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旨在了解动物源大肠杆菌中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分子流行病学特征。采用PCR技术检测兽医临床分离的30株猪源大肠杆菌中flor基因的携带情况,利用序列分析技术对GenBank中登录的不同来源的大肠杆菌flor基因序列和临床分离的2株大肠杆菌(HZ19株与MZ6株)的flor基因序列进行相似性分析,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有24株猪源大肠杆菌为flor基因阳性,阳性率为80%;2株猪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相似性为99.2%,与其他序列的相似性在99.0%~100%。提示分离到的猪源大肠杆菌对氯霉素类药物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在兽医临床中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2.
冯世文  李军  曾芸  杨威  陈泽祥  潘艳  彭昊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12):3315-3322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 (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3.
为初步研究猪源大肠杆菌O157∶H7(E.coli O157∶H7)对氟苯尼考耐药性的产生和消除机制,本研究采用亚抑菌浓度体外耐药诱导的方法将两株猪源大肠杆菌O157∶H7诱导成氟苯尼考高度耐药菌株,采用无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传代培养的方法将获得的氟苯尼考耐药菌株的氟苯尼考耐药性消除,检测耐药诱导菌和耐药消除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并检测菌株质粒携带的耐药基因。结果显示,经氟苯尼考耐药诱导,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阿莫西林、头孢唑啉、头孢拉定和头孢噻吩由敏感变为耐药,对头孢噻肟的敏感性由敏感变为中介,对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阿奇霉素由中介变为耐药;而经耐药消除后,菌株恢复对上述药物的敏感性;在菌株的质粒中检测到氟苯尼考耐药基因、喹诺酮类耐药基因和β-内酰胺酶基因,与耐药表型相符。结果表明,在氟苯尼考压力的长期存在下,猪源大肠杆菌O157∶H7对氟苯尼考产生耐药,且对青霉素类、头孢类和喹诺酮类药物产生交叉耐药,在去除氟苯尼考压力下连续培养,可消除菌株的部分耐药性。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研制了大肠杆菌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cat1、flor、cmlA基因三重PCR检测试剂盒.结果显示,该试剂盒具有良好的重复性、灵敏度以及保存期长等特点.应用该试剂盒检测107株猪源鸡源大肠杆菌,cat1、flor、cmlA三种基因的检出率分别是 41.1%、51.4%和36.4%.本试剂盒对氯霉素类药物耐药基因的传播、流行调查以及在临床用药方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调查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存在情况,利用PCR对20株临床分离的耐氟苯尼考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floR分子检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全部菌株floR基因阳性;对其中2株大肠杆菌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与预期所得片段结果相符,长度为753 bp,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99.6%,与牛源、鸡源等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84.8%~99.9%。系统发育分析发现,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不在同一支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floR基因的亲缘关系与该基因的来源动物无关。  相似文献   

6.
为调查鸭源致病性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存在情况,利用PCR对20株临床分离的耐氟苯尼考的致病性大肠杆菌进行floR分子检测,分子检测结果显示,全部菌株floR基因阳性;对其中2株大肠杆菌的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了克隆和测序,结果表明,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片段的克隆测序结果与预期所得片段结果相符,长度为753 bp,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99.6%,与牛源、鸡源等floR基因的同源性为84.8%~99.9%。系统发育分析发现,2株鸭源大肠杆菌floR基因不在同一支上,亲缘关系较远,表明floR基因的亲缘关系与该基因的来源动物无关。  相似文献   

7.
