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饲料添加剂—7—异丙氧基异黄酮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概况 7—异丙氧基异黄酮是近年来国外应用的一种新饲料添加剂,国内尚未见商品,其结构为早在1955年Chang·E·W等人就发现,食用三叶草科植物的动物,不仅体重增加得快,而且肌肉的增长大大超过脂肪的增长。经研究证明,这些植物中所含的5,7,4’—三羟基异黄酮及7,4’—二羟基异黄酮有雌性激素的性质,与动物的生长有关。1979年美、德等国报导凡具有增加体重作用的异黄酮类化  相似文献   

2.
葛是豆科植物葛属中形成块根的栽培种,多年生缠绕藤本植物。每100克块根约含水68克,蛋白质2.1克,碳水化合物27.1克。葛根有升阳解肌。除烦止渴之功效。现代研究证明,葛根中含有葛根素、葛雌素、葛根大豆甙元、大豆甙、异黄酮甙葛根素木糖甙、尿囊素、胡萝卜甙、葛根醇、β-谷甾醇、5-甲基海因、花生酸、6,7-二甲氧基香豆素、色氨酸衍生物及基糖甙、氨基酸等;葛藤茎和叶中含有尿囊素、二十四酸-a-甘油酯、β-谷甾醇、6,7-二甲氧基一3’,4’一次甲基异黄酮、芒柄花异黄酮、大豆甙元、大豆甙、葛根素、胡萝…  相似文献   

3.
异黄酮类化合物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异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种存在于豆科植物中的生物活性物质,在医学上具有降低心肌耗氧量、强心、降血脂等作用,一直被人们用来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1974年,异黄酮类化合物首次被匈牙利科学家用作饲料添加剂。后来,异黄酮类化合物逐渐引起动物学家的兴趣,并成为研究的热点。1988年前苏联科学家发现家畜日粮中的异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提高生产力的作用,1992年美国专利报道异黄酮类化合物作为异黄酮类化合物以极低的浓度存在于动物组织中,它在各组织中呈现不均匀分布,以血浆、肝、肾中的含量较高,脑中含量较低。异黄酮类化合物的…  相似文献   

4.
采用HPLC-UV法同时测定黄芪中毛蕊异黄酮苷、毛蕊异黄酮、芒柄花苷以及芒柄花素含量。样品经浸泡-超声处理,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低压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进样量25μL;柱温30℃;检测波长254 nm。结果显示,毛蕊异黄酮苷在线性范围18.70~187.20μg/mL色谱峰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7;毛蕊异黄酮在线性范围1.68~16.80μg/mL色谱峰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4;芒柄花苷在线性范围7.50~75.00μg/mL色谱峰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5;芒柄花素在线性范围4.90~49.20μg/mL色谱峰峰面积与浓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8。精密度、稳定性、适应性、重复性试验以及加样回收率均符合要求。该方法简便快捷,精密度高,重现性好,稳定性高,可用于黄芪药材中多成分含量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5.
大豆异黄酮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乐 《草业科学》2007,24(4):54-57
论述了大豆异黄酮在人体中的代谢途径及其抗癌,抑制骨质疏松,雌激素替代治疗,防治心血管疾病的作用与药理,为异黄酮的开发利用及在其他豆科作物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红三叶草提取物含有植物雌激素,主要是异黄酮。已有研究表明,异黄酮有利于免疫、神经系统以及骨骼发育,同时,还对反刍动物瘤胃内菌群有影响。本综述将对红三叶草异黄酮的组成和生物学功能,以及其在瘤胃内代谢和对瘤胃功能的调节作用进行阐述,以期为新型饲料添加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饲料添加剂大豆异黄酮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含量极少:80%~90%异黄酮(Isoflavones)存在于子叶中,浓度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约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质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但所占比例却很少只有10%~20%。  相似文献   

