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试验对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的组成进行测定,旨在比较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的营养品质。试验选取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15尾(体重71~139 g、体长13.4~18.9 cm)、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3尾(体重90~147 g、体长14.8~20.4 cm)、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投喂冰鲜杂鱼)10尾(体重578~639 g、体长31.3~36.7 cm)作为样本。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组织中的一般营养成分及肌肉氨基酸和脂肪酸组成,并对肌肉营养品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68.07%,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分别高出了32.3%、20.6%(P0.05),而全鱼粗脂肪含量则为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野生1龄和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P0.05),各样本间肌肉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差异不显著(P0.05);各样本的肝脏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变化较大,粗蛋白质含量按照野生1龄、养殖1龄、养殖2龄的顺序依次显著降低(P0.05),而粗脂肪含量则呈现与粗蛋白质相反的变化。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均检测出18种氨基酸,而且在含量上养殖红鳍东方鲀大多数均显著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P0.05)。根据氨基酸评分(ASS)和化学评分(CS),红鳍东方鲀肌肉中赖氨酸的含量相对较为丰富,且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必需氨基酸指数(EAAI)最高,其次为养殖1龄红鳍东方鲀,最后为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肌肉中共检测出19种脂肪酸,且野生和养殖红鳍东方鲀脂肪酸组成相似,野生1龄、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肌肉中饱和脂肪酸(SFA)含量差异不大(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则以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最高,为51.54%,但是各样本间差异不显著(P0.05);肌肉中C20∶5n-3(EPA)和C22∶6n-3(DHA)含量均较丰富,其中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DHA的含量分别比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高出了24.7%、27.2%(P0.05),而且养殖1龄和养殖2龄红鳍东方鲀EPA+DHA的含量也显著高于野生1龄红鳍东方鲀(P0.05)。由此可知,红鳍东方鲀营养组成合理,且养殖红鳍东方鲀营养品质优于野生红鳍东方鲀。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生长性能、体组成和牛磺酸合成关键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配制4种等氮等脂的试验饲料,分别是含60%鱼粉的对照1饲料、含45%鱼粉的对照2饲料、含30%鱼粉且分别添加0.5%和1.0%牛磺酸的2种含牛磺酸饲料。选取健康、初始体重为(17.33±0.55) 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配到12个养殖桶中,每个养殖桶中投放25尾。将12个养殖桶随机分为4组,每组3个养殖桶,每组随机投喂1种试验饲料,持续投喂56 d。结果显示:1)各组存活率(SR)无显著差异(P0.05);特定生长率(SGR)以1.0%牛磺酸组最高,对照2组最低,但各组间无显著差异(P 0.05);对照1组和0.5%牛磺酸组的饲料效率(FE)显著高于对照2组(P0.05),与1.0%牛磺酸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蛋白质沉积率(PPV)、蛋白质效率(PER)、肝体比(HSI)、脏体比(VSI)和肥满度(CF)均无显著差异(P0.05)。2)各组血清和肝脏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肝脏中半胱氨酸双加氧酶(CDO)活性均无显著差异(P0.05),对照2组肝脏中半胱亚磺酸脱羧酶(CSD)活性显著高于对照1组、0.5%牛磺酸组和1.0%牛磺酸组(P 0.05)。3)各组鱼体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 0.05)。综合来看,饲料中添加0.5%或1.0%的牛磺酸可以减少30%的鱼粉用量而不显著影响红鳍东方鲀幼鱼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3.
