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以甲基橙废水为研究对象,考查超声波/紫外法对甲基橙废水的处理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与最佳处理条件。结果表明:甲基橙废水的最适反应时间为100min,最佳p H为3-7;US/UV法对10mg/L的甲基橙的COD去除效率为78.4%,脱色率为89.2%;US/UV法适用于低浓度的甲基橙废水处理,对于浓度高于10mg/L的甲基橙废水,处理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2.
研究黄原酸基高岭土合成的基本原理及其对重金属离子和染料等有机物分子的络合和亲和吸附的机理,采用湿法工艺对高岭土进行改性,制备了黄原酸基高岭土(XK),通过FT-IF、SEM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表明XK已成功合成。  相似文献   

3.
为了开发利用廉价生物吸附剂并应用于重金属污染废水的处理,对食用菌菌糠进行了表面改性并研究了改性前后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特性,调查了污水pH、重金属初始浓度、吸附剂用量、吸附时间和温度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用菌菌糠吸附剂用量分别为16g/L和12g/L时,pH值分别为5和6、初始重金属浓度为20mg/L、吸附时间为3h、25℃条件下,达到了最大吸附量,对Pb2+和Zn2+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2.79%和88.96%,处理后的Pb2+和Zn2+浓度分别为1.442mg/L和2.208mg/L,接近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的排放浓度1mg/L和2mg/L。食用菌菌糠对Pb2+和Zn2+的吸附等温线符合Fleundlich模式。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活性炭对含磷废水的吸附性能,试验利用预处理后的活性炭处理含磷废水,考察了溶液p H值、活性炭相对投加量、吸附时间、磷初始质量浓度对磷去除率和吸附量的影响,采用响应曲面法(Response surface methodology,RSM)箱线图(Box-Behnken Design,BBD)模型优化了吸附条件并进行了吸附动力学试验。结果表明:最佳吸附条件是溶液p H值为3,炭的相对投加量为8 g/mg,吸附时间为60 min,磷初始质量浓度为0.78 mg/L,在此条件下,磷的去除率达到67.92%。说明伪二级动力学方程能很好描述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活性炭可用于处理含磷废水,对磷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5.
本文报道先刺伤接种柑橘绿霉病菌(Penicillium digitatum)孢子悬浮液,再进行不同类型、不同浓度药剂对抗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双抗)或双敏感菌系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500 、1000mg/L甲基硫菌灵、咪鲜胺和抑霉唑(500mg/L)单剂,或500mg/L甲基硫菌灵和咪鲜胺混剂对双抗菌系防治作用均低于50%。而1000mg/L百可得,500、1000mg/L百可得与相同浓度咪鲜胺均可控制双抗菌系引起的腐烂。1000mg/L咯菌腈防效为83.33%,500、1000mg/L嘧霉胺防效分别为91.11%、98.89%。500mg/L百可得、抑霉唑和嘧霉胺单剂,500mg/L百可得和相同浓度咪鲜胺混配,500mg/L甲基硫菌灵和相同浓度咪鲜胺混配对敏感菌系均有89%以上防效。基于研究结果,建议不再使用苯并咪唑类和咪唑类杀菌剂单剂,或这两类杀菌剂混剂防治柑橘采后病害,可选择1000mg /L百可得单剂,500mg /L百可得和相同浓度咪唑类混剂,同时建议将嘧霉胺登记用于柑橘采后处理。  相似文献   

6.
油菜(Brassica napus L.)和光叶紫花苕(Vicia sativa L.)为重要蜜源植物。以这2种植物种子为受体,用不同浓度(20 mg/L、40 mg/L、60 mg/L、80 mg/L、100 mg/L)的吡虫啉和(200 mg/L、400 mg/L、600 mg/L、800 mg/L、1000 mg/L)的甲基硫菌灵采取室内培养皿滤纸法胁迫处理,以探讨这2种农药对油菜和光叶紫花苕的化感作用。结果表明,吡虫啉和甲基硫菌灵明显降低了油菜种子活力,抑制幼苗生长;吡虫啉总体上提高了苕子种子活力,促进幼苗生长,而甲基硫菌灵则降低苕子种子活力,抑制幼苗生长。总之,吡虫啉和甲基硫菌灵对上述2种蜜源植物均有强烈的化感作用。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采用 0 mg/L,250 mg/L,500 mg/L和1000 mg/L浓度外源激素GA3对黄皮白肉火龙果(Selenicereus megalanthus)种子进行浸种,在适宜的条件下催芽,通过对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鲜重的测定,研究不同浓度外源激素GA3浸种对黄皮白肉火龙果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250 mg/L和500 mg/L浓度的GA3浸种处理的种子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鲜重均高于对照,其中以500 mg/L浓度处理效果最好。1000 mg/L浓度的GA3浸种处理的种子萌发受到了抑制,发芽势、发芽率及幼苗鲜重均低于对照。本研究的结果,将为黄皮白肉火龙果种子播种、育苗等工作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1-甲基环丙烯(1-MCP)对西番莲采后生理及贮藏品质的影响,以筛选出最佳保鲜浓度,本研究采用不同浓度1-MCP(1.0 mg/L、1.5 mg/L、2.0 mg/L、2.5 mg/L和3.0 mg/L)熏蒸采后西番莲24 h后于室温下贮藏,测定贮藏12 d期间果实硬度、VC、TSS、T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5个浓度梯度中,以1.0 mg/L熏蒸处理的保鲜效果最佳,贮藏期间维持果实较高的硬度、VC和TSS含量,延缓了TA、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的下降,保持了较好的果实外观和内在品质。  相似文献   

