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6 毫秒
1.
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广州地区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究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体细胞数和高峰奶量的影响,收集了广州某奶牛场360头荷斯坦泌乳母牛近5年的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DHI)数据,用R (Version 3. 3. 2)和SPSS 20. 0软件分析了不同胎次和热应激程度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结果:相比于其他胎次的奶牛,头胎母牛产奶量、高峰奶量较低(P<0. 05);头胎牛的脂蛋比显著高于其他胎次牛(P<0. 05),其余各胎次间差异不显著(P>0. 05);随着胎次的增加,牛奶中体细胞数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P<0. 05)。中度热应激下的产奶量、高峰奶量显著低于轻度热应激(P<0. 05);中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体细胞数会稍稍偏高,但与无热应激和轻度热应激下产犊的奶牛相比差异不显著(P>0. 05);乳脂率、乳蛋白率各组差异不显著(P>0. 05)。  相似文献   

2.
线性模型对影响奶牛产奶性能的主要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般线性模型研究各种因素对奶牛产奶性能的影响。牛场、胎次和产犊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影响差异极显著(P0.01),随着奶牛胎次的增加,奶牛产奶量增加;夏季产犊的奶牛产奶量最低,冬季产犊的最高;体细胞计数对奶牛产奶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但随着体细胞数的增加,产奶量下降。牛场、胎次和体细胞计数对乳脂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第三牛场平均乳脂率为4.38%,显著高于其他三个牛场;随着胎次的增加,乳脂率有下降趋势;随体细胞数增加,乳脂率升高;产犊季节对奶牛乳脂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牛场、产犊季节和体细胞数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体细胞数增加,乳蛋白率升高;夏季和秋季产犊的奶牛乳蛋白率较高,春季和冬季较低;胎次对乳蛋白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表型相关分析表明:SCC与产奶量呈显著负相关(r=-0.158,P0.05),SCS与产奶量相关性接近显著水平(r=-0.140,P=0.055)。SCC/SCS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正相关,但未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利用DHI数据分析季节和胎次对乳品质的影响,从而科学有效地指导奶牛养殖企业的饲养管理。试验收集整理陆良新希望雪兰奶牛养殖有限公司2019年—2021年荷斯坦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应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处理,SPSS 22.0进行方差分析,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进行统计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季节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对乳蛋白率和乳糖的影响存在部分差异显著(P<0.05)。奶牛产奶量在夏秋季节较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在冬季最高;乳糖在春夏季节较高;总固体在夏冬季节较高;尿素氮在冬春季节较高。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奶牛产奶量在3~5胎次较高;乳蛋白率、乳糖和总固体含量均在1、2胎次较高;乳脂率在2、3胎次时较高;尿素氮在2、4胎次时较高。季节和胎次的交互作用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总固体含量、体细胞数和尿素氮均具有显著影响(P<0.05)。奶牛产奶量在夏秋季节...  相似文献   

4.
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是决定牛奶品质的重要成分,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试验旨在研究南方高度集约化饲养条件下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中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采样测定478头南方荷斯坦奶牛一个自然年度(2007年4—2008年3月)的主要乳成分和体细胞数(SCC),采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月份、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脂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产犊季节对乳脂率的影响显著(P0.05);自然月份、产犊季节、泌乳期和胎次对乳蛋白率的影响极显著(P0.01);乳脂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而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乳脂率和乳蛋白率与日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结果提示在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对影响乳成分因素的调控提高牛奶质量。  相似文献   

