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玉米赤霉烯醇具有雌激素的作用,可使家禽和家畜的雌激素水平提高,同时对雄性动物也有一定的影响,在急性中毒的条件下,使动物突然死亡。本文以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饲料中的玉米赤霉烯醇,经试验:玉米赤霉烯醇在5~500n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0.999;检测限能达到10μg/kg,定量限能达到20μg/kg;回收率均在60%~110%范围内;批内、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15%。  相似文献   

2.
建立了能够同时检测牛肉组织中玉米赤霉醇(又名α-玉米赤霉醇)及3种相关物(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残留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样品均质后,用甲醇提取样品中的待测物,浓缩,用水稀释后,乙酸乙酯萃取,浓缩。用氢氧化钾溶液溶解,正己烷去脂,乙醚萃取,氨基固相萃取柱净化,衍生化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外标法定量。玉米赤霉醇、β-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α-玉米赤霉烯醇线性范围均为0.5-10.0 ng/mL,检测限均为1.0 ng/g,在添加5.0 ng/g时,回收率为71.5%-81.4%,变异系数为1.4%-5.0%。  相似文献   

3.
《畜牧与兽医》2014,(10):96-99
用豆腐渣、酱渣、米酒糟、橙皮、茶叶渣等非常规饲料配制奶牛全混合日粮(TMR),藉UHPLC/UHPLC-MS/MS法检测其中的38种霉菌毒素。结果表明,黄曲霉毒素G2(28.66±8.87)μg/kg,呕吐毒素(264.68±128.82)μg/kg,HT-2(37.80±21.15)μg/kg,伏马菌素B2(16.71±5.14)μg/kg,神经毒素C(0.47±0.13)μg/kg,青霉酸(56.80±5.20)μg/kg;麦角新素(麦角酯醇)2.57±0.84μg/kg,均未超出国家饲料卫生标准;其他31种霉菌毒素未检出,它们分别是:黄曲霉毒素类的黄曲霉毒素B1、黄曲霉毒素B2、黄曲霉毒素G1;赭曲霉毒素类的赭曲霉毒素A、赭曲霉毒素B;单端孢霉烯毒素B类的3-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15-乙酰基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去氧瓜萎镰菌醇-3-葡萄糖苷、雪腐镰刀菌烯醇、镰刀菌烯酮-X;单端孢霉烯毒素A类的T-2毒素、二醋酸麃草镰刀菌烯醇(蛇形菌素)、Diacetoxyscirpenol、新茄病镰刀菌烯醇;伏马菌素类(烟曲霉毒素)的伏马菌素B1、伏马菌素B3;玉米赤霉烯酮类的玉米赤霉烯酮、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烯醇;青贮(青霉菌属)毒素类的展青霉毒素、霉酚酸、杂色曲霉毒素、胶粘毒素、渥曼青霉素、交链孢霉酚、疣孢漆斑菌;麦角碱毒素类的2-溴基-a-麦角新碱、麦角胺、麦角醇、甲基麦角新碱。用本日粮饲喂泌乳牛,在上海及江苏境内17个牧场采集牛奶样品109件,检测其中残留的黄曲霉毒素M1(AFM1)含量,结果显示,其平均值为(81.75±87.28)ng/kg,变动范围为0367.27 ng/kg,都低于国家标准500 ng/kg的上限,说明本试验配制的TMR所生产的牛奶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4.
应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牛奶中的苯并咪唑类药物。经试验,14种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在10~1 000 ng/m 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2均大于0.99;检测限可达到5μg/kg,定量限能达到10μg/kg;采用该方法,在10,50,100,200μg/kg添加浓度范围内,牛奶中苯并咪唑类药物及其代谢物的回收率均在70%~120%范围内;批内相对标准偏差均≤20%,批间相对标准偏差均≤20%,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5.
本文建立了饲料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己烯雌酚的UPLC-MS/MS分析方法。饲料样品经正己烷-乙酸乙酯溶液(V/V=85:15)提取,离心后提取液氮气吹干,正己烷溶解后经-OH净化柱净化,用50%乙腈水溶液洗脱,UPLC-MS/MS分析。结果表明,3种目标化合物药物在10.0~50.0μ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以玉米、DDGS、配合饲料、精料补充料等为添加基质,其回收率在61.7%~99.4%之间,检出限为10μg/kg,定量限为20μg/kg。说明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满足饲料中玉米赤霉醇、玉米赤霉酮和己烯雌酚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6.
2010年1~6月,笔者在河南市场收集来自全国的84份DDGS样品,进行了养分含量的分析及霉菌毒素污染情况的普查。结果表明:在所调查的DDGS样品中,水分含量范围2.43%~10.36%,平均值8.62%,变异系数30.30%;粗蛋白含量范围是24.56%~44.41%,平均为30.27%,变异系数为11.73%;粗脂肪的含量为0.45%~16.81%,平均7.81%,变异系数61.16%。粗灰分含量范围是2.63%~20.28%,平均6.73%,变异系数51.97%;粗纤维含量范围是1.38%~14.21%,平均11.94%,变异系数为31.90%;总磷的含量范围0.25%~1.00%,平均0.70%,变异系数54.81%;有效磷含量范围为0.25%~0.90%,平均0.60%,变异系数为48.13%;钙的含量范围是0.05%~0.25%,平均0.17%,变异系数67.97%。在所调查的DDGS样品中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1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普遍存在,被调查的DDGS样品中霉菌毒素的阳性检出率为100%。毒素含量由高到低依次为呕吐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黄曲霉毒素B1。其中,呕吐毒素的含量变化范围:188.14~6 281.93μg/kg,平均值为3 947.36μg/kg,变异系数48.63%;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范围:4.79~1 219.9μg/kg,平均值达到329.25μg/kg,变异系数为73.90%;黄曲霉毒素B1含量范围:2.58~66.06μg/kg,均值达到20.77μg/kg,变异系数为52.86%。在所检测的DDGS样品中,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的污染情况基本相同,并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即呕吐毒素污染严重的样品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亦高,而黄曲霉毒素B1则与上述两种毒素呈相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苜蓿青贮发酵过程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变化情况,试验以黄曲霉毒素(AFT)、玉米赤霉烯酮(ZEN)和呕吐毒素(DON)含量为检测指标,在苜蓿青贮过程中的0、0.5、1、2、3、5、7和30 d,分别测定3种霉菌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青贮饲料中黄曲霉毒素的含量从青贮开始时的2.24μg/kg到第5天增长至11.34μg/kg,增长4.1倍;玉米赤霉烯酮含量从青贮开始时的49.26μg/kg到第3天增长至94.37μg/kg,增长约1倍;呕吐毒素含量从青贮开始时的50.00μg/kg到第2天增长至418.57μg/kg,增长7.4倍。此后黄曲霉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呈平稳状态,而呕吐毒素含量逐渐增加,但增幅减小。青贮第30天,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含量分别为11.91、102.67和834.28μg/kg。  相似文献   

