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8 毫秒
1.
为客观评价老芒麦(Elymus sibiricus L.)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及筛选核心种质,本试验对76份老芒麦种质资源的9个农艺性状连续两年开展评价分析。结果表明:9个性状在两年间均呈正态分布,7个性状变异系数大于10%,说明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相关性分析发现,牧草产量性状间和种子产量性状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5);因子分析结果显示,长穂因子、种子数因子和叶片数因子特征值均大于1。通过隶属函数综合评价,筛选出3份牧草产量性状优异的种质,5份种子产量性状综合评价高的种质。聚类分析将76份种质分为优势类、良好类及后备类3大类群,最终筛选出编号为8,13,20,27及41的种质可以作为育种的候选亲本或后备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2.
以甘肃农业大学培育的5个小黑麦种质(C6、C10、C16、C23、C25)和引自乌克兰的3个小黑麦种质(W33、W34、W35)为试验材料,通过研究不同种质间种子产量以及产量构成因素(株高、有效穗数、小穗数、穗粒数、穗粒重、千粒重)的差异,以筛选种子产量较高的种质,并探寻影响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因素,为饲料型小黑麦新品种培育奠定基础.结果表明:8个小黑麦种质中,C6的种子产量最高(7 368 kg/hm2);种子产量构成因素中,C25的株高最高(157.05 cm),C23的有效穗数最多(12.44个/株),W35的小穗数最多(34.75个/穗),C6的穗粒重最大(23.66 g),W33的千粒重最大(58.62 g).相关分析表明,穗粒重对小黑麦种质种子产量的贡献最大,有效穗数次之,在饲料型小黑麦育种中应优先考虑穗粒重,以获得较高种子产量.综合评价表明,小黑麦种质C6由于穗粒重较大,种子产量最高,可以进一步进行区域试验和生产试验.  相似文献   

3.
周涛  卢蕊  刘宁芳  徐倩  胡龙兴 《草地学报》2023,(8):2369-2376
种质资源的评价是牧草遗传改良和优异性状利用的基础。牧草产量和品质是决定老鸦谷(Amaranthus cruentus)种质利用价值的重要指标。本研究以83份不同来源的老鸦谷种质为材料,对其牧草产量和品质进行了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83份老鸦谷种质的牧草产量及品质性状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单株鲜草产量在127.2~1 878.6 g之间,粗蛋白含量在9.09%~21.21%之间,粗脂肪含量在0.67%~3.72%之间,相对饲喂价值在96.58~224.40之间。聚类分析将83份种质聚为四类,分别为低产优质种质4份、中产高蛋白种质15份、高产品质较差种质15份、低产品质较差种质49份。主成分分析表明,牧草产量因子、品质因子和综合因子三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79.22%。隶属函数分析筛选出3份优质种质和22份良种种质。供试老鸦谷牧草产量与品质性状遗传变异丰富,本研究可为饲用老鸦谷的开发利用和育种改良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4.
油莎豆(Cyperus esculentus L.)是一种粮、油、饲兼用,综合利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作物。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及评价是开展油莎豆遗传育种和复杂性状遗传解析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国内外收集的48份油莎豆种质资源为实验材料,对株高、分蘖数、叶宽、块茎长宽比、产量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48份油莎豆表现出较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变异系数8.94%~50.3%),其中与地上草产量和地下块茎产量相关的指标如分蘖数、块茎长宽比、百粒重等性状变异程度较高。聚类分析表明,48份油莎豆资源可分为4个类群,第Ⅰ类群包含15个种质,第Ⅱ类群包含5个种质,第Ⅲ类群包含12个种质,第Ⅳ类群包含16个种质。主成分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法综合评判表明,JYD-27,JYD-41,JYD-20的综合性状表现较好,块茎长宽比、百粒重、叶长宽比3个主成分可作为种质资源综合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燕麦(Avena sativa L.)种质资源在江淮地区农艺性状上的差异,本试验对141份燕麦种质资源的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主成分分析以及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供试燕麦种质的遗传多样性指数较高,多样性指数最高的为单株鲜重,其次为单株干重和千粒重,分别为2.64,2.48,2.33;供试燕麦种质间千粒重和穗粒数的差异较大,变异系数分别为29.46%和24.47%。根据燕麦种质性状间的遗传差异,通过对14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把141份燕麦种质划分为3大种质群。种质群Ⅰ可作为选育特异性株高和小穗材料的亲本;种质群Ⅱ可用来选育高产饲草材料;种质群Ⅲ可以作为选育饲用籽粒材料的亲本。10个数量性状主成分分析得到的4个主成分因子累计贡献率达69.609%,第1主成分反映草产量,第2主成分反映形态性状,第3,4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特性和籽粒产量。  相似文献   

