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了探讨复合营养调控剂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对绵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两因素交叉分组试验设计,因素一设4个水平发酵底物,分别是粗料组(Ⅰ组);粗料+基础精料组(Ⅱ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1组(0.30%苹果酸、0.06%半胱胺、0.08%糖萜素)(Ⅲ组);粗料+基础精料+复合配方2组(0.60%苹果酸、0.12%半胱胺、0.16%糖萜素)(Ⅳ组),同时另设5个水平精粗比饲料(3∶7、4∶6、5∶5、6∶4、7∶3)。培养72h采样并测定培养液pH、NH3-N和VFA浓度。结果表明:随着精粗比增加,pH和NH3-N浓度下降,且精粗比为4∶6时,试验Ⅲ组较Ⅱ组、Ⅳ组分别降低3.23%、2.22%(P0.05);乙酸浓度、乙/丙、甲烷排出等随着精料比增加呈下降趋势,丙酸呈升高趋势。在不同精粗比条件下,补饲精料组之间pH、NH3-N浓度差异均不显著(P0.05)。随着精粗比增大,pH、NH3-N浓度呈下降趋势,发酵产气量呈上升趋势。与补饲基础精料组相比,基础精料中添加以苹果酸、半胱胺、糖萜素配制而成的复合营养调控剂可降低发酵液中NH3-N浓度、乙酸浓度、乙/丙值、甲烷排出量,同时升高丙酸浓度,改善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
日粮精粗比与VA添加水平对奶牛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3.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4.
本试验旨在研究饲粮不同精粗比对南江黄羊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试验以3只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健康南江黄羊[平均体重为(25.48±1.48)kg]作为瘤胃液供体动物,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试验饲粮精粗比分别为10∶90(10C组)、30∶70(30C组)、50∶50(50C组)、70∶30(70C组)、90∶10(90C组)。结果表明:随着饲粮精粗比的提高,培养液中pH逐渐下降,发酵后70C、90C组均显著低于10C、30C组(P<0.05);精粗比对氨态氮浓度和总挥发性脂肪酸浓度影响不显著(P>0.05);微生物蛋白浓度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升高,其中90C组显著高于其他4组(P<0.05);有机物发酵率随着精粗比的提高显著提高(P<0.05);乙酸与丙酸的比值随着精粗比的提高逐渐下降。由此可知,本试验条件下,高精料饲粮对南江黄羊体外发酵有显著的影响,随着精料比例的升高,微生物蛋白合成量增加,瘤胃发酵的能量利用效率提高。  相似文献   

5.
<正>1饲料比例对牛奶成分的影响奶牛产奶量较高时,所需饲料的能量与蛋白质应适当增加。通常情况下,在奶牛日粮中添加精饲料以满足奶牛的营养需要,奶牛日粮中精、粗饲料的比例对奶牛的瘤胃功能与生产性能的影响很大。1.1精饲料的比例由于精料具有较好的适口性,因此奶牛对精料的喜爱度也较高。精料的单位体积与粗饲料相比要小一些。精饲料在瘤胃中的发酵速度与粗饲料相比也较快一些,还会导致瘤胃内含物的酸度有所提高,同时对于纤维的正常发酵会产生一  相似文献   

6.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V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V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h4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V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h时,高精料组乙酸/丙酸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旨在揭示硫胺素对体外培养奶牛瘤胃微生物发酵的影响。以2头安装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设置精粗比为40∶60的底物,硫胺素的添加量设为0、20、40、60和80 mg/kg 4个水平,采用人工瘤胃体外发酵方法研究硫胺素对瘤胃发酵、微生物变化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低精料日粮条件下添加硫胺素对培养液pH影响不显著,但有提高pH的趋势;低精料日粮条件下NH3-N浓度随着硫胺素添加水平的增加而上升;低精料日粮条件下硫胺素提高了细菌蛋白的产量而降低了原虫蛋白的产量。  相似文献   

8.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精粗比及维生素A水平对体外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以3头体重相近,装有永久性瘤胃瘘管的荷斯坦奶牛为试验动物,采用2×3完全随机试验设计,第一因素为培养底物的精粗比,设2:8和5:5两个水平,第二因素为维生素A的添加剂量,设3个水平,分别为每毫升培养液中5.8、11.7和23.3 IU。试验共分6个处理组,每处理组均进行4、8、12及24 h四个时间点的体外批次培养,每个时间点3个重复。结果表明:维生素A添加水平在5.8~23.3 IU/ml范围内,对奶牛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较小。高精料组的体外培养液中TVFA、乙酸、丙酸、丁酸含量均高于低精料组。体外培养24 h时,高精料组乙丙比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高精料组的pH值均显著低于低精料组(P<0.05);氨氮浓度与BCP含量均显著高于低精料组(P<0.05)。  相似文献   