5.
旨在了解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变化趋势,并进行准确预测.利用Wood模型对南方5个大中型奶牛场(2008-2010年1~3胎)中国荷斯坦牛的33 194条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表明,测定日产奶量为标准泌乳曲线,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变化与标准泌乳曲线正好相反.Wood模型对乳蛋白率和产奶量变化曲线拟合度最高,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9,误差均方也较低;其次为乳脂率,各胎次拟合度均为0.98,而对SCS的拟合度最低,均在0.7以下,同时误差均方也最大.各胎次产奶高峰日出现的时间与乳蛋白率和SCS最低值出现的时间相近,而最低乳脂率出现的时间较晚.一胎牛高峰产奶量相对较低(30.4 kg·d-1),但泌乳后期泌乳持续力及维持低SCS能力较强;二胎和三胎牛高峰产奶量较大,分别为35.9和36.2 kg·d-1,二胎奶牛在泌乳后期同时维持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能力较强.Wood模型适合于南方中国荷斯坦牛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变化曲线的拟合分析,而不适合于SCS的拟合分析.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通过整理中国华南地区某奶牛场2017年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分析了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对奶牛产奶量和乳成分的影响及其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胎次对于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影响(P0.05),产奶量和乳蛋白率在第2胎时高于其他胎次,体细胞数随着胎次的增加而增加;泌乳阶段显著影响奶牛的产奶量和各乳成分(P0.05),产奶量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而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R~2=0.9769),而乳蛋白率(R~2=0.9801)、乳脂率(R~2=0.9189)、平均尿素氮(R~2=0.7332)和体细胞数(R~2=0.8318)随着泌乳阶段的增加呈正相关;季节对产奶量和各乳成分均有显著的影响(P0.05),乳蛋白率和体细胞数在夏、秋季节显著高于冬、春季节,产奶量和乳脂率在冬季达到最高值。综上结果表明,胎次、泌乳阶段和季节可显著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生产中应注意调节,以期提高华南地区奶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某牛场产奶量和乳成分相关关系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准确应用奶牛牛群改良(DHI)信息数据,有针对性地提高牛群生产性能,试验通过对黑龙江省某牛场2012年5 407条DHI记录进行分析,研究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之间的相关关系,并利用GLM过程探讨不同胎次、产犊季节和泌乳月对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呈极显著负相关(P 0. 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极显著正相关(P 0. 01);相对于其他产犊季节,夏季产奶量最低,第2胎时产奶量达峰值,之后逐渐降低;乳蛋白率随着胎次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再升高的趋势,其中第1胎乳蛋白率最低,第6胎乳蛋白率最高,产奶量随着泌乳月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第2个泌乳月达到峰值,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随泌乳月的增加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其中乳脂率在第3个泌乳月最低,乳蛋白率在第2个泌乳月最低。说明胎次、产犊季节、泌乳月对牛群的产奶量有一定的影响,在提高生产和管理水平的基础上,应结合这几个影响因素,通过调整产犊季节等手段进一步提高乳脂率和乳蛋白率,提高原料奶品质。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天津地区奶牛产奶量、乳成分及体细胞的季节性变化趋势,对某规模奶牛场2009~2015年的DHI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最终得出了天津地区奶牛产奶性能的季节性变化规律。产奶量每年春季缓慢上升,4~5月为每年产奶量最高的时期,差异显著(p0.05),5~8月产奶量急剧下降,8月最低;乳脂率2月开始缓慢下降,6月降至最低,之后乳脂率有上升趋势,至8月末,乳脂率迅速恢复,且较春季乳脂率含量更高;乳蛋白率降低趋势一直持续,到4月达到最低水平,一直持续到8月和9月,乳蛋白率急剧回升,直至12月持续升高,各月间乳蛋白率变化差异显著(p0.05);乳糖变化规律大致与产奶量变化趋势相似;乳中体细胞数在2月和9月出现2次高峰,5~7月持续在较低水平,各月间差异不显著。天津地区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季节性变化差异显著,但乳糖、体细胞数季节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为了探讨奶牛产奶量及乳成分随季节、胎次、泌乳时期的变化规律,本研究收集了山西雁北地区某奶牛场2013年11月~2014年10月(12个月)共计5 733头次荷斯坦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SPSS软件分析了季节、胎次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及乳成分的影响,并对其产奶量及各乳成分间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季节和泌乳时期对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乳尿素氮及体细胞数均具有显著的影响。胎次除对乳尿素氮含量的影响不显著外,均显著地影响产奶量及其他乳成分含量。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及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极显著正相关;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乳体细胞数及尿素氮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乳蛋白率与乳体细胞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乳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掌握荷斯坦牛群体改良效果。【方法】:收集陕西咸阳某奶牛场近3年1000头荷斯坦牛群体生产数据并加以分析。【结果】:经过群体改良,2014年该牛场全群日平均产奶量较2012年提高21%,为26kg/d,乳脂率及乳蛋白率分别为4.47%和3.29%。差异显著性分析发现,不同年份间乳脂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乳蛋白率2013、2014年分别与2012年显著差异(P0.05);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均与日平均产奶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631和-0.7739),乳脂率与乳蛋白率呈正相关(r=0.4841);全群平均体细胞数不同季节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胎次间产奶量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产奶量随胎次的增加而增加。【结论】:DHI体系的推行有利于该场荷斯坦奶牛群体改良。  相似文献   

