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4 毫秒
1.
采用PCR-RFLP法检测96只荆江麻鸭THRSPα基因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屠体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本试验群体中未检测到AA基因型,仅有CC和CA2种基因型。其中C等位基因频率为0.9792,为优势等位基因。χ2检验表明,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结果表明:荆江麻鸭THRSPα基因内含子多态位点CA基因型个体活重极显著高于CC基因型(P0.01),C基因C型个体全净膛率、胸肌率和瘦肉率极显著高于CA基因型(P0.01),其他性状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2.
IGF-I与IGFBP-1基因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旨在对IGF-I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I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I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3.
Myf5基因多态性与山羊生长性状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选取145只天府肉羊、62只成都麻羊为实验动物,对山羊Myf5基因进行PCR扩增,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该基因在山羊中的多态性。结果表明:实验羊Myf5基因第1外显子第328位发生A→C突变,检测到A、B2个等位基因和AA、AB、BB3种基因型。天府肉羊和成都麻羊的A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690、0.742;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310、0.258。在天府肉羊中,Myf5基因AA型和AB型个体的体重极显著大于BB型(P<0.01),AA型个体的管围显著大于BB型(P<0.05);成都麻羊AA型和AB型个体的体重、管围均显著大于BB型(P<0.05);而群体内不同基因型在体长、体高和胸围上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旨在研究秦川牛IRS-1基因外显子的多态性,及其与秦川牛体尺和肉质性状的相关性。选取384头同等饲养条件下的18~24月龄健康秦川牛母牛为研究对象,采用PCR-SSCP技术结合DNA测序技术检测IRS-1基因外显子上存在的SNPs位点,并将其与秦川牛体尺和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经DNA测序发现,在IRS-1基因外显子的2 346(B1位点)和2 394bp处(B2位点)分别发生了G→A和C→G突变,经分析发现,分别为氨基酸序列第782处Glu和798处Leu的同义突变。通过SSCP带型分析分别出现CC、CD和AA、AB 2种基因型,均未检测出第3种纯合基因型;卡方检验显示,B1位点在所检测牛群中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而B2位点则处于Hardy-Weinberg极度不平衡状态(P<0.01);且B1处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C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低度多态状态;B2处基因型AA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处于低度多态状态;关联分析表明,B1位点不同基因型个体间在体斜长、腰角宽、胸围和眼肌面积方面差异显著(P<0.05),B2位点在腰角宽、胸深和背膘厚方面差异显著(P<0.05)。将2个突变位点合并基因型进行单倍型分析发现,双杂合基因型个体(ABCD)除背膘厚和肌间脂肪含量外其他所分析的各性状均显著高于其他基因型组合,且多标记位点的组合效应值高于单标记位点。结果提示,IRS-1基因对秦川牛体尺及部分肉质性状有显著的影响,可以作为秦川肉牛新品系培育早期选择的候选基因,其中组合ABCD可能是影响秦川牛体尺和胴体性状的最佳基因型组合。  相似文献   

5.
利用PCR-SSCP及DNA测序技术,对632只河南县欧拉型藏羊、祁连县高原型藏羊和贵南县黑藏羊的MyoG基因exonⅠ多态性进行检测并分析多态位点与体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MyoG基因exonⅠ109位存在A→C的碱基突变,存在CC、CA、AA3种基因型,该突变导致MyoG基因exonⅠ37号位谷氨酸(GAG)→丙氨酸(GCG)的错义突变;该位点在3个藏羊群体中均处于中度多态;最小二乘法分析表明,河南县欧拉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体高和体长均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祁连县高原型藏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重显著高于AA基因型个体(P0.05),贵南县黑藏羊群体中CC基因型个体的体长显著小于CA基因型和AA基因型个体(P0.05)。  相似文献   