9.
奶牛瘤胃就像一个大发酵罐,在日粮消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一个由细菌、原虫和真菌组成的独特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而瘤胃微生物的种类及其数量关系影响奶牛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消化利用情况,但是瘤胃微生物种类变化也受日粮精粗比的影响。因此,研究高精料和低精料日粮对奶牛瘤胃微生态发酵活动及产物的影响,为高效利用饲料及维持奶牛健康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为了探讨不同精料浓度对奶牛机体氧化应激和瘤胃内环境稳定性的影响,选用5头临床健康体重为(502±20)kg的荷斯坦奶牛,饲喂9种不同精料水平日粮(精粗比分别为30:70、35:65、40:60、45:55、50:50、55:45、60:40、70 : 30、100:0)对奶牛瘤胃内pH、抗氧化指标以及血清中抗氧化指标变化的影响.连续进行9期饲喂试验,前8期每期30 d,全精料组试验期为3 d.结果表明,全精料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瘤胃内SOD的活力极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MDA及OH含量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GSH-Px活力极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日粮(P<0.05),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精粗比为30:70、35 : 65、40:60、45:55、50:50、100:0的日粮组,和其他组差异不显著(P>0.05);精料浓度为55%日粮条件下,血清内SOD、T-AOC的活力显著高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GSH-Px活力显著低于其他精料浓度组(P<0.01),MDA含量与精粗比为50:50、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OH含量与精粗比为60:40的日粮组差异不显著(P>0.05),而显著低于其他日粮组(P<0.05).说明不同精料浓度的日粮对瘤胃内环境稳定性和机体氧化应激有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奶牛肢蹄病会给奶牛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其发生大多是饲养管理不当造成的。因此,应加强饲养管理,采取有效措施,减少奶牛肢蹄病。1检查日粮精粗比首先,要检查奶牛日粮中的精粗料比例是否合理。如果饲喂过多的精料会对瘤胃产生负面影响,使瘤胃内产出氨气,导致瘤胃酸度过高,形成瘤胃酸中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人工瘤胃液中不同精粗比日粮对绵羊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采用单因素完全随机化试验设计随机分为5组,试验1,2,3,4组精粗比依次为20∶80、30∶70、40∶60、50∶50,粗饲料为羊草,每个精粗比重复3次,取人工瘤胃液,活体羊瘤胃液为对照组,测定瘤胃发酵参数。结果表明:当精粗比为30∶70时,瘤胃液p H值、NH3-N浓度最接近活体羊瘤胃液;试验前2 d为适应期,3~5 d为稳定期,符合瘤胃发酵趋势。  相似文献   

13.
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为探讨饲粮不同精粗比对梅花鹿瘤胃消化代谢参数的影响,选用4头装置永久性瘤胃瘘管的成年梅花鹿,设计3种不同精粗比的饲粮,采用4×3拉丁方试验设计,对瘤胃内pH值、氨态氮(NH3-N)、三氯乙酸沉淀蛋白(TCA-P)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进行了测定,并研究了他们的动态变化规律及挥发性脂肪酸(VFA)组分。3种饲粮精粗比分别为20:80、40:60、60:40,精料由玉米、大豆饼、大豆、麦麸、骨粉、食盐组成,粗料为干柞树叶。各组饲粮中约含粗蛋白10.3%,总能17.36MJ/kg。试鹿均为单圈舍饲,每头每日分两次喂精料2.5kg,自由饮水。每种饲粮经15天预饲期后,进入正式采样期。试验结果表明,饲粮不同精粗比对瘤胃内NH3-N、TCA-P浓度影响较小(P>0.05);对pH值、TVFA浓度影响较大(P<0.01)。随日粮中精料比例增加,瘤胃内pH值显著下降,TVFA浓度显著升高。对瘤胃内VFA组分分析发现,随着日粮中精料比例的提高,呈现出乙酸比例下降、丙酸比例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果还指出,瘤胃内几项主要代谢参数均随进食而呈现规律性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试验用持续瘤胃模拟法研究了不同日粮精粗比对瘤胃厌氧真菌的数量、数量优势真菌形态、发酵参数及中性洗涤纤维(NDF)消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精粗比增加瘤胃厌氧真菌数量下降、数量优势菌形态发生变化、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增加、pH值显著降低(P<0.05);精粗比增加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发酵类型由乙酸-丙酸发酵类型转变为丙酸-乙酸发酵类型;但对氨氮浓度和NDF降解率无显著影响(P>0.05)。  相似文献   

15.
饲粮精粗比影响动物瘤胃发酵内环境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瘤胃是反刍动物消化代谢的主要器官,精粗比是影响瘤胃发酵的重要因素。本文综述不同精粗比日粮对反刍动物瘤胃发酵内环境、饲料降解率以及发酵产物的影响,为提高反刍动物饲料利用率和机体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试验采用二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固体发酵底物中精料类型及精粗比对瘤胃真菌产纤维素酶的影响。固体发酵底物精料类型为麦麸和玉米,精料与粗料花生蔓30∶70、40∶60、50∶50、60∶40和70∶30。试验进行10 d,每2 d采一次发酵样品,监测其中的微晶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滤纸酶酶活。试验结果表明,麦麸作为精料底物可显著提高微晶纤维素酶、羧甲基纤维素酶和β-葡萄糖苷酶酶活(P0.05)。精粗比为70∶30的产β-葡萄糖苷酶和滤纸酶酶活显著高于其他各精粗比(P0.05)。试验条件下,麦麸为固体发酵底物精料,精粗比为70∶30,发酵时间为4~6 d获得较高的酶活。  相似文献   

