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利用中药合剂《O.L.S注射液》和丙硫苯咪唑治疗猪囊尾蚴病,试验结果表明《O.LS注射液》对囊尾蚴病猪以每千克体重0.5毫升和0.6毫升不同剂量,间3日共8次对两个试验组的猪只分别做肌肉注射,用药后4个月检查对脑组织内的蚴体全部杀死;对心,舌和各部肌肉内的蚴体杀死不完全,以动物个体计算杀死率为60%,对高度感染的病猪(每50克肌肉内检出残留虫体30~115个以上者),仅个月检查对心,舌和各部肌肉组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外有应用吡喹酮治疗牛囊尾蚴病,国内有应用吡喹酮、丙硫苯咪唑治疗猪囊尾蚴病的报道,都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但其疗程较长(治疗后需饲养4~5个月后再宰杀)。为了探索能够推广应用且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治疗途径,我们从1987年6月至1989年6月应用丙硫苯咪唑和盐酸左旋咪唑对自然感染囊尾蚴病的36头病猪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治愈34头,收到较满意的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索能够推广使用又有较好经济效益的治疗途径,我们从2002年6月至2003年6月应用丙硫苯咪唑和盐酸左旋咪唑对我县农村农户和城镇居民自养户自然感染囊尾蚴病的36头病猪进行了治疗试验,结果治愈34头,得到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正>1病原形态囊尾蚴属扁形动物门绦虫纲幼虫的一种类型。猪肉绦虫和牛肉绦虫的囊尾蚴,都是由六钩蚴发育而成的。囊尾蚴体呈卵圆形,在白色的囊内含有囊液和一个凹入的头节,又称"囊虫"。寄生有囊尾蚴的猪肉,一般叫"米猪肉"或"米心肉",或"豆猪肉"。[2]人吃了未煮熟带有囊尾蚴的猪肉,囊尾蚴就在人的肠内继续发育,首先是带有小钩和吸盘的头节从囊里翻出来,并用小钩和吸盘钩吸在人的小肠壁上吸收养料。经2~3个  相似文献   

5.
两种药物治疗感染囊尾蚴猪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猪囊尾蚴病(简称猪囊虫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畜共患互染的寄生虫病。本病不仅严重影响猪的生长发育,而且屠宰后其腼体、内脏无利用价值,给养殖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感染有钩绦虫病,严重危害健康。近年来,国外应用毗险酮治疗牛囊尾拗病及国内有以毗隆酮,丙硫苯咪唑治疗猪囊尾蚴病的报道,都取得较好疗效。为寻找探索经济效益好而有效的疗法,我们从1991年-1995年应用丙硫苯咪吐和盐酸左旋咪哩对自然感染囊尾蚴病的46头猪进行治疗试验,结果表明:除1头病猪因服用药量不足而影响疗效外,其余45头均获满意疗效,报告如下:1材料和方…  相似文献   

6.
取猪肉绦虫的成熟孕卵节片制成虫卵混悬液,经胃管灌入猪胃内,将用此方法获得的试验感染猪囊虫病猪分成复方吡喹酮、吡喹酮注射液、丙硫苯咪唑3个药物组,复方吡喹酮又分为不同的剂量组,用3种药物对  相似文献   

7.
猪囊尾蚴病病原入侵与免疫机理以及免疫预防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猪囊尾蚴病是危害严重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其病原是复杂的真核生物,有猪带绦虫成虫、六钩蚴、囊尾蚴等多个发育阶段,在人猪之间循环感染寄生发育。目前国内外已在病原和宿主个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对猪囊尾蚴入侵与免疫、免疫与免疫逃避以及免疫预防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初步明确了虫体的组成成分与结构形态以及发育形式,与病原入侵和免疫的关系,为免疫预防控制,特别是分子免疫预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要完全控制和消灭该病,要走的路还很长。  相似文献   

8.
《中国兽医学报》2020,(2):369-374
为研究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效果,将30只患豆状囊尾蚴的病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用阿苯达唑、吡喹酮和淀粉进行2个疗程的治疗,从临床症状、体质量变化、白细胞分类变化、病理学宏观、微观和超微结构检查等方面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证明2种药物对兔豆状囊尾蚴病的治疗主要有3点不同:一是阿苯达唑可使豆状囊尾蚴头节的齿钩破坏,吸盘闭锁,并发生凝固性坏死和钙化,囊液充分吸收;而吡喹酮主要引起头节和原始体节起泡、破溃和崩解,皮层破坏,平滑肌收缩,吸盘口闭合,死亡的虫体呈扭曲状,囊液吸收不充分。二是阿苯达唑可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但反应较慢;吡喹酮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引起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三是阿苯达唑治疗组的增长速度比吡喹酮治疗组的快,差异显著,而2治疗组的增长速度均比对照组的快,差异非常显著。总之,阿苯达唑和吡喹酮对兔豆状囊尾蚴病均有较好的疗效,但以前者更好。  相似文献   

