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保存、利用与保护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牧草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我国草地畜牧业生产、生态环境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为此,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调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提出今后应加强优良和珍稀牧草种质的搜集、生态型及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和利用、生物技术在优良牧草种质创新的应用、种质保存的时效性和野生状态下牧草遗传变异与进化的速率、短寿命牧草种子保存技术、优良基因的发掘和功能研究以及利用平台的构建、物种或种群保护的生物学基础研究7个重点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湖南畜牧兽医》2010,(6):42-42
<正>牧草种质资源是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蕴藏着丰富的遗传基因,是天然的优良牧草基因库,具有潜在的资源优势和广泛的利用前景。它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在草地畜牧业生产及人民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开发野生牧草资源大有可为四川省阳平种牛场何丕阳1前言牧草是畜牧业的基础,发展草业是发展畜牧业的前提。近十年来,我省种草养畜业发展较快,随之对适栽草种的需求也日趋突出。仅靠引种和育种难以满足生产需要。根据我省野生牧草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大的特点,借鉴国内...  相似文献   

4.
牧草种植资源是牧草和农作物进行改良使用的原始性材料,在农业自然资源中处于重要地位,在草原畜牧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升方面,作用很大。因此,做好牧草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正> 种质资源又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对牧草植物而言,包括着栽培草种的野生类型、近缘种和人工选育的品种、品系,未驯化栽培的野生草种及其生态变异类型等。对它们进行收集、保存和研究开发,是生物资源保护利用和生态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生物科学研究发达,农业生产技术先进的国家,十分重视植物种质资源的收集,保存和研究。据七十年代的一些统计数据,美国当时就保存有植物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6.
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利用及牧草种子生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了中国牧草种质资源研究及牧草种子生产的意义、研究利用现状、存在问题及对今后发展的建议,并指出牧草种子生产是牧草种质资源向生产力转化的关键和最直接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野生牧草是我国牧区的关键资源,是完全在自然条件下生长、没有经过人工驯化栽培形成的牧草植物,在品质以及抗性方面都具有较好的表现。对此需要对其重要性引起重视,做好其保护以及开发工作,以此为基础为特色农业以及资源利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牧业通讯》2002,(12):15-17
一、要充分认识牧草种质资源保护工作的重要意义 (一)牧草种质资源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组成部分 牧草种质资源是一类有生命力可再生的生物资源,是改良、选育新品种不可缺少的遗传物质基础,也是农牧业起源和发展的基本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9.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主要论述了我国牧草种质资源及其遗传多样性的研究现状,以及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四个途径:形态学水平、细胞水平、生化水平和DNA水平。分子水平的研究是从同工酶(等位酶)分析发展到DNA水平上的分析,是已被证明在更高层次上研究遗传多样性更有效的手段,已越来越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通过加大对我国野生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可以丰富牧草种质和为牧草育种工作者提供重要的原始种质材料。  相似文献   