6.
结合PCR-SSCP与PCR-RFLP技术,检测分析了京海黄鸡母鸡IGF-IR基因第3外显子SNPs的特点及其对京海黄鸡母鸡生产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在该段序列检测到2个点突变:P1(G11 0996C)、P2(C11 1014A),2位点均表现出3种基因型,其中P1位点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最小二乘方差分析表明,P2位点AA型个体初生重显著高于CC、CA型个体(P<0.05)。联合基因型分析表明,GC/AA基因组合型母鸡开产较晚但开产蛋重较高;CC/CA型个体,其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低于CC/AA型个体(P<0.01),初生重、4周龄、12周龄、16周龄和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其他基因组合型个体(P<0.05);CC/AA型个体12周龄、300日龄体重极显著高于GC/CC、CC/CA型个体(P<0.01),16周龄体重显著高于GC/CC、GC/CA、GC/AA、CC/CA型(P<0.05)。利用基因组合型GC/AA、CC/CA、CC/AA与生产性能间的关联特性指导京海黄鸡,能够为利用分子标记加快京海黄鸡的保种和育种进程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7.
采用PCR-SSCP技术对秦川牛(QQ)及其杂种牛西秦(XQ)、安秦(AQ)、德秦(DQ)4个群体共计229头个体UCP3基因进行SNPs多态性检测,发现了AA、AB、AC、AD 4种基因型.测序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为纯合型;AB摹因型在第820位发生C→T突变;AC基因型在第775位发生G→A突变;AD基因型在951位发生G→T突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4个群体中AA基因型个体在宰前活体质量、胴体质量、胴体长、眼肌面积、系水力、大理石花纹中显著高于AB、AC、AD基因型个体(P<0.05);AB基因型个体的背膘厚显著高于AA、AC、AD基因型个体(P<0.05).初步推断,AA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A为优势等位基因,对选择有正向效应.  相似文献   

8.
旨在探讨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性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系,寻找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利用DNA测序和PCR-PFLP方法检测秦川牛SIRT1和SIRT2基因的多态位点并对其进行基因分型,同时分析了单个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合并基因型与秦川牛肉用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在SIRT1基因3′侧翼区检测到两个多态位点(G25764A和A25846G),同样在SIRT2基因3′侧翼区也检测到两个突变位点(C19501T和C19518T)。关联性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所选取的505头秦川牛样本中,G25764A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极显著高于AB基因型(P0.01);A25846G位点上AA基因型个体的眼肌面积与AB和BB两组基因型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和极显著性差异(P0.01);C19501T位点的不同基因型对眼肌面积和肌间脂肪影响显著(P0.05),优良基因型为AA;C19518T的BB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5)。通过合并基因型发现,AB-BB-AA-BB的各个肉用性状表现最优(P0.01或P0.05)。以上结果提示,SIRT1和SIRT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及合并基因型对秦川牛肉用性状有一定的影响,可以作为进行秦川牛肉用性状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9.
采用PCR-SSCP法检测77只朗德鹅A-FABP基因内含子2的多态性,并对基因多态性与肥肝性能进行关联分析。结果表明:扩增序列大小为482 bp,发现有2个突变位点,在162 bp处发生T→C突变,在322 bp处发生C→T突变,鹅群中表现出AA、AB和BB 3种基因型,且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48、0.5455、0.2597,A和B等位基因基因频率分别为0.4676、0.5324,群体该多态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遗传平衡状态。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AB型个体的肝重和肝体比均最高,其中AB、AA型个体肝体比差异显著(P<0.05),AB、BB型个体肝重差异显著(P<0.05)。初步推断,A-FABP基因可作为影响朗德鹅产肝性能的候选基因,其中基因型AB为有利基因型。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新疆褐牛Leptin基因与体尺的相关性,以42头成年健康的新疆褐牛为研究对象,利用PCR-SSCP方法,检测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并与新疆褐牛体尺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Leptin基因E2JW具有三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其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08、0.5238和0.2857。经测序发现:该位点T103C、C113T、C126G和T252A处存在突变。群体多态信息含量0.3727,属于中度多态、遗传杂合度0.4954,B等位基因是优势等位基因。与新疆褐牛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AA基因型个体体高、十字部高均值显著高于BB基因型个体(P0.05)。BB基因型个体后腿围显著高于AB型(P0.05)。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褐牛Leptin基因外显子II E2JW多态性与其体尺性状具有显著相关性,可作为新疆褐牛体尺性状选育的潜在分子标记位点。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MCEE基因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遗传标记的可能性,试验选择1日龄健康麒麟鸡126只,采用Sanger测序法对MCEE基因的3'UTR区进行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检测,并分析对麒麟鸡生长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麒麟鸡MCEE基因的3'UTR区检测到2个SNP突变位点,即第8 959位碱基的G/A转换和第9 082位碱基的C/T转换,分别命名为G8959A和C9082T;MCEE基因3'UTR区G8959A位点形成GG、GA和AA 3种基因型,C9082T位点形成CC和CT 2种基因型;MCEE基因G8959A突变位点的GG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GA型个体(P0. 05),极显著高于AA型个体(P0. 01),G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655,GG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429;MCEE基因C9082T突变位点的CC型个体21日龄体重显著高于CT型个体(P0. 05),C为优势等位基因,基因频率为0. 786,CC型为优势基因型,基因型频率为0. 571。说明MCEE基因3'UTR区检测到的2个SNPs位点(G8959A和C9082T)对21日龄麒麟鸡体重有显著或极显著影响(P 0. 05或P 0. 01),G8959A位点GG基因型和C9082T位点CC基因型为优势基因型,适合作为麒麟鸡生长性状的有效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12.
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技术对以海丰奶牛场588头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牛趋化因子受体1(Chemokine receptor 1,CXCR1)基因的遗传多态性进行分析;采用混合动物模型分析CXCR1基因2个突变位点与测定日产奶量、乳脂率、乳蛋白率、305d产奶量、305d乳脂量、305d乳蛋白量及体细胞评分7个性状的相关性,寻找可用于生产实际的分子标记。结果显示,CXCR1基因5′侧翼区-1830位点发生了A→G的突变,检测到AA、AG和GG 3种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84、0.289和0.027,等位基因A和G的频率分别为0.828和0.172;GG基因型奶牛的日产奶量、SCS和305d产奶量均极显著高于AA基因型(P<0.01),而其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却显著低于AA基因型奶牛(P<0.05)。编码区783位点仅发现AA和AC 2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886和0.114,等位基因A和C的频率分别为0.943和0.057。AA型的个体的日产奶量、305d脂肪产量和305d蛋白产量极显著高于AC型个体,而其乳脂率、乳蛋白率和SCS却极显著低于AC型个体(P<0.01)。结果表明,CXCR1基因遗传突变对澳系进口荷斯坦牛泌乳性状和乳房炎抗性有较大的遗传效应,可用于澳系进口荷斯坦牛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  相似文献   

