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验对壳聚糖(CS)与Zn(Ⅱ)离子吸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螯合时间、Zn(Ⅱ)起始浓度、反应物的质量比、反应液的pH值进行优化,以螯合率为考察指标,并通过红外光谱对螯合物的组成进行表征,选择最优螯合条件。结果表明,壳聚糖与Zn(Ⅱ)的最佳螯合工艺为:Zn(Ⅱ)的起始浓度5mg/ml、pH值4.0、壳聚糖与Zn(Ⅱ)的比值5:1、螯合6h。红外光谱研究显示,CS与Zn(Ⅱ)发生了螯合作用。  相似文献   

2.
甲硫氨基酸螯合锌(Ⅱ)的合成与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高纯度甲硫氨基酸螯合锌(Ⅱ)内络盐的合成与制备方法。实验表明,获得螯合产物的最佳条件是:反应液的甲硫氨基酸浓度为3.5—4.5%,pH值为5.5。通过红外光谱分析和锌,甲硫氨基酸的摩尔七定量,论证了制得的螯合物为甲硫氨基酸螯合锌(Ⅱ)内络盐。  相似文献   

3.
壳糖胺微量元素螯合盐是由脱乙酰壳聚糖(Chitosan,CTS)与微量元素金属离子(Zn、Cu、稀土等)进行配位反应而生成的具有环状结构的络合物。文章综述了壳糖胺微量元素螯合盐的理化性质、生物学功能及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旨在为壳糖胺微量元素螯合盐作为新型饲料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微波螯合工艺研究了人工养殖鲟鱼皮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制备工艺,对复合氨基酸与钙的配位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反应体系的pH值对螯合反应的影响进行了详细的研究。正交试验表明,螯合的最佳工艺为:反应体系pH值为12,微波功率为120W,螯合时间为10min,氨基酸与氯化钙配位比为2:1。在此条件下得到复合氨基酸螯合钙(0.9561g)螯合率达69.58%。对复合氨基酸螯合钙进行了红外表征,同时,测定了复合氨基酸螯合钙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15nm。  相似文献   

5.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制备方法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钟国清 《饲料工业》2004,25(1):47-49
以氨基酸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通过调节pH值并加热使金属离子与氨基酸螯合,利用有机溶剂沉淀分离法制备了甘氨酸铜、甘氨酸锌、赖氨酸锌螯合物,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制备工艺的主要因素,试验确定的工艺条件为:投料摩尔比2∶1、pH值6.5、反应温度70~80℃和反应时间1h。并用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螯合物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氨基酸螯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合成方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甘氨酸和金属硫酸盐为原料,通过调节pH值并加热使金属离子与氨基酸螯合,利用有机溶剂沉淀分离法制备了甘氨酸钢和甘氨酸锌螯合物,以螯合率为指标考察了影响合成工艺的主要因素,确定了最佳的投料摩尔比、pH值、反应时间和温度。用化学分析和红外光谱对螯合物进行了研究,确证了氨基酸螯合物的形成。  相似文献   

7.
<正>据《Scientia Horticulturae》的一篇研究报道(https://doi.org/10.1016/j.scienta.2017.06.011),来自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的Pornchan Jongsri等人研究了壳聚糖和亚精胺涂层对采后Nam Dok Mai杧果炭疽病和品质的影响。研究人员在杧果采后涂上混有亚精胺(SPD)的壳聚糖(CTS)涂层,在(25±2)℃环境下贮藏9天,并与CTS和SPD分别处理进行了比较。果实接种胶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后,研究人员研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采用微波螯合工艺,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研究在不同复合氨基酸与锌的配位比、微波时间、微波功率及反应pH条件下人工养殖鲟鱼皮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制备工艺。结果表明,螯合的最佳工艺为:反应体系pH为8,微波功率为340W,微波时间为10min,氨基酸与七水硫酸锌配位比为2:1,在此条件下复合氨基酸螯合锌产量为0.6172g,螯合率达68.72%。同时,对复合氨基酸螯合锌进行了红外表征及紫外吸收测定,发现复合氨基酸螯合锌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为215nm。  相似文献   

9.
