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发病原因该病主要是由种鸭饲料配制不当。种鸭及其所产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种鸭生殖器官疾患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发病程度较轻的虽然可以孵出雏鸭,但雏鸭体质较弱,如果其缺乏的养分能够及时从育雏饲料中得到充分补足,  相似文献   

2.
1发生原因本病主要是种鸭饲料配制不当,种鸭及其所产种蛋缺乏某些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或种鸭生殖器官疾患或代谢功能失调而引起。表现为胚胎发育不良,严重时造成死胚。程度较轻的,虽然可以孵出雏鸭,但体质较弱,如果其缺乏的养分能够及时从育雏饲料中得到充分补足,  相似文献   

3.
一发病原因饲料中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不足是该病的原发性病因。30日龄以内雏鸭发生缺乏症是由于产蛋种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所致。当产蛋种母鸭日粮中缺乏维生素A时,雏鸭出壳后7~14日龄便开始出现症状。若产蛋种母鸭  相似文献   

4.
2008年8月初.山西省长子县某鸭场所养的种鸭和雏鸭突然出现采食量下降甚至拒食的症状,鸭群整体精神萎靡.嗜睡.羽毛蓬松。有的鸭出现转圈或头颈摇晃等神经症状.雏鸭粪便稀薄.呈灰白色或灰绿色。经询问技术人员得知.发病鸭都是采食新配饲料,而采食原有饲料的鸭并未出现任何的不良症状。新配饲料除玉米和以前的饲料来源不同外.其余的饲料原料均相同。  相似文献   

5.
鸭啄癖症是圈养鸭群中有时会见到的现象。啄癖种类较多,包括啄肛、啄趾、啄羽、啄蛋等现象。引起啄癖的原因很多,管理不当,如鸭舍饲养密度过大、运动量不足,饲料单一造成蛋白质缺乏或饲料中缺乏含硫氨基酸,饲料中矿物质和维生素不足,长时间不喂给食盐,饲喂时间不固定,以及运动场过小,圈舍内通风不良,光线过强等都会造成啄癖症的发生。1 鸭常见的啄癖症1.1 啄肛这是养鸭最常见,最严重的一种啄癖。雏鸭多是在拉稀时,而鸭舍内又缺少饮水,其他雏鸭就啄拉稀雏鸭的肛门,啄破出血后,更多的雏鸭又去啄,常常会导致死亡。成鸭多见于母鸭产蛋,肛门外翻…  相似文献   

6.
鸭佝偻症是由于饲料中钙、磷和维生素D缺乏或比例失调而造成的疾病。本病在圈舍饲养的鸭群中多见,常发生于4周龄内的雏鸭。  相似文献   

7.
1提高种鸭育成均匀度应从育雏抓起1.1将每个育雏圈内的雏鸭数一致,使饲料投放量准确,雏鸭采食量相对一致。否则便会造成雏鸭采食不均而造成个体间生长速度差异。1.2一些个体较小或体质较弱的雏鸭应分开饲喂,适当增加饲料量,促使其体质尽快恢复。待其生长速度与...  相似文献   

8.
掌握好雏鸭饮水、开食的方法和技巧,对养好雏鸭,提高成活率至关重要。1)适时饮水。刚孵出的雏鸭,一般在雏鸭出壳后24~26 h饮水,饮水过迟对雏鸭生长发育不利。2)适时开食。第1次给雏鸭喂食,通常在第1次饮水后15 min左右进行。如果气温较高,雏鸭精神活泼并有求食的表现时,也可以在饮水后接着开食。3)开食方法。饲喂时可在地上放块塑料布,在上面均匀撒上饲料,可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宜于雏鸭吞食和消化。对于不吃食的雏鸭,应用滴管或注射针筒吸葡萄糖水单独饲喂。  相似文献   

9.
李雷 《水禽世界》2010,(3):21-22
雏鸭指0~28日龄的小鸭,刚出壳的雏鸭绒毛短,调节体温的能力差,常需要人工保温;雏鸭的消化机能尚未健全,饲料要求易消化;雏鸭的生长速度快,尤其世骨骼生长很快,饲养雏鸭时一定要供应营养丰富而全面的饲料。雏鸭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差,育雏时要特别重视防疫卫生工作。  相似文献   

10.
雏鸭病毒性肝炎是一种传播极快的急性病毒病,病鸭或带毒鸭从粪便中排毒。污染饲料、饮水等,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本病具有发病急、传播快(1—2天内发病率可达50%以上)死亡率高(在新发病区死亡率可达50%以上)的特点,同时,饲养管理不良,缺乏维生素、矿物质等可导致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鸭浆膜炎亦称鸭疫里默氏杆菌病,是由鸭疫里默氏杆菌引起的主要侵害雏鸭等多种禽类(鹅、火鸡)的一种接触传染病。该病多发于1~8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雏鸭常出现眼和鼻分泌物增多。腹泻,共济失调,头颈震颤等症状.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多见,部分病例出现干酪性输卵管炎、结膜炎,饲料报酬显著下降,故...  相似文献   