为了考察徐州地区猪源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情况,采用传统微生物法对徐州周边地区52株猪大肠杆菌进行分离鉴定,试管二倍稀释法测定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提取耐药菌质粒DNA,PCR扩增耐药基因目的片段。结果表明,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对徐州周边临床大肠杆菌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值与标准菌株相比较,分别提高20~512倍、10~800倍,个别临床分离株对恩诺沙星的MIC值高达80μg/mL,对头孢曲松的MIC值高达80μg/mL,对安普霉素的MIC值高达320μg/mL;经PCR检测临床分离株均扩增出氟苯尼考Flor耐药基因,Tem型ESBLs耐药基因目的片段。说明徐州周边临床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和阿莫西林已产生严重耐药性,对恩诺沙星和安普霉素已经耐药,但大部分菌株对头孢曲松敏感。提示徐州周边地区猪场应科学合理、有计划地轮换使用不同药物。  相似文献   

8.
floR是氟苯尼考特异性耐药基因之一,当前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的研究报道很少,故本试验利用PCR方法对宠物犬源大肠杆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进行检测,并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宠物犬源大肠杆菌对10种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MIC)。结果显示,20株宠物犬源大肠杆菌中floR耐药基因的阳性菌株数为9株,阳性检出率为45%;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65%,并呈现3~7重的多重耐药性。结果表明,随着氟苯尼考在兽医临床的广泛应用,其耐药率越来越高,需不断加强对氟苯尼考等抗菌药物的耐药性监控。  相似文献   

9.
对吉林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药物敏感性检测的结果表明:20株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均耐药;耐药菌株的质粒检出率达100%。应用Sul2基因的特异性引物,以检出的质粒为模板,均成功地扩增出特异性目的条带。随机抽取3株猪源大肠杆菌的目的片断,克隆、测序的结果表明:3株猪源大肠杆菌的质粒上均含有磺胺耐药Sul2基因,且基因序列与文献报道相一致。含Sul2基因的质粒在吉林省部分地区分离的20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广泛存在,且在吉林省部分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磺胺类药物的耐药性方面起到较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兽医学报》2017,(8):1501-1506
对西藏6个不同地、市200株牦牛源大肠杆菌进行了氨基糖苷类、氟苯尼考和磺胺类药物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的PCR检测。结果显示:牦牛源大肠杆菌对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阿米卡星96%、链霉素94.59%、新霉素19%、庆大霉素23%、卡那霉素19%,耐药基因只检出rmtB基因,检出率为100%;氟苯尼考类药物耐药率为25%,耐药基因flor基因检出率25%;磺胺类药物耐药率为32%,耐药基因sul1基因检出率7%、sul2基因检出率7%、sul3基因检出率17%;且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同时显示,西藏不同地区间牦牛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存在差异,人口密集和流动较大的拉萨、林芝、日喀则市耐药现象较为严重,而阿里、山南和那曲地区相对较轻。以上耐药表型和耐药基因在西藏不同市、地区均有检出,同时存在多重耐药现象。结果表明,西藏牦牛源大肠杆菌存在耐药性,应引起重视,提示西藏地区要合理用药,减轻耐药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11.
本实验对某地养殖场猪源和鸡源大肠杆菌的耐药性及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 R进行分析,旨在了解我国大肠杆菌的耐药现状,以降低对养殖业的危害,减少菌株耐药性的传播,为兽医临床用药及兽药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新型抗菌药物的研制奠定理论基础。采用国标法分离鉴定大肠杆菌,肉汤微量稀释法进行药敏实验,PCR法检测氟苯尼考flo R基因,膜过滤法进行转化接合实验。结果表明:共分离大肠杆菌293株,分离率为73.3%,其中猪源157株,鸡源136株;大肠杆菌对磺胺类、四环素类和氨基糖苷类药物的耐药性相对严重,对氯霉素类、氟喹诺酮类和β-内酰胺类药物相对敏感;与欧盟EUCAST标准相比,该地区大肠杆菌的MIC分布出现明显右移现象;80%以上的大肠杆菌均为多重耐药菌株,以8重和9重耐药菌株为主;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 R携带率为61.2%,flo R基因可以在菌株间相互转移。样品采集地区养殖场大肠杆菌污染严重,耐药种类逐渐增多,多重耐药现象严重,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可以在菌株间相互转移。  相似文献   

12.