8.
玉米赤霉烯酮(ZEA)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于受污染的谷物中,例如玉米和豆粕等。尽管ZEA是非甾体化合物,但是能够活化雌激素受体而引起生殖器官功能性和形态学变化。自然界中的动物以猪最为敏感,临床表现包括卵巢萎缩、发情期间隔变长、黄体持久、生殖力减弱和死胚。对比试验表明这些症状的强度取决于生殖系统状态,在动物性成熟之前症状更加显著。ZEA不仅交互作用于两种类型的雌激素受体,而且可以作用于羟基类固醇脱氢酶,这种酶可以将ZEA转化成两种异构体,即: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并进一步还原产生α-玉米赤霉烯酮和β-玉米赤霉烯酮。ZEA被α-羟基化后,类雌激素作用显著提高,玉米赤霉烯酮在猪体内α-羟基化的比例较高,因此,猪成为对玉米赤霉烯酮最敏感的动物。另一个影响种类特征敏感性可能的因素是导致ZEA糖脂化而失活的能力。与其他动物相比,猪具有较低的糖脂化能力,因此对ZEA中毒反应更为敏感。体内和体外试验表明ZEA及其代谢产物是参与甾类代谢有关的各种酶的底物。因此,鉴于上述玉米赤霉烯酮对雌激素受体的交互作用和酶动力学的调节作用,ZEA被称作是内分泌干扰物。此分类证实,母体摄食ZEA会影响后代(F1代)的发育和生殖能力。生物学多样性似乎也可以解释不同日龄的猪产生不同的临床症状,同时也可表明日粮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所产生的危害不会产生显著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9.
从市场采集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豆粕、棉籽粕和米糠共292个样品,同时测定其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含量。结果表明,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呕吐毒素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5 296.3、3 566.2μg/kg,猪配合饲料呕吐毒素含量超标率7.9%;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黄曲霉毒素B1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300、3 992.5μg/kg,猪配合饲料、鸡鸭配合饲料、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棉籽粕中黄曲霉毒素B1超标率分别为5.4%、8.5%、4.4%和33.3%;玉米及其加工副产品和小麦及其加工副产品中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较高,最高污染水平分别达1 686.3、1 378.9μg/kg,猪配合饲料玉米赤霉烯酮含量超标率达5.1%;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存在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玉米赤霉烯酮的共同污染问题,猪配合饲料和鸡鸭配合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共同污染率分别达35.1%和42.9%。  相似文献   

