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麦角菌是一种重要的药用菌。本试验对麦角菌菌丝体采用液体静置培养,经过对碳、氮源单因素试验,发现供试的4种碳源中最佳碳源是蔗糖,其菌丝体干重为0.59g/100mL,其次是葡萄糖、麦芽糖、玉米粉;4种氮源中有机氮比无机氮更适合麦角菌菌丝生长,有机氮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菌丝体干重为0.79g/100mL,其次为黄豆粉、牛肉膏,无机氮源氯化铵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2.
紫花苜蓿根腐新病原-厚垣镰孢菌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紫花苜蓿根腐致病菌厚垣镰孢菌(Fusarium chlamydosporum)在不同温度、光照、p H和多种碳氮源条件下的生物学特性,采用菌饼法进行了测定,并对不同碳氮源下菌落产色素情况进行了连续观察。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在5~40℃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当p H 4.0~12.0时均能生长,最适宜p H为7.0;全黑暗条件有利于菌丝生长,菌丝生长最适碳源、氮源分别为山梨醇和蛋白胨,碳源氯醛糖及除蛋白胨以外8种氮源均不利于菌丝的生长。含不同碳氮源培养基可诱导菌丝产生不同色素,且颜色变化差异大,在不同的生长阶段,色素颜色也会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
在碳源为2%,氮源含量为0.2%,生长因子含量为0.01%条件下,采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研究了金针菇Fq-19菌株对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生长因子的利用。试验表明,金针菇Fq-19对碳素营养、氮素营养的利用都很广泛,对红糖利用最好,白糖、葡萄糖、蔗糖也是理想的碳源。菌丝的营养生长利用最好的氮源是酵母粉和蛋白胨;黄豆粉、硫酸铵是理想的有机氮源。添加生长因子可促进菌丝的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不同碳源、氮源、碳氮比值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影响,采用10种碳源和8种氮源物质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在固体培养基上,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的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蔗糖和蛋白胨;在液体培养基内,最适碳源和氮源分别是红薯滤液和硫酸铵.当固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5:1、液体培养基中碳氮比为10:1时,茵丝生长最快.在初始pH值为3.7时,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菌丝均不能生长;固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7.0~8.0,以pH值为7.5时菌丝的生长率最大;液体培养基中最适合的初始pH值范围是5.0~7.0,以pH值为7.0时菌丝生长最佳.说明不同的碳源、氮源、碳氮比及培养基初始pH值对少孢节丛孢菌菌丝生长率的影响是不同的.而且固体培养基和液体培养基中最适碳氮源、碳氮比、初始pH值也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微量元素是动物维持正常生理机能所必需的物质,适量的微量元素能促进动物的生长,动物机体内一旦缺乏某种微量元素会影响其生长,但如果微量元素过量则会引起中毒,并对环境造成危害以至于影响人类的健康。因此对饲料中元素含量的监控尤其重要。动物饲料中常见的微量元素有铜、铁、锌、锰、钾、镁、铅、镉、砷、钴、硒等,其常用的检测方法有原子吸收法、原子荧光法等,  相似文献   

6.
草原黄蘑菇菌丝营养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代元  薛文新 《青海草业》2001,10(1):19-21,39
在碳源含量为 2 .0 % ,氮源含量为 0 .2 %的条件下 ,采用液体静置培养方法 ,研究了草原黄蘑菇A- 52 2菌株对碳源、氮源、矿质元素和维生素的利用。试验表明 ,A - 52 2菌株对碳素、氮素营养的利用都很广泛。对葡萄糖的利用最好 ,蔗糖、白糖、麦芽糖、淀粉、红糖也是理想的碳源 ;菌丝营养生长利用最好的氮源是硫酸铵和氯化铵 ,尿素、蛋白胨和酵母粉是理想的氮源 ;添加矿质元素和维生素可促进菌丝生长  相似文献   

7.
日本结缕草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日本结缕草Zoysia japonica发病叶片上分离得到病原菌,对病原菌进行形态特征观察、致病性测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该病原菌为Bipolaris hawaiiensis.该菌能利用多种碳源和氮源,其中以蔗糖为最适碳源,以KNO3为最适氮源;菌丝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 ℃;最适pH值7~9.菌丝的致死温度为70℃/15 min.PDA平板药剂筛选结果表明,30%爱苗的抑菌效果最好,15%三唑酮的效果最差.  相似文献   

