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云南省巧家县石漠化区不同治理措施草地植被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天然草地为对照,对云南巧家县尖山社不同治理措施(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下石漠化草地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特征、植物种生物多样性和草地植被的年鲜草总产量等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封育草地物种数最多,改良草地次之,人工草地最少。4种草地共有植物种少,不同草地的优势种、亚优势种、伴生种或偶见种不同;人工草地优势种为多年生黑麦草Lolium perenne,改良草地为白三叶Trifolium repens,封育草地为西南委陵菜Potentilla fulgens。4种草地的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丰富度指数均为封育草地天然草地改良草地人工草地,均匀度为封育草地改良草地天然草地人工草地;产草量和优良牧草比为人工草地改良草地封育草地天然草地;各类草地的产量和品质与其植物多样性指数间存在相反变化趋势;人工草地为最有效石漠化退化草地治理措施,其次是改良草地,封育草地治理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氮素添加对草地生态系统地上生物量具有普遍促进作用,但对解释引起物种多样性丧失的机制仍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以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长期封育和连续放牧草地为对象,通过设置不同氮素添加水平来探索两种典型的草地管理方式下群落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群落组分结构对氮素添加的响应及其异同以及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的关系,并研究这些响应的潜在生态学机制。结果显示,1)氮素添加显著提高长期封育草地地上生物量的同时降低了物种多样性;放牧草地群落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对氮素添加的响应与封育草地相同,但其响应程度均小于封育施肥草地;2)草地群落物种多样性随地表凋落物生物量增加而降低,随植被透光率增加而升高; 3)封育施肥草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与地上生物量存在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而放牧施肥草地的物种多样性与地上生物量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以上结果表明放牧能够减缓施肥对物种多样性的负效应,在轻微降低物种多样性的前提下显著提高群落地上生物量,是一种合理的草地管理方式。  相似文献   

3.
封育对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菲  谢应忠  马红彬  沈艳 《草业科学》2011,28(6):887-891
摘要:研究了宁夏云雾山自然保护区不同封育年限典型天然草地植被物种多样性及土壤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均匀性指数的变化总体与多样性变化趋势相反。不同封育年限土壤有机质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封育15年、25年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较高,封育5年、20年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居中,未封育的典型天然草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最低。草原植被物种丰富度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植被均匀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有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4.
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群落特征及草场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伊犁绢蒿(Seriphidium transiliense)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不同封育年限对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植被群落特征、物种多样性及草场质量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总盖度、密度及生物量,随封育时间的增加呈先降后升再降的波动变化,且以封育6年达到最高;围栏封育有利于伊犁绢蒿、木地肤(Kochia prostrata)的生长与恢复,生物量较对照区分别提高了158.63%~221.44%,100%,且封育9年时伊犁绢蒿重要值恢复到首位;封育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指数较对照区均有增加,且随封育年限的增加呈现先增后减再增趋势;通过群落物种多样性分析认为,封育9年后伊犁绢蒿荒漠草地尚未恢复到原始顶级状态;以草地的生产力与经济效益来考虑,初步推测封育5年为该区域伊犁绢蒿荒漠草地的最佳围栏时间.  相似文献   

5.
封育对沙化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封育和未封育放牧草地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种子库组成、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均匀性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得出的主要结论是:①实施封育提高了土壤种子库种子密度。②封育能使草地中的优良禾草及多年生植物种子所占比例增加。③封育能使土壤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及丰富度增加。  相似文献   

