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柞树通过树体的整形修剪不但能增强树势、提高枝叶产量还能平衡光照、改善叶质。本试验以6年生壮年柞树作为试验对象,研究了根刈、中刈留拳、中刈放拐三种修剪方式对柞树枝叶产量、株形树势、枝条发育情况的影响效果。结果表明,采用中刈放拐修剪方式收效最明显,株高为4.33±0.314m、冠径为2.38±0.233 8m,枝叶产量为10.51±4.528kg/株,与根刈修剪方式呈极显著差异,枝叶产量与中刈留拳树形差异性显著;中刈留拳树形发条力、主枝长度、粗度与中刈放拐树形的相当,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柞场内的柞树修剪形式与柞树生长发育、柞叶产量、叶质优劣、调节气候、防治病虫害、放养管理、人力节省等都有密切的关系。根据蚕儿生活阶段的气候环境及蚕儿生理需要来修剪柞树,是促使蚕儿发育健壮,柞树生长旺盛、保证柞茧丰收的主要关键之一。柞树的剪定形式在山东有中刈柞和根刈柞两种,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紫花苜蓿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紫花苜蓿品种根颈中非结构碳氮物质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均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的紫花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冻融交替期(11月1日),秋末晚割(10月15日)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含量和游离氨基酸含量与未刈割相比均显著增加(P<0.05)。土壤封冻期(12月1日),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均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含量,其中游离氨基酸含量晚割(10月15日)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可溶性蛋白含量10月1日刈割均显著低于未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且10月1日刈割后苜蓿根颈中游离氨基酸、可溶性蛋白含量经过“增长-降低-稳定”过程。两时期测定结果不同,可能与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有关;未刈割与刈割处理不同紫花苜蓿品种间根颈中可溶性糖、淀粉、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含量存在差异;未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C/N显著大于不同时期刈割处理的根颈中C/N。初步结论为:科尔沁地区冬季寒冷、降雪少,秋末刈割导致地上碳水化合物无法向根系运输,且刈割后苜蓿再生长消耗根系营养物质。为确保紫花苜蓿安全越冬保障苜蓿根系中积累大量储藏物质,不适宜秋末敏感期刈割或选择种植刈割后根颈中C/N高的紫花苜蓿品种如东苜1号等。  相似文献   

4.
刘孝良  于艳 《北方蚕业》2021,42(2):28-30
以根刈4年生蒙古栎为材料,调查夏季剪枝对柞树早烘病的影响.结果表明:夏季剪除当年生枝条或剪除2年生枝条,2种剪枝方式均能促进蒙古栎新生枝条的萌发,延缓蒙古栎早烘病的发生.夏季剪枝可作为柞树早烘病防控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对辽东山区柞园用于养蚕的4种柞树的根系形态特征进行了调查分析。蒙古栎、麻栎无明显主根,辽东栎、槲树有明显主根;0~40 cm土层中根系重量占根系总重量比例依次为蒙古栎(96.16%)、辽东栎(93.09%)、槲树(89.77%)、麻栎(85.23%);不同树型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中刈树型优于根刈树型,其中蒙古栎相对增多了5.08%和16.84%,辽东栎相对增多了5%和20%,麻栎相对增多了4.08%和17.25%,波罗栎相对增多了18.75%和16.16%;不同类型柞园的根系重量和长度,一级柞园较三级柞园相对增多了89.66%和88.74%,三级柞园柞树根系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中。  相似文献   

6.
在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适时适度的刈割有利于促进香根草的地上部和地下部健康、协调地生长。研究了不同频度和不同时间刈割处理,对香根草发育的影响,结果显示:刈割可以促进茎叶的伸长,茎叶含水量升高;适当频度的刈割可以有效地控制香根草的高度,茎叶变宽厚,延长香根草绿期,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但过度刈割(处理Ⅰ)会使相应的效应下降;在7月中旬至9月中旬香根草快速生长期间刈割1次,不但可以明显增加地上部茎叶的产量,促进地上部分蘖的发生,同时也有利于地下部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根茎比,但不刈割(对照处理Ⅷ)、刈割不及时(处理Ⅶ)或频繁刈割均不利于香根草的健康生长。  相似文献   

