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奶牛基因组选择的发展概况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二十一世纪初,基因组选择(Genomic Selection,GS)技术给传统奶牛育种体系带来新的活力。该方法利用基因芯片技术实现规模化的SNP标记多态检测,基于各国积累的大量后裔测定遗传评估结果,实现单个遗传标记或多个遗传标记构成单倍型的遗传效应估计。基因组选择的方法仅利用新生后备种公牛的基因组检测信息,即可实现动物个体的基因组育种值(GEBV)估计,据研究报道,其可靠性高于传统的系谱选择,最高可达75%左右。基因组选择策略实现乳用种公牛的早期选择,极大缩短了奶牛遗传改良的世代间隔,节约选育成本,提高选育效率,目前已在多个奶业发达国家具体实施并公开发布评定结果。本文对国际奶牛基因组选择的发展概况进行归纳综述。  相似文献   

2.
提高奶牛繁殖力,缩短产犊间隔,对于提高奶牛产奶量和奶牛生产经济效益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改善饲养管理条件、合理应用现代繁殖技术来提高繁殖力,可达到提高产奶量的目的。本文综合国内外近年来的文献资料,介绍提高奶牛繁力的方法和措施,旨在进一步提高产奶量和生产经济效益。1提高公牛繁殖力1.1加强种公牛的选育种公牛对于奶牛群体质量的影响较大,所以加强种公牛的选育比母牛的选育意义更大。选择种公牛较先进的方法,是综合选择指数法。有关种公牛繁殖力的综合选择指标,包括射精量、精子活力、精子稀释倍数、女儿的繁殖性状及遗…  相似文献   

3.
正子宫炎是造成奶牛不孕的主要疾病之一,大都是在分娩时或子宫感染而引起,如不及时治疗,往往造成长期不孕,危害性大,发病率高,严重影响奶牛的繁殖力,使牧场生产不能正常运转,经济利益受到很大的损失。减少和预防子宫炎,是提高奶牛受胎率和繁殖的重要保障。1产后子宫炎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4.
奶牛繁殖力是奶牛生产重要经济指标。奶牛繁殖是奶牛生产的重要环节之一,与奶牛饲养、管理、遗传育种、疾病防治关系十分密切。奶牛繁殖的最终目标是最大限度地减少种公牛和种母牛的饲养量,增加生产奶牛群的饲养量,以提高乳产品产量和质量以及生产经济效益。因此,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必须考虑上述因素,还必须从提高优秀公牛和良种母牛繁殖力两方面入手,充分利用现代繁殖新技术,挖掘优良奶牛的繁殖潜力。  相似文献   

5.
选育优秀种公牛是奶牛育种的核心工作。在传统的奶牛育种中,优秀种公牛需要经过后裔测定进行选择,其选择准确性高,但选择周期长、育种成本高、效率较低。进入21世纪以来,基于基因组高密度标记信息的基因组选择技术成为动物育种领域的研究热点。利用基因组选择技术,不必通过后裔测定就可实现青年公牛早期准确选择,从而大幅度缩短世代间隔,加快群体遗传进展,并显著降低育种成本。自2008年始,欧美主要发达国家就将基因组选择技术全面应用于奶牛育种中,世界范围内奶牛育种工作进入了基因组选择时代。我国自201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荷斯坦青年公牛基因组遗传评估。本文综述了欧美和澳洲几个国家的奶牛遗传评估现状,旨在为我国的奶牛育种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奶牛的繁殖力是衡量奶牛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提高奶牛繁殖力可增加奶牛经济利用价值。影响奶牛繁殖力的因素主要有种公牛、母牛、人为操作等,提高奶牛繁殖力的措施主要是选种选配、饲养管理、疾病治疗、药物处理、配种技术、孕情检查、接产助产等。  相似文献   