17.
本试验采用体外产气技术评定日粮中添加植物性脂肪酸钙添加水平对奶牛瘤胃发酵的影响。试验采用以玉米秸秆为基础日粮,其中精粗比为1∶1。试验设5个钙皂添加水平,由植物性脂肪酸钙分别取代0%、2%、4%、6%、8%的精料,来探讨日粮中不同水平植物性脂肪酸钙对奶牛瘤胃发酵参数的影响。试验研究表明,添加植物性脂肪酸钙6%水平以下对瘤胃pH值、产气量、氨态氮浓度、总挥发性脂肪酸量(TVFA)、乙酸、丙酸、丁酸及乙酸:丙酸影响不显著;8%添加水平显著降低瘤胃产气量、丙酸含量,显著提高乙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本试验旨在利用主成分分析评价精料、构树和全株玉米青贮以不同比例组合后的组合效应,筛选最佳组合比例。试验设计3个精粗比(40∶60,50∶50,60∶40),15种日粮组合比例,利用体外模拟瘤胃发酵测定15个组合的瘤胃发酵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精粗比40∶60时,40∶60∶0和40∶45∶15组的氨态氮(NH3-N)含量较高;精粗比50∶50时,50∶0∶50,50∶12.5∶37.5和50∶25∶25组的72 h产气量(GP72)较高(P>0.05),50∶25∶25组的NH3-N含量最高;精粗比60∶40时,60∶10∶30组的乙酸(AA)、丙酸(PA)和总挥发性脂肪酸(TVFA)浓度显著高于其他各组(P<0.05)。精料∶构树∶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60∶10∶30,综合主成分值最大。在本试验条件下,日粮中添加构树可以改善肉牛体外瘤胃发酵性能,当精料∶构树∶全株玉米青贮比例为60∶10∶30时,组合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9.
本试验旨在研究在不同的玉米和苜蓿添加比例下添加亚硝酸钾对瘤胃体外发酵的影响。采用频繁传代模拟瘤胃发酵和2×2双因子试验设计,以不加亚硝酸钾为对照,首先以玉米:苜蓿=1:3培养30代,每隔24 h传代一次,再以玉米:苜蓿=3:1培养30代。每代测定24 h产气量,并采集样品,测定发酵液pH、亚硝酸盐(NO2-)和氨态氮(NH3-N)的浓度、挥发性脂肪酸(TVFA)及其组成比例。结果表明:(1)传代培养达30代,发酵液pH和产气量可达到稳定。(2)不同精粗比不影响NO2-的24 h剩余量和丁酸比例(P 0.05)。(3)添加亚硝酸钾显著提高了NH3-N浓度(P 0.01),但精粗比为3:1时,显著降低了NH3-N浓度(P 0.01)。(4)精粗比为1:3时添加亚硝酸钾降低了产气量、TVFA产量和乙酸比例,提高了pH和丙酸比例(P 0.01);相反,精粗比为3:1时添加亚硝酸钾不改变产气量、TVFA、乙酸和丙酸比例(P0.05),降低了pH(P 0.01)。在本试验培养条件下,不同精粗比显著影响了瘤胃发酵参数,添加亚硝酸钾改变了瘤胃发酵类型。  相似文献   

20.
不同日粮对奶牛瘤胃发酵模式及泌乳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4头安装永久瘤胃瘘管和十二指肠瘘管的泌乳奶牛(体重为483 kg±21 kg,泌乳日龄为175 d±6 d),研究4种日粮,分别为30∶70CW(粗料由羊草组成)、30∶70CCA(粗料为玉米青贮+苜蓿+羊草混合型)、50∶50CCA、65∶35CCA日粮对泌乳奶牛瘤胃内pH、NH3 N浓度、VFA的动态变化及奶牛生产性能的影响。试验采用4×4拉丁方设计,每期23 d。结果表明,精粗比为65∶35CCA日粮条件下奶牛瘤胃内pH显著低于其它组(P<0 01), 65∶35CCA及50∶50CCA日粮组瘤胃内NH3 N浓度显著高于精粗比30∶70 日粮组(P<0 01),瘤胃内乙酸浓度随精料比例的提高而降低(P= 0 10),丙酸浓度、丁酸浓度及乙酸/丙酸比例差异均为极显著(P<0 01);在不同精粗比日粮条件下,乳脂率差异显著(P<0 01),以30∶70CCA组为最高;产奶量、乳蛋白率及非乳脂固形物含量均呈极显著差异(P<0 01),均以高精料组65∶35CCA组为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