为确定北方须鳅幼鱼对饲料蛋白质的需求量,进行了为期60 d的生长试验。以鱼粉、发酵豆粕和酪蛋白作为蛋白质源,设计了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2.85%、31.09%、40.72%、47.21%和54.08%的5种等脂等能试验饲料。每种饲料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平均体重为(0.77±0.02)g的北方须鳅幼鱼40尾,以重复为单位养殖于水体为80 cm×50 cm×20 cm的水槽中。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2.85%~40.72%时,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显著升高(P0.05);再继续升高饲料蛋白质水平,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反而显著降低(P0.05)。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22.85%~40.72%时,饲料转化效率和存活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升高趋势;当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72%~54.08%时,饲料转化率和存活率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呈下降趋势。在饲料蛋白质水平为40.72%时,试验鱼获得最高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和存活率。饲料蛋白质水平对北方须鳅幼鱼的肥满度、脏体比、肝体比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和水分含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P0.05)。饲料蛋白质水平高于40.72%后,全鱼粗脂肪含量显著降低(P0.05),并且饲料蛋白质水平为31.09%~54.08%时全鱼粗脂肪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下降。由增重率与饲料蛋白质水平建立二次回归方程,得出北方须鳅幼鱼达到最大生长速度时的饲料蛋白质需求量为41.57%。  相似文献   

4.
黑鲷幼鱼赖氨酸需求量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选用初体重(9.13±0.09)g的黑鲷(Sparus macrocephalus)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分别投饲赖氨酸水平实测值为2.08%、2.52%、2.88%、3.25%、3.68%和4.05%的等氮等能日粮.试验期为8周,观察日粮赖氨酸对黑鲷生长性能,体组成以及消化能力的影响,并确定其适宜的赖氨酸需求量.结果表明,当饲料中的赖氨酸水平从2.08%上升到3.25%,黑鲷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升高而升高(P<0.05),此后则出现降低的趋势.赖氨酸低水平组(2.08%和2.52%)饲料效率较其他组低(P<0.05),其余各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从2.08%上升到3.25%,蛋白质沉积率有显著提高(P<0.05),此后趋于稳定.存活率与肝体比与赖氨酸水平无关.全鱼蛋白质含量随饲料赖氨酸水平增加而增加,脂肪含量则呈现下降趋势;各组间的灰分和水分含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脏总必需氨基酸和赖氨酸含量随着饲料赖氨酸水平升高而增加,但是在赖氨酸添加水平最高组这两个指标均有所降低(P<0.05).随着饲料赖氨酸含量增加,血清胆固醇含量、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呈下降趋势,赖氨酸含量为3.68%时均达最低值,而对血清甘油三酯含量没有显著性影响(P>0.05).赖氨酸含量为3.25%时,干物质和蛋白质的表观消化率最高,而脂肪消化率的最高值出现在3.68%赖氨酸的饲料组.试验结果还表明,黑鲷幼鱼胃、前肠和中肠的蛋白酶活性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随着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增加而升高(P<0.05),过高的饲料赖氨酸水平则会降低蛋白酶活性,各组间的胃、前肠和中肠的脂肪酶活性先下降后升高(P<0.05),饲料赖氨酸水平对黑鲷幼鱼胃、前肠和中肠的淀粉酶活性没有显著影响(P>0.05).使用曲线模型,根据试验黑鲷幼鱼的增重率同饲料中赖氨酸水平的相关性得出其赖氨酸需要量为3.28%,占饲料蛋白质的8.63%.  相似文献   

5.
本试验旨在探讨鱤幼鱼对晶体氨基酸的利用效果,并在此基础上确定鱤幼鱼赖氨酸的需求量.试验设计7组等氮饲料,其中对照组饲料蛋白质源全部为结合蛋白(鱼粉和酪蛋白),试验组饲料在对照组饲料的基础上利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并通过添加不同水平的L-赖氨酸盐酸盐使赖氨酸水平在1.9%~4.5%之间(0.5%的梯度).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36±0.08)g的鱤幼鱼378尾,随机分为7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18尾鱼),每组随机饲喂1种试验饲料.试验期为8周.结果表明:使用晶体氨基酸替代部分酪蛋白后,鱤幼鱼的生长性能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3.46%和3.94%组的特定生长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2.45%、2.95%、3.46%和3.94%组的饲料系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各试验组的干物质、蛋白质和脂肪表观消化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鱤幼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干物质和蛋白质表观消化率,肝胰脏脂肪酶活性,血清总蛋白、总胆固醇含量以及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均随饲料赖氨酸水平的升高而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综上所述,鱤幼鱼可以利用饲料中的晶体氨基酸,利用效果与饲料氨基酸组成的平衡性有关;以增重率为指标,通过二次曲线模型得出鱤幼鱼赖氨酸需求量为饲料干重的3.40%(饲料粗蛋白质含量为饲料干重的46%).  相似文献   

6.
