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肠出血性大肠杆菌(EHEC)O157:H7的stx基因,通过PCR扩增出缺失了183bp的s灯基因片段,将其克隆到自杀性戢体pCVD442中,然后通过接合性转导将重组自杀性质粒pCVD442::△stx从大肠杆菌SMIO转到O157:H7中,利用抗性标记和PCR方法筛选出O157:H7 stx基因缺失突变菌株。Vero细胞毒性试验证实,该突变株不能产生完整的Stx。动物试验表明,与强毒株相比该突变株的致病性明显降低。该突变株的构建为研究志贺毒素在EHEC O157感染中所起的作用和研制O157的基因工程减毒活菌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表达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菌毛fimC基因的基础上,对fimC蛋白卵黄抗体的免疫保护效力进行测定。对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2血清型菌株fimC基因序列进行扩增,扩增产物克隆至pMD18-T载体并测序。测序结果显示,fimC基因全长657 bp,编码218个氨基酸,与人源大肠杆菌fimC基因进行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达97.9%,氨基酸序同源性为96%。从重组质粒pMD18-T-fimC上将fimC基因亚克隆到表达载体质粒pET-30c上,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表达出预期的25 ku融合蛋白,采用Western Blot对表达产物进行反应原性分析,结果显示fimC融合蛋白具有较好的抗原反应特异性。用表达的fimC蛋白免疫产蛋母鸡,制备fimC高免卵黄抗体。用制备的fimC高免卵黄抗体免疫1日龄健康雏鸡,1 d后注射鸡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攻毒,结果显示,fimC卵黄抗体免疫组死亡率为40%,对照组分别为60%、70%,证明所制备的fimC蛋白卵黄抗体能在一定程度上抵抗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攻击。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SEF14菌毛在肠炎沙门氏菌中的致病作用,本实验将SEF14菌毛亚单位编码基因缺失的肠炎沙门氏菌突变株50336△sefA和50336△sefD分别接种6周龄BALB/c小鼠和1日龄清远麻鸡,比较它们与其亲本菌株50336的致病性差异。结果显示,亲本菌株50336以及突变株50336△sefA、50336△sefD对小鼠的半数致死量分别为19.95 cfu、7.94 cfu和7.94 cfu,表明两个突变株对小鼠的致病性显著增强;而且对雏鸡的致病性结果也显示,突变株50336△sefA致病力较强,其感染雏鸡组死亡率为15%,而亲本菌株组死亡率为8.6%;另外50336△sefA和50336△sefD感染组7日龄时平均增重分别为15.38 g和18.39 g,亲本菌株组为19.06 g,对照组为26.43 g。研究结果表明SEF14菌毛亚单位基因缺失对肠炎沙门氏菌的致病性具有增强作用。  相似文献   

4.
fimC基因与鸡源大肠杆菌致病性的相关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将20株鸡大肠杆菌分别腹腔接种1日龄健康雏鸡,检测其致病性。同时以该20株菌的基因组DNA为模板,应用PCR技术分别进行fimC基因的扩增,结果95%高致病力菌为fimC^ ,而其它非致病性或致病力极低的菌株均为fimC^-。结合相关资料表明,fimC基因几乎只存在于高致病力鸡大肠杆菌中,可以作为高致病力鸡大肠杆菌鉴定的标志基因。将O2菌株PCR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对其进行酶切鉴定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参考序列经同源性比较,核苷酸序列同源性为97.9%,氨基酸序列同源性为96.0%,证明所扩增基因是fimC基因。  相似文献   

5.
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血清型鉴定及其相关毒力基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规模化养鸭场患典型大肠杆菌败血症雏鸭分离的282株致病性大肠杆菌(E.coli)中鉴定出210株(包含37种血清型),其中O93、O78、O92、O76占43.8%(92/210)为优势血清型,O46、O32&O93混合型、O60&O93混合型为首次从鸭群中分离到。应用PCR结合核酸序列测定对210株致病性E.coli(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和28株自健康雏鸭泄殖腔拭子分离的E.coli(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进行包括强毒力岛(HPI)中的鼠疫菌素受体基因(fyuA)和铁调节蛋白基因(irp2)、Ⅰ型菌毛必需蛋白基因(fimC)、P型菌毛结构基因(papA)和血清耐受基因(iss)检测,结果表明:fyuAi、rp2、fimC、papA和iss基因在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41.0%、43.3%、92.9%、97.6%和96.7%,在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携带率分别为21.4%、25.0%、92.9%、100%和92.9%,患病鸭和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iss、fimC和papA携带率差异不显著(P〉0.05),但papA的携带率均显著高于其他宿主(鸡、猪和人)源E.coli;HPI毒力岛在鸭源E.coli中分布较广,其携带率表现为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极显著高于临床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HPI毒力岛的携带率与菌株的致病性呈明显的正相关,与O78等特定的血清型有一定的关系。鸭大肠杆菌病分离株有37.6%(79/210)同时携带fyuAi、rp2、fimCi、ss和papA基因,极显著高于健康鸭大肠杆菌分离株的14.3%(4/28)(P〈0.01)。  相似文献   