8.
本课题以豆渣为原料,通过比较不同提取方法对豆渣中大豆异黄酮提取率的影响,以异黄酮提取率为指标,分别采用超声波辅助和微波辅助提取大豆异黄酮。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从豆渣中提取大豆异黄酮的最佳工艺是超声辅助提取法,其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乙醇浓度8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温度50℃,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大豆异黄酮的平均提取率为0.3942%。  相似文献   

9.
应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多种异黄酮及总异黄酮定量分析的近红外模型。用验证集对模型的预测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黄豆黄苷、芒柄花黄素及总异黄酮的模型预测效果较理想。其中,黄豆黄苷模型系统偏差为-0.007,相关系数为0.83,芒柄花黄素模型系统偏差为0.010,相关系数为0.91,总异黄酮模型系统偏差为-0.185,相关系数为0.90。  相似文献   

10.
大豆异黄酮属植物雌激素,主要存在于豆科植物中。文章综述大豆异黄酮的免疫促进作用、调节胆固醇代谢与抗氧化作用等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大豆为豆科植物大豆的成熟种子,是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主要作物品种之一。大豆异黄酮(Soybean Isoflavones)主要分布于大豆种子的子叶和胚轴中,种皮含量极少;80%-90%异黄酮(Isoflavones)存在于子叶中,浓度约为0.1%-0.3%;胚轴中所含异黄酮种类较多且浓度较高,约为1%-2%,但由于胚只占种子总质量的2%,因此尽管浓度很高,但所占比例却很少,只有10%-20%。  相似文献   

12.
不同甘草种质材料营养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6个不同甘草种质材料的异黄酮、水分、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和无氮浸出物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6个甘草的营养成分不同,其中,胀果甘草的无氮浸出物50.29%,根中总异黄酮含量891.8μg/g,均最高,乌拉尔甘草茎叶异黄酮含量、粗蛋白与粗脂肪含量较高。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6个甘草进行综合评价得出,乌拉尔甘草营养价值最优,其次排序为胀果甘草粗毛甘草云南甘草光果甘草黄甘草。  相似文献   

13.
为建立能检测天然植物饲料添加剂和功能食品中大豆总异黄酮含量的一种快速分析方法。以大豆中的生物活性成分染料木甙为标准品,在其紫外最大吸收峰260nm处测定从样品中分离提取的样品液,可测出大豆总异黄酮含量。  相似文献   

14.
从1931年walz首次发现在大豆中存在异黄酮活性成分以来,大量研究证明,大豆异黄酮具有抗肿瘤、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等作用,一直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同时,在畜牧生产中的研究与应用也相继展开,1974年匈牙利科学家首次将异黄酮用于饲料添加剂;1988年前苏联学者报道了在日粮中添加异黄酮类化合物可提高畜禽生产力;1992美国专利和1997年W.O.申请专利都把异黄酮类化合物列为具有明显促进动物生长作用的饲料添加剂;我国从20世纪90年代初也开始对异黄酮化合物进行研究。实验表明,大豆异黄酮在动物体中具有较高的生产活性,这对当前开发安全有效的抗生素替代品、畜牧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试验以SM3樱桃谷鸭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添喂大豆异黄酮、葛根异黄酮和葛根素对樱桃谷鸭屠宰性能的研究。主要研究异黄酮42日龄樱桃谷鸭屠宰性能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的1日龄SM3樱桃谷鸭160只,按初始体重随机分为4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5只,采用4×2两因素析因试验设计。试验喂给基础日粮和基础日粮 葛根异黄酮10mg/kg、葛根素10mg/kg、大豆异黄酮10mg/kg;各组试鸭均在基础日粮预饲一周后喂给各添加剂,并于42日龄屠宰对其屠宰性能的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母鸭屠宰率、半净膛率、全净膛率和瘦肉率都高于公鸭(P>0.05),并以葛根异黄酮组母鸭的效果最好。葛根素使后期胸肌率、腿肌率和瘦肉率分别比对照提高了2.73%、2.61%、2.56%,葛根异黄酮腿肌率和瘦肉率分别提高了5.54%和1.23%。  相似文献   