猪源大肠杆菌质粒和染色体介导的喹诺酮类药的耐药机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31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6种喹诺酮类药物的敏感性测定,聚合酶链式反应检测质粒介导的喹诺酮类耐药(PMQR)基因qnr、qepA和aac(6′)-Ib-cr,并分析PMQR基因阳性菌株染色体gyrA、gyrB、parC、parE基因的喹诺酮耐药决定突变区(QRDRs)突变。结果显示,31株猪源大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均呈现耐药。在31株猪源肠杆菌中共检测到2株携带qnrB10和4株携带qnrS1基因的大肠杆菌,未检测到qnrA、qepA和aac(6′)-Ib-cr。在PMQR阳性菌株gyrA基因的QRDRs中,低耐药菌株的gyrA基因出现83位S→W突变,高耐药菌株的gyrA基因同时出现83位S→L和87位D→N突变。而在parC基因的QRDRs中,大部分耐药菌株出现80位S→I突变,1株耐药菌株出现45位V→L突变。gyrB和parE基因的QRDRs未检测到突变。结果表明,本地区猪源大肠杆菌对兽医临床常用的氟喹诺酮类药物耐药严重,PMQR的出现和QRDRs的点突变可同时协同贡献对喹诺酮类耐药,而PMQR的出现加速了喹诺酮类耐药基因的快速传播。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从平邑7家生猪养殖场分离的21株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氟苯尼考、多四环素、黏菌素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显示,平邑7家生猪养殖场的21株猪源大肠杆菌对恩诺沙星的耐药率为14%,敏感率为57%;对庆大霉素的耐药率为14%,敏感率约为72%;对阿莫西林的耐药率为100%;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71%,敏感率为0;对多四环素的耐药率为43%,敏感率为29%;对黏菌素的敏感率100%。不同生猪养殖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不同,个别养殖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很高,出现了多重耐药性(对5种抗生素耐药)。建议该养殖场根据药敏结果,采用精准用药和轮换用药方式来防治猪源型大肠杆菌疾病,避免抗生素乱用,进一步推进兽用抗菌药减量化使用和兽用抗菌药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猪源链球菌对红霉素相关耐药基因ermB、ermA和mefA的分布,对河北省及辽宁部分地区的64株猪源链球菌分离株,用PCR方法检测51株红霉素耐药株和13株红霉素敏感株中ermB、ermA和mefA基因。结果显示,耐药菌株中ermB基因的检出率为98.04%(50/51),ermA的检出率为25.49%(13/51),没有检出mefA基因。初步表明河北省及辽宁部分地区的猪源链球菌对红霉素的耐药机制以ermB基因介导为主。20株菌的ermB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同源序列相似性为99%~100%。与参照序列AJ972604.1相比,20株菌的ermB氨基酸序列的突变位点较少,主要有Thr 75→Ser、Ser 100→Asn、Arg 118→His、Leu 175→Ile,以100和118位突变为主,进一步说明ermB基因是相对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和掌握大肠杆菌耐药性的流行情况,从而为控制大肠杆菌的耐药性提供科学依据,用K-B法对临床分离的15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敏试验,以15株分离菌DNA为模板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进行PCR扩增。结果表明:15株猪源大肠杆菌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均耐药,耐药率从高到低分别为头孢哌酮(82%)、头孢噻肟(24%)、头孢他啶(18%)、头孢呋辛(6%)、苯唑西林(6%);PCR扩增均检测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说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tem广泛存在于猪源大肠杆菌中,与抗生素敏感性表型一致。  相似文献   

16.