11.
本试验旨在研究应用奶牛群体改良(dairyherdimprovement,DHI)体系对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选用 150头不同年龄、胎次、泌乳阶段的健康泌乳奶牛,进行为期 8月(2009年 6月-2010年 1月)的试验。第 1月为第 1期,不进行调整;第 2~4月第 2期,进行第 1次调整;第 5~7月为第 3期,进行第 2次调整;第 8月为第 4期,为调整后的观察期。饲粮配方和饲养管理的调整结合试验期内内蒙自治区古巴盟地区气候条件及 DHI报告中的数据信息。记录产奶量,通过 DHI软件计算 305d产奶量、305d成年当量,预测最高日产奶量及其出现时间,采集的奶样测定乳脂蛋比。结果表明:应用 DHI体系能够显著提高 305d产奶量和 305d成年当量(P<0.05),显著提高最高日产奶量(P<0.05),并缩短其出现时间(P<0.05),改善乳脂蛋比。结果提示,在内蒙古自治区古巴盟地区的气候条件下,应用 DHI体系能够提高奶牛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2.
产奶量差是奶牛个体同一胎次前后2个泌乳月产奶量的差值,可准确反映产奶量变化情况。为探究影响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因素,本研究收集整理了江苏省某大型奶牛场2015-2018年55 193头次荷斯坦牛生产性能测定记录,并利用最小二乘法分析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4个因素对荷斯坦牛产奶量差的影响。结果显示:胎次、测定年度、产犊季节、泌乳月及其交互作用对产奶量和产奶量差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不同胎次、测定年度和产犊季节的荷斯坦牛总产奶量在第2个泌乳月增加最快,产奶量差为8.79kg;头胎第6泌乳月、二胎第7泌乳月和三胎及以上第6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86kg、-4.59kg和-6.13kg;2015-2018年4个测定年度中,第10、第6、第7、第6泌乳月产奶量降低最大,产奶量差分别为-2.26kg、-4.98kg、-4.44kg和-3.56kg;春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4泌乳月、夏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12泌乳月、秋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9泌乳月、冬季产犊的荷斯坦牛第6或第7泌乳月产奶量下降最大,产奶量差分别是-4.34kg、-4.71kg、-5.36kg和-5.40kg。此外,产奶量差与泌乳持续力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产犊间隔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泌乳天数、高峰奶、乳脂率、蛋白率、305d产奶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因此,产奶量差作为衡量奶牛产奶量变化的指标之一,可为牧场进行科学饲养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为研究有机酸肠道调节剂对奶牛产奶量、采食量和主要DHI 指标的作用效果。方法 选择388 头泌乳母牛,根据体重、产奶量、泌乳天数,按照随机区组设计分为两组,1组为对照组(日粮不添加肠道调节剂)、2组为试验组(日粮中每头每天添加48 g有机酸为主要成分的肠道调节剂)。结果 试验组比对照组产奶量平均提高了1.1 kg/d·头(P<0.05),干物质采食量平均增加0.84 kg/d·头(P<0.05),乳脂肪含量增加0.20 个百分点(P<0.05),乳中脂蛋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对乳蛋白含量、体细胞计数(万个/mL)、体细胞评分、乳尿素氮含量无影响。结论 在日粮中添加有机酸肠道调节剂能够提高奶牛产奶量、干物质采食量和乳中脂肪含量。  相似文献   

14.
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奶牛日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研究产犊季节、胎次对奶牛测定日泌乳性能的影响,以期为指导日粮配方调整、增加牛奶产量和提升原料奶质量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江苏某奶牛场2012年度408头奶牛共3012条生产性能测定记录,用线性模型分析产犊季节和胎次对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305d产奶量及体细胞评分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产犊季节对测定日产奶量和305d产奶量的影响极显著(P〈0.01),对乳脂率、乳蛋白率、脂蛋比无显著影响;不同胎次除对乳脂率影响显著外(P〈0.05),对其它奶牛泌乳性能及体细胞评分均影响极显著(P〈0.01)。[结论]夏、秋两季产犊奶牛的305d产奶量高;2~3胎产犊奶牛的泌乳性能较佳,随着胎次的增加,特别是5胎及以后,泌乳性能的各项指标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相似文献   