12.
鸭传染性浆膜炎是由鸭疫里氏杆菌(Riemerella anatipestiler,RA)引起的一种接触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雏鸭、雏鹅等多种禽类,多发于2~7周龄的雏鸭,呈急性或慢性败血症。鸭疫里氏杆菌血清型众多,已经公开报道的就达25种之多,不同血清型的RA菌株、同一血清型不同源的RA分离菌株,其致病性存在差异,且不同血清型的菌株之间缺乏免疫交叉保护能力。剖检以纤维素性心包炎、肝周炎、气囊炎、脑膜炎等为特征,死亡率为1%~80%,有的甚至高达90%以上。耐过的鸭生长迟缓,增重减慢。由于该病常常导致大批幼鸭发病、死亡以及生长迟缓、饲料报酬显著下降,而且该病难以扑灭,在发病鸭场持续存在,引起不同批次的幼鸭感染发病,因此被认为是造成宁波地区养鸭业经济损失最严重的疫病之一。  相似文献   

13.
母鸭日粮中维生素B1缺乏时,所产种蛋孵化的雏鸭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胚胎发育的后期及出壳后2~3d内的雏鸭。如果雏鸭日粮缺乏维生素B1或饲养方法不合理,则雏鸭群常在20日龄前后出现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养鸭生产中,雏鸭成活率的高低,是养鸭的关键,雏鸭是指0~3周龄的小鸭,在这个时期,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发生各种疾病,造成大批死亡,使养鸭业蒙受较大的经济损失。几年来笔者在技术服务中,调查了解雏鸭早期死亡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现介绍如下,以供参考。1种鸭方面的原因1.1种鸭缺乏营养种鸭日粮过于单纯,比例不当,营养不全,造成维生素、矿物质、微量元素或氨基酸缺乏。当缺乏维生素A时,雏鸭出壳时间延长,肿眼或瞎眼的  相似文献   

15.
刘九生 《中国家禽》1999,21(6):34-34
母鸭日粮中维生素B1缺乏时,所产种蛋孵化出的雏鸭可发生维生素B1缺乏症,多见于胚胎发育的后期及出壳后2~3d内的雏鸭。如果雏鸭日粮缺乏维生素B1或饲养方法不合理,则雏鸭群常在20日龄前后出现症状,如不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就会造成大批死亡。1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6.
1雏鸭的饲料配制
  雏鸭的饲料,除了头两天主要喂夹生米饭外,第三天就要掺喂部分配合饲料,第五天起加入少量的动物性饲料(如鱼粉、螺蛳肉、泥鳅肉),从第七天起,就要用配合饲料来代替米饭,并且加喂青饲料,用量为精料总量的20%~30%。使雏鸭能从各种饲料中吸取丰富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7.
<正>鸭维生素D缺乏症是由于日粮中维生素D供应不足、光照不足或消化吸收障碍,使鸭体内钙、代谢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代谢疾病。饲料中钙、磷供应不足或钙磷比例失调可促进本病的发生。最近笔者在指导某养殖场养鸭过程中,遇到一例雏鸭维生素D缺乏病例,现归纳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8.
我市某畜禽良种场饲养的600羽雏鸭,25日龄时突然发生以呼吸困难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发病150羽,死亡68羽。根据病史、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诊断为雏鸭曲霉菌病。经药物治疗和环境消毒控制了病情,现将发病和治疗情况报道如下:1饲养情况该场雏鸭是以白天散放和夜间入舍的方式饲养,舍内地面潮湿,用具不洁净,食槽内常有剩余的饲料,因而常有一层灰白色覆盖物。雏鸭1天饲喂3次。饲料为自配料,常有板结的小团块,且见带有红色或淡绿色的霉变物。2临床症状病鸭精神沉郁、消瘦、羽毛松乱,两眼半闭或全闭;行动…  相似文献   

19.
<正>1温度在生产实践中,通常有高温、适温、低温3种育雏方法。低温育雏(接雏时的室温25℃左右),其优点是雏鸭经受低温锻炼后体质健壮,生长发育均匀,采食较好,节约燃料,并由于室内外温差小,可以较早放牧;缺点是饲料消耗较多,生长较慢,雏鸭常挤成堆,不易饲养好,缺乏养鸭经验者很可能造成失败,故不敢贸然采用。育雏温度通  相似文献   

20.
中草药防治畜禽疾病,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家畜、家禽疾病作斗争的经验总结,是中国传统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雏鸭肝炎病毒、饲料霉菌、葡萄球菌是养鸭生产上影响最为严重的几种致病因子。雏鸭肝炎病毒可致雏鸭(3周龄以内)极高的发病率、死亡率,是一种传播迅速、高度致死性传染病。葡萄球菌可致种鸭关节炎,发病率高,死亡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