6.
为了选育高产、优质且适宜性较好的扁穗雀麦新品系,对贵州不同生态区域的9份种质材料的物候期、株高、草产量与品质、种子产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扁穗雀麦不同种质材料在贵州独山都能完成其生育期,不同种质材料间株高、草产量和种子产量等生长性能与粗蛋白、粗纤维等品质存在显著差异,其中,采集于独山县6号和普定县19号扁穗雀麦种质材料的鲜干草产量和种子产量较高且草品质好,适宜作为扁穗雀麦新品种培育和应用的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7.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 (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 Ⅱ、Bambull 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8.
为客观评价燕麦种质资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本试验对50份国外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27个农艺性状进行了形态多样性指数分析,并对其中的16个数量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的是穗长(H′=2.04),变异系数最大的是营养枝数(63.36%);鲜草产量与干草产量、株高、分蘖数等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聚类分析将50份燕麦种质资源分为4大类群,第Ⅰ类群为早熟种质,具有植株高大、单株鲜草产量高、茎节数和小穗多、茎秆粗壮等特点,可作为选育多目标性状的优良种质或材料;第Ⅱ类群为中晚熟种质,但有益性状不明显;第Ⅲ类群属于中熟种质,植株分蘖能力强,种子千粒重高,可作为选育高产分蘖能力强的优良亲本;第Ⅳ类群属于晚熟种质,植株茎秆粗壮,可作为选育抗倒品种的优良亲本。主成分分析将16个数量性状指标集中在累计贡献率达77.00%的5个主成分中:第一主成分与燕麦牧草产量密切相关;第二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单株营养枝数;第三主成分载荷最高的是生殖枝数;第四和五主成分主要反映茎节数和株高。综上所述,川西北地区引进的50份国内外燕麦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丰富,综合评价表明,种质Golden Yellow、Lightning、Golden RainⅡ、BambullⅡ可以作为亲本以改良当地燕麦品种。  相似文献   

9.
为筛选出适宜在陕西关中地区种植的粮饲兼用型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种质资源,本研究采用盆栽种植方式,在大田气候条件下,以春化发育特性、田间农艺性状、饲草产量、再生能力以及籽粒产量等为指标,对300份小麦种质资源的粮饲兼用特性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大地532’、'隆麦855’、'黎丰6号’、'WM353’、'普冰326’、'永顺188’、'XN719’、'XN911’共8个小麦种质资源的冬季饲草产量和籽粒产量较高、再生能力较强及综合表现较好,适宜作为粮饲兼用型小麦种质资源进行育种和生产利用。本研究可为陕西关中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粮饲兼用型小麦育种和生产应用提供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苎麻(Boehmeria nivea)嫩茎叶收获状况下,不同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的产量及其产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各种质苎麻叶中绿原酸产量差异较明显,其中产量较高的是湘潭青皮麻和四川洪县园麻,产量分别达19.809和6.714 kg·hm-2,较低的是长宁青脚麻、安仁黄家麻、绥宁青麻、沅江青麻、安仁黄水麻等几个种质材料,产量在1.268~2.192 kg。绿原酸产量的最大影响因素是苎麻叶干物质产量,其次是苎麻叶中绿原酸的含量,同时苎麻各种质的农艺性状对绿原酸的最终产量也产生着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1.
以不同居群的4份野生白羊草为试验材料,对播种当年且2茬刈割后的草产量和营养成分进行测定,探究其生产性能和营养品质,进行地方品种的选育驯化。结果表明:不同居群白羊草当年鲜草、干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均不同,均以太谷居群最高,分别达32.17t/hm2,10.53t/hm2和1 041.00kg/hm2,其中,干草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显著高于其他居群(P0.05);不同茬次间,第1茬的鲜草、干草产量及粗蛋白质产量均高于第2茬,且均占到年产量的80%,试验表明第1茬是白羊草利用的关键,且第1茬中,太谷居群的产量均高于其他居群;太谷居群第1茬的CP,Ca和P含量均为最高,Ash含量较高,而NDF和ADF含量均为最低,表明太谷居群的营养品质要优于其他居群。综合评价,白羊草第1茬的生产性能较好,太谷居群的产量高、品质好,具有极大的选育驯化潜力。  相似文献   