7.
李朝运  张芳  别宏道 《北方蚕业》2011,32(1):48-49,52
对不同树龄的柞树分别采用轻剪、重剪,轻捎、根刈等不同型式的整伐处理,调查柞叶的适熟期变化,蚕儿的适宜放养龄期,以及单位面积产叶量的增幅,由此提出蚕坡轮伐制度的变革意见。  相似文献   

8.
赵成振  李强  钟荣珍 《草业学报》2022,31(3):92-100
刈割是羊草草地一种常见的利用方式,为探究不同物候期刈割对羊草再生和产量的影响程度,分别设置了对照组(CON)和刈割组。刈割组包括拔节期刈割(ES)、抽穗期刈割(HS)和开花期刈割(FS)。对照组不刈割,8月15日收获;刈割组起始刈割后,8月15日收获。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HS和FS刈割处理增加了(P<0.05)羊草干物质(DM)总产量而ES刈割处理则降低了(P<0.05)DM总产量。此外,所有处理均提高了(P<0.05)羊草的粗蛋白总产量。不同物候期刈割羊草的再生过程是不同的,ES处理羊草细根长、根表面积和体积最低。FS处理羊草再生后期净光合速率高于其余处理(P<0.05),导致其后期再生效率较高,但根中水溶性碳水化合物(WSC)含量最低(P<0.05)。HS和CON处理在羊草根形态和WSC含量上则无显著差异。尽管不同物候期刈割后羊草的再生过程不同,但其再生产量是接近的,特别是ES和HS处理,这是因为较长的再生周期被较低的再生效率所抵消,因此,总DM累积量主要由刈割前的DM来决定。综上所述,应在抽穗期进行刈割,能提高羊草产量并保持其持久性。  相似文献   

9.
刈割对香根草护坡地植物群落早期特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金根  薛建辉 《草地学报》2009,17(4):520-526
为科学构建和有效管理香根草(Vetiveria zizanioides(L.)Nash)护坡植物群落,尽早使其发挥生态功能,对不同刈割处理下建植初期的香根草护坡植物群落进行连续2年的定点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刈割增加植物群落中定居的物种数,且最先在群落中定居的主要为禾本科(Gramineae)、菊科(Compositae)和豆科类(Leguminosae)物种,3类物种数占物种总数的46.67%~77.78%;刈割能提高植物群落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并且表现出刈割频率高,群落丰富度指数高、群落优势度指数低的趋势.其中,2次/年刈割处理(4月上旬、6月上旬)总体表现最佳;植物群落中物种间的生态位重叠值随着香根草优势种群地位逐步提高而呈现下降趋势,但刈割会改变这种趋势;香根草在植物群落中起关键作用.香根草物种优势度与群落丰富度指数、群落优势度指数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P<0.05),而与群落均匀度指数呈极显著线性负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0.
修剪是草坪管理中的重要措施之一,他可以提高草坪的外观质量。本试验以草坪草高羊茅‘Arid3’(Festuca arundinacea Schreb.)为试验材料,通过外施一氧化氮(NO)的方法,利用根系扫描仪测量了不同修剪高度(7,5,3,1和0cm)下高羊茅根系形态指标。结果表明:不同修剪高度下高羊茅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根平均直径、根尖数、根分枝数和根交叉数与未修剪的根系指标的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随着修剪高度的降低,总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和根平均直径呈现先增加后减少趋势,而根的交叉数、根分枝数和根尖数呈现下降趋势。然而,外施NO对不同修剪高度下的高羊茅根系生长有显著促进作用,修剪高度越高,效果越好,反之越差。综上所述,外源NO对不同修剪处理下高羊茅的根系生长具有一定调节作用,这种作用随修剪高度降低而减弱。  相似文献   