为提高真丝纤维织物的抗菌防皱性能,根据真丝纤维蛋白质主体的结构,研究了以硝酸铈铵(CAN)为引发剂,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DMC)单体接枝真丝的影响因素,并对DMC接枝真丝后的回潮率、单丝强力和泛黄指数进行了研究,用红外光谱分析了接枝真丝的化学结构。当DMC浓度为06mol/L,CAN的质量分数为10%,pH=3,温度60℃保温120min时,接枝效果较好。接枝后回潮率改善,但泛黄指数有上升趋向,单丝强力也有所下降。红外光谱分析表明单体已接枝到真丝纤维上。  相似文献   

10.
《畜牧与兽医》2014,(11):35-39
选用4只体重(55±2)kg、3岁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阉公羊,采用4×4拉丁方设计,研究日粮中添加纳米铜(添加量分别为:对照组0 mg Cu/kg、处理A组10 mg Cu/kg、处理B组20 mg Cu/kg、处理C组30 mg Cu/kg)对瘤胃液铜浓度、pH值及日粮表观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C组的瘤胃液铜浓度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处理B组(P<0.05);(2)瘤胃液铜浓度与瘤胃pH呈高度正相关(P<0.01),纳米铜有提高瘤胃液pH的趋势,处理C组的瘤胃液pH平均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瘤胃液铜浓度与日粮OM的表观消化率呈高度负相关(P<0.05),处理C组CP、EE的表观消化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根据试验结果推断,添加纳米铜低于30 mg/kg时不会影响日粮表观消化率。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复合氨基酸螯合Fe、Cu、Mn、Zn对异育银鲫生理机能的影响,试验采用正交设计L9(34),添加复合氨基酸螯合Fe、Cu、Mn、Zn4种微量元素,配制9种试验饲料饲喂异育银鲫当年鱼种,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4种复合氨基酸螯合微量元素中,螯合Fe对粘液LSZ酶活力影响最大,螯合Cu对血清LSZ、血清CuZnSOD、血清GPT、肝脏GPT和血红蛋白的影响最大,螯合Mn对血清T-SOD、粘液T-SOD、肝脏T-SOD和肝脏CuZnSOD酶活力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2.
本文研究了不同温度条件下,苹果多酚与壳聚糖复合保鲜对猪肉的保鲜效果。针对猪肉易变质的现象,利用苹果多酚、壳聚糖及苹果多酚-壳聚糖1∶1复合保鲜液对猪肉进行浸泡预处理后再包装,并经蒸馏水浸泡处理后作为对照,分别在25℃和4℃下贮藏;每隔2天对猪肉的酸碱度(pH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菌落总数(CFU)进行测定,并对肉的颜色和气味等进行感官评定,以确定苹果多酚和壳聚糖单独与复合处理后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显示:苹果多酚与壳聚糖1∶1复合保鲜液处理猪肉的效果优于单独用苹果多酚和壳聚糖处理。与对照组相比,对CFU和pH增高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TVB-N下降,差异显著(P0.05)。以上研究对于肉品的保鲜、延长货架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选用9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1周岁小尾寒羊半同胞公羊,按试验要求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Ⅰ组为对照组,Ⅱ组投喂1.5%酵母培养物(YC1),Ⅲ组投喂2%益康XP。结果表明:Ⅱ、Ⅲ组与Ⅰ组比较均能显著提高pH值(P0.05),而Ⅱ组与Ⅲ组pH值无显著性差异;Ⅱ组NH_3-N质量浓度显著低与Ⅰ组(P0.05),Ⅲ组NH_3-N质量浓度极显著低于Ⅰ组(P0.01),显著低于Ⅱ组(P0.05);Ⅱ、Ⅲ组均有提高菌体蛋白(BCP)质量浓度的趋势(P0.05);Ⅱ、Ⅲ组均能极显著提高总酸、乙酸、丙酸浓度(P0.01)。结果提示:酵母培养物能够稳定采食后瘤胃pH值,降低瘤胃NH_3-N质量浓度,提高瘤胃TVFA浓度,有提高瘤胃BCP质量浓度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石凉  吴大洋 《蚕业科学》2010,36(4):718-722
