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3篇
畜牧兽医   2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 毫秒
1.
现阶段国内大部分资料报道只是关于奶产量、乳成分、体细胞数等部分指标之间的关系,而且样本量不大。本研究以宁夏地区5个规模奶牛场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了22 360头次奶牛的DHI测定数据,利用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比较了奶产量与产犊间隔、体细胞数及乳成分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随着奶产量的增加,产犊间隔没有显著变化(P0.05);体细胞数逐渐增加;乳脂率、乳糖率逐渐下降;乳蛋白率没有明显变化趋势且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通过研究结果,使奶牛场从业人员更为准确地了解影响奶牛生产性能的因素,为奶牛场的生产及管理提供科学的依据,对规模奶牛场实施"测奶养牛",精准化饲养管理,提高奶牛群体生产性能、生鲜乳品质具有较好地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内蒙古巴彦淖尔市羊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并总结其成功的有效措施,结合宁夏自身羊产业发展的条件。吸收并借鉴其成功经验,以期为宁夏羊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我国奶业养殖模式转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冲击后,我国奶业在政府引导下经过3年的整顿和振兴,已进入转型发展的关键阶段,因此,对奶业养殖模式转型的认识程度直接关系到奶业未来的发展。结合我国奶业发展实际,深入分析和探讨了奶业养殖模式转型发展的方向和对策,以期为加快我国奶业转型升级、健康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奶牛产后发情检出率和繁殖效率,用散户自繁的8-12月龄小公牛作为试情小公牛与母牛同圈饲养,并于比邻的单产水平接近的人工观察发情的散户奶牛繁殖效率进行对比。结果表明:试情小公牛组和人工观察发情组奶牛85 d以内配妊率分别为81.13%(43/53)和70.27%(26/37),差异不显著(P〉0.05);120 d内配妊率分别为93.06%(67/72)和79.59(39/49),差异显著(P〈0.05);年度总受胎率分别为97.22%(70/72)和82.14%(46/56),差异显著(P〈0.05)。说明应用8-12月龄尚未达到性成熟的试情小公牛,通过爬跨等多种直接刺激可提高奶牛发情检测效率和繁殖效率,缩短产犊间隔,增加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为探索精子发生的分子机制,寻找精子变形期间的关键基因,本研究从公共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小鼠精细胞的转录组测序数据,利用R软件Ballgown程序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ene ontology(GO)和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富集分析后,再对筛选出的关键基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筛选出8个相关性较强的关键通路,将其所包含的基因进行FPKM值从大到小排序,取前18名的基因进行功能分析。其中,Txnrd3和Tcp1与繁殖活动相关;Gpx4、Dkkl1、Dbil5与发育相关;Prm2、Selenof、Tnp1、Tnp2、Ropn1l、Pafah1b2、Spink2和Prm1等8个基因参与精子发生;Spa17、Ldhc、Hsp90aa1、Gstm5和Csnk2b参与鞭毛和纤毛的形成。以上基因对精子发生具有重要作用,深入发掘这些基因的功能特点可为进一步揭示精子变形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奶牛全混合日粮添加过瘤胃脂肪饲养效果对比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了研究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能够有效降低奶牛产后负平衡效果.[方法]本试验选用围产期(产前3~4周)健康的奶牛48头,按照年龄、体重、胎次、体况评分、预产期相同或相近的原则,参考上胎产奶量或母亲产奶量等指标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试验组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300 g/头·日,试验期145 d.[结果]表明:试验组日产奶量提高1.96 kg,产后初次配种间隔缩短8.86 d,差异极显著(P<0.01);对奶牛体况的改善也有一定的作用,特别是对头胎牛的体况改善明显.[结论]在奶牛全混合日粮中添加过瘤胃脂肪可提高奶牛产奶量、繁殖性能,改善体况.  相似文献   
7.
奶牛酮病的综合防控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奶牛产奶量的提高,酮病逐渐成为危害奶牛健康最重要的代谢病。产前干物质采食量不足可以诱发产前瘫痪、分娩异常、死产、难产以及初乳抗体含量较低,产后发生酮病等。酮病可继发奶牛产后胎衣不下、低血钙、产后瘫痪、真胃变位、子宫炎、乳房炎等疾病,已成为制约奶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临床兽医对酮病认识不足,临床型酮病治疗效果差,死淘率较高。牧场管理者由于缺乏酮病的系统防控技术,不能够从奶牛生产过渡期着手开展奶牛酮病的防治工作,造成奶牛分娩失败病例剧增,死胎、弱胎增多,产后酮病爆发,健康程度下降,产后60 天奶牛的死淘率高居不下。  相似文献   
8.
为探索奶牛月龄和胎间距之间的相互关系,本研究用箱线图法剔除2011~2017年宁夏地区荷斯坦牛的DHI数据中的异常值,将余下的数据构建月龄和胎间距的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月龄和产犊间隔的回归曲线为?y=370.54897+0.59148x,拟合度R~2为0.75,表明可以用月龄来预测胎间距。  相似文献   
9.
利用2008-2016年出生的27 444头宁夏地区荷斯坦奶牛生产性能(dairy herd improvement,DHI)数据及体型线性评分数据计算乳脂率(fat percentage,FP)、乳蛋白率(protein percentage,PP)、体细胞评分(somatic cell score,SCS)、305 d产奶量(milk yield of 305 days,MYD)、初产日龄(age at first calving,AFC)、产犊间隔(calving interval,CI)和体况评分(linear classification scores,LCS)的遗传参数。利用DMU v 6.0软件,采用AI-REML模块结合EM算法并配合多性状动物模型,以季节、场、年份、胎次和动物个体加性遗传效应作为模型的影响因素。计算结果表明,宁夏地区奶牛的FP、PP、SCS、MYD、AFC、CI和LCS的遗传力分别为0.14、0.19、0.19、0.31、0.37、0.10和0.07,同时得出了奶牛不同性状的育种值、遗传相关和奶牛生产性能指数2(China performance index 2,CPI2)值。本研究通过对宁夏地区奶牛DHI数据的深挖和遗传评估,准确地把握了宁夏奶牛群体结构特征,对于奶牛的选种选配、育种规划和选择指数的构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冬天奶牛场最容易发生的事件是奶牛乳头冻伤和滑倒跌伤。乳头冻伤是乳头在一定条件下由于低温引起的乳头组织损伤。在严寒地区,当挤奶厅温度与外界环境温度差超过20℃时,或环境温度低于-10℃时,奶牛从挤奶厅出来后,乳头孔黏膜会瞬间发生冻伤;当环境温度低于-20℃,奶牛长时间站立在运动场时,乳头孔周围皮肤瞬间发生冻伤,轻者造成乳头皮肤形成皱褶、干皮、死皮增多,重者造成乳头皮肤水肿增厚,更严重者造成乳头湿性坏死,形成冻融性溃疡,继发传染性乳腺炎。本文系统阐述乳头冻伤的健康管理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