9.
应用复方吡喹酮、吡喹酮及丙硫咪唑治疗人工感染囊虫病猪33头,于治疗后4h、24h、77d及100d扑杀,对病猪肌肉组织、脑组织及囊虫进行了病理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三种药物对病猪体内囊虫均具有杀死作用。治疗后24h,复方吡喹酮组病猪体内囊虫全部死亡,而吡喹酮组及丙硫咪唑组病猪体内仍有囊虫存活,治疗后77d及1O0d,复方吡喹酮组病猪体内囊虫全部死亡并被吸收;吡喹酮组病猪体内有多量失去生物活力的囊虫残留;内硫咪唑组病猪体内仍有多量囊虫存活。本实验证实,复方吡喹酮治疗猪囊虫病比吡喹酮及丙硫咪唑的治疗效果迅速而彻底.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家兔感染豆状囊尾蚴后其实质器官的组织病理学变化,用不同数量六钩蚴人工感染家兔(分为高剂量感染组和低剂量感染组,同时设对照组,每组各6只),隔离饲养2个月,分别在感染7 d、30 d和60 d捕杀,取肝脏,经10%的中性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制作石蜡切片,H.E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表明,感染后7 d,高剂量组兔有死亡,低剂量组兔出现腹泻、消瘦,剖检可见肝脏肿大、有出血点,肠壁菲薄;镜检可见中央静脉和肝窦扩张、充血,肝细胞空泡变性,间质中可见六钩蚴。感染30 d后,高、低剂量组家兔均消瘦,肝脏仍肿大、色泽变淡、有散在出血点,表面和切面均见数量不等未成熟的囊尾蚴;镜下可见虫体移行道,其中有大量的嗜酸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含铁血黄素沉积,肝细胞发生严重的空泡变性;间质中观察到发育程度不同的豆状囊尾蚴,囊壁、囊腔和虫体已经形成,头节尚未发育完全。感染60 d后,各剂量组家兔肝脏肿大消失、呈恢复状态,表面有灰黄色或灰白色结节,成熟囊尾蚴从肝脏中移行出来进入腹腔,黏附在大网膜和肠系膜上;肝脏增生明显,肝细胞空泡变性和颗粒变性,但较感染中期程度轻,较感染初期严重,肝细胞分裂增殖,可见双核和三核的肝细胞;形成特异性肉芽肿,肉芽肿中心呈典型的凝固性坏死。  相似文献   

11.
随机选取新乡市郊区某养殖场中自然感染寄生虫的40只小尾寒羊,根据试验羊的年龄、体重、营养状况将羊群分为5个组,每组8只羊.具体分组如下:左旋咪唑分2个剂量组,5mg/kg体重组和10mg/kg体重组,丙硫苯咪唑2个剂量组,5mg/kg体重组和10mg/kg体重组.收集粪便,进行寄生虫线虫虫卵与虫体的的检查.试验结果如下:用药后,试验革只精神好转,症状减轻直至正常;各剂量组药物对各种线虫虫卵及成虫均有明显抑制及杀灭作用,其中,左旋咪唑10mg/kg的剂量组对线虫的驱除效果明显,丙硫苯咪唑也是10mg/kg剂量组对线虫的驱除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2.
猪棘头虫病由棘头虫感染所引起,呈地方流行,虫体主要以金龟子等为媒介进行传播,在以土壤为主要活动环境的猪场发病居多,虫卵对环境不良因素抵抗力较强,很容易引发猪场的长久感染;病猪以消化道症状为主要表现,生长发育不良,严重感染者以死亡而告终;预防本病需做好环境的卫生治理工作,做好金龟子等媒介虫的防控工作,必要时进行药物预防;左旋咪唑、阿苯达唑等对棘头虫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可用于本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酶组织化学法测定了猪囊尾蚴发育过程中及在抗囊药物作用下几种糖代谢酶(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乳酸脱氢酶)的活性,研究了猪囊尾蚴的糖代谢基本规律和两种药物(阿苯达唑、奥芬达唑)对其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猪囊尾蚴存在类似于其他蠕虫的糖代谢通路,具有糖无氧分解、逆向三羧酸循环和糖异生途径.两种药物使猪囊虫体内的6-磷酸葡萄糖酶、琥珀酸脱氢酶及乳酸脱氢酶活性代偿性增强,说明药物首先抑制糖有氧分解途径,然后糖分解代谢受到全面抑制,致使虫体能量耗竭,直至死亡.奥芬达唑对体内各时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较优,且对未成熟期猪囊尾蚴的杀灭作用优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研究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与恩诺沙星治疗猪喘气病的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到2015年2月期间收治的80例喘气病病猪为研究对象,随机将病猪分为观察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对照组采用恩诺沙星治疗,对观察组采用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治疗,对比2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38/40),对照组为80.0%(32/4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猪喘气病采用盐酸多西环素长效注射液治疗,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复方吡喹酮注射液防治羊脑多头蚴病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获得复方吡喹酮注射液治疗羊脑多头蚴病的最佳治疗剂量,本试验应用复方吡喹酮注射液30、50、80 mg/kg BW三个剂量组对患羊脑多头蚴病的绵羊进行治疗,设80 mg/kg BW剂量的丙硫咪唑作为药物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30 mg/kg BW剂量组治愈率较低,为68.97%,不能达到治疗目的;50和80 mg/kg BW剂量对羊脑多头蚴均有很强的驱杀作用,对病羊的治愈率分别为91.84%和92.85%,但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高、中剂量组(80、50 mg/kg BW)与低剂量组、药物对照组比较差异极显著(P<0.01).50 mg/kg BW剂量为防治羊脑多头蚴病的最佳治疗剂量.  相似文献   