10.
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的制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豆科牧草种类繁多、特性各异,制定统一的性状鉴定方法和标准可提高豆科牧草种质资源的利用效率.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与检测技术研究所负责制定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豆科牧草》标准已完成报批稿.为此简述了豆科牧草种质资源鉴定技术规程制定的原则、过程及内容.鉴定内容包括植物学特征15项,农艺性状25项,品质特性11项,共51项,并对制定过程中的资料和相关标准的使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贵阳地区人工牧草主要病虫害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草食畜禽是贵州建成畜牧大省的重头戏之一。随着草地畜牧业发展,优质牧草在养殖生产中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贵阳地区种植的人工牧草,因受多方因素影响,时而发生病虫害,对生产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病害在降低牧草产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改变着牧草的质量。牧草中粗蛋白质、可溶性糖类减少,粗纤维含量上升,适口性及消化率下降。有些病草产生有毒物质,危害家畜健康,导致其生产能力下降。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草地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新疆38野生种牧草种植试验,证明许多野生牧草不但在产量、质量上高于栽培牧草,在抗逆性能方面也为许多载培牧草所莫及,对建设新疆中山带的优质人工草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藏北地区的草原建设急需大量的优良牧草种质资源。根据9种牧草在藏北(当雄)高海拔的栽培试验,通过分析种子萌发率、物候期以及出苗、返青等特性,结果表明,那曲披碱草、青海披碱草和青海老芒麦可以作为藏北地区优良牧草种质资源进行推广,由于本地牧草种质资源开发不够,先可以应用青海的牧草种质材料,尽可能地提高播种量(约30%)来提高牧草种植效果。进一步的研究应该重点放在本地乡土种质资源开发工作上。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随着养殖模式向舍饲集约化方向的转变,人工牧草得以大面积推广。西大滩为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北典型盐渍化区,生态环境脆弱,植被差。试验区经多年综合治理,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得到一定改善,为了充分利用西大滩闲置荒地资源,在改善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节粮型草食家畜[1],充分发挥耐盐牧草的经济效益,在西大滩种植耐盐碱、抗性强的牧草,通过种草养畜,就地转化,进而提高牧草综合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5.
牧草对畜牧业的发展非常重要,同时对其他相关的产业也起到促进作用。牧草在中国的种植历史较优久,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牧草的发展并不是很乐观,在一些地区存在着错误的观点。为此本文就牧草的发展现状及在优化栽培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1国内外牧草发展现状牧草为人类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有人称它为持续农业的基石〔1〕。牧草对人类和自然界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具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和饲用价值,是草食动物的重要饲料。牧草形成的地面覆盖和地下根系结构具有防风固沙、防止土壤侵蚀等水土保持作用〔2〕,牧草残留的有机体…  相似文献   

16.
种草所牵涉的概念首先是牧草,狭义的牧草是可供家畜采食的各种栽培的一年生或多年生草类。广义的牧草除包括各种栽培和野生的草类外,尚有可供家畜采食的小半灌木及灌木。其中以禾本科、豆科最为重要,已广为人们所栽培。种草主要指在牧区建立人工和半人工草地;在农区把牧草与饲料作物加入到农业生产体系中,并通过科学的加工贮藏,有计划地均衡供应,经家畜的转化利用,获得结构完善、高效益的农业生态系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草原幅员辽阔,横跨几个植被带,有着丰富的牧草种质源。根据科学调查内蒙古饲用植物千种,其中种子植物起主要作用。经草原科学工作者几代人的奋斗,野生种杂交培育或驯化变栽培牧草种类达33种。我区不仅有丰富的野生牧草、栽培牧草种类,而且经深入研究,种内的种...  相似文献   

18.
甘肃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   总被引:7,自引:6,他引:1  
牧草种质资源是人们选育牧草新品种的基因来源.对牧草种质资源进行现状分析,开展牧草种质资源多样性的基础调查及收集保存,重视保存设施的建设,努力开发新的栽培植物,加强种质资源立法和政策研究,争取各级政府重点支持,这是保护与利用牧草种质资源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高产、优质、多抗牧草新品种是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基石,也是我国退化草地补播改良的物质基础,影响国家的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我国牧草育种工作进展缓慢、国际依存度高,已成为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近十年,在组学技术和生物技术等的推动下,牧草育种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但与主要农作物相比仍有很大差距。本研究综述了未来我国牧草育种发展的3个关键瓶颈:1)种质资源大规模收集、高精细评价与充分利用,包括构建高饱和度突变体库、各类遗传群体等;2)牧草高效再生、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体系的建立与优化;3)牧草基因组高精度组装与利用,包括基因芯片、全基因组选择等。依据学科前沿和国家需求,笔者展望了今后5~10年我国牧草育种应重点关注的10个科学问题:乡土草资源挖掘与利用、落粒与休眠、雄性不育、倍性育种、生物互作、节水耐旱、从头驯化、营养优质、表型自动化检测、快速育种等,以期为今后的牧草育种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这些科学问题的解决,有助于我国尽早培育出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市场竞争力强的牧草新品种,攻克农业领域的“卡脖子”问题,保障国家的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草种,作为草业发展的基本生产资料,在现代畜牧业的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质量状况是关系到草地建植和牧草生产成败的首要因素。本文对我国现阶段牧草种子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分析认为我国牧草种子生产起步虽然较晚,但发展牧草种子生产的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