9.
对猪源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 L3)的富锌情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唾液乳杆菌L3吸附的锌离子主要附着于细胞壁的多糖层。其最优富锌工艺为:ZnSO_4浓度为2.5 mg/mL(菌体接种量为5%v/v),培养20h至稳定期,继续加入ZnSO_4,使培养基中ZnSO_4总浓度达到2.7 mg/mL,pH值为7.0,吸附2.5h,唾液乳杆菌L3对锌离子的最大吸附量为1183.47μg·g。  相似文献   

10.
在不同时期、不同花药低温预处理时间及热激处理、不同培养基、不同激素浓度组合、不同培养条件下对苜蓿花药进行了培养,结果表明:9月份较7月、8月份选取的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花药低温预处理24~48h较72h处理对愈伤组织诱导的效果好,低温预处理与热激处理相结合比单用低温预处理其花药愈伤组织诱导率高;NB培养基对愈伤组织的诱导效果比B5培养基好,2,4-D浓度0.5~2.0mg/L、NAA浓度0.1~1.0mg/L、6-BA浓度0.5~1.0mg/L、KT浓度1.0~3.0mg/L都能诱导出愈伤组织,其最佳的浓度组合为NB 2,4-D 0.5mg/L NAA 0.2mg/L 6-BA 0.5mg/L KT 3mg/L;暗培养结合光照培养较直接光照培养愈伤组织诱导率低,但绿苗率较高。  相似文献   

11.
为了在体外研究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鸡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IBV—M41)的作用,以鸡胚肾细胞为宿主细胞,阿昔洛韦为阳性对照药物,通过观察细胞病变效应(CPE)与空斑减数试验测定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计算其IC50与治疗指数,并从药物对病毒的直接灭活作用、对病毒吸附的影响及对病毒穿膜的影响3个方面初探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抗IBV活性的机理。结果: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能明显抑制IBV的致病变作用,其IC50为16.52mg/L,TI值为15.76。研究显示,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对IBV直接灭活的效果明显,在高浓度时对抑制IBV吸附与穿入细胞具有一定作用。结果表明:紫花地丁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有明显的抗IBV感染作用,且主要是通过直接灭活IBV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采用喷雾法对8种药剂对苜蓿叶象及条纹根瘤象进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2%噻虫啉微囊粉剂对苜蓿叶象四龄幼虫的活性较高,其 LC50为107.408 mg/L,4.5%高效氯氰菊酯微乳剂的活性最低,其 LC50为549.342 mg/L;8种杀虫剂对三龄幼虫的 LC50为140.176-453.784 mg/L。40%毒死蜱乳油对条纹根瘤象成虫活性较高,其 LC50为71.017 mg/L,其次为2%噻虫啉微囊粉剂,其 LC50为80.157mg/L。  相似文献   

13.
为在体外成纤维细胞培养体系上探讨盐酸川芎嗪抗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活性及其作用机制,采用MTT法结合细胞病变观察法,通过病毒感染抑制、复制抑制、吸附抑制和直接灭活试验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盐酸川芎嗪在体外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具有较强的作用,其EC50为(92.52±21.13)mg/L,SI≥21.62,最大抑制率达83.7%;盐酸川芎嗪对病毒具有较强的直接杀灭作用,但不能阻止病毒吸附;在复制抑制试验中,盐酸川芎嗪的抗病毒作用具有时间依赖性,分别在病毒吸附O、2、4h时将盐酸川芎嗪加入到体系中,盐酸川芎嗪显示出较强的抗病毒作用,随着病毒吸附时间的延长,盐酸川芎嗪对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的抑制作用逐渐减弱。结果表明,盐酸川芎嗪可通过直接杀灭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或/和干扰其早期复制过程而表现出抗病毒活性。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理论(DEF)的M062X/6—31g(d,p)方法,模拟苯巴比妥(PHN)与甲基丙烯酸(MAA)功能单体的相互作用,讨论60℃乙腈溶剂中PHN-9MAA在不同反应比例下的氢键键合情况,确定PHN与MAA的最佳反应比例为1:6,并利用吸附性实验进行了验证。然后,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备反应比例为1:6的苯比妥分子印迹聚合物(PHN—MIPs),并对PHN—MIPs微球形貌、静态与动态吸附性能等进行分析。结果表明,PHN—MIPs为微球形状,分散性良好,粒径在180~360nm间;PHN—MIPs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8.2mg/g,非印迹聚合物(NIPs)的最大饱和吸附量为3.5mg/g。  相似文献   