13.
根据GenBank发表的鸡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 receptor,IGF1R)基因序列针对外显子2和3设计2对引物,采用DNA池测序和PCR-SSCP技术,对鸡IGF1R基因的G26336A、C111014A位点进行多态性检测,并与鸡的生产性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G26336A位点AA基因型个体56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AA和AB基因型个体在84日龄体重显著低于BB基因型个体(P<0.05)。C111014A位点CC、CD基因型个体初生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CC基因型个体在300日龄体重显著低于DD基因型(P<0.05)。研究结果初步表明,IGF1R基因可能是影响鸡生长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或是与之存在紧密遗传连锁的一个标记。  相似文献   

14.
试验旨在研究围脂滴蛋白2(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基因多态性与肉质性状的关联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LIN2基因mRNA在不同月龄(6~60月龄)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选取18~24月龄的健康秦川肉牛536头,采集血样并测定肉质性状指标,研究PLIN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和氨基酸突变,并与秦川肉牛肉质性状进行关联分析。结果发现,PLIN2基因在秦川肉牛皮下脂肪组织中的表达量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18月龄时表达量最高。测序共发现9个SNPs位点,其中g.C7919>T位点不同基因型肌内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CT基因型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C7933>T位点不同基因型背膘厚及肌内脂肪含量均呈显著差异(P<0.05),CC和C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基因型,CT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TT和CC基因型;g.G8015>C位点C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GG和GC基因型(P<0.05);3'UTR区域g.T8496>C位点TC基因型个体肌内脂肪含量显著高于CC和TT基因型(P<0.05);g.C8578>T位点TT基因型个体背膘厚显著高于CT和CC基因型(P<0.05)。综上,PLIN2基因对秦川肉牛肉质性状发育有一定影响,可作为秦川肉牛现代分子选育的候选参考基因。  相似文献   