10.
1 影响种猪繁殖性能的霉菌毒素。1.1 玉米赤霉烯酮。玉米赤霉烯酮是由曲霉菌产生的植物源雌激素,常见于被污染的玉米。种猪对玉米赤霉烯酮特别敏感,早在1928年,McNutt等就发现喂饲发霉玉米的猪发生雌激素综合症。当玉米中玉米赤霉烯酮的含量超过1mg/kg时,有时既使达到0.1mg/kg时,对于猪也有雌激素过量分泌症发生,造成青年公猪雌性化,要影响生殖能力则需要50~100mg/kg。  相似文献   

11.
为了研究玉米赤霉烯酮的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试验采用牛血清白蛋白与玉米赤霉烯酮的耦联物(ZEN-BSA)做包被抗原,标准玉米赤霉烯酮(ZEN)做竞争抗原,以制备的可稳定分泌抗ZEN的单克隆抗体为基础,初步建立了ZEN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结果表明:间接竞争ELISA检测方法线性范围为0.363 2~78.985 2μg/L,最低检测限为0.231 9μg/L;曲线回归方程为y=68.711-25.666x,其中R2=0.987 1,批内平均变异系数为3.10%,批间平均变异系数为6.26%,与相似毒素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0.01%。说明建立的检测方法可以用于ZEN的检测。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通过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HPLC-MS/MS)建立了猪肉中氟苯尼考残留物残留量的检测方法,检测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μg/kg和10μg/kg。在10μg/kg~4000μg/kg浓度范围内,空白猪肉样品的标准曲线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在0.99以上。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的添加浓度在10μg/kg、500μg/kg和2000μg/kg时,回收率均大于85%,批间和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该方法适用于猪可食性组织中氟苯尼考残留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13.
在被玉米赤霉烯酮(1g/t)污染的断奶小母猪日粮中添加2kg/t~3kg/t百毒清S,小母猪的日增重(ADG)、采食量(ADFI)及料重比(FCR)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差异。同时,小母猪体内的雌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水平,外阴红肿消退及卵巢发育正常。这表明,日粮中添加2kg/t~3kg/t百毒清S能有效减轻玉米赤霉烯酮的毒害作用,同时不影响小母猪的生长性能。  相似文献   

14.
玉米赤霉醇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玉米赤霉醇 (α- zearalanol,ZER)琥珀酰化得到 ZER- 7-半琥珀酸酯 ,再利用混合酸酐法与牛血清白蛋白 (BSA)偶联得到免疫原 ,以此免疫原免疫 BAL B/c小鼠 ,利用杂交瘤技术得到两株稳定分泌 ZER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 1C1 2 和 9B4 ,经鉴定两株单抗亚型均为 Ig G1 ,间接 EL ISA测定腹水效价为 1∶ 3.2× 10 5。该抗体与同系物β-玉米赤霉醇、α-玉米赤霉烯醇、β-玉米赤霉烯醇、玉米赤霉酮、玉米赤霉烯酮的交叉反应率分别为 36 .2 5 % ,5 2 .73% ,0 .6 7% ,74 .36 % ,5 3.70 % ;与己烯雌酚、雌二醇、睾酮、克伦特罗的交叉反应率均小于 0 .1%。该细胞株体外传代和冻存复苏后抗体分泌稳定  相似文献   

15.
试验旨在建立牛奶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残留的超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方法。牛奶样品经乙腈提取,免疫亲和柱净化,C18色谱柱分离,以0.02%(V/V)乙酸―水/甲醇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方式进行液相色谱分离,多反应监测模式,外标法进行定量。牛奶中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的检测限可达到1.0 μg/L,且在2.5~100.0 μg/L的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该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分离度好,适用于牛奶中的6种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残留的测定。  相似文献   