为使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防止细菌耐药性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探讨在体外初步联合氟苯尼考和多西环素缩小猪源大肠杆菌耐药突变选择窗(MSW)。应用琼脂二倍稀释法,肉汤法富集10^11:FU/mL细菌分别测定了氟苯尼考、多西环素对15株猪源大肠杆菌临床分离株的最小抑菌浓度(MIC)、防耐药突变浓度(MPC),并计算出它们各自的MSW,对于2种药物MSW均比较大的菌株S8、S11、S12进行氟苯尼考联合多西环素用药,测定其MPC和MSW。结果显示,从吉林省分离的15株猪源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多西环素耐药率分别为33.3%和46.7%;MPC大于100mg/L的分别占到40%和13.3%;MSW大于50的分别占40%和0.067%。对于S8、S11、S12氟苯尼考联合多西环素用药,联合指数分别为0.75、0.09、0.438,均呈现相加或协同作用。联合用药可使氟本尼考对S8、S11、S12菌株的MPC分别由原来的256.0、128.0、460.8mg/L,变为8.0、8.0、16.0mg/L,均关闭了MSW。结果表明,氟苯尼考联合多西环素可以缩小或关闭猪源大肠杆菌耐药选择突变窗。  相似文献   

17.
为调查新疆克拉玛依市某规模化猪场不同生长期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从该猪场的550份粪样中分离出大肠杆菌549株,其中,哺乳猪源菌200株、妊娠猪源菌100株、保育猪源菌100株、育肥猪源菌99株和哺乳母猪源菌50株。试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不同生长期猪粪源大肠杆菌对9种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最小抑菌浓度。并通过卡方检验比较不同生长期猪粪源大肠杆菌耐药率的差异。结果发现,不同生长期的猪粪源大肠杆菌均对氨苄西林和阿莫西林/克拉维酸两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其中,保育猪粪源大肠杆菌对安普霉素、恩诺沙星、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和头孢噻呋的耐药率显著高于其他生长期猪粪源大肠杆菌(P0.05),哺乳猪和保育猪粪源大肠杆菌耐药情况严重,对多种抗菌药物高度耐药,以7耐为主;育肥猪、哺乳母猪和妊娠猪粪源大肠杆菌以3耐为主。不同生长期的猪粪源大肠杆菌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规模化猪场分离的120株猪源大肠杆菌进行了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和酰胺醇类药物耐药表型检测,并通过PCR检测菌株的β-内酰胺酶基因(bla_(TEM)、bla_(CTX-M))、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qnrA、oqxA、oqxB)、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aac(6′)-Ib-cr)、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ermB)和酰胺醇类耐药基因(floR)携带情况。耐药性检测结果显示,猪源大肠杆菌对头孢西丁、头孢他啶和阿米卡星具有高敏感率(74.0%),而耐药率最高为四环素类84.2%,酰胺醇类为70.8%,氟喹诺酮类为68.9%,氨基糖苷类为49.4%,大环内酯类为43.3%,最低为头孢菌素类31.4%。猪源大肠杆菌最低对1种药物耐药,最高对18种药物耐药,111株为多重耐药菌,以11耐(15株)、8耐(13株)和7耐(12株)为主,共有82种耐药谱型。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8个耐药基因的阳性率均≥50.0%,其中阳性率最高为bla_(TEM)基因(91.7%),最低为aac(6′)-Ib-cr基因(50.0%),共存在53种基因组合类型,主要为bla_(TEM)+bla_(CTX-M)+qnrA+oqxA+oqxB+aac(6′)-Ib-cr+ermB+floR(14株,11.7%)和bla_(TEM)+bla_(CTX-M)+qnrA+oqxA+oqxB+ermB+floR(13株,10.8%)。