15.
实验研究了30日龄肉鸡单次肌注(0.6mg/Kg)亚硒酸钠注射液后不同时间采血,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硒浓度,经微机处理得出血硒浓度及药动学参数,血硒浓度-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最佳药时方程:C=100.2001(e-0.0197t-e-1.6428t)。主要药动学参数:t1/2Ka为0.421 9h,t1/2Ke为35.121 5h,tp为3.312 4h,Cmax为93.986 5μg/L,AUC为5 025.314 9(μg/L).h。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  相似文献   

16.
为了明确常山提取物和常山乙素的免疫学活性,应用MTT法测定2种药物体外对小鼠脾T、B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显示,常山碱提取物质量浓度达到200mg/L时显著抑制了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质量浓度在10mg/L时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在10~200mg/L对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常山乙素质量浓度达到0.1mg/L时显著抑制了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P〈0.05);质量浓度在0.001~0.01mg/L时对ConA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在0.0001mg/L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P〈0.05);质量浓度在0.0001~0.005mg/L对LPS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有一定的促进作用(P〉0.05)。结果表明,常山提取物和常山乙素具有良好的免疫增强活性,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了免疫学参考。  相似文献   

17.
实验研究了30日龄肉鸡单次口服(0.6mg/kg)亚硒酸钠注射液后不同时间采血,用流动注射氢化物发生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血硒浓度,经微机处理得出血硒浓度及药动学参数,血硒浓度一时间曲线符合一级吸收一室开放模型,最佳药时方程:C-100.2001(e-9·0197t—e-6428‘)。主要药动学参数:(1/2Ka为0.4219h,t1/2Ke为35.1215h,t。为3.3124h,Cmax为93.9865tLg/L,AUC为5025.3149%g/L)·h。根据单剂量给药参数,计算出多剂量给药参数。  相似文献   

18.
新型杀虫剂虫螨腈对家蚕毒性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虫螨腈是一种新型吡咯类杀虫剂,杀螨剂。配制虫螨腈7个浓度梯度500×(200mg/L)、800×(125mg/L)、1000×(100mg/L)、1300×(77mg/L)、1500×(70mg/L)、1800×(56mg/L)、2000×(50mg/L)和CK(清水对照),采用添食毒叶的方法进行急性毒性试验。配制虫螨腈4个浓度梯度1000×(100mg/L)、1500×(70mg/L)、2000×(50mg/L)、2500×(40mg/L)和CK(清水对照)对4、5龄蚕多次添食毒叶,进行毒性累积试验。结果表明,虫螨腈对家蚕无急毒作用,连续多次喂食毒叶出现慢性毒性累积,可导致蚕体上蔟结茧死笼率升高、出蛾率降低,并与虫螨腈浓度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19.
选择360只1日龄优质黄羽肉鸡,随机分为4组,分别饮用凉开水配制的浓度为0、0.01、0.05和0.10mg/L的甘氨酰谷氨酰胺(Gly—Gin)二肽溶液,连续饮用41d。用甘油三酯试剂盒测定肝脏总甘油三酯的含量。采用相对定量RT—PCR的方法来检测ACC(acetyl—CoAcarboxylase)和PPAR0a(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sa)mRNA的表达水平。试验结果表明:①Glv—Gln二肽能够呈现剂量依赖性的降低肝脏4CCmRNA的表达水平,0.10mg/LGly—Gin二肽处理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②Glv—Gln二肽能够显著上调只附R仅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其中0.05mg/LGly—Gln二肽处理组较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③Gly—Gln二肽具有提高肝脏甘油三酯含量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提示,Glv—Gln二肽能够通过降低肝脏甘油三酯的合成,促进代谢,从而减少脂肪沉积水平。  相似文献   

20.
将培养48h的鸡原代肝细胞随机分为13组,每组3个重复。第1组为对照组,第2~5、6~9和10~13组分别以硫酸铜、氧化铜和纳米氧化铜的形式添加铜2、4、8、16mg/L,继续培养24h后检测上清中AKP、AST、ALT、γ-GT和LDH活性,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结果显示,以硫酸铜形式添加铜2~16mg/L、以氧化铜形式添加铜8~16mg/L和以纳米氧化铜形式添加铜16mg/L,培养基质中γ-GT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铜2mg/L时,硫酸铜组γ-G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8mg/L时,氧化铜组γ-G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mg/L时,硫酸铜和氧化铜组AST和LDH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mg/L时,氧化铜组ALT活性显著高于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8mg/L时,硫酸铜和氧化铜组AKP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纳米氧化铜组(P〈0.05)。添加铜2~8mg/L时,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添加铜2mg/L时,纳米氧化铜组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显著高于氧化铜组(P〈0.05),氧化铜组显著高于硫酸铜组(P〈0.05);肝细胞CP mRNA表达量随铜添加量的增加而降低。结果表明,基质中铜达到2mg/L时,纳米氧化铜比硫酸铜、氧化铜更有利于肝细胞生长,纳米氧化铜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损害作用低于硫酸铜和氧化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