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在影响养猪效益的诸多因素中,种猪性能起主导作用。按美国农业部(USDA)1996年对美国50年来畜牧业中各类科学技术所起的作用进行总结,遗传育种占了40%的贡献率。据美英等发达国家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预测,21世纪全球商品化生产的畜禽品种将通过分子育种技术进行培育,品种对动物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超过50%。我国养猪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优良的成绩,猪的育种工作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我国的养猪业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出栏率、胴  相似文献   

2.
杜立新 《猪业科学》2005,22(9):12-13
1分子育种研究对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意义1.1种猪主要依赖进口,急需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猪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育种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目前生产上使用的良种主要依靠引进,仅2004年,我国引进种猪达1000万美元。常规育种周期长、预见性差、选择效率低,已不能满足当前养猪业生态建设对优良品种的需求。目前世界上养猪发展趋势是专门化品系选育和配套系生产。养猪业发达国家都在大力选育专门化品系,如日本仅大白猪一个…  相似文献   

3.
1分子育种研究对我国养猪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1种猪主要依赖进口,急需利用生物技术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突破性品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种猪育种工作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先进国家相比,我国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尚存在较大的差距,育种效率只有发达国家的50%左右.  相似文献   

4.
畜禽品种资源是当代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食品和农业生产中,畜禽以肉、蛋、奶等形式为人类提供了达30%的需求。根据发达国家政府和世界粮农组织的预测,本世纪全球动物农业90%的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而品种对整个动物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达到50%以上,显然品种是动物农业发展的首要关键。  相似文献   

5.
分子生物技术在中国动物育种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常信  李宁 《中国家禽》2002,24(13):6-9
1前言农业是我国12亿(1997)~16亿(2015)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发展动物农业(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粮农组织的预测,21世纪全球畜牧业的90%畜禽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而品种对整个畜牧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达到50%以上,显然品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首要关键。优良品种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有了良种就能够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八十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要跟上…  相似文献   

6.
吴常信 《猪业科学》2003,20(7):插页
农业是我国12亿(1997)~16亿(2015)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发展动物农业(畜牧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国际粮农组织的预测,21世纪全球畜牧业的90%畜禽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而品种对整个畜牧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达到50%以上,显然品种是畜牧业发展的首要关键。优良品种是发展畜牧业的基础,有了良种就能够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畜禽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畜禽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我国要跟上这一科技形势,就要开展畜禽分子育种,…  相似文献   

7.
我国新品种(系)猪的培育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畜禽优良品种是畜牧业增产增效的第一生产与技术要素 ,是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主要载体。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 (FAO)和发达国家对畜牧业生产的科学评估 ,品种的贡献率为 3 5 %~ 60 % ,平均为 45 %。养猪业是我国畜牧业的第一大产业 ,据FAO资料显示 ,至1 999年底 ,我国生猪产量 9.3 86亿头 ,占世界总量的45 .75 5 % ,其中存栏数 4.2 91 0 2亿头 ,出栏数 5 .0 945 0亿头 ,然我国养猪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数量虽多而质量却不高。随着我国加入WTO ,我国的畜牧业尤其是养猪业将面临巨大挑战。可以这么说 ,我国养猪业的发展前景将在很大程度上…  相似文献   

8.
农业是我国12亿人口赖以生存的基础。发展动物农业对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根据美英等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和世界粮农组织(FAO)的预测,2l世纪全球动物农业90%的品种都将通过分子育种提供,而品种对整个动物生产的贡献率亦将达到50%以上,显然品种是动物农业发展的首要关键。优良品种的扩繁是农业动物育种的核心内容之一,直接影响到动物农业生产的效率。有了良种和高速扩繁技术就能够在同样投入的条件下有更大的产出。90年代以来,国际上的动物育种已进入分子水平,朝着快速改变动物基因型的方向发展,扩繁也愈来愈多地以动物克隆为核心技术。我国要跟上这一科技形势,就要开展动物分子育种,也就是要研究动物遗传育种与克隆的分子生物学基础,为我国进入2l世纪的动物农业提供高产、优质、高效发展的遗传理论和高新技术。本项研究拟解决的重大科学问题有: 1.农业动物功能性基因组及重要经济性状的基因定位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现已是世界养猪和生产猪肉的第一大国,猪肉消费是我们最主要的消费肉食品。随着养猪业生产规模化和集约化的不断发展,追求猪场效益最大化已成为我国养猪业的重要竞争手段。而在现代的养猪生产中,遗传改良对养猪增产的贡献率占40%左右,营养饲料约占20%,饲养管理及环境调控约占20%,疫病控制约占15%,其他因素仅占5%。由此可见,育种工作在提高养  相似文献   