耐药基因和耐药表型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bla_(TEM)和bla_(CTX-M)与大肠杆菌对头孢氨苄耐药情况极显著相关(P0.01),bla_(CTX-M)与大肠杆菌对头孢拉啶和头孢曲松耐药情况极显著相关(P0.01),qnrA、oqxA、oqxB和aac(6′)-Ib-cr基因与大肠杆菌对诺氟沙星、氧氟沙星、恩诺沙星和环丙沙星耐药极显著相关(P0.01),aac(6′)-Ib-cr基因与大肠杆菌对庆大霉素和卡那霉素耐药极显著相关(P0.01),floR基因与大肠杆菌对氟苯尼考耐药情况极显著相关(P0.01)。本研究结果表明广西规模化猪场猪源大肠杆菌仅对极少数抗菌药物具有较高敏感率,多重耐药情况严重,具有丰富的耐药谱型,携带多种耐药基因且具有复杂的基因组合类型,所携带的耐药基因与其耐药表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为了解福建地区猪源CTX-M阳性大肠杆菌耐药性、耐药基因流行情况以及耐药质粒特征,本研究采用琼脂二倍稀释法测定福建地区分离的67株猪源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大肠杆菌对13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通过PCR检测其重要的耐药基因;通过供体菌与受体菌(C600)的接合转移试验,检测携带CTX-M耐药基因耐药质粒的水平转移情况,并测定接合子的药物敏感性变化以及耐药质粒的复制子类型。结果显示,分离菌株对头孢噻呋(100%)、头孢噻肟(100%)和四环素(94.0%,63/67)耐药性较高,对阿米卡星相对敏感,耐药菌株仅占7.5%(5/67)。耐药基因检测结果显示,53.7%(36/67)的分离株携带3个以上耐药基因,黏菌素耐药基因mcr-1(49.3%,33/67)和氟苯尼考耐药基因floR(37.3%,25/67)的检出率较高,氟喹诺酮类耐药基因aac(6')-Ib-cr和oqxAB、四环素类耐药基因tetA、酰胺醇类耐药基因cmlA和磷霉素耐药基因fosA3的检出率在10.4%~19.4%,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rmtB(4.5%,3/67)的检出率最低;其中以CTX-M+mcr-1+floR耐药基因的组成模式流行为主,检出率为25.4%(17/67)。通过接合转移试验共获得21株接合子,与受体菌C600相比,其对受试药物,如头孢噻呋、头孢噻肟和庆大霉素等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提高了2~32倍。复制子分型结果显示17株分离菌分型成功,4株分离菌未能分型,其中以IncF型质粒为主。福建地区猪源CTX-M阳性大肠杆菌对抗菌药物呈较为严重的耐药性,耐药基因的携带率普遍较高且以mcr-1和floR基因流行为主,耐药质粒以IncF型为主。本研究为福建地区猪源大肠杆菌耐药性的风险评估与抗菌药的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猪源大肠杆菌中Ⅰ型整合子的流行情况,探讨Ⅰ型整合子与大肠杆菌耐药表型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119株猪源大肠杆菌对8类14种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并采用PCR法检测猪源大肠杆菌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I1)并扩增其可变区,对PCR产物进行酶切分析,测序分析整合子可变区携带的耐药基因盒。结果 119株大肠杆菌耐药现象十分严重,对四环素、磺胺异恶唑、新诺明全部耐药,所有菌株均呈多重耐药。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有92株含Ⅰ型整合子,检出率77.31%。扩增出7类大小不同的基因盒插入区片段,范围为1008bp~3149bp。7类Ⅰ型整合子在119株猪源大肠杆菌中存在13种流行组合。78.15%大肠杆菌菌株的Ⅰ型整合子携带2种或2种以上的基因盒,其中以携带编码氨基糖苷类药物耐药基因(aadA1、aadA2、aadA5、aadA22、aadB)最多,其次为编码磺胺类药物耐药基因(dfrA1、dfrA12、dfrA17、dfrA27),此外还携带编码利福平、林可霉素和氯霉素的基因lnuF、cmlA6、aar-3、orf。结论Ⅰ型整合子普遍存在于大肠杆菌中,且呈流行上升趋势;Ⅰ型整合子参与耐药及多重耐药,但单株细菌携带的耐药基因盒与其耐药表型无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