壳聚糖是生产抗凝血物质的理想原料。采用化学方法对蚕蛹壳聚糖进行分子修饰,即在蚕蛹壳聚糖分子上引入甘氨酸和环氧氯丙烷反应的中间体,制备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及核磁共振分析其分子结构,结果显示甘氨酸已接枝到蚕蛹壳聚糖分子上,为在C6-OH发生醚化反应的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抗凝血试验结果表明,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具有抗凝血活性,当其质量浓度达到2mg/mL时抗凝血效果最佳,可使血液完全不凝固。从凝血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凝血酶时间的检测结果可知,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影响到外源性、内源性凝血系统和凝血活性酶的形成。依据抗凝血试验结果分析认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中C6引入的羧基与壳聚糖C2上的氨基共同作用,产生了抗凝血效果。研究结果提示:蚕蛹壳聚糖甘氨酸衍生物可进一步开发为医用抗凝血材料。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添加蛋氨酸螯合铜(Met-Cu)、壳聚糖螯合铜(Chitosan-Cu)、酵母螯合铜(Yeast-Cu)对肉仔鸡生产性能、营养物质消化率、血清IGg水平、嗉囊腐蚀程度、肝脏和排泄物中铜(Cu)含量以及肌肉和血清中总胆固醇的水平的影响。240只肉仔鸡(Ross208)平均分配到4个处理组中:对照组、Met-Cu组、Chitosan-Cu组、Yeast-Cu组。3个螯合铜试验组日粮铜含量均为100mg/kg。每个处理组中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10只鸡(5只公鸡 5只母鸡)。试验结果表明,螯合铜试验组增重和采食量均高于对照组。Met-Cu组增重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Yeast-Cu组采食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各处理组料重比明显不同,由低到高依次为Met-Cu组、对照组、Chitosan-Cu组和Yeast-Cu组。各组间干物质利用率差异显著(P<0.05),螯合铜的试验组干物质利用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中Chitosan-Cu组最高。添加螯合铜提高了嗉囊腐蚀系数,Met-Cu组肝脏铜含量最高。添加螯合铜降低了胸肌和血清中总胆固醇水平,而提高了血清高密度脂蛋白(HDL)水平。试验结果表明,在肉仔鸡日粮中以螯合铜形式添加铜100mg/kg,可以提高增重、采食量和干物质利用率,其中Met-Cu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采用体外法研究壳聚糖(CTS)对无乳链球菌(S. agalactiae)诱导的奶牛乳腺上皮细胞(BMECs)炎性损伤的保护作用。首先,采用不同浓度(0、15.625、31.25、62.5、125、250、500和1 000 mg/mL)的CTS处理BMECs 12和24 h后,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BMECs活性,根据BMECs活性筛选出CTS的适宜作用时间(24 h)和作用浓度(31.25、125和250 mg/mL),用于后续试验。然后,采用双因素试验设计,以不进行CTS处理和S. agalactiae诱导的BMECs作为对照组,以S. agalactiae诱导6 h的BMECs作为S. agalactiae组,以不同浓度(31.25、125和250 mg/mL)CTS处理24 h的BMECs作为CTS组,以不同浓度(31.25、125和250 mg/mL)CTS处理24 h后再经S. agalactiae诱导6 h的BMECs作为CTS(-)+sgc组,每组4个重复。使用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各组BMECs的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8、Toll样受体2(TLR2)、髓样分化因子88(MyD88)、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6(TRAF6)和转化生长因子β活化激酶1(TAK1)的mRNA表达量,使用Western blot的方法检测各组BMECs的核因子-κB(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磷酸化NF-κB-p65(p-NF-κB-p65)、磷酸化p38(p-p38)、磷酸化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p-ERK1/2)和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的蛋白表达量。结果显示:1)31.25和125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MECs的IL-6、 IL-8、 TLR2、 MyD88、 IRAK4和TRAF6 mRNA表达量(P0.05或P 0.01);31.25、125和250 mg/mL的CTS极显著降低了S. 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IL-6、IL-1β、TNF-α、IL-8、TLR2、MyD88、IRAK4、TRAF6和TAK1mRNA表达量(P0.01)。2)31.25、125和250 mg/mL的CTS显著或极显著降低了BMECs和S. agalactiae诱导的BMECs的p-NF-κB-p65、p-p38、p-ERK1/2和p-JNK蛋白表达量(P0.05或P0.01)。