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评估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生长性能、营养成分和血液指标的影响,进而确定黄颡鱼幼鱼的赖氨酸需要量,试验设计6种等氮等脂的饲料(粗蛋白质45.00%,粗脂肪7.00%),饲料中晶体赖氨酸的添加水平分别为0、0.30%、0.60%、0.90%、1.20%和1.50%,实测各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分别为1.58%、1.89%、2.15%、2.41%、2.67%和2.90%。试验选取初始体重为2.00 g左右的黄颡鱼幼鱼36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尾,进行为期12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1.58%组黄颡鱼幼鱼的成活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P0.05)。黄颡鱼幼鱼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随着赖氨酸水平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且在赖氨酸水平为2.41%时具有最大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均以1.58%组最低,显著低于除2.15%组外的其他各组(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的肥满度、肝体比和内脏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全鱼和肌肉干物质、粗脂肪含量以及肌肉粗蛋白质含量均无显著影响(P0.05),但显著影响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以及全鱼粗蛋白质含量(P0.05),全鱼和肌肉粗灰分含量均以2.41%组最低,全鱼粗蛋白质含量以2.41%组最高。饲料中赖氨酸水平对黄颡鱼幼鱼全血中红细胞数、白细胞数、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无显著影响(P0.05),对血清中总胆固醇、葡萄糖含量及谷草转氨酶活性亦无显著影响(P0.05),但对血清中谷丙转氨酶活性和甘油三酯含量有显著影响(P0.05)。以增重率为评价指标,通过线性模型分析得出黄颡鱼幼鱼对饲料中赖氨酸的需要量为2.61%(相当于饲料蛋白质的5.80%)。  相似文献   

7.
文章旨在研究饲料添加不同水平赖氨酸对鳜幼鱼生长、饲料利用及生化组成的影响。试验选取平均体重为(2.75±0.08)g的鳜幼鱼540尾,随机分为6组,每组3个重复,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D1组(1.52)(%干重,下同)、D2组(1.88)、D3组(2.16)、D4组(2.58)、D5组(3.02)、D6组(3.49)的等氮等能饲料。结果表明,饲料添加不同水平的赖氨酸可提高鳜幼鱼的终末体重、日增重、增重率及特定生长率。在终末体重上,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P<0.05)。日增重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和D6组(P<0.05),D5组和D6组差异不显著(P>0.05)。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D4组显著高于D1组、D2组、D3组(P<0.05)。饲料系数D4组显著低于D1组、D2组、D3组差异显著(P<0.05)。不同赖氨酸水平对鱼体蛋白质、脂肪、水分无显著影响(P>0.05),鱼体中灰分水平随各组赖氨酸水平增加有升高趋势,但各组差异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鳜幼鱼饲料中赖氨酸水平为2.90%,占饲料蛋白质的5.58%,生长和饲料利用效果较好。 [关键词]鳜幼鱼|赖氨酸|生长|饲料利用|生化组成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大规格花鲈饲料缬氨酸的需求量。配制饲料缬氨酸水平为1.12%、1.54%、6组,每组3个重复)进行10周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末重、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随饲料缬氨酸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点在1.96%组。摄食率、蛋白质效率和蛋白质沉积率随饲料缬氨酸的增加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饲料缬氨酸水平对鱼体组成及肌肉必需氨基酸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肝脏谷草转氨酶和谷丙转氨酶的活性随饲料缬氨酸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本试验条件下,以特定生长率和饲料效率为评价指标,大规格花鲈饲料缬氨酸的需求量为2.14%~2.17%饲料干物质(5.07%~5.14%饲料蛋白)。  相似文献   

9.