6.
以脆弱沙质荒漠草地为对象,研究封育年限(封育3年、封育5年、封育8年及对照)对沙质荒漠草地群落植被特征、物种多样性、主要物种重要值及草地群落稳定性的影响,为沙质荒漠草地恢复,寻找合理封育年限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封育后沙质荒漠草地物种丰富度、Simpson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均显著增长,至封育8年分别从2.8、0.53、0.88增加到4.2、0.65、1.21,Pielou均匀度指数降低;群落生物量、高度和密度均显著增加,分别增加了31.50%~155.03%、25.42%~54.24%、34.91%~66.40%;封育后建群种沙漠绢蒿始终占优势,重要值最大达到0.57,角果藜重要值下降,猪毛菜重要值升高;群落稳定性表现为:封育8年封育5年封育3年对照。因此,封育提高了沙质荒漠草地群落多样性,增加了群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不同类型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对封育的响应规律,本研究以新疆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草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方法并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封育区(10 a)和放牧区的退化草地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封育后山地草甸和温性草原草地0~10 cm土层变形菌门相对丰度均显著增加(除山地草甸草地5~10 cm土层)(P<0.05);且封育后山地草甸草地细菌Chao 1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和Simpson指数均呈极显著升高(P<0.01);冗余分析表明,山地草甸草地细菌群落组成的主要驱动因子为pH、土壤容重,但温性草原草地为电导率和植物盖度。总之,封育对不同草地类型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且山地草甸草地土壤细菌较温性草原对封育的响应更显著。因此,在对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进行生态恢复时,应着重考虑不同草地类型对封育响应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利用玛曲沙质次生裸地植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生产力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探讨围栏封育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草地实行围栏封育,虽有利于群落优势度指数增大,但系统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植物多样性均显著低于适度利用的草地,而适度放牧利用草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植被均匀度均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青海省河南县的不同退化程度小嵩草高寒草甸3年的封育研究,结果表明: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经过3年围栏封育,植物群落的丰富度指数、物种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但与其相比较,重度退化草地的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都较低.随封育时间的延长,轻度和中度退化草地的相似性系数增加幅度较大,而重度退化草地则几乎没有变化.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青藏高原南缘亚高山草甸的适宜管理措施,本研究以自由放牧、4年全年封育、4年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和20年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下的亚高山草甸典型样地为研究对象,开展放牧和封育管理措施下亚高山草甸群落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退化亚高山草甸经4年的生长季封育+非生长季放牧管理,草地有害植物的优势地位降低,优良牧草的优势地位增加,物种丰富度显著下降,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无显著变化;经4年的全年封育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优良牧草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成为群落的单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急剧增加,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经20年的生长季封育+季末割草管理,草地生产力、密度、盖度及优良牧草的优势度显著增加,草地早熟禾和大花嵩草(Kobresia macrantha)成为群落的优势物种,群落的生态优势度指数和丰富度指数显著增加,多样性和均匀度显著降低。可见,与自由放牧相比,3种封育措施均可增加滇西北退化亚高山草甸优良牧草的优势度,促进退化亚高山草甸植被的恢复,但封育后因群落中单个或少数物种在群落中的优势地位大大增加,草地中伴生种消失,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11.
利用玛曲沙质次生裸地植物群落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及生产力的抽样调查资料,分析了不同放牧方式下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的变化情况,探讨围栏封育对草地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草地实行围栏封育,虽有利于群落优势度指数增大,但系统内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均匀度和植物多样性均显著低于适度利用的草地,而适度放牧利用草地的群落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以及植被均匀度均表现为最高。  相似文献   

12.
围栏封育对昭苏马场春秋草场植被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对昭苏马场未封育与封育春秋草场植被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未封育草地植物优势种是亚洲百里香和草原苔草,封育草地植物优势种是针茅和草原苔草;未封育草地植物种类为28种,群落盖度为62.8%,地下植物量1 452.7 g/m2;封育后草地植物种类为31种,群落盖度和地下植物量分别增加了41.0%和34.5%;禾本科草类的重要值由未封育的17.6%增加到封育后的35.2%,豆科和菊科草类基本保持稳定,封育后藜科和杂类草的重要值比未封育时减小了13.5%;封育草地的丰富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均大于未封育草地,而均匀度指数则相反。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第十四师一牧场草原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封育2年后对草地植物与土壤微生物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封育促进了牻牛儿苗科、禾本科等生活力强的优势种与多年生适口性较好牧草的生长。封育使植物地上生物量与盖度分别增加82.3%,27.7%,植物多样性、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微生物数与多样性显著提高(P<0.05)。封育后细菌与真菌多样性增加6.1%,3.0%,尤其细菌多样性显著增加,促进了土壤固氮、有机质分解与沉积态磷的溶解。土壤细菌、真菌多样性与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速效钾、总盐呈显著相关(P<0.05)。因此,封育提高了温性草原植物地上生物量、盖度与多样性,增加了土壤养分,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长繁殖与增加有益微生物种类,促进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为极端干旱区退化草地实施有计划的围栏封育、轮牧及科学恢复生态脆弱区草地生态系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Levins生态位指数、Pianka生态位重叠指数和物种多样性指数,分析草甸草原区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对封育年限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退化草地实施封育措施后,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宽度发生变化,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以多年生草本植物蒲公英生态位宽度最大;封育年限为4和13年时,生态位宽度最大的物种均为展枝唐松草;封育年限为5、6、8和10年时,生态位宽度最高的物种依次是羊草、麻花头、囊花鸢尾和贝加尔针茅;退化草地实施封育后,物种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值集中在0.6~0.9,而未封育样地物种生态位重叠指数值在0.0~0.3;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表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未封育(对照区)样地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低,封育5年时,主要植物种群生态位重叠指数总平均值最大,为0.68;封育草地的主要植物种群的生态位重叠指数平均值较未封育(对照区)样地增加了40.76%~93.68%;封育年限为5年时,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多样性指数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最大,分别比未封育(对照区)增加了45.46%、16.51%、45.80%和23.38%。封育后,群落多样性、丰富度和均匀度显著增加,并且植物种间竞争加剧,但在封育5年后,随着封育年限的增加,多样性、丰富度以及均匀度逐渐降低,导致生态位分化,种间竞争减缓,群落趋于稳定。因此,从物种多样性角度出发,该区封育时间不宜过长,在封育5年后,可采取适当利用,保护群落多样性。  相似文献   