11.
辛硫磷防治天幕毛虫及舞毒蛾等柞树害虫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柞树是柞蚕的主要饲料,在自然条件下常遭受一些食叶害虫的为害。其中舞毒蛾(Lymantria dispar Linnaeus.)、天幕毛虫(Malacosoma neustria testacea Mats.)、栎枯叶蛾(Bhima sp.)等在辽宁蚕区都是柞树的主要害虫,常啃食嫩梢、吃光树叶,影响更新中刈柞树的发条和展叶,使春蚕生产受到较大的损失。我们针对上述害虫进行了药剂防治试验。从室内的药剂筛选中看出,以辛硫磷杀虫效果为好,可收到一药多治之功效。本文仅就辛硫磷药效与防治试验初步结果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不同剪枝型式与上三造桑叶产量的关系两年的大田观察和小区试验调查:伦40良种桑采用冬留大树尾对头造桑叶产量有着明显的增产效果,春期雨水偏多的一九七六年亩产桑比冬根刈增产83%;春旱严重的一九七七年亩产桑亦比冬根刈增产30. 2%。二造无论在多雨环境还是干旱环境均表现出  相似文献   

13.
周祥军  秦利 《中国蚕业》2012,33(2):91-94
柞蚕幼虫的整个生长发育都是在柞园中完成的,建设生态条件好、适合各龄幼虫需要的柞园是柞蚕生长发育良好的基础和前提。柞树需要培养成一定的树型才能适应柞蚕生产。适合饲养柞蚕的树型主要有无干树型(根刈树型)、中干树型(中刈树型)。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科尔沁沙地苜蓿(Medicago sativa)秋末是否应该刈割及最佳刈割时期的争议,本试验对秋末不同时期刈割处理和未刈割的8个苜蓿品种(‘草原2号’、‘草原3号’、‘东苜1号’、‘农菁1号’、‘农菁8号’、‘肇东’、‘龙牧801’、‘公农1号’)根颈中抗氧化酶活性及脯氨酸含量变化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冻融交替期,未刈割与秋末早割(10月1号)相比苜蓿根颈中SOD活性显著增强(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POD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秋末晚割(10月15号)苜蓿根颈中POD活性(P<0.05);不同时期刈割和未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无显著变化;10月1号刈割紫花苜蓿根颈中MDA含量高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土壤封冻期,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显著高于不同时期刈割根颈中SOD活性(P<0.05);10月1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显著高于未刈割和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CAT活性(P<0.05),且MDA含量显著低于未刈割与10月15号刈割苜蓿根颈中含量(P<0.05);未刈割苜蓿根颈中游离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0月1号刈割根颈中含量(P<0.05)。研究结论为:进入寒冬,刈割与未刈割相比,未刈割苜蓿根颈中SOD、POD活性增强,游离脯氨酸含量增加,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强,秋末敏感期刈割刺激苜蓿根颈中CAT活性增强,但SOD、POD活性较低,游离脯氨酸含量下降,适应低温环境能力弱,因此不建议秋末敏感期刈割。  相似文献   

15.
柞树修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柞树进行多年修剪试验的结果表明,改变传统的砍伐方法,采用合理修剪的方法(定树型、定主干、定侧枝、定芽枝修剪法),可以促进柞枝萌发,增强树势,提高柞叶产量和品质,提高柞坡覆盖度和土壤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秋季刈割对紫花苜蓿根贮有机物质在越冬期间变化情况及对翌年越冬率、头茬产量的影响,本文以‘公农1号’紫花苜蓿为试验材料,测定第二次刈割后900GDD,1000GDD,1100GDD,12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在2013年秋末至2014年初春越冬期间主根中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的含量。结果表明:种植翌年,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刈割的紫花苜蓿越冬率及头茬产量显著高于其他刈割处理(P < 0.05),与未刈割处理间差异不显著;整个越冬期间,紫花苜蓿根贮藏性有机物质含量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综上所述,吉林省中东部地区秋季刈割具有可行性,且在第二次刈割后1000GDD时刈割不会影响牧草翌年产量。  相似文献   