16.
本研究建立了饲料中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的UPLC-MS/MS分析方法。饲料样品经乙腈水溶液提取,离心后提取液经多功能净化柱净化,氮气吹干,用乙腈+乙酸水溶液(50:50,V/V)溶解, UPLC-MS/MS分析。结果显示,6种玉米赤霉醇类药物在5.0~50.0 g/kg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 r≥0.999。以单一饲料、浓缩饲料、配合饲料和预混料等为添加基质,其回收率在65.8%~104.6%,检出限为5.0 g/kg。本方法灵敏度高、专属性好、操作简单、结果可靠,可满足饲料中玉米赤霉醇类药物的分析检测。  相似文献   

17.
为了解不同季节对苜蓿青贮饲料中霉菌毒素含量的影响,试验分别在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测定开窖后苜蓿青贮饲料中呕吐毒素(DON)、玉米赤霉烯酮(ZEN)和黄曲霉毒素(AFT)的含量。结果表明:在秋季、冬季、春季和夏季,苜蓿青贮饲料中呕吐毒素含量分别为402.12、527.15、610.40和690.13μg/kg;玉米赤霉烯酮含量分别为187.75、211.56、277.64和295.09μg/kg;黄曲霉毒素含量分别为10.62、13.82、24.14和28.05μg/kg。苜蓿青贮饲料中3种霉菌毒素的含量,均以秋季最低,夏季最高,差异极显著(P0.01)。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饲料企业和养殖户越来越重视镰刀菌属霉菌毒素的污染,尤其是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不同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差异较大,猪对其最为敏感。但是,饲用谷物一般都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在这种情况下,增加了肉鸡、奶牛等其他畜种对玉米赤霉烯酮的敏感性。通过分析奥特奇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多年来的检测数据发现,中国饲用谷物存在多种霉菌毒素混合污染的现象。其中,饲料的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达到93.60%,不同省份检出率略有差异,但均高于87.50%,云贵川和两广地区的饲料样品玉米赤霉烯酮类检出率最高,达到100%和99.06%。玉米副产物仍是玉米赤霉烯酮污染最严重的饲料原料,平均值达到198.49 μ g/kg。大量的科学研究和市场应用证实,酵母细胞壁来源的酯化葡甘露聚糖(E-GM)可以有效地吸附玉米赤霉烯酮类霉菌毒素,降低养殖过程中玉米赤霉烯酮污染带来的风险,对各畜种可以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玉米赤霉烯酮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玉米赤霉烯酮具有雌激素样作用,能造成动物急慢性中毒,引起动物繁殖机能异常甚至死亡,可给畜牧场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玉米赤霉烯酮是玉米赤霉菌的代谢产物,但某些高等植物体内也可产生,因此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就玉米赤霉烯酮生物学作用、动物中毒现象、防治措施做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研究对鸡饲料及饲料原料中真菌毒素进行测定,分析不同种类鸡饲料和饲料原料中真菌毒素的检出情况,并对添加真菌毒素的饲料进行肉鸡喂养试验。结果表明,所收集的48份鸡饲料中,玉米赤霉烯酮的超标率和检出率分别为12.5%和75.0%,检出最高值为2 042.44μg/kg,黄曲霉毒素B_1超标率和检出率分别为2.1%和18.5%,检出最高值为25.16μg/kg,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和赭曲霉毒素A均未检出。不同种类鸡饲料中黄曲霉毒素B_1和玉米赤霉烯酮均有检出,超标情况以大鸡料最为严重,中鸡料和小鸡料次之;各类饲料原料中,玉米和蛋白粉中检出黄曲霉毒素B_1,干酒糟、蛋白粉、高粱和玉米中检出玉米赤霉烯酮,麸皮、高粱和玉米中检出赭曲霉毒素A。研究对肉鸡进行真菌毒素喂养试验,结果发现,饲料中真菌毒素含量越高,鸡粪便中真菌毒素含量越高,不同浓度水平鸡饲料与肉鸡粪便中真菌毒素含量随着喂养时间延长均呈先递增后减少,最终趋于稳定的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喂养时间延长,玉米赤霉烯酮在肉鸡机体内的代谢过程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