16.
对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对感染附红体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选择保定市6个县区30个不同规模的猪场和20个散养户,随机采集不同年龄阶段猪血液样品2 040份,进行直接压片镜检、血液涂片染色镜检和碘制动试验等病原学检测;选择阳性断奶仔猪进行药物治疗试验.结果保定市猪附红细胞体感染率为74.25%,不同年龄阶段的猪不同季节均可感染附红细胞体;临床治疗及体外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贝尼尔、咪唑苯脲、盐酸多西环素、磺胺间甲氧嘧啶和土霉素对断奶仔猪附红细胞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尤以盐酸多西环素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对自然感染猪喘气病的猪群,用黄角射干注射液分别按高(0.2ml/kg.b.w)、中(0.1ml/kg.b.w)、低(0.05ml/kg.b.w)三个剂量肌肉注射治疗,同时设立麻杏石甘散对照组。试验结果表明:用药3d后,黄角射干注射液高、中剂量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86.7,效果优于对照药物麻杏石甘散(60.0)。  相似文献   

18.
猪疥螨病,又称癞、疥癣,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的寄生虫病,发病初期,以皮肤发痒为主要表现,以眼、耳周围为主,随着病情的发展,延伸至背部、躯干,甚至全身,对猪只成长造成严重影响.伊维菌素是新型的广谱、高效、低毒抗生素类抗寄生虫药,对体内外寄生虫特别是线虫和节肢动物均有良好驱杀作用.大环内酯类抗寄生虫药对线虫及节肢动物的驱杀作用,在于增加虫体的抑制性递质γ-氨基丁酸〔GABA)的释放,以及打开谷氨酸控制的Cl离子通道,增强神经膜对Cl的通透性,从而阻断神经信号的传递,最终神经麻痹,使肌肉细胞失去收缩能力,从而导致虫体死亡.基于此,为探究不同剂量伊维菌素浇泼剂对猪疥螨病治疗的效果,笔者以90头猪疥螨病病猪为对象,通过不同剂量的伊维菌素浇泼剂进行治疗,取得了一定成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为证实蟾酥注射液对仔猪白痢的治疗效果及筛选出最佳治疗剂量,通过设定高、中、低3个热量的蟾酥注射液对猪自然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仔猪白痢)进行治疗,并以穿心莲注射液为对照,结果表明,蟾酥注射液高、中剂量组与穿心莲注射液对照组疗效相当,疗效确切,低剂量组则疗效较差.表明蟾酥注射液对由自然感染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引起的仔猪白痢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临床推荐剂量为0.2 mg/kg,肌内注射,2次/d,连用3d为宜.  相似文献   

20.
根据猪内源性逆转录病毒(PERV)的核心蛋白(gag)基因、多聚酶(pol)基因、囊膜(env)基因和β-肌动素(β-actin)基因核酸序列设计并筛选特异性引物6对,利用PCR方法对五指山小型猪PERV gag、pol和env基因存在情况进行系统检测;利用半定量RT-PCR方法对五指山小型猪PERV gag、pol和env基因在心、肝、脾、肺、肾、脑、肌肉7个组织中的表达情况进行系统检测与分析.结果显示,在202个被检样品中,gag、pol基因和envB基因亚型均存在,envA基因亚型仅3个样品未发现,envC基因亚型共检出34个,检出率为16.8%.所测试的7个组织均表达gag、pol和env基因序列,但envC仅在1头个体的组织中表达.各组织gagmuRNA丰度以肾脏为最高,其次为肺、心、肝、脾,脑和肌肉组织的丰度最低.各组织pol mRNA丰度以肾脏为最高,其次为脾、肺、肝、心,肌肉和脑组织的丰度最低.各组织envA、envBmRNA丰度信号强度分布与gag、pol信号类似,亦以肾脏为最高,脑和肌肉组织的丰度最低.各组织envC mRNA的信号强度明显低于envA、envB.以上结果表明,在五指山小型猪中存在PERV,且在各组织中的表达量有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