15.
旨在对IGF-Ⅰ和IGFBP-1基因部分SNPs与鸡生长性状进行关联分析.试验以京海黄鸡为材料,采用PCR-SSCP方法检测2个候选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采用一般线性模型(GLM)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遗传效应.结果表明,IGF-Ⅰ基因外显子3序列的60 bp处有A→G的点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AA、AB、BB 3种基因型,A等位基因频率为0.613,B等位基因的频率为0.387;IGFBP-1基因外显子2序列的21 bp处有A→T的点突变,104 bp处有T→C的突变,在京海黄鸡中检测到CC、CD和DD 3种基因型,C等位基因频率为0.558,D等位基因频率为0.442.IGF-Ⅰ基因BB基因型个体4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AA和AB型个体(P<0.05);IGFBP-1基因DD基因型个体8周龄体质量显著高于CC基因型个体(P<0.05),4、12和16周龄体质量差异极显著(P<0.01).因此,推测这些SNPs对京海黄鸡生长性状具有一定的影响,应用于鸡育种过程中的标记辅助选择可以加快育种进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PCR-RFLP方法检测TLR2基因在297头中国荷斯坦牛中的多态性,并分析其多态性与体细胞评分(SCS)的相关性.结果显示,TLR2基因exon2扩增片断的109 bp处产生C→A的突变,并导致天冬氨酸改变为谷氨酸.TLR2基因exon2被EcoRV消化后表现多态性,表现AA、AB、BB 3种基因型,其中B等位基因为优势等住基因,等位基因频率为0.784 5,而A等位基因频率则为0.215 5.经X2适合性检验,中国荷斯坦牛在该位点达到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同时,群体EcoRV基因座不同基因型与SCS相关分析的结果表明,BB、AB型个体的SCS指标显著高于AA型(P<0.05),AA基因型可作为乳腺炎抗性的有利基因型,可将TLR2作为奶牛乳腺炎候选基因,应用于乳腺炎抗性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利用PCR-SSCP技术首次对郏县红牛母牛IGF2基因多态性及其与生长性状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IGF2基因第2外显子表现多态性,存在AA、AB、BB三种不同基因型。其频率分别为0.235/0.480/0.285;A/B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474/0.526;该位点纯合度为0.501,杂合度为0.499,位点间有效等位基因数为1.996。该基因位点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通过对郏县红牛IGF2基因第2外显子位点不同基因型与样本体重及其它体尺指标的关联分析表明:不同基因型对胸围(P<0.01)和体重(P<0.05)有显著影响,AB基因型个体的胸围和体重明显大于AA和BB型个体。说明IGF2基因可以作为标记用于郏县红牛的肉用选育。  相似文献   

18.
水貂多巴胺受体D1基因多态性及与自咬行为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多巴胺受体D1基因(DRD1)作为候选基因, 分析该基因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本试验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法,首次从美洲黑貂脚部肌肉组织扩增出多巴胺受体D1基因的部分序列片段,并测序,现已将该序列提交到GenBank上,得到序列号为EU249297。通过序列比较,在179位点处发生了(T→C)转换,但并没有导致氨基酸的变化。采用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进行了多态性检测,结果在不同个体中检测到3种基因型:AA、AB和BB型。对该基因的不同基因型与自咬行为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RD1多态性对水貂自咬行为的影响差异显著(P<0.05)。在该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均高于B等位基因,AA型的基因型频率均高于BB型的基因型频率;自咬行为组AA基因型的频率远低于健康组,BB和AB基因型个体分布频率比较差异显著。   相似文献   

19.
采用PCR-SSCP技术检测了大白猪、长白猪、杜洛克猪、马身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等6个品种364头个体催乳素受体基因(prolactin,PRLR)第8内含子的多态性,并分析了多态位点对猪头胎产仔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猪PRLR基因第8内含子存在多态性,共检测到A、B、C 3个等位基因和AA、AB、AC、BB、BC和CC 6种基因型。在杜洛克猪、长白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群体中,A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0.8276、0.5439、0.5345和0.7669;而在大白猪和马身猪群体中,B等位基因的频率最高,分别为0.6894和0.7000;仅在大白猪、山西黑猪和山西白猪中检测到C等位基因,且频率较低,在0.0379~0.1385之间。PRLR基因型对母猪头胎产仔数有显著影响(P<0.05),对产活仔数的影响未达显著水平。AC基因型母猪的头胎产仔数和产活仔数显著高于BC基因型个体,而与AA、AB和BB基因型个体差异不显著。含有A等位基因的母猪的产仔性能优于不带有A等位基因的个体,表明A等位基因是有利于母猪产仔性能提高的等位基因,可应用于标记辅助选择来提高母猪的繁殖性能。  相似文献   

20.
旨在探讨CRTC3基因作为秦川牛生长性状候选基因的可能性,寻找与秦川牛生长相关的分子标记。本研究采用PCR-RFLP方法检测395头健康秦川牛CRTC3基因的多态性,分析其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及组合基因型与秦川牛生长性状的关联性。结果发现,CRTC3基因扩增序列区间存在2个SNPs位点(位于外显子区域的G66478C和位于内含子区域的C91297T)。关联性分析表明,在本试验所选取的395头秦川牛群体中,G66478C位点GC基因型个体在体斜长方面极显著高于CC型个体均值(P0.01),且在胸深方面显著高于CC型个体均值(P0.05)。在C91297T位点,CT基因型个体均值在体斜长、腰高、尻长和胸深方面显著高于TT基因型个体均值(P0.01)。CRTC3基因的优势基因型组合CC-TT的个体在腰高、尻长上极显著高于CC-CT基因型组合的个体均值(P0.01),且基因型组合CC-TT的个体在胸深、胸围显著高于CC-CT组合的个体均值(P0.05)。综上,可以尝试将CRTC3基因作为影响秦川牛生长性状的候选基因用于标记辅助选择,为秦川牛选育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