7.
如何提高奶牛繁殖力,实现奶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高奶牛繁殖力是提高奶牛生产效率、降低甲烷和氨排放以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因此为了实现奶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综合考虑提高奶牛的繁殖效率。从短效管理的角度而言,现代牧场繁殖问题的关键是如何提高每次配种时奶牛的受孕率,牧场只有保持稳定合理的管理制度且认真执行,才能使奶牛达到最佳繁殖力。为了保证奶牛进行适时授精,发情观察和适宜的营养管理都是关键因素。产后奶牛保持最佳水平的干物质采食量对提高奶牛繁殖力起着决定性作用。从长效管理的角度而言,最佳繁殖力是影响奶牛健康、福利、寿命和持续性的关键。牛群质量和牧场设计是提高奶牛繁殖力的基础。要使群体繁殖力达到非常满意的水平,需要对奶牛繁殖和健康情况进行长期监控。牧场主和兽医需要合理利用自动化管理工具不断扩大群体的规模。繁殖是一项重复的工作,牧场主每时每刻都应该认识到繁殖工作不是偶尔管理的临时工作,而是每天都要坚持的对整个牧场进行前瞻性管理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BioPRYN酶联免疫方法诊断牧场奶牛早孕的应用前景,采用BioPRYN酶联免疫方法检测两个牧场共92头奶牛配种后血液中的PSPB(pregnancy-specific protein-B)含量,从而判断奶牛的怀孕情况,之后以传统触诊法进行结果确认,评估试剂盒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结果显示:BioPRYN技术检测未孕奶牛的准确率为100.0%,怀孕奶牛的准确率为92.8%。该方法简便、快速,可以在早期对奶牛受孕情况进行大通量排查,丰富牧场奶牛早孕检测手段,同时可以配合传统检测方法及时发现流产奶牛,为规模化牧场奶牛配种管理和成本控制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奶牛育种改良中,累代集中优秀公牛和尖子母牛交配,容易造成近亲交配。现代各国的种子公牛部是从世界范围选择来的,几乎无一例外。有显赫父牛和外祖父的公牛,对奶牛群也确实可获得显著的改良效果。据对美国东北部最近的调查,20万头奶牛中,近交系数 F<5%的近交率占牧场牛群的  相似文献   

10.
尽管不同国家和不同奶牛品种之间繁殖力存在差异,但自1980年以来,奶牛繁殖力已普遍下降。然而,21世纪初以后,许多国家奶牛繁殖力表型和遗传型性状有改进的趋势,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引入繁殖力育种值,在育种目标中增加繁殖力权重的结果。然而还有些国家,奶牛繁殖力在遗传上仍然继续退化。遗传改良的障碍包括:繁殖力育种值遗传力低(通过基因组选择可有助于提高公牛育种值的可靠性);将奶产量与繁殖力对经济驱动的重要性加以比较,导致繁殖力选择强度不够;繁殖力性状和产奶性状存在遗传负相关;近亲交配对繁殖性能的影响以及隐性致死性状的概率增加。  相似文献   

11.
作者所在团队前期通过奶牛乳腺上皮组织转录组测序及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发现RPL23A和ACACB基因是奶牛乳蛋白和乳脂性状的候选功能基因,本研究旨在探究这两个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以北京地区7个牧场的1059头中国荷斯坦母牛为试验群体,采集尾根静脉血并提取基因组DNA,通过飞行时间质谱方法检测SNP位点基因型,利用SAS9.4软件的MIXED过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RPL23A基因的SNP位点g.20146771C>T与第1泌乳期5个产奶性状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16),其优势等位基因为T;ACACB基因的g.63878254T>C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和乳蛋白量呈极显著关联(P<0.0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C;g.63962768G>A位点与第1泌乳期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关联显著或极显著(P=0.0001~0.0391),其优势等位基因为A。综上,RPL23A基因主要影响中国荷斯坦牛产奶量和乳蛋白,ACACB基因对产奶量和乳脂具有显著遗传效应,3个SNP位点可考虑作为遗传标记用于标记辅助选择培育奶牛高乳蛋白乳脂新品系和选育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以25头荷斯坦青年种公牛为研究对象,以8头验证种公牛的各8头女儿共计64头中国荷斯坦牛为参照群体,利用DNA测序方法检测κ-CN基因、leptin基因、DGAT1基因、DGAT2基因的SNP位点,结果共发现7个SNP位点,并利用7个SNP的标记效应对25头青年荷斯坦种公牛生产性能进行了基因组育种值估测。结果发现s1、s2、s3、s4、s5、s6、s7、s10、s11、s13、s16、s18、s19、s20、s21、s22、s23和s24青年公牛生产性能高,s8、s9、s12、s14、s15、s17、s25公牛生产性能低。  相似文献   

13.
刘蕾 《中国乳业》2020,(8):60-62
饲料转化率性状的育种在实践中逐渐成熟;在多头公牛的女儿组之间,每头牛每天的基于成本的生产收入(IOFC,因为奶牛涉及的成本较多,这里测算的仅针对饲料成本),差异高达1.50 欧元;育种饲料转化率可以提高混合饲料和粗饲料的利用率;荷兰CRV育种公司(简称CRV)将在另外9 个农场中安装用于测量饲料转化率的系统;数据收集量增加到10 000 头奶牛,意味着基因组公牛的节省下来的用于奶牛自身维持的饲料的相应成本,简称“节省维持饲料成本”(SFCM)育种值的可靠性将提高到65%。  相似文献   