8.
桑褐斑壳丰孢(Phloeospora maculans)是近几年鉴定的云南蚕区桑园发生桑褐斑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不同培养基及碳源和氮源、p H值、温度、光照条件对该病原菌菌丝生长与产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桑褐斑壳丰孢的菌丝适宜在PDA培养基和PDA+1%桑叶碎片培养基(简称PDA桑叶培养基)上生长,其中PDA桑叶培养基是最佳的产孢培养基;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中的碳源和氮源物质分别是麦芽糖、蛋白胨,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的培养基产孢量最大,而在所有有氮源和无氮源物质的培养基上均不产孢;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p H值为6~9,而p H 6时产孢量最大;在22~28℃培养条件下,菌丝生长最快,产孢量最大;连续黑暗条件适合菌丝生长和产孢;菌丝的致死温度条件为50℃水浴处理10 min。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桑褐斑壳丰孢有很强的营养利用和环境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
营养型微生物饲料添加剂——阿维拉霉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维拉霉素(Avilamycin,又称卑霉素)是美国伊莱利里公司近年来新研制开发的具有促进猪、肉鸡生长的抗菌类营养型饲料添加剂。 一、阿维拉霉素的特点 1.新型的抗菌素 阿维拉霉素是一种微生物抗菌素,但其主要功能不是杀灭动物体内病原菌,所以不同于现有的人用或动物用抗菌素,不与现行抗菌素之间存在交叉耐药性的问题,病原菌也不易产生抗药性,克服了一般抗菌素存在的大缺点。阿维拉霉素属营养型性质,但它不是直接为  相似文献   

10.
摘要:以芒果枝枯病拟茎点霉菌(Phomopsis mangiferae Ahmad)为供试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考查了不同温度、pH、碳源、氮源、致死温度及时间、光照时间及不同芒果组织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菌丝生长最适温度范围为25~30℃,以28℃生长最好;最适pH值为7;最佳碳源为麦芽糖,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致死温度为50℃处理30min或55℃处理20min;光照时间和不同芒果组织对菌丝生长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王兴迪  田沛 《草业科学》2022,38(7):1278-1286
前期试验筛选出了生长迅速、性状优良的Epichlo? 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为进一步利用这些性状优良的菌株,需筛选出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本研究分别采用不同碳源(葡萄糖、淀粉、麦芽糖、甘露醇、山梨醇)和氮源(氯化铵、蛋白胨、胰蛋白胨、酵母浸粉、尿素)的固体培养基及液体培养基,对3株E.sinensis内生真菌菌株(菌株ID:1、41C和111C)进行培养,探究不同碳氮源条件下,E.sinensis的生长状况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供试的3株E.sinensis菌株的生长有显著差异(P<0.05),在所有的碳源和氮源培养基上,菌株111C的菌落直径、生长速率、菌丝鲜重及总抗氧化能力均显著高于菌株1和41C(P<0.05),菌丝直径低于菌株1和41C.而菌株41C的菌落直径及菌丝鲜重显著高于菌株1(P<0.05),总抗氧化能力及菌丝直径显著低于菌株1(P<0.05).不同菌株适宜的碳源和氮源亦不相同,在供试的5种碳源和氮源中,菌株111C的最佳碳氮源为麦芽糖和胰蛋白胨;菌株41C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菌株1的最佳碳氮源为葡萄糖和胰蛋白胨;且在以酵母浸粉为氮源的条件下,3株内生真菌的总抗氧化能力最强.本研究结果表明,菌株111C生长迅速,总抗氧化能力强,可用于后续研究利用且初步研究获得适宜E.sinensis生长的最佳碳氮源.  相似文献   