由上述结果可知,CTS可以通过抑制NF-κB和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转导来降低S. agalactiae诱导BMECs产生炎症反应,从而有效保护细胞,降低炎性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制备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drochloride,DH)缓释微球,并对其进行评价。通过Design-expert软件进行试验设计,以载药量和包封率为考察标准进行优化,采用乳化交联的方法制备壳聚糖包载DH缓释微球,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VIS Spectrophotometer)、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X射线衍射(XRD)及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对微球的结构、性能和形态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最佳制备条件下,即壳聚糖为20 g/L,体系内DH质量为0.3 g,转速为910 r/min,液体石蜡12 mL时,所制备载药微球的载药量为56.49%,包封率为61.41%。FT-IR表明壳聚糖包载DH主要以物理作用为主;热失重表明微球物理包合后热稳定性较差;XRD结果表明DH被包载后晶体结构未发生变化。结果表明,本试验成功制备表面光滑、粒径整齐、载药量和包封率较高的DH壳聚糖微球。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旨在探究不同分子质量及不同浓度的壳聚糖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及甲烷排放的影响。试验选用3头体况相近、健康状况良好、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作为试验动物,用于瘤胃液的采集。试验选择分子质量分别为1 000、3 000和50 000 u的壳聚糖,每种分子质量的壳聚糖再分别以底物0.4%、0.8%及1.6%的浓度添加到底物中,共设9个试验组,另外设1组对照组(不添加壳聚糖),每组4个重复,共重复3个批次。体外发酵24 h后,测定产气量、甲烷产量及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添加壳聚糖可以使瘤胃发酵液氨态氮浓度显著降低(P0.05),丙酸浓度显著升高(P0.05),乙酸/丙酸显著降低(P0.05),促进瘤胃发酵模式的改变。浓度为1.6%、分子质量为50 000 u和浓度为0.8%、分子质量为50 000 u的壳聚糖在不影响干物质消化率的基础上使发酵液甲烷产量有降低趋势(0.05≤P0.10)。综上,在体外条件下,添加壳聚糖可以有效调节瘤胃微生物发酵状态,综合考虑,添加浓度为1.6%、分子质量为50 000 u的壳聚糖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9.
以乳清蛋白为原料,采用酶法水解,分析酶解温度、pH值、底物浓度和酶底比对复合酶水解乳清蛋白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因素的最适工艺参数,再通过正交试验及验证实验进一步确定乳清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结果表明: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并综合考虑水解度、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率、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率和铁离子螯合能力4项指标的正交试验结果,最终确定乳清蛋白的最佳酶解条件为酶解温度60℃、pH 8.5、底物质量浓度2.5 g/100 mL、酶底比3.5%。以上述最佳参数为酶解条件进行验证实验的结果表明,验证实验结果与正交试验结果相符,进一步验证了本研究确定的酶解条件为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以酪蛋白为主要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形式的Cu盐(CuMet和CuSO4)对斑节对虾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饲料中添加两种不同形式的铜都能促进斑节对虾生长,但斑节对虾对氨基酸螯合态的微量元素的利用率比无机态的要高得多。本研究还表明,以酪蛋白为蛋白源的基础饲料中添加15mg/kg氨基酸螯合态的Cu(CuMet)足以满足斑节对虾生长的需要。但若以CuSO4·5H2O为铜源,需要量在30mg/kg以上。因此,饲料中使用氨基酸螯合态的Cu既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同时也能促进动物生长,减少元素之间的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