10.
1猪育种的意义 良种是带动生猪产业发展、实现猪业技术进步和建设现代猪业的重要内容和基本条件,其良种水平成为反映一个地区猪业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根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对美国50年来畜牧业中各种科学技术所起作用进行的总结,在品种、营养、管理、保健、设备这影响生猪生产的5大重要因素中,育种贡献率在4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未来10年,我国畜牧先进适用技术转化应用率大幅提高,畜禽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0%以上。畜牧业技术创新将呈现以下几个变化:1.畜禽良种繁育技术研究取得突破。通过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畜禽品种资源,实现全国联合育种,有望加速选育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高产、抗逆畜禽新品种。到2020年,我国种畜禽生产性能明显提高,以引种为辅、自主制种为主的育种体系基本建立。  相似文献   

12.
<正>据美国农业部1996年对美国50年来畜牧生产总结,品种改良的影响居各种因素之首,占到40%,远远高于营养饲料、疫病防治等,这也是发达国家对遗传育种大力投入的主要原因。庆幸的是中国现在也把猪的育种工作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近年来也取得了一些成绩。我们想全面梳理一下养猪发达国家和我国的猪  相似文献   

13.
对山区生猪品种改良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生猪生产水平与饲料、防疫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但最重要的因素是品种改良.1996年美国就近50年来科学技术对畜牧业生产力所起作用进行了总结,结论是遗传育种的贡献率达40%,位居各学科之首.四川南江县的生猪改良工作也充分反映出类似结果,生猪改良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4.
美国农业部50年数据分析结果显示,在各种因素对动物生产效率的贡献率中,遗传育种占40%,营养饲料占20%,疫病防治占15%,饲养管理占20%,其他占5%。从此数据可以看出,遗传育种在动物生产效率当中,占据了非常关键的地位。  相似文献   

15.
品种是养猪生产的关键要素,直接影响生产成绩.在养猪发达国家,品种对养猪生产技术进步贡献率占40~50%.随着国外品种与技术的引进,我国主要采取的主流品种有杜洛克(D)、长白(L)与大白(Y).根据广西北流市荔宝养殖场近几年的养殖繁育经验,本文简单分析在品种选择及杂交繁育上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6.
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种猪育种中应用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种猪育种对我国养猪业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的应用水平尚不及欧美发达国家的种猪企业。完整的性能记录、高效的数据系统和资金投入的缺乏是制约基因组选择在我国猪育种生产中应用的重要因素。基因组选择能够增加不同性状遗传评估的育种值准确性,尤其是增加低遗传力性状的准确性。基因组选择在杂交优势、选配和多品种评估方面均具有应用优势。我国种猪企业需要进一步完善表型和性能数据的收集,制定长期的育种规划。通过区域性的联合评估和基因组选择技术的应用,加速群体的遗传进展,加速提升我国商品猪的生产性能。  相似文献   

17.
我国猪育种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是缺乏有效的育种组织。在养猪业发达国家,猪育种组织主要包括育种者协会及育种企业。育种者协会由个体育种场联合成立,得到政府的认证。在育种企业出现以前,猪育种工作是由政府组织通过育种者协会来进行的。制约我国养猪业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良种  相似文献   

18.
我国养猪业与养猪发达国家相比最大的问题是育种水平差距大,引进国外种猪是目前各大种猪场的主流,国家核心育种场——北京六马(集团)养猪科技有限公司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提高育种——与美国合资建场.  相似文献   

19.
随着养猪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繁殖技术水平已直接影响到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人工授精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我国的猪人工授精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试验,到20世纪90年代末,才逐步转入应用,在一些规模化猪场,已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我国的猪人工授精率大概在30%左右,离发达国家(人工授精率占60%~85%)还有一定差距,因此还必须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0.
覃以智 《猪业科学》2007,24(4):16-19
本人于2006年6月20日至7月21日到欧洲瑞典、丹麦、芬兰、法国、意大利等五国进行旅行访问,期间带着我国养猪业面临市场大起大落,生产发展受阻的问题对五国的猪肉市场及养猪生产情况进行了调查.重点了解到瑞典、丹麦2个欧洲养猪业发达国家的养猪生产在发展绿色养猪业和养猪产业链的运作上取得的成功经验对今后我国的养猪生产、经营不无启迪,可以参考制定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养猪业发展规划,促进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