17.
以新疆北疆绿洲区常见的3种紫花苜蓿品种作为研究对象,用微根管技术监测3个品种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明确不同品种间的细根周转及不同土层分布动态特征,分析苜蓿细根周转与干草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紫花苜蓿细根总现存量均在7月21日达到最大值,WL343HQ、WL363HQ和WL366HQ数值分别为0.294、0.861和0.568 cm·cm-3;其中细根生产量分别出现了2、3和2次峰值,细根死亡量分别出现了2、2和3次峰值;细根生产量最大值均出现在7月6日至7月21日,且大小顺序为WL363HQ(0.455 cm·cm-3)>WL366HQ(0.260 cm·cm-3)>WL343HQ(0.116 cm·cm-3)。在刈割时期与未刈割时期观测细根生长与死亡,刈割时期细根现存量较未刈割时期减少,说明刈割能影响苜蓿细根的生长,降低其现存量。3个苜蓿品种在不同土层的细根现存量大小均为0~20 cm>20~40 cm>40~60 cm。WL343HQ、WL363HQ和WL366HQ苜蓿细根周转率分别为1.566、1.973和1.859 yr-1,且3者周转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表明,苜蓿总干草产量与死亡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年细根生产量与年细根最大现存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说明苜蓿地下细根的生长与死亡动态影响其地上部分植株的生长发育及干草产量。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的细根现存量、生产量及干草产量均优于WL343HQ和WL366HQ,故紫花苜蓿品种WL363HQ在当地的生产性能表现较好,适宜在本地进行推广种植。  相似文献   

18.
以沙葱(Allium mongolicum Regel)为试材,通过研究人工播种后刈割次数对其生长发育特性及根部贮藏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为沙葱适宜刈割次数及适宜刈割时期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及实践指导。结果表明:随着刈割次数的增加,沙葱叶鲜重、干重及根鲜重、干重呈降低趋势(P<0.05);其地下部根长、根数、分蘖数及鳞茎直径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趋势(P<0.05);但根系中蛋白质呈增加趋势(P<0.01),可溶性糖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淀粉含量则先降低后逐渐升高;刈割1次的第2年抽薹率和抽薹数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1),但与对照差异不显著。沙葱当年和第2年的总产量均以年内刈割3次(处理Ⅲ)最大,分别为3192 kg·hm-2和22266 kg·hm-2,各处理单茬产量则随刈割次数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19.
清城、清郊两区(下称清远)的桑蚕业历史悠久。五、六十年代,清远冬期桑树的刈枝型式主要采用根刈和大树尾两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清远冬期桑树的刈枝型式逐步趋向采用低中刈(留干25~30厘米)。根刈和大树尾蚕农基本不采用了。蚕农为什么喜欢低中刈这一刈枝型式?我们在清城区洲心镇和附城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作了如下的调查:1.低中刈和根刈有效枝条数的比较;2.多年低中刈的缺株情况;3.低中刈和根刈年中各造产叶量的比较;4.低中刈  相似文献   

20.
<正> 柞蚕以柞叶为食,故柞场是放蚕的基础。山东省一些蚕区历来的习惯是春蚕用老柞(二年生柞),秋蚕用芽柞(一年生柞)。但因春季干旱少雨,柞树叶质衰老硬化快,蚕、柞不相适应。如何改造老柞,使之符合蚕儿生长发育的要求,这历来是春蚕饲料调节需要探索的问题。曾采用三眠柞、二芽柞和老眠柞等修剪形式,来控制春蚕用柞的老嫩和含水量的高低,对调节春蚕饲料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几种修剪形式都是用截短枝条的方法(只是位置轻重不同),更替顶芽生长,推迟发芽期,其结果缩小了树冠,影响了光能的充分利用,对柞树长势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