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周金钱 《江苏蚕业》2000,22(3):41-43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系列实用技术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的普及与推广,把我国蚕业推向了新的高峰。21世纪我国蚕业生产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蚕业的稳步、健康发展,有赖于蚕业技术的创新。因此,围绕提高蚕业生产经济效益、增强蚕业竞争力的实用技术是当前蚕业技术研究与开发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2.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B08):13-15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日本蚕丝业现状、蚕品种和蚕种业的动向,分析了我国蚕丝业形势以及江浙新育成和推广的蚕品种,并对21世纪初我国蚕育种战略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浙江蚕业的生产、教育、科研均衡发展,形成了配套的科学体系,不仅有力地促进了浙江蚕业的发展,对我国蚕业的进步也作出了很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面向21世纪的我省蚕业科技发展方向和任务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孟智启蚕丝生产是我省一项传统的出口创汇产业,在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建国40多年来,蚕丝生产有了明显的发展并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些发展和成就不仅是广大蚕业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王丕承 《蚕桑通报》2004,35(4):64-66
浙江是中国蚕桑的发祥地之一,早在19世纪就已经成为我国的主要蚕区.在我国近代蚕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生产方面.蚕茧产量一直位居全国前三位,其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名列前茅。在蚕业教育科技方面,成立于1897年的蚕学馆,首开我国近代蚕业教育之先河,而创刊于1954年的蚕桑通报则是建国后最早公开发行的蚕桑科技刊物。  相似文献   

7.
本文总结了湖州市1998年蚕桑生产的基本情况,并从强化桑园基础,深化蚕种场改革,加强微粒子病防治等几方面阐述了巩固提高21世纪湖州蚕业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8.
陶红卫 《江苏蚕业》2001,23(4):31-32
雄蚕具有强健好养,食桑少,叶丝转化率、茧层率和出丝率高,丝质优等特点,专养雄蚕可以显著提高茧产量、质量,对促进21世纪我国蚕丝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湖州市织里镇通过示范户辐射,技术服务,配套政策等工作,引导蚕农饲养雄蚕,大面积推广饲养雄蚕品种取得了成功。  相似文献   

9.
本部分为第四部分蚕业管理与科技之蚕业科技。改革开放以来,蚕业科技成果丰硕,尤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获县级以上的成果奖励项目就达347项,其中国家奖3项,部、省级奖83项;内容从蚕桑品种、桑树病虫防治,到优质高效综合技术等,对推动浙江蚕业的发展发挥了有力的技术支撑。21世纪后,农桑系列桑品种、雄蚕品种、优质高效系列蚕品种的选育与推广等成绩显著。  相似文献   

10.
"十一五"浙江蚕业发展战略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通过对“十五”期间浙江蚕业发展情况与蚕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认为“十一五”期间是浙江蚕桑稳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十一五”期间浙江蚕业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作了规划研究,并进一步提出了稳定发展浙江蚕业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1.
蚕业科技发展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50年来,我国蚕业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极大地促进了蚕业生产向深度与广度拓展。21世纪是高新技术的世纪,技术创新将成为影响国家实力、行业潜力、企业活力的重要因素。新世纪的中国蚕业要致力于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要立足于技术创新,立足于技术与经济的进一步结合。  相似文献   

12.
祁广军  乐波灵 《蚕业科学》2011,37(4):725-729
21世纪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蚕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我国蚕业生产第一大省。蚕业技术创新作为主要竞争优势在广西蚕业的发展历程中发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广西的蚕业技术创新主要是针对亚热带气候特点,以提高蚕茧产量、质量和蚕桑生产效益为目标,围绕选育适应亚热带生态条件的优质、高抗、高产的蚕、桑新品种以及研究高产、优质、高效栽桑养蚕新技术进行创新,并且以坚持自主创新、坚持从生产中来再到生产中去、坚持科研与生产相结合推进创新。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广西蚕业技术创新应以打造多元化蚕桑产业,实现桑品种和蚕品种的多样化、栽桑养蚕技术的省力化、蚕桑产业的高效化为目标。  相似文献   

13.
本文阐述了中国在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系统评述了这些成果的内容、特色和水平,同时指出要在21世纪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重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4.
蚕文化与当代蚕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今天的文化源于昨天的经济。昨天的文化成就今天的经济。”这两句话辩证地阐明了文化与经济的密切关系。蚕业经济与蚕文化正是一个活生生的例证。蚕文化的内涵可以从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来理解。认清蚕文化的价值是振兴当代蚕业经济的基础。构建蚕文化的研究框架。扬弃和发展蚕文化,宣传蚕文化,重塑丝绸新形象,促进蚕业经济的全面昌盛是蚕文化对于蚕业经济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5.
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的理论与技术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7  
本文了中国在畜禽遗传资源保存理论与技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并系统评述了这些成果内容、特色和水平,同时指出要在21世纪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必须重视畜禽遗传资源的保存与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蚕桑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近百年来广东省蚕桑产业的发展历程,如开辟海上丝绸之路、创立"桑基鱼塘"自然生态循环耕作方式、建立独有的热带亚热带蚕业生产技术以及改革开放后产业的蓬勃发展与蚕区转移等;分析认为新形势下广东省蚕桑产业既面临产业竞争、区域竞争、技术与人才竞争、市场竞争等的挑战,又具有定位全国蚕桑产业"华南优势区域"和国内市场需求增长的发展机遇;探讨了积极实施人才与技术、产业化、贸工农一体化、品牌创新等现代化蚕桑产业生产与经营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7.
加快蚕业产业化的步伐已经成为蚕桑生产可持续发展的一条必经之路。农科教相结合加速推进了现代蚕业园区建设;加速了蚕桑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推广和辐射;提高了蚕业科技推广的到位率,加速实现了蚕桑生产的规模效益;能充分发挥科技和教育紧密结合的优势,提高厂蚕区蚕农的整体素质;通过建立蚕桑科技户和养蚕示范大户,促进了高效蚕业的发展和蚕业产业化的进程。因此,以农科教相结合为手段。走产,学,研和农业科技推广,农村教育相结合的道路,是一条初步实现蚕业产业化的可行之路。  相似文献   

18.
养蚕业分布的变化是产业经济规律作用下的结果。本文在分析养蚕业分布的历史变化和我国现有分布的基础上,认为市场需求、养蚕业的经济地位、生态和社会环境,以及科技和文化等因素都会影响养蚕业的分布,其中市场因素是最为基本的因素,经济地位是最为核心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论述了四川畜牧业经济发展概况及成就 ,针对四川省的实际对 2 1世纪畜牧业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阐述了蚕桑综合利用是提高蚕桑产业经济效益的重要途径之一.江苏省是蚕桑生产大省,桑、蚕及其附属物和衍生物资源丰富,综合利用的潜能很大.文章结合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实际,分析蚕桑综合利用几种发展模式及经济效益.分析了当前江苏省蚕桑综合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蚕桑综合利用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