为探讨不同蛋白质和脂肪水平饲料对拉氏幼鱼生长、体成分和免疫力的影响,以鱼粉和豆粕为蛋白质源,以豆油为脂肪源,配制蛋白质水平分别为23%、28%、33%、38%,脂肪水平分别为5%、8%、11%的12种半精制饲料,饲喂初始均重为(27.60±0.13)g的拉氏幼鱼。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放养30尾试验鱼,进行60 d的养殖试验。结果表明: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拉氏幼鱼的增重率(WGR)、特定生长率(SGR)、蛋白质效率(PER)和饲料系数(FCR)有显著影响(P0.05),饲料脂肪水平对拉氏幼鱼的PER和FCR有显著影响(P0.05),但饲料蛋白质和脂肪水平对各生长性能指标无显著的交互作用(P0.05)。23%和28%蛋白质组的W GR和SGR显著高于33%和38%蛋白质组(P0.05),8%脂肪组的FCR显著低于11%脂肪组(P0.05),与5%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蛋白质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灰分含量都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蛋白质水平为28%时达到最高值,而全鱼水分含量不受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影响(P0.05)。随着饲料中脂肪水平的升高,全鱼粗脂肪含量呈现升高的趋势,但8%和11%脂肪组差异不显著(P0.05)。嗜水气单胞菌攻毒48 h后,低、中蛋白质组(23%和28%蛋白质组)的存活率高于高蛋白质组(33%和38%蛋白质组),低脂肪组(5%脂肪组)的存活率高于其他2个脂肪组(8%和11%组)。综合以上研究结果得出,拉氏幼鱼饲料的适宜蛋能比为23.67~26.03 mg/k J,蛋白质水平为23%~28%,脂肪水平为5%~8%。  相似文献   

10.
青海湖裸鲤幼鱼蛋白质需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试验旨在确定青海湖裸鲤幼鱼蛋白质需要量(初始体重为:16.43g),以实用饲料配方为基础,设计7个蛋白质水平(31%、33%、35%、37%、39%、41%和43%)的试验饲料,每组饲料投喂3个重复。养殖过程在循环水系统中进行。结果表明,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青海湖裸鲤幼鱼特定生长率呈现先显著上升(P0.05)后平稳的趋势(P0.05),饲料系数呈现下降趋势,但各处理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青海湖裸鲤幼鱼血清谷草转氨酶活性及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增加(P0.05),而血清尿素氮含量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增加而降低(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结果,由折线模型拟合得出青海湖裸鲤幼鱼蛋白质需要量为37.67%。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不同水平的中草药复方制剂对巴音布鲁克羊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选择健康巴音布鲁克4月龄断奶羔羊80只,公母各半,初始体重相近,随机分为5组,每组4个重复,每个重复4只,5组分别饲喂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 0%、1.0%、2.0%、3.0%和4.0%的日粮。通过饲养试验测定增重及饲料转化率,通过消化试验测定养分代谢率,通过屠宰试验测定屠宰率、净肉率、肉骨比等。结果表明:巴音布鲁克羊日增重均比对照组高,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3.0%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7.81%(P < 0.05)|干物质料重比与精料料重比均比对照组低,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3.0%组与对照组相比降低了0.66%(P < 0.05)和27.01%(P < 0.05)|粗蛋白质、酸性洗涤纤维、干物质等养分消化率均比对照组高,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3.0%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3.67%(P < 0.05)、6.63%(P < 0.05)和6.20%(P < 0.05)|胴体重、屠宰率、净肉重、净肉率、肉骨比均比对照组高,添加中草药复方制剂3.0%组与对照组相比提高了10.08%(P < 0.05)、5.62%(P < 0.05)、9.47%(P < 0.05)、5.07%(P < 0.05)和8.45%(P < 0.05)|骨重无明显差异。综上,中草药复方制剂能提高巴音布鲁克羊的增重速度、饲料转化率、营养物质消化率及屠宰性能,并且本试验条件下,添加3.0%中草药组效果最好。 [关键词] 中草药|巴音布鲁克羊|生产性能|屠宰性能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生长性能、血浆生化指标与肝脏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配制添加不同水平[0(对照)、0.25%、0.50%]发酵银杏叶的饲料,投喂初始体重为12.6 g的斜带石斑鱼8周,每种饲料投喂3个网箱(重复),每个网箱投放30尾鱼。结果显示:1)生长性能指标各组间均没有显著差异(P>0.05)。2)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均可显著降低血浆谷丙转氨酶(ALT)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50%发酵银杏叶还可显著降低血浆谷草转氨酶(AST)活性(P<0.05)。3)与对照组相比,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均可显著降低肝脏丙二醛(MDA)含量(P<0.05),显著提高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P<0.05);饲料中添加0.50%发酵银杏叶还可显著提高肝脏过氧化氢酶(CAT)活性(P<0.05)。由此可见,饲料中添加0.25%或0.50%发酵银杏叶对斜带石斑鱼的生长性能无负面影响,还可提高斜带石斑鱼的肝脏抗氧化能力,且添加水平为0.50%时效果优于添加水平为0.25%时。  相似文献   

13.