12.
利用筛选培养基从不同豆制品作坊附近的土样中筛选出一株产α-半乳糖苷酶的菌株D-1,对其进行分子鉴定及所产的α-半乳糖苷酶进行酶学特性研究。研究表明,菌株D-1为Aspergillus niger,此菌株所产α-半乳糖苷酶的最适反应温度是55℃,在60℃以下热稳定性较好;最适反应pH值为5.0,在pH值3.0~5.5范围内稳定性较好,相对酶活>64.1%;Mg2+、Na+、Pb2+、K+、Mn2+、Co2+、Al3+对α-半乳糖苷酶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其中Cu2+和Fe3+的抑制作用较为明显,而Ca2+、EDTA(乙二胺四乙酸)、Zn2+对α-半乳糖苷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The authors studied the activity, chromatographic and electrophoretic distribution of leucylarylamidase, cystinamino peptidase, and 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 of the cytoplasmatic fraction of cow's rumen mucous membrane homogenate. The result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draw attention to the existence of a certain number of the molecular forms of the enzymes studied, to the activation of leucylarylamidase by Co2+, cystinamino peptidase by Co2+ and Ca2+. The possible functions of the amino peptidases and transpeptidase of glutamic acid in the metabolism of nitrogen compounds of the type of peptides, amino acids, and their amides, are discussed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4.
大马勃生物学特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锦福 《青海草业》2012,21(1):10-14
以菌丝生物量和胞外多糖为考察内容对大马勃生物学特性进行的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马勃菌丝可以多种碳氮源物质进行培养,其菌丝生长的温度范围较为广泛,最适生长温度为20~25℃左右;pH中性时生长较好;在菌丝体生长阶段光线对菌丝生长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鼠李糖乳杆菌利用碳源、氮源能力的研究,探讨菌株产酸的最佳发酵条件。结果表明:高质量浓度葡萄糖对菌体的生长和乳酸发酵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酵母粉是鼠李糖乳杆菌生长和产L-乳酸最理想的氮源,使用廉价的氮源黄豆粉和无机氮源硫酸铵替代培养基中的酵母粉,可以使产酸量基本不变。在接种量5%的情况下,以酵母粉为氮源,当葡萄糖初始质量浓度为60mg/mL时,在恒温厌氧箱培养48h,L-乳酸产量为48.25mg/mL,产率为80.53%。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青海省高寒牧区常见的9种多年生牧草单播2年后耕层0~15cm土壤理化(pH、容重(BD)、有机碳(SOC)、全氮(TN)、无机碳(C)及微生物学性质(微生物生物量碳(Cmic)、氮(Nmic)和群落代谢功能)等指标的测定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只有在种植披碱草2年后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所增加,说明与其他草种相比,种植披碱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试验在每年施肥1次的情况下,土壤氮含量仍然偏低,说明此区氮素被过度利用,处于缺乏水平,因此每年增施氮肥数量、频率以及时间上应加强管理。通过对不同牧草种植区土壤各因子的聚类分析,发现贫花鹅观草、无芒雀麦、紫野麦草和扁穗冰草之间相似度较高,表明其对土壤养分及微生物群落功能的影响较为接近,故在大面积种植的时候可根据牧草地上生物量/质量的高低进行选择性播种。从土壤质量方向考虑,种植杂花苜蓿、红豆草和西北羊茅不利于土地的改良。  相似文献   

17.
采用盆栽试验,以31份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小黑麦品种为材料,设置低氮和正常供氮2个氮素水平,探讨小黑麦最佳刈割时期——抽穗期时植株体内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品种差异及其类型。结果表明,1)不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植株中铁、锰、铜、锌含量以正常供氮条件显著高于低氮条件;相同供氮条件下小黑麦植株中的铁、锰、铜、锌含量存在显著的品种差异,变异系数为14.16%~32.75%;同时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受供氮水平和氮素水平与品种的互作效应的影响。2)铁、锰、铜、锌含量对氮素反应的敏感性存在差异,以各小黑麦品种的微量元素含量对氮素响应的敏感程度,可将其分为钝感型、中间型和敏感型3种类型。3)相关分析表明,铁含量与地上部生物量相关性不显著,锰、铜、锌含量与植株地上部生物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3和0.44)。因此,可通过品种与环境的双重调节,实现高产、富含矿质元素的小黑麦饲草种植。  相似文献   

18.
保护性耕作对黄土高原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用氯仿熏蒸提取法测定了不同耕作处理(传统耕作、传统耕作+秸秆覆盖、免耕、免耕+秸秆覆盖)下小麦田的土壤微生物量碳,并探讨了其与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水土保持耕作第三年较传统耕作可以有效地增加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碳。较之土壤有机碳、全氮、小麦产量,土壤微生物量碳对土壤肥力变化反应迅速。  相似文献   

19.
对一株来自东祁连山高寒草地土壤具有纤维素分解能力的真菌的培养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供试菌株的菌丝生长温度5~35℃,最适生长温度30℃;在参试的pH范围均能生长,并且在pH7.08的环境生长最快;供试菌株具有一定的耐盐和抗干旱胁迫的能力;对不同的碳、氮源利用能力不同,在供试的11种碳源和12种氮源中,乳糖和大豆蛋白...  相似文献   

20.
王学真  陈敏 《中国畜牧兽医》2015,42(5):1198-1202
试验旨在研究不同剂型阿维拉霉素的稳定性,为其生产、运输及贮存等提供科学依据。试验以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阿维拉霉素相对含量及单组分相对含量,分别通过温度试验和光照试验探讨贮存过程中阿维拉霉素相对含量及单组分相对含量的变化规律,以评价其预混剂及原料药两种剂型的稳定性。温度试验和光照试验结果均显示阿维拉霉素预混剂及阿维拉霉素原料药对温度和光照敏感,光照的影响大于温度的影响;但相同条件下阿维拉霉素原料药较阿维拉霉素预混剂稳定,阿维拉霉素A组分较B组分稳定。结果表明阿维拉霉素在运输及贮存时需确保避光,其贮存温度应低于20 ℃,以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