14.
用直接放射免疫法(RIA)和微滴平板酶免疫测定法(Micro-EIA)发展成了沼泽型水牛的快速血浆孕酮(P)免疫测定法。在育种群中用来进行不孕和繁殖力低等方面的选择的 P 测定法,应用于大型牧场的常规育种计划。48头母水牛分为17头、15头和16头三群,3头公水牛分在各群并保持70天。分开公牛后15、25和35天进行血浆 P 的测定,并在分开公牛后15、38和60天进行临床直肠检查。全期妊娠的15头牛在选择时的 P 水平,用 RIA 法测定分别为  相似文献   

15.
张沅 《中国乳业》2013,(1):20-24
本文从牧场角度出发,简述了如何通过奶牛的遗传改良来提高牧场效益,详细介绍了奶牛的科学养殖理念,奶牛的遗传改良模式,优秀种公牛的选育方法,如何选择优秀种公牛冻精以及如何全面做好牛群的遗传改良工作等。  相似文献   

16.
奶牛过度肥胖(以下简称“过肥”)在不同饲养条件的牧场均会出现。过肥牛产奶量低,不正产率高、不孕率高、产后发病率高,严重影响牧场的经济效益,已越来越被奶牛经营者所重视。奶牛过肥的因素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1.遗传因素。一些公牛站中存在着个别乳用特征不明显的公牛。其女儿则显示皮毛粗糙,结构宽松,具有耐粗、低产、易肥等肉用型特征。  相似文献   

17.
前期研究通过荷斯坦公牛全基因组重测序鉴定到17个奶牛产奶性状候选功能基因,其中,肽基脯氨酸顺反异构酶基因(PIN1)参与甘油三酯代谢、甘油磷脂代谢以及mTOR信号通路,且位于产奶量和乳蛋白量性状QTL区间。为进一步系统分析PIN1基因是否对奶牛产奶性状具有遗传效应,本实验基于40头公牛的基因组DNA混池,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PIN1基因的全部编码区以及上下游调控区2000 bp进行扫描,在内含子2检测到1个SNP位点7:g.14432394G>A,A、G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97和0.5203。采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技术对北京地区987头中国荷斯坦母牛进行个体基因型检测,对SNP位点7:g.14432394G>A与5个产奶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在第1泌乳期,SNP 7:g.14432394G>A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493);在第2泌乳期,SNP与产奶量、乳脂量、乳脂率和乳蛋白量呈显著或极显著关联(P=0.0001~0.0104);SNP位点7:g.14432394G>A对产奶量、乳脂量、乳蛋白量和乳蛋白率的加性效应或等位基因替代效应均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综上,PIN1基因对中国荷斯坦牛的产奶量和乳蛋白、乳脂性状具有显著遗传效应,可作为遗传标记用于基因组选择,以加快遗传进展。  相似文献   

18.
奶业发达国家主要通过DHI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这是奶牛业发展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群体改良的最基础的工作。DHI已成为奶牛群体改良科学化、现代化的一个标志。以德国为例:在德国DHI的数据处理中心(VIT)管理着25000个奶牛场,记录了170万头的产奶记录:对18600个奶牛群的130万头奶牛进行注册登记.对35000个奶牛群的200万头奶牛的首次人工授精进行记录:VIT还在2250个肉牛群对31700头肉牛开展注册工作.从事近80000匹马的育种.开发了牧场管理软件.全方位服务于农场和企业。由于VIT是中立方,以第三方身份采集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定期对奶牛(包括对共牛女儿)的生产性能的测定,出具真实数据(DHI)报告;公牛站通过后裔测定的数据分析结果,筛选出最优秀的公牛.用于生产;VIT出具的数据报告也是乳品厂收购鲜奶的依据.这样确保了基础数据的客观、公正.使牧场、乳品厂、公牛站各方利益得到了保护,保证了整个行业和谐健康稳定发展。[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全基因组选择技术在牧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奶牛育种是牧场管理工作中的基础工作,全基因组选择技术为牧场奶牛育种提供了新的育种工具,是目前奶牛选种育种已成熟使用的最前沿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检测覆盖全基因组的分子标记,利用基因组水平的遗传信息对个体进行遗传评估,可以大幅提高育种值估计准确度、缩短世代间隔、降低群体的近交水平,快速提升个体遗传进展和生产水平。本文对全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发展、遗传进展进行了论述并对牧场检测的头胎母牛305d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等表型值与基因组检测的产奶量、乳脂率、乳脂量、乳蛋白率、乳蛋白量5个生产性能单性状育种值进行分析,为基因组选择在牧场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奶牛育种中相关的繁殖性状,如产犊难易、女儿怀孕率、公牛受胎率、母牛怀孕率等都是低遗传力性状,牧场育种工作环节须对牛群繁殖性状的改良加倍重视。本文对奶牛育种评估体系中可遗传的各繁殖相关性状作了简要介绍,对繁殖性状占育种体系权重、基因组对繁殖性状选育的影响以及体型性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进行了简要分析,供行业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