本文旨在探讨饲粮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獭兔生长性能、氮代谢及血清免疫和生化指标的影响。选用平均体重为(665±123)g的断奶獭兔 200只,随机分成 5组(每组 40个重复,每个重复 1只),分别饲喂赖氨酸水平为 0.55%、0.70%、0.85%、1.00%和 1.15%的试验饲粮。预试期 7d,正试期 53d。结果表明:饲粮赖氨酸水平对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和料重比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显著或极显著影响食入氮(P=0.0065)、氮沉积(P=0.0459)和氮生物学效价(P=0.0226),而对粪氮排出量、尿氮排出量、可消化氮、氮表观消化率和氮利用率无显著影响(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1.00%和 1.15%的组的食入氮极显著高于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55%和 0.70%的组(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70%、0.85%、1.00%和 1.15%的组的氮沉积和氮生物学效价显著高于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55%的组(P<0.05)。饲粮赖氨酸水平极显著影响血清免疫球蛋白 A(P<0.0001)、免疫球蛋白 G(P<0.0001)和免疫球蛋白 M 含量(P<0.0001)。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70%、0.85%、1.00%和 1.15%的组的免疫球蛋白 A、免疫球蛋白 G和免疫球蛋白 M 含量均极显著低于饲粮赖氨酸水平为 0.55%的组(P<0.01)。饲粮赖氨酸水平除显著影响血清胆固醇浓度(P=0.0167)外,对血清总蛋白、球蛋白、尿素氮含量以及谷丙转氨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本试验所测指标,生长獭兔的饲粮适宜赖氨酸水平为 0.55% ~0.70%。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旨在研究基础饲粮中添加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对绵羊脾脏中Toll样受体2(TLR2)和白细胞介素-1受体相关激酶4(IRAK4)表达的影响。选取健康、体重[(27.43±3.61)kg]接近的3月龄澳洲白与湖羊杂交F1公羔68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7只羊。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分别在基础饲粮中添加2%(2%组)、4%(4%组)、6%(6%组)的黄芪副产物。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各组绵羊的终末体重、平均日增重和平均干物质采食量差异不显著(P>0.05)。2%组羔羊的脾脏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4%组和6%组(P<0.05),而4%组、6%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2%组绵羊脾脏中TLR2和IRAK4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4%组和6%组(P<0.05)。3)免疫组化染色发现TLR2蛋白主要定位在饲喂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绵羊脾脏红髓的脾窦中,IRAK4蛋白主要定位在饲喂不同比例黄芪副产物绵羊脾脏红髓的脾索中。由此可见,基础饲粮中添加2%的黄芪副产物不仅可以增加绵羊的脾脏指数,还可以上调脾脏中TLR2和IRAK4基因的表达,从而在机体的免疫调节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验选用12头初始体重为(15.33±2.10)kg健康杜×长×大杂交去势公猪,分为6个处理,采用6×6双拉丁方设计,研究低蛋白日粮条件下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氮平衡和生长性能的影响。试验日粮包括1个高蛋白对照组(粗蛋白水平为18%,标准可消化赖氨酸0.83%)和5个低蛋白处理组(粗蛋白水平为14%,标准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分别为0.63%、0.73%、0.83%、0.93%和1.03%)。结果表明:日粮粗蛋白水平降低4%后,生长猪的氮排放量显著降低(P<0.01),氮沉积率和生物学价值随着日粮赖氨酸水平的升高呈线性上升(P<0.01);日粮粗蛋白和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的生长性能并无显著影响(P>0.05)。综合考虑日粮标准可消化赖氨酸水平对生长猪氮平衡和生长性能这两方面的影响,当日粮粗蛋白水平较《猪饲养标准》(2004)的推荐标准降低4%时,15~40kg生长猪最适日粮标准回肠可消化赖氨酸水平为0.93%~1.03%。  相似文献   

16.