12.
张永亮  张丽娟  于铁峰  潘东 《草地学报》2019,27(5):1410-1418
本文以三种禾草与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混播草地为研究对象,探究了禾豆种类组成和间作方式对禾豆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和土地当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禾豆组合对禾草产量及禾豆总产量影响显著,而对苜蓿产量影响不显著;间作方式对禾草、苜蓿及禾豆产量、产量稳定性、产量可持续性和土地当量均有显著影响;苜蓿-无芒雀麦(Bromus inermis)组合禾草产量、禾豆总产量、禾草产量比和产量稳定性显著高于苜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组合;苜蓿-虉草(Phalaris.arundinacea)组合产量可持续指数显著高于苜蓿-无芒雀麦和苜蓿-垂穗披碱草组合;豆禾1:1处理苜蓿产量、禾豆总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但禾草产量比较低(14.67%);豆禾1:2处理禾草产量及禾草产量比(26.02%)极显著高于1:1和2:1处理,但禾豆总产量最低。在本试验条件下,苜蓿-无芒雀麦或苜蓿-虉草2:2混播组合比较适宜。  相似文献   

13.
试验参考内蒙古白绒山羊2003~2011年的生产性能记录,并对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研究中利用Excel和SAS程序整理数据。产绒量在2004、2008、2009、2011年呈明显降低趋势,而抓绒后体重增加。随年龄变化,4岁之前产绒量逐渐增加,4岁以后开始下降但仍有极少数羊的产绒量存在不同程度增加;抓绒后体重随着年龄增长而增加。在不考虑年份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产绒量与抓绒后体重4岁之前随年龄变化趋势一致,但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出现增加幅度变小的趋势;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出现增加减缓趋势。而4岁以后,随产绒量增加,抓绒后体重降低;反之,随抓绒后体重增加,产绒量降低。表明在绒山羊生长后期产绒量和抓绒后体重之间存在一定的竞争作用。  相似文献   

14.
对引进的15个鹰嘴豆品种(系)的籽粒产量及其构成因素进行了比较,并应用相关、偏相关及通径分析研究了产量构成因素和相互关系。筛选出两个高产品种(系)ICCV96853和ICCV96852,相关分析中各性状与产量的相关性为:单株粒数〉荚粒数〉百粒质量。在所有品种(系)中,单株粒数、荚粒数和百粒质量与产量呈极显著偏相关,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的重要程度为:单株粒数〉百粒质量〉荚粒数。通径分析发现单株粒数和百粒质量是影响产量的2个主要因素,可作为快速筛选高产鹰嘴豆种质的主要参考性状。  相似文献   

15.
Linear models were developed and evaluated for the estimation of daily (24 h) and total lactation milk yield of dairy sheep from single morning (am) or evening (pm) milking records. A total of 22,908 individual test-day milk records of 5110 ewes of the Chios breed, raised in 46 flocks, were used. Depending on the model, different daily milk yield estimates were derived for each ewe, accounting for lactation number, stage of lactation, season of previous lambing and interval between successive milkings. Daily milk yield was also estimated from doubling the single am or pm record. Actual and estimated yields were compared using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RMSEs),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s, an accuracy parameter defined as the ratio of the actual yield variance over the sum of the variances of actual yield and absolute difference, and the product moment correlation between estimated and actual yield. Results were validated on independent datasets. Linear models resulted in less biased and more accurate estimates of the daily milk yield than simply doubling the am or pm record.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decreased by 7-37% and the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 was reduced by 1-4% of the average daily yield. Higher accuracy and correlation were obtained from linear model application than doubling. Total lactation milk yield was predicted based on actual daily yield and compared to predictions based on estimated daily yield from am or pm records, as well as directly on single milking records. Root mean square errors obtained when daily yield had been estimated with linear models were 26-35% lower compared to doubling the am or pm yield and 0-13% lower compared to estimating the total lactation yield directly from single milking records. Linear model application also resulted in lower mean absolute difference and higher accuracy and correlation than doubling the am or pm record. Recording the yield of a single milking (am or pm) instead of both can benefit milk recording by reducing its cost and increasing farmer participation. In this context, linear models developed in the present study can be used for the accurate estimation of daily (24 h) and total lactation milk yield from single milking records.  相似文献   