15.
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湖北地区荷斯坦奶牛产奶量、乳成分的相关性,本研究选择2016年湖北省3个牧场的DHI数据,运用SPSS17.0中的双变量相关分析和偏相关分析,分析产奶量与乳成分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3个牧场产奶量与乳脂率、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乳脂率与乳蛋白率、体细胞数、乳尿素氮均呈正相关(P0.01);乳蛋白率与体细胞数呈正相关(P0.01),与乳尿素氮呈负相关(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均呈负相关(P0.01);产奶量与体细胞数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054(P0.01);体细胞数与乳尿素氮含量简单相关系数0.003(P0.05),偏相关系数-0.134(P0.01)。在产奶量与乳成分间关系研究中简单相关分析与偏相关分析结果不一致,在多个变量相关性研究中,偏相关分析更能真实反映2个变量间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6.
研究旨在探讨放养密度对早期泌乳奶牛氧化应激状态和乳腺通透性的影响。试验选择32头泌乳期奶牛,根据奶次和产奶量随机为为2组,每组16头牛,每个重复1头牛。奶牛采用两种放养方式,即75%的放养密度和100%放养密度,试验共开展8周,且试验期间两组奶牛饲喂相同的饲料。结果显示:75%较100%放养密度组显著提高了泌乳量、能量校正乳和4%脂肪校正乳产量(P<0.05),同时75%放养密度组显著降低了乳中尿素氮含量(P<0.05),显著提高了整个试验期间乳中蛋白质含量(P<0.05),而100%放养密度组较75%放养密度组显著提高了奶牛乳中体细胞数量(P<0.05)。75%放养密度组血清乳糖含量显著低于100%放养密度组(P<0.05),75%放养密度组较100%放养密度组显著提高了血清SOD和T-AOC活力(P<0.05)。75%放养密度组血清胰岛素及胰岛素与胰高血糖素比值最低(P<0.05),但催乳素和生长激素最高(P<0.05)。结论:泌乳早期奶牛在75%放养密度条件下氧化应激水平较低,而100%放养密度导致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同时乳腺通透性较高。因此建议泌乳早期奶牛的放养密度应该维持在较低水平,以防止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7.
旨在研究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复合物对夏季奶牛产奶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选择年龄、胎次、泌乳时间和产奶量相近100头泌乳牛,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50头,对照组饲喂原奶牛场配方日粮,试验组在每天早晨TMR日粮中添加50 g/d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复合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奶牛采食量显著提高(P<0.05),牛奶中体细胞含量显著降低(P<0.05);奶牛乳酸脱氢酶(LDH)含量显著提高(P<0.05);磷酸肌酸激酶(CPK)含量显著降低(P<0.01),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有上升趋势,丙二醛(MDA)、碱性磷酸酶(ALP)含量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不显著。试验表明包膜甜菜碱和有机铬具有提高热应激期奶牛采食量、促进代谢和蛋白质合成、缓解奶牛热应激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为分析不同水平复合益生菌制剂添加对奶牛生产性能、乳品质及体细胞数量的影响,试验选择胎次、产奶量、泌乳天数相近的荷斯坦奶牛160头随机分成4个组,每个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10头,1组饲喂基础日粮为对照组,试验2、3、4组每头奶牛分别在基础日粮中添加20、40、60 g/d复合益生菌制剂,预试验7 d,试验期为60 d。结果表明:(1)试验后的30、60 d,试验3、4组的平均产奶量较1相比分别提高16.0%、14.9%、25.6%、24.1%(P<0.05);(2)试验2、3、4组的4%乳脂校正、乳蛋白率、总固形物均高于1组(P>0.05);试验2、3、4组的尿素氮均低于1组(P>0.05);试验3、4组的乳糖率、乳脂率较1组分别提高14.6%、13.4%、5.0%、4.2%(P<0.05);(3)试验后的60 d,试验3、4组乳中体细胞数量较1组相比降低9.3%、7.1%(P<0.05)。综上,每头牛每天添加40 g复合益生菌制剂可以提高奶牛的生产性能、乳品质,减少体细胞数量。  相似文献   

19.
影响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的环境及生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北京地区荷斯坦牛牛奶尿素氮(MUN)的影响因素及夏季热应激相关指标对MUN的影响,实测北京地区7个牛场2016年7、8月的荷斯坦牛直肠温度和体况评分(BCS),收集北京地区68个牛场生产性能测定数据,利用固定模型分析环境和生理因素,以及4%乳脂校正乳(FCM)、乳蛋白量和体细胞分(SCS)对MUN全年测定值的影响,并重点分析夏季MUN随BCS和直肠温度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数据测定月份和产犊季节对MUN影响极显著(P0.01),冬季MUN水平偏低,夏季普遍较高,春季产犊的牛MUN高于其他产犊季节;泌乳121~180 d MUN水平最高;MUN随胎次的增加显著降低(P0.05);SCS、FCM和乳蛋白率分别与MUN夏季测定值呈极显著的回归关系(P0.01);BCS对夏季MUN影响显著(P0.05),但直肠温度对MUN无显著影响(P0.05)。综上,利用产犊季节和测定月份可以预估群体MUN的水平,夏季则可通过奶牛体况变化及泌乳性能预测个体MUN,及时调整饲养管理,管控夏季奶牛健康和牛奶品质。  相似文献   

20.
依据宁夏地区奶牛场日常管理及饲养状况,从DHI参测场中选择15个奶牛场为调查分析对象,收集了2013-2016年泌乳牛的400 701条DHI数据,剔除异常指标,运用SAS 9.0软件中的一般线性模型,分析了宁夏地区牛群产奶性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不同牛场、不同测定年份、不同产犊季节及不同胎次对奶牛产奶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都有一定的影响。该结果为宁夏地区奶牛场更科学有效的管理提供建设性意见,从而帮助牛场提高奶牛群体整体质量,获得更高的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