℃时进行福尔马林刺激处理,不受精卵、死卵均显减少。  相似文献   

8.
过去,我省蚕茧生产推广应用的家蚕品种是二元一代杂交种,原种场繁殖的是纯种,随着生产的发展,我省1992年5月开始繁殖双交原种,制造多元一代杂交种(东43×7·湘,9·芙×7·湘)。多元一代杂交种在我省大量推广应用后,繁殖双交原种就成为原种场的主要任务。目前,我所繁殖的双交原种有“932×芙蓉”和“7532×湘晖”。最初,由于繁殖双交原种在操作上及  相似文献   

9.
新九×7532、9·芙×7·湘蚕种即时浸酸后置于有NaCl溶液的缸中保护,冷藏时间90天,实用孵化率保持在88%以上,冷藏至120天,其实用孵化率仍不低于85%。9·芙×7·湘蚕种即浸后冷藏至140天的养蚕结果,孵化率为80%左右,稚蚕发育不够齐一,全茧量、茧层量、茧层率略低于正常冷藏的蚕种。对即浸冷藏期不同的蚕卵进行生化分析,粗脂肪、山梨醇和蛋白质含量均随着冷藏天数增加而下降,但降幅均低于常规冷藏的蚕种。  相似文献   

10.
采用NaF水溶液进行累代或隔代添食的方法,选择"研137"、"丰一"、"7N"、"湘F"四个元母种,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研·丰×7N·湘F"进行室内及农村试养,并参加广东省新蚕品种品比鉴定.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耐氟性能强,综合经济性状优于现行生产品种"9·芙×7·湘".  相似文献   

11.
两广二号(9·芙×7·湘)自1991年在广西、广东推广应用以来,由于其具有繁殖系数高、抗逆性强、好养等特点,目前已成为我省的主要生产品种之一。但近年来在我省部分蚕区反映该品种出现茧形  相似文献   

12.
黄扬文 《广西蚕业》1997,34(2):32-34
蚕种质量是衡量一个制种单位制种技术水平及管理水平高低的标志。对于严重影响蚕种质量的因素,除微粒子病毒外,还有不良卵特别是不受精卵增多的问题。近年来,不受精卵多的问题制约着我场蚕种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不受精卵多的问题,尤以反交种7·湘×9·芙比较突出,反交种7·湘×9·芙的不受精卵率在90年代初在2~3%左右,1994年秋为5%,而1995年秋第2批上升至15%,严重影响了蚕种质量,也制约了我场经济效益的提高,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降低不受精卵率,提高蚕种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3.
夏秋蚕品种华夏二号(研·丰×7N·湘F)的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NaF水溶液进行累代或隔代添食的方法,选择“研137”、“丰一”、“7N”、“湘F”四个元母种,组配成四元杂交组合“研·丰×7N·湘F”进行室内及农村试养,并参加广东省新蚕品种品比鉴定。结果表明,该杂交组合耐氟性能强,综合经济性状优于现行生产品种“9·芙×7·湘”。  相似文献   

14.
颜新培 《广西蚕业》2000,37(3):13-16
"芙·10×7·11"新品种的育成是广西蚕业指导所参加"九五"国家攻关项目获得的成果,该品种强健、高产、好养. 经湖南省实验室共同鉴定,结果:强健性与对照种"9·芙×7·湘"相仿,主要经济性状显著超过对照种,具有强健、高产、茧大、丝质优等特点,是一对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厦、秋用新品种.  相似文献   

15.
20 0 2年 ,在河南省云阳蚕业试验场对夏秋用蚕品种 (含春秋兼用 )秋丰×白玉、洞庭×碧波、豫花×湘明、 2 1 3 5× 2 1 3 6、 9·芙× 7·湘及苏菊×明虎、 871× 872共七对杂交种 ,分不同的饲育季节进行了实验室的饲养和丝质两方面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 :这几对夏秋品种比较适合河南的气候特点 ,可以在河南省的夏秋季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两广一号”在广东、广西两地区推广使用十多年,对提高夏秋蚕期蚕茧的产量釉质量起了重要作用。但存在原种产量不高,繁殖系数偏低等缺点,已不适应当前蚕桑生产发展的需要。“932·芙蓉×7532·湘晖”(简称“9·芙×7·湘”)是我所从1988年开始选配,1989年起与广西蚕业指导所协作,共同试验攻关的夏秋“中·中×日·日”四元杂交种。选育目标是体质强健,易养,产量高,繁殖系数  相似文献   

17.
原种9·芙、7·湘发生变异蛾。用9·芙×7·湘正反交变异蛾与该户正常发育蛾作对照,调查单蛾产卵、良卵率、遗腹卵、两天实用孵化率、结茧率,结果为:单蛾产卵减少32.20%、反交减少48.69%,良卵率正交下降1.82%、反交下降2.92%,遗腹卵正交增加45.87%、反交增加53.60%,两天实用孵化率正交下降2.64%,反交下降1.85%,结茧率正交下降93.75%、反交下降75%。因此在制种过程中除按常规淘汰不良蛹、不良蛾外,还要淘汰变异蛾。  相似文献   

18.
采用广东生产上使用的932,7532;9·芙、7·湘等12个原种或双交原种,分别在二龄和三龄起蚕接种含Nosem bombycis孢子10~3—10~7ml浓度液6—8hr,常规饲养10天,饥饿2天后退头蚁蚕显微镜检验,机率值分析法估算LC50,比较品种间抗性差异,结果表明:目前生产上使用的品种对微料子病均是敏感的,即抗性较弱。在调查的12个品种中抗微孢子虫可分为二个档次,二龄期试验区抗性强的芙·9 LC50=4.364×10~5比抗性弱的湘晖LC50=1.073×10~4相差约40倍左右;三龄试验区差异更显著:芙·9 LC50=1.7761×10~6比湘晖LC50=2.333×10~4相差约100倍。抗性随龄期增长而增强,双交原种抗微粒子病比纯系原种强,且与亲本抗性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主要蚕区品 种类别主要蚕区品 种类别浙  江山东重庆菁松×皓月春用浙蕾×春晓春用春·蕾×镇·珠春用薪杭×白云夏秋用秋丰×白云夏秋用夏7×夏6 夏秋用鲁玉×曙光春用881× 882春用夏芳×秋白夏秋用四川江  苏湖南粤桂781× 782·73 4春用781× 75 3 2夏秋用苏·菊×明·虎春用苏镇×春光春用75新× 75 3 2夏秋用锡×春蕾春用黄·海×苏·春春用洞·庭×碧·波春用9·芙× 7·湘夏秋我国主要蚕区推广应用的蚕品种  相似文献   

20.
严会超  林健荣 《蚕业科学》2005,31(2):218-220
以9·芙×7·湘及其原种为材料,通过幼虫期不同给桑量饲养、蛹期不同温度保护、不同交配时间及交配前后药物处理,调查家蚕的遗腹卵发生情况。结果表明:幼虫期良桑饱食,蛹期以24~25℃保护可减少遗腹卵的发生;延长交配时间和使用催产素等药物对减少遗腹卵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