16.
田效琴  李卓  刘永红 《草地学报》2018,26(1):256-260
本研究通过大田试验对常用的6个青贮玉米(Zea mays L.)品种在川中丘陵区夏播情况下的适应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雅玉青贮26号’全株产量、籽粒产量和营养品质综合表现最好,干物质产量、籽粒产量和粗蛋白质产量均最高。相关分析表明,青贮玉米生物产量与株高呈显著正相关(P<0.05),籽粒产量与穗行数、行粒数、千粒重的乘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澳洲坚果在贵州的产量表现,以引进的4个澳洲坚果品种为试材,研究初产期不同树龄与产量的表现。结果表明:随着树龄的增长,4个品种的总产量呈快速增长,三年累计总产量表现为O.C>H2>HAES 788>HAES 344,O.C在不同树龄阶段总产量均高于其他品种;平均单株产量品种O.C显著高于其它3个品种,H2在第9年单株产量出现较大增长,HAES 344始终最低;O.C的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增长率均为最低,H2平均单株产量的增长率最高,且在第9年总产量和平均单株产量的增长量均最高;4个品种单株产量的平均变异度O.C的最小,其次为HAES 788、H2和HAES 344;随树龄增长,O.C低增长(小于50%)的单株比例增加,H2高增长(大于等于200%)的单株比例增加;HAES 788中增长(大于等于50%小于200%)的比例增多,HAES 344低增长的比例增多。在贵州望谟生态条件下,品种O.C在不同树龄阶段总产量、单株产量、稳定性表现均优于其它三个品种。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地形对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6,他引:11  
对产自甘肃环县黄土高原沟壑区阴坡,阳坡、沟谷阶地和塬地4种地形的苜蓿种子产量和质量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地形对种子产量和质量均有显著影响,其中,阴坡种子产量最低,分别为1.86g/株和311.74kg/hm^2,阳坡单株种子产量最高,为6.41g/株,塬地单位种子产量最高,为650.65kg/hm^2,质量最低种子也产自阴坡,其发芽率只有23%,硬实率却高达66%,地形对种子产量构成因素无显著影响,4种地形的种子产量与其构成因素的相关性完全一致,即除千粒重外,种子产量与其他各因素均存在显著正相关,相关性强弱依次为:单株生殖枝数>每生殖枝荚果数>每荚粒数>千粒重,单株生殖枝数对种子产量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9.
三种狼尾草的栽培技术探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韦家少  蔡碧云 《草业科学》1999,16(6):71-73,64
经过边疆年对3种狼尾草(华南象草、王草、巴拿草)的刈割试验,结果表明:3种狼尾草之间的干物质产量无显著差异。但不同的刈割时期和不同的施肥量对狼尾草的产量影响均达到显著的水平。刈害期间隔中越长,产量越高;各个处理组合之间的产量差异也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其中以处理组合A1B3C3(华南象草,年施猪栏肥30000kg/hm^2、60d刈割)的干物质产量和粗蛋白产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西藏高海拔河谷气候对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生产的影响,以西藏达孜引种栽培的20个紫花苜蓿品种为研究对象,分别以3茬次鲜草量产、总草产量为参考数列,以生长期内的降水量、日照时数、平均气温、≥5℃积温、日均最高气温、日均最低气温、平均风速、相对湿度等为参比数列,应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西藏紫花苜蓿草产量与气象因子进行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日均最低温度对第1茬草产量影响最大;而影响再生草产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是平均温度即热量指标;影响总草产量的气象因子主要是5-7月的降水量和3-5月的日均最低气温。因此,影响紫花苜蓿总草产量及各茬次草产量的主、次气象因子及其效应都有所差异,生产中可进行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