16.
基因型对红三叶异黄酮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4个不同红三叶品种的异黄酮含量进行了分析,发现基因型对红三叶的异黄酮总含量影响显著,4个供试材料的异黄酮总含量为:新品系R-1>瑞德>岷山>多丽.基因型对红三叶各异黄酮单体含量变化影响不同,对大豆黄素含量的变化影响最大,对刺芒柄花素含量的变化影响最小.红三叶积累刺芒柄花素的能力最高,其次是鹰嘴豆芽...  相似文献   

17.
为探索选育高异黄酮含量红三叶(Trifolium pratense L.)新种质材料的可行途径,本研究测定和林格尔县实验地中300株红三叶地上部分的异黄酮含量,采用K-means聚类分析方法,将不同异黄酮含量红三叶聚类为4个类群(T1~T4),同时对4个红三叶类群进行形态特征进行观测,以及对各农艺性状和产量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300株红三叶异黄酮含量介于15.65~34.16 mg·g-1,平均含量为24.88 mg·g-1。不同异黄酮含量的红三叶类群在形态特征、农艺性状、草产量等方面具有显著性差异,其中高异黄酮含量红三叶群体占300株的18.67%,平均含量为29.61 mg·g-1,具有绝对株高和自然株高差值大于15 cm(平卧型)和叶片面积小于350 mm2的形态特征;同时绝对株高、草产量也显著更高(P<0.05)。本研究为红三叶高产优质栽培和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大豆是人类膳食和畜禽饲粮中的主要蛋白质来源之一,其中富含大豆异黄酮等生物活性物质。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与哺乳动物内源性雌激素相似的化学结构,能与机体内的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作用和抗雌激素样作用。大豆异黄酮是否对雌性动物生殖系统产生促进作用,目前仍存在争议。本文从雌性动物生殖器官形态结构、发情周期和卵巢发育、生殖激素和繁殖性能等方面,系统综述和全面分析大豆异黄酮对雌性动物生殖系统的影响,为畜牧业中科学合理利用大豆异黄酮来提高畜禽的生殖性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将不同豆类饲料原料粉碎后,加入95%乙醇溶液,水浴加热后静置过夜。取其上清液稀释后,在250nm处,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法测定,以大豆异黄酮标准品作标准曲线测定含量。结果得出,不同豆类饲料原料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不同,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004.63±92.98(μg/g),大豆粕(CP43%)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01.73±36.82(μg/g),大豆粕(CP48%)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65.54±60.07(μg/g),大豆粉中大豆异黄酮为2333.55±60.00(μg/g),膨化大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64.75±24.61(μg/g),赣中南小黑豆中大豆异黄酮含量为2239.44±24.8(μg/g)。并且饲料原料的加工工艺对大豆异黄酮含量的影响各有不同浸提法生产的大豆粕中大豆异黄酮含量较原料生大豆的高,但膨化法生产的膨化大豆较其原料无较大变化。大豆与赣中南小黑豆间大豆异黄酮含量差异极显著。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体组成及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鱼粉、豆粕和花生饼为蛋白源,液体磷脂和鱼油为脂肪源,配制粗蛋白44%、粗脂肪8%的基础饲料,并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 mg/kg(V1)、200 mg/kg(V2)和400 mg/kg(V3)的大豆异黄酮。3种实验饲料分别投喂初始体重0.78±0.01g的凡纳滨对虾8周。结果显示大豆异黄酮对凡纳滨对虾成活率和生长性能均未造成显著影响(P>0.05)。400 mg/kg大豆异黄酮组(V3)体组织灰分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凡纳滨对虾血清过氧化氢酶(CAT)活性随饲料大豆异黄酮的添加而升高,且V3组显著高于V1和V2组(P<0.05)。对虾肝胰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V2组测得最高的肝胰脏SOD水平(P<0.05)。随大豆异黄酮添加,对虾肝胰腺丙二醛(MDA)含量逐渐降低,V2和V3组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本实验结果表明,饲料中添加一定含量的大豆异黄酮具有改善凡纳滨对虾抗氧化能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