15.
对"黑土滩"退化草地上种植生长第5年的青海草地早熟禾(Poa pratensis cv.Qinghai)人工草地进行围栏封育,封育期为5年,以冷季放牧利用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为对照,分析土壤种子库特征。结果表明:禁牧封育使5龄青海草地早熟禾人工草地土壤种子库的物种数、密度、土壤种子库潜存群落的稳定性和放牧利用价值均有所降低,而土壤种子库潜存群落的物种多样性相对提高。  相似文献   

16.
锡林郭勒放牧草地封育后植被恢复过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对不同时期(1987、1997、2003年)围封禁牧的草地与自由放牧草地的对比试验,研究了封育后锡林郭勒典型草原的恢复过程,结果表明:围封禁牧对草原植被的盖度、地上生物量、净生产力都有显著的影响;随禁牧时间的增加,群落覆盖度及生物量都有明显的增加;随着封育时间的延长,草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多样性和丰富度都表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长期封育不利于草地物种多样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7.
于2004年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区典型稀树灌草丛退化草地进行了围栏封育。在封育后第1年和第2年,以未围栏封育退化草地为对照,对草地土壤种子库和植被的物种组成、密度变化、多样性变化及土壤种子库与植被群落的相似性进行了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围栏封育年限的增加,土壤种子库密度和植物密度增加极显著(P〈0.001),其物种组成主要以一年生草本为主。在围栏封育过程中,土壤种子库和物种丰富度明显下降,物种多样性降低,植被均匀性下降。随着封育年限增加,土壤种子库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和植被物种组成相似性指数均降低。  相似文献   

18.
在三江源区对3龄和7龄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栽培草地进行围栏禁牧封育,封育期为3年,在每年8月中旬进行群落调查,以冷季放牧利用的垂穗披碱草栽培草地作为对照,分析围栏内外样地的群落特征以及逐年草地群落演替过程。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指数为放牧>封育,且随草龄的增长,群落多样性指数有缓慢增加趋势;2)放牧、封育2种处理样地的总盖度和优势种的盖度及高度的变化基本趋于一致, 即随建植年龄逐步变小,与放牧相比,封育草地的各值显得较低一些;3)地上植物量变化随着演替年限的增加,呈现持续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3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0年(1年)、3年、6年、10年和1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等,并采用RDA排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措施的多年生草本物种数、物种及重要值比例、多样性均在10年时达到最高。随恢复年限延长,封育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P 0.05),水平沟和鱼鳞坑盖度呈增加趋势(P 0.05)。相近恢复年限下,植被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为封育最高,放牧地高度及生物量最低;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为封育草地较低。各措施下群落均处在不稳定的演替阶段,水平沟和鱼鳞坑间群落相似性较高,土壤含水率是影响研究区植物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封育有利于多年生草本物种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长期封育会使物种多样性降低。  相似文献   

20.
荒漠草原自然恢复中植物群落组成及物种多样性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张晶晶  王蕾  许冬梅 《草业科学》2011,28(6):1091-1094
摘要:通过调查封育3、4、5、6、7年及未封育荒漠草原群落的特征,研究了不同封育年限下草原植物群落组成及生物多样性的变化,以期探明封育对荒漠草原群落恢复的影响。结果表明,封育改变了草原植物群落组分,表现为随封育年限延长,多年生草本植物,特别是短花针茅(Stipa breviliora)等一些地带性物种比例增加;封育草原的Shannon Wiener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均比未封育草地高,封育5年草原的多样性指数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