6.
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 ler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及其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86~24为始发菌株,利用自杀性载体pCVD442,根据同源重组的原理敲除了染色体上的ler基因,构建了O157∶H7 ler基因缺失突变菌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了初步研究。荧光定量PCR试验结果表明,始发菌株对HEp-2细胞的平均黏附数量是突变菌株的17倍。试验也证实了ler基因对LEE致病岛毒力基因的正调控作用,这为O157∶H7基因缺失突变弱毒疫苗株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为研制更加安全并保持良好免疫原性的弱毒株鼠伤寒沙门氏菌(S.typhimurium)及疫苗活载体,本研究通过自杀性质粒介导的细菌同源重组技术,将已缺失cya基因的SL1344株进一步缺失crp基因,构建S.typhi-murium SL1344△crp△cya双基因缺失突变株,并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初步研究。双基因缺失株的构建是以含有重组自杀性质粒pRE△crp的大肠杆菌χ7213为供体菌,SL1344△cya为受体菌进行接合转移,两步法筛选crp/cya基因双缺失突变株,并通过PCR和测序鉴定。对双缺失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鉴定表明,SL1344△crp△cya血清型与亲本株SL1344△cya及野生株SL1344保持一致,并且能够稳定遗传缺失后的crp基因;其生化特性与亲本株基本相近,但与野毒株相比发生明显变化,生长速度也更为缓慢;对雏鸡致病性测定试验显示,双缺失株毒力比SL1344至少降低了约106倍。实验结果表明,S.typhimurium SL1344△crp△cya缺失株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毒力明显降低,为深入研究以S.typhimurium为载体的口服疫苗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研究选择从四川规模化鸡场分离鉴定的5株优势血清型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代表株(O89,O119,O141,O127)的1型菌毛pilA基因的PCR扩增片段分别定向克隆到pUC18质粒的多克隆位点,并转化到DH5 α株大肠杆菌载体菌中,对目的基因的序列测定结果表明:5个克隆片段均含有1型菌毛pilA基因的全序列,全长459bp,编码信号肽和结构蛋白。用生物软件(DNASTAR)对9株大肠杆菌1型菌毛pilA基因序列、氨基酸序列、菌毛蛋白质二级结构预测及抗原性进行了分析比较,结果显示:鸡源致病性大肠杆菌1型菌毛间具有同源性,1型菌毛间存在一定的相同抗原位点。  相似文献   

9.
根据国外发表的人致病性大肠杆菌fimC基因序列,在其保守区设计了带有BamHⅠ/HindⅢ酶切位点的一对引物,应用PCR技术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O2基因组DNA为模板扩增到一个片段,大小约为700bp,将扩增产物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并转化于大肠杆菌TG1宿主菌,经酶切和筛选,得到阳性重组质粒.通过对阳性重组质粒核酸序列测定,确定此DNA片段为鸡大肠杆菌fimC基因.  相似文献   

10.
从山东省各地分离到107株鸡致病性大肠杆菌,选择了其中2株高致病性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别为O78和OM,经增菌培养后提取菌毛制备为单价菌毛油乳苗,分别接种于1日龄和14日龄雏鸡,于4周龄攻毒。结果二者之间有一定的交叉保护作用。根据Genbank收录的人源大肠杆菌I型菌毛FimA基因和P型菌毛papA基因序列,分别设计了2对引物。通过PCR对上述2株大肠杆菌进行扩增,结果只有FimA的一对引物扩增出相应的条带,经测序证明为FimA基因。papA基因的引物未扩出任何条带,证明这2株大肠杆菌表达I型菌毛。通过对2株大肠杆菌结构基因FimA进行分析,发现二者具有高度的同源性。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菌毛亚单位之间的交叉保护性与其菌毛的结构基因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