本试验旨在探讨不同饲粮粗蛋白质水平下黑水虻蛋白替代豆粕对蛋鸡生产性能、蛋清品质及血清蛋白质代谢指标的影响。采用单因素随机试验设计,选用252只产蛋率相近的33周龄罗曼白蛋鸡,随机分为3组,每组7个重复,每重复12只鸡。各组分别饲喂标准回肠可消化氨基酸(SIDAA)平衡模式下配制的不同粗蛋白质水平(16.50%、14.85%、13.20%)的玉米-豆粕-黑水虻蛋白饲粮,各组黑水虻蛋白与豆粕提供等量的粗蛋白质。预试期2周,正试期12周。结果表明:1)与16.50%组相比,14.85组%和13.20%组的产蛋率和平均日采食量无显著影响(P>0.05),平均蛋重显著降低(P<0.05),料蛋比显著升高(P<0.05);13.20%组的产蛋量显著降低(P<0.05),14.85%组的产蛋量无显著差异(P>0.05)。2)与16.50%组相比,14.85%组的平均蛋重、蛋清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哈氏单位和蛋清比例均无显著差异(P>0.05);13.20%组的平均蛋重、浓蛋白重、蛋白高度显著降低(P<0.05),蛋清重和哈氏单位呈下降趋势(P=0.0513和P=0.0673)。3)各组血清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活性及总蛋白、白蛋白、尿酸含量无显著差异(P>0.05)。16.50%和13.20%饲粮粗蛋白质水平对蛋鸡输卵管膨大部分泌功能有轻微不良影响。由此可见,在SIDAA模式下,以黑水虻蛋白替代豆粕并使饲粮粗蛋白质水平降低至14.85%时对鸡蛋蛋清品质无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基于生长性能和肉品质,评价胍基乙酸(GAA)对肉鸡的适用阶段和饲粮蛋氨酸(Met)配套强化效果。选取1日龄雄性爱拔益加肉仔鸡1920只,随机分为16组,每组设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鸡。试验分前期(1~21日龄)和后期(22~42日龄)2个饲养阶段,1组为对照组,饲喂常规饲粮(Met水平前期为0.50%,后期为0.40%)。2~6组仅在前期设置Met或GAA处理,其中,2组只把饲粮Met的水平提高至0.65%;3~6组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2个饲粮Met水平分别为0.50%和0.65%,2个GAA添加量分别为300和600 mg/kg。7~11组仅在后期设置Met或GAA处理,其中,7组只把饲粮Met水平提高至0.55%;8~11组采用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2个饲粮Met水平分别为0.40%和0.55%,2个GAA添加量分别为400和800 mg/kg。12~16组在全期(1~42日龄)设置Met或GAA处理,前期和后期饲粮设置分别同2~6组和7~11组。试验期42 d。结果发现:1)与对照组相比,只在前期饲喂高剂量GAA并强化Met供应能够显著提高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21日龄体重(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料重比(P<0.05);仅在后期饲喂高剂量GAA能够显著提高22~42日龄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22~42日龄料重比(P<0.05),同时强化Met供应还可显著提高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及42日龄体重、胸肌指数(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及42日龄腹脂指数(P<0.05);全期饲喂高剂量GAA能够提高22~42日龄和1~42日龄平均日增重及42日龄体重和胸肌指数(P<0.05),显著降低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及42日龄腹脂指数(P<0.05),同时强化Met供应还可显著提高1~21日龄平均日增重和21日龄体重(P<0.05),显著降低1~21日龄、22~42日龄和1~42日龄料重比(P<0.05)。2)与对照组相比,全期单独强化饲粮Met或联合添加低剂量GAA可以显著降低42日龄胸肌、腿肌亮度(L^∗)值和剪切力(P<0.05),提高红度(a^∗)值和24 h pH(pHu)(P<0.05);单独饲喂GAA对肉品质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可见,当全程饲喂高剂量GAA时,无需额外补充Met就可使肉鸡终末体重和胴体质量达到最佳;若要阶段性使用GAA,宜在后期高剂量添加且同时补充Met。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饲粮中添加不同苹果渣水平对关中奶山羊泌乳性能、养分表观消化率、血清生化指标及瘤胃液pH值的影响,选取体重[(50.81±1.53) kg]、胎次(第3胎)、产奶量[(2.15±0.05) kg·d-1]、泌乳日期[(125.00±2.51) d]相近或一致的健康关中奶山羊50只,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羊,每只羊为1个重复。各组苹果渣添加比例分别为0(对照)、9%、18%、27%和36%。试验预试期10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8%和27%组的产奶量和4%校正乳产量均极显著高于0(对照)、9%、36%组(P<0.01);各组干物质采食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间乳脂率、乳蛋白率、乳糖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18%组粗蛋白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对照)、9%组(P<0.05),18%组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显著高于0(对照)、27%和36%(P<0.05);各组间血清总蛋白、血清葡萄糖、血清甘油三酯、血清尿素氮无显著性差异(P>0.05);瘤胃液pH值随着苹果渣添加比例的增加而降低,9%、18%、27%、36%组的瘤胃液pH值均显著低于对照(P<0.05)。由此可见,饲粮中添加适量苹果渣可以提高关中奶山羊的产奶量,4%校正乳产量,粗蛋白与中性洗涤纤维表观消化率等指标,降低瘤胃液pH值,改善羊乳品质和血清生化指标,苹果渣作为一种新型饲料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且在本试验中,饲粮中苹果渣的添加水平为18%时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L-精氨酸含量对冬毛期雌性水貂氨基酸消化率、血清氨基酸含量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选取(150±3)日龄的健康雌性水貂63只,随机分为7组(每组9个重复,每个重复1只水貂),分别饲喂在基础饲粮中添加0、0.20%、0.40%、0.60%、0.80%、1.00%和1.20%L-精氨酸的试验饲粮,试验饲粮中L-精氨酸含量分别为1.70%、1.90%、2.10%、2.30%、2.50%、2.70%和2.90%。预试期7 d,正试期60 d。结果表明:1)干物质采食量、干物质排出量和干物质消化率各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1.70%组水貂的赖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2.50%、2.70%和2.90%组(P0.05)。2.70%和2.90%组水貂的精氨酸消化率显著高于1.70%和1.90%组(P0.05)。3)2.30%组水貂血清丝氨酸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70%、1.90%、2.10%和2.90%组(P0.05)。2.30%和2.50%组水貂血清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70%、1.90%、2.10%和2.90%组(P0.05)。2.30%组水貂血清苯丙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70%和2.90%组(P0.05)。2.30%组水貂血清精氨酸含量显著高于1.70%、1.90%、2.10%和2.90%组(P0.05)。4)2.30%组水貂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活性显著高于1.70%组(P0.05)。2.30%和2.50%组水貂血清乳酸脱氢酶活性显著高于1.70%、1.90%、2.10%、2.70%和2.90%组(P0.05)。5)2.30%和2.50%组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M含量显著高于1.70%、1.90%、2.10%、2.70%和2.90%组(P0.05)。2.30%组水貂血清免疫球蛋白G含量显著高于1.70%和2.90%组(P0.05)。2.30%和2.50%组水貂血清补体4含量显著高于1.70%和2.90%组(P0.05),2.10%组水貂血清补体4含量显著高于1.70%(P0.05)。由结果可知,当饲粮中L-精氨酸含量为2.30%时,冬毛期雌性水貂能获得较好的蛋